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研究气井积液的成因及条件对于防止气井积液十分重要。目前国内普遍采用M inLI模型或Turner模型应用于气井的积液判断,并发现使用Turner模型计算出来的值偏大,而使用M in LI模型获得的数值又偏小。从以上连续携液模型的原理出发,阐述了其应用的适用条件并对方法进行了综合比较,研究发现目前这些模型均认为当液滴静止时所需气流速度即为判断气井积液的临界流速,这与实际情况明显不符,故提出新的模型,最后引入现场实例进行论证。  相似文献   

2.
通过静态理论分析确定了全液压制动充液阀的关键性能参数,并结合结构参数建立了双回路蓄能器充液阀的AMESim仿真模型。通过模型的动态仿真,研究分析了蓄能器充液阀的充液压力、流量、频率等指标对动态特性的影响,并依此提出了充液阀系列化生产的关键影响参数及相关的技术建议。仿真与实验结果对比分析表明:AMESim仿真模型准确可信,双回路蓄能器充液阀性能良好,能够满足全液压制动系统的工作要求。  相似文献   

3.
为了能够认清多井协同开发时,边、底水气藏的水侵规律与开发效果,选取多个岩心进行串、并联组合在不同开发模式下模拟边、底水气藏的开采过程。研究结果如下:在开发过程中要限制高渗区储层的采气速度,避免因为过高的采气速度导致地层水体沿着高渗储层快速锥进,造成气藏的过早水淹;不同的开发顺序水侵量和产水量差别不大,但是先开发低渗区储层再开发高渗区储层具有更高的无水采出程度和最终采出程度;高渗区储层水侵见水后气井继续生产能有效提高气藏的整体采出程度。实验结果为深入了解不同因素对多井开发水侵规律的影响,优化边底水气藏的生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基于垂直上升立管汽液两相流型理论和冷负荷与压力(蒸发压力PZ、立管排液压力Pin)关系曲线两个角度,推理了制冷系统垂直上升回汽管内液塞形成过程,用于具体案例的液塞判断,并通过运行操作实践来消除液塞,由此验证推理和判断的合理性和适应性。分析了生产中加大压缩机载荷和热汽加压排液等措施的弊端,提出一种双罐轮流消除液塞的制冷工艺优化方案,可为液泵供液制冷系统工艺设计和运行管理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5.
探究竖直液柱自由下落到水平液面上,液柱底部受扰激起的表面毛细波传播出现稳定的波节、波腹,如同"驻波"形式的实验现象。利用Navier-Stokes方程分析表面毛细波的传播规律;对比实验探究不同初始条件下,竖直液柱与水平液面相互作用激起毛细波的现象。结果表明,下落高度及水平液面性质有关;纯净深水液面与浅水液面的对比实验表明,浅水液面上液柱底部更易激起稳定毛细波,相同条件浅水液面上激起的毛细波波数较大,波长较短;油膜液面上竖直液柱底部的毛细波被抑制,出现一段笔直液管,并在液柱中部激起稳定的毛细波形。  相似文献   

6.
蔡钢 《物理教师》2011,(12):68-69,71
近几年来,在各类高考题中以"液柱、活塞移动"为基本模型,衍变出了创新性的问题,现就此类"液柱、活塞移动"新题型进行归类分析.  相似文献   

7.
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与液体的重力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但两者之间又存在着密切的 联系,如图1所示,容器底部所受的液体压力F=pS,Sh实际是以容器底面积S为为截面、以液体深度 h为高的液柱的体积,是这部分液柱的重.所以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F等于以容器底面积为截 面、以液体深度为高的圆柱体液体重,在处理液体压力、压强问题时,可将容器内液体割补成圆 柱体形状,使得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等于液柱重. 例1 如图2,甲、乙、丙三个容器的底面积相等.在三个容器中分别注入质量相等的酒精、水  相似文献   

8.
红液温度计是实验室常用的教学仪器,但长期使用后,由于温度计管内液体(一般用煤油)不断蒸发,而这些蒸气又跑到刻度的顶端或上端,就会常出现液柱脱节的现象而不能使用。由于脱节液柱与下方液柱间有气体,它对脱节液柱向上产生较大的压力,所以,依靠液柱的重力或靠惯性现象把液柱甩下来是困难的。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SHAFER气液联动阀原理图进行仔细研究和分析,总结归纳出了SHAFER气液联动阀远控开关的工作原理,包括普通远程开关阀和ESD开关阀,为日常运行维护提供了必要依据。当生产运行中发生意外开关阀情况时,可根据开关原理迅速定位和排除故障。  相似文献   

10.
红色液柱温度计是中小学校实验室经常使用的一种测温器件。在长期使用过程中,由于温度计管内液柱(一般用煤油)不断蒸发,而这些蒸气又在刻度的顶端或上端液化形成脱节液柱,致使该温度计不能使用。由于脱节液柱与下液柱间有气体,它对脱节液柱向上有较大的压力,所以,依靠液柱重力或靠惯性现象把液柱甩下来是有困难的。现介绍一种修复它的简易方法:首先手持温度计液泡一端,把顶端脱节液柱处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使脱节液柱温度升高,液柱内外的粘滞性减小。然后离开火焰,把温度计下端竖直握在手中,液泡一端在下,另一只手两指夹住…  相似文献   

