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象描述与错因的调查: 前不久,学校组织了一次学生调研测试。一年级有一道题目:8和下面的哪个数最接近?选项有:10、5、18。检测的正确率为100%。  相似文献   

2.
错在哪里?     
我听过一节四年级数学课,课上让学生讨论第八册课本中的一道题:求12、60和16的最小公倍数,下面有两种不同的算法,哪个对?不对的错在哪里?  相似文献   

3.
一天,一位网友通过QQ向我请教一道数学题。我一看,原来是一道一年级的看图写数,一年级的题目有什么不好解决的!难道还能把我这个有着二十多年教学生涯的数学老师给难住了?(如下图)  相似文献   

4.
一、不代替教材去重述现行小学教材中许多地方都有旁注、说明、想一想等,这些都为学生的自学提供了很多材料和思考的导向。如教学“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时,我先出示例题:(1)公园路小学六年级的100名学生中有三好学生17人,五年级的200名学生中有三好学生30人。看一看,哪一个年级的三好学生数占本年级学生人数比率大?①学生自学课本内容。②交流:学了这部分内容,你学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③学生发言,教师板书:六年级三好学生数占本年级学生人数的17100五年级三好学生数占本年级学生人数的320④启发:能直接比较哪个年级的三好学生人…  相似文献   

5.
在教学一年级第一册《认识图形》之后,我出了如下一道练习:长方形里有哪些数?正方形里有哪些数?三角形里有哪些数?圆里有哪些数?刚开始,如我所料,学生对每个问题只分别说出了7、9、5、3这几个数。于是,我接着问:“除了这些数以外还有其他的数吗?”在我的提示下,学生又找出了其他的数:长方形里有哪些数?7、8、6正方形里有哪些数?9、8、6三角形里有哪些数?5圆里有哪些数?3、6为了让学生养成多思考的习惯,我告诉他们:“我们在做题目的时候一定要认真地考虑自己的答案是不是最完整的,还有没有其他的答案,能不能找到和别人不一样的答案。”并表扬…  相似文献   

6.
<正>最近,我和前来支教的如皋师范附属小学的朱老师闲聊时,听她说起了教学中的一段小插曲。一堂练习课上,朱老师给学生出了这样一道练习题:一个三角形,三个角度数的比是2∶3∶5,这个三角形中最大角的度数是多少?这道题是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按比例分配"部分的一道非常典型的题目。如果仔细观察题目中的"比",不难发现这是一个直角三角形,那么最大角的度数不用计算便知是90°。朱老师本以为班上会有几名思维活跃的同学发现这种最直接、最简便的方法,但是学生的表现却  相似文献   

7.
<正>2017学年第二学期,我市七年级语文期末检测中有这么一道题目:4.生活处处有语文。下面两家商店的招牌,风格独特,获得好评。请选择一个,说你对这个招牌的评价。(3分)这是一道综合性习题,考查的是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我的语文生活"的学习情况。  相似文献   

8.
一、一道题目引发的思考 北师大教材四年级下册"用字母表示数"课后的练习题中有这样一道题目:哈雷彗星76年出现一次,在公元s年出现后,下一次出现将在公元()年.旁边还附了一张哈雷彗星的图片. 在课前预设时,我认为这道题目挺简单,就放手让学生练习.结果却让我大跌眼镜,全班51人只有10人写出正确答案.问题的根源在哪里?"向学生讨教"是最好的途径.大部分学生都说对哈雷彗星的知识不了解.终于找到问题的根源了!  相似文献   

9.
人教版小学数学课本中有这样一道习题:下面的两个角,哪个角大?哪个角小?用三角板上的角比比看。让学生理解"角的大小和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这一知识点,四年级学生在学习"角的度量"这一单元时都比较困难,现在让二  相似文献   

10.
晚上,我正伏案备课,忽听六岁的儿子喊道:“爸爸,这题太简单了,我会做。”我哦了一声没在意。过了一会儿,又听到他喊:“爸爸,五年级的题目我也会做了!”语气中充满了自豪。我这才注意到,我随手放在茶几上的第九册数学书被儿子翻开了,小家伙正对着其中的一道题目而洋洋得意呢!我不由得捧起书本,看到这样一题:“四年级和五年级要给500棵树浇水,四年级每天浇50棵,浇了4天;剩下的由五年级来浇,浇了5天,五年级平均每天浇多少棵?”这是一道三步计算应用题,还用到整十数乘除法,刚上二年级的儿子怎么可能会做呢?我不相信,可是小家伙有板有眼地说:“爸…  相似文献   

11.
北师大版教材六年级下册"圆柱的体积"教学内容中有一道这样的练习题。下面正方体和圆柱哪个体积大?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正方体和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理解和运用。在教学预设时,我想到了两种方法:  相似文献   

12.
案例 这是一节六年级的数学复习课,课堂上教师向学生出示了这样一道习题: 甲乙两列火车分别从A 、B 两城相对行驶,甲车每小时行45千米, 经过4小时两车相遇。A 、B 两城相距多少千米? 题目一出示, 便有不少学生吵吵嚷嚷,发现题目错了—缺少条件,教师因 ——势利导趁机对学生说:“看,老师不小心把题目的条件给漏写了,下面请同学们帮忙给老师把条件补上,看谁补充的条件最有新意。番话把全体同学的思维激活了 ”一于是这节课就变成了围绕这道题改错补条件而展开的讨论课了。同学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不一会儿多种创新解法接踵而…  相似文献   

13.
灵通姐姐:您好!我叫成成,是浙江省绍兴市马上镇中心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我很喜欢做数学题,今天我又做了很多题,其中有一道题难住了我。题目是这样的:下面是豆豆家的  相似文献   

14.
一次公开课上,数学王老师给六年级学生出了这样一道分数应用题:张华有12个奥特曼,李明的奥特曼个数是张华的2/3,李明有多少个奥特曼?在题目分析时,  相似文献   

15.
一、缘起上学期,我们为了了解新课程理念在旧教材中的渗透情况,对全县部分六年级学生进行了抽测。其中有一道应用题:"某商店一种商品现在的单价是120元,比原来降低了30元,降低了百分之几?"全县共抽测2628人,做错的有1321人,错误率竟高达50.3%。一道并不复杂的应用题为什么正确率如此低?这引起了笔者的思索。  相似文献   

16.
<正>《历史教学问题》杂志2013年第5期刊登了孙建老师《挖掘人物图像背后信息提高学生证史意识》一文,笔者对孙老师的"挖掘历史人物图像的史学价值,培养学生证史意识"的观点和实践深有同感。笔者曾经听过一节课,开课教师在解释一道有关人物肖像画的试题时,"启发引导"很直接——"题目的观点属于墨家,而备选项四幅人物像,哪个是墨子呢?请大家翻开教材。"对号入座,"顺理成章",听课师生也都很平静地接受了这样的解释。我  相似文献   

17.
六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我出了这样一道阅读题: 阅读<三打白骨精>中的"一打"片段,把你从中读出的东西写在下面的横线上.(提示:读了某个词,某句话,你体会到什么,想到什么,知道了什么?你觉得哪个词用得好,好在哪里?哪句话写得妙,妙在何处?你能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吗?)  相似文献   

18.
灵通姐姐:您好!我是浙江省绍兴市马山镇中心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林林,我非常喜欢学数学。昨天,妈妈给我买了一本趣味数学书,其中有一道关于“位置”的题难住了我,题目是这样的:  相似文献   

19.
案例 (教师板书:复习 约数和倍数 接着出示题目:说一说下面各组数中,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倍数,哪个数是哪个数的约数? 24和6 17和51)  相似文献   

20.
正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末,我市组织了小学六年级语文期末调研,其中有一道拓展实践题是这样的:读下面的表一、表二,再在下面的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句子,表明你对表中数据的理解。我们中国的人均耕地________;因此,________。显然,这是一道"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考查的是学生能否从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然而令人惊讶的是,这一道并不算复杂的题目,我校的得分率只有45.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