11.
针对轮毂液驱系统在工作过程中可能出现压力饱和、油温过高等极限状态,提出了一种极限状态泵排量控制策略,分别对泵排量进行温度限制控制和压力限制控制。通过Matlab/Simulink和AMESim联合仿真平台,在极限状态下对该控制策略进行仿真验证。结果表明,泵排量控制策略在保证系统性能的前提下,使液压系统油温尽快回归正常工作范围,系统流量损失显著降低。本研究增强了轮毂液驱车辆在极限状态下的应对能力,提高了液压系统能量利用率,减小了系统发生故障的可能,对轮毂液驱车辆的实际开发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由于CO2气体的腐蚀性,有很多CO2气井在试井时不能按要求下入仪器,需要进行压力折算来计算井筒压力梯度和井底压力。 CO2偏差因子是实现井筒压力计算的关键。文中介绍了CO2偏差因子实验图版的拟合公式,对天然气气井关井压力梯度计算方法法进行修改,使之成为CO2气井井筒压力梯度的计算方法,并对CO2气井实测资料进行了试算,取得了很好的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13.
文章利用平面波动理论对某煤气管道进行气往动力特性分析,计算气柱固有频率和共管长,从而进行管道振动分析;并提出减振设计方案降低气体压力脉动;将着段内气体压力驻波转变成行液,消除或减小管道振动激发因素,保证安全生产。进行  相似文献   

14.
磨削液在磨削加工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工件在磨削加工时产生裂纹、烧伤,降低内应力等等,磨削液可以避免上述问题的发生。磨削液的供给方式直接影响磨削过程。在磨削加工过程中,磨削液流量的大小取决于磨削宽度。磨削液的供给方式直接影响磨削过程。  相似文献   

15.
以小波分析为主,统计分析为辅,对自激式除尘器气相压力信号进行分析,探讨气液两相混合状态监测的基础问题。结果表明:随风速增大和初始液位b_0值减小,气液两相流动的波动性增强,气相压力的统计均值增大;气液充分混合时,小波重构信号子频段能量占总能量的比值趋于稳定,约80%维持气液的宏观流动,约20%完成液滴和气泡等捕集体的激发;小波分析的低频重构信号(A_4)关联了气液的宏观流动过程,高频重构信号(D_1,D_2,D_3和D_4)共同关联了气液微观流动过程;随b_0值减小,低频段和中高频段重构信号的能量值都不断增大,低频段规律性较强,而中频段的离散性更强。  相似文献   

16.
汪玉平 《物理教师》2002,23(3):25-26
在物理学中 ,建立理想模型来研究纷繁芜杂的物理现象中所包含的物理规律 ,是一种重要的科学思想方法 .其中 ,对于研究静止液体内部压强公式及连通器原理 ,沪科版初二物理教材中第 1 1章第 3、4两节中就是采用建立直液柱模型及液片模型来加以探索的 .本文拟就直液柱模型的建立及应用作一思考 ,谈点粗浅看法 .1 直液柱模型建立的可行性液体压强公式是表述压强p与 ρ液 、h的定量关系图 1的一个式子 .它的产生缘于液体各相邻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 .如图 1所示 :A点是图中阴影部分液体表面上的一点 .现要确定A点压强 ,则通过A点任取一面元d…  相似文献   

17.
注液溢汞、温升溢汞、转动溢汞是高中阶段三类常见的溢汞问题 .下面通过实例例析它们的求解方法 .1 注液溢汞例 1 .一端封闭的玻璃管开口向上 ,管内有一段高为h的水银柱将一定质量的空气封闭在管中 ,空气柱长为l,这时水银柱的上表面与管口相齐 .如果实验时大气压为Hcm汞柱 ,问管中空气柱满足什么条件时 ,继续向管中倒入水银 ,水银会溢出管口 ?图 1析与解 :我们先定性分析密闭气体所发生的热学过程 ,当缓慢向管中倒入水银时 ,管中封闭空气的压强将增大 ,由玻意耳定律可知 ,当向管中倒入水银时 ,管内汞柱将缓慢下移 .设向管中倒入的汞在…  相似文献   

18.
对于侧壁竖直的柱形容器来说,容器底的压力等于液体的自重,即F=G,根据不同情况可用公式p=F/S或p=ρgh来求容器底的压强.对于侧壁倾斜等不规则形状的容器来说,容器底所受压力与液体的自重不相等.一般认为,只有先算出压强,才能算出压力.受这种思维定势的影响,同学们对这类题目往往百思不得其解.而采取巧设液柱的方法,问题可以迎刃而解.即构造跟容器所盛液体高相同,以容器底为底的液柱,使容器底的压力等于液柱的重.下面通过几道例题说明这种方法的应用.例1三个完全相同的量简放在水平桌面上,分别装入质量相等的…  相似文献   

19.
液柱与液片     
平常,我们只听说过有木柱、石柱,木片、石片和塑料片,却很少听说过液柱和液片。液体的压强中出现这两个名词时,许多同学都感到大惑不解了。他们不禁会问:什么是液柱和液片呢?  相似文献   

20.
在学习气体性质的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由于液体的温度、体积、系统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及加、减液体而引起液柱发生移动的问题.液柱移动问题按其动因分类主要有四种类型:①温度变化;②试管位置变化;③运动状态变化;④液体增减.液柱移动的方向是我们需要掌握但又容易出错的问题,这是因为压强p、体积V、温度T三者中只要有一个发生变化,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