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我们人类会做梦,梦中的东西多半是以形像的形式出现的。那么动物会不会做梦?要是会,出现在它们梦中的东西又会是些什么?最近,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认知科学家用老鼠做了一项实验。他们在老鼠的大脑中植入电极,然后教它走迷宫,并将老鼠的脑电波的变化记录下来。他们发现老鼠的脑波图非常精确。通过脑波图他们能够准确地知道老鼠每个时刻的活动,比如第一次左拐,第一次右拐,第二次右拐,走过第一个过道,走过第二个过道……等等。  相似文献   

2.
资讯     
正久坐伤大脑美国一项新研究说,久坐对身体健康的影响不仅限于过去发现的会增加人患心脏病、糖尿病等疾病的风险,对中老年人的大脑也有一定负面影响。研究小组招募了35名年龄在45~75岁的志愿者,调查他们的身体锻炼情况及平均每天坐着的时长,并对这些志愿者的脑部进行了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结果发现,久坐不动的人,  相似文献   

3.
正梦对我们来说是最平等的一件事了,不管富裕还是贫穷,健康还是疾病,基本上每个人都曾享受过美梦,也都遭遇过噩梦,有人靠解梦来释读人生,有人因梦境而解决现实难题。下面有一些关于梦的说法,你能辨别其中的对错吗?每个人都会做梦澳大利亚的研究者进行了一项调查,约33%的受访人员说自己从不做梦或者极少做梦。但研究人员对这些人的睡眠状态进行检测,发现他们只是因为不记得梦境而以为自己没做梦。当人做梦的时候,会进入一种"快速眼动"(又称  相似文献   

4.
<正>深入思考有时会帮助我们把问题处理得更圆满,那么我们在做事情之前,"无思无虑"一段时间又会怎样呢?人们通常以为,多动脑筋,深入思考才能提高智力水平,如果不动脑筋,不思考,会怎样呢?入静赋予你高功夫美国一个研究小组曾经花费3个月的时间,对一批志愿者进行了"无思入静"培训,他们要求志愿者每天  相似文献   

5.
做梦的奥秘     
专家说,一项由健忘症患者和睡眠专家参与并涉及一种流行的计算机游戏的研究可能有助于解释梦为何如此怪诞却又如此重要。哈佛医学院的精神病学家罗伯特·斯蒂克戈尔德博士说,梦只是人体清除精神“收件箱”的方式。他在接受电话采访时说:“其办法就是将记忆转移到文件柜中,存放到适当的位置。”他说:“许多快速眼动阶段的梦———即我们在深夜所做的非常离奇的梦———实际上是大脑在设法为记忆设立‘互见索引’。大脑在寻找互见参照,即梦里的东西是否与记忆中的东西相吻合。有时是吻合的,有时则不吻合。”他说,当梦与记忆不吻合时,…  相似文献   

6.
<正>经常使用卫星导航会不会使自己变成路痴?英国科学家的最新发现证实,依赖卫星导航确实会削弱使用者认路的能力,因为卫星导航有效地关闭了人们大脑的某些部分。英国伦敦大学学院征集了24名志愿者,让他们在虚拟情境下凭借卫星导航或自己的能力认路,同时扫描他们的大脑。研究人员的主要焦点是志愿者们的海马体和前额叶皮层,因为这些大脑区域负责记忆、导航、计划和决策等。  相似文献   

7.
Do Bugs Sleep?     
<正>每当看到虫子们那一对对大眼睛,我们都会产生疑惑,它们没有眼皮,怎么睡觉呢?原来,这与快速动眼期有关。这是一个睡眠的阶段,是全部睡眠阶段中最浅的,眼球在此阶段快速移动,大脑神经元的活动也与大脑清醒的时候相同,而这种现象发生在所有哺乳类动物和鸟类动物身上。  相似文献   

8.
《发明与革新》2013,(6):49-49
"读梦"是人类自古就有的愿望,因而中国有《周公解梦》,西方有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时至今日,科技将"读梦"更推进了一步。任职于日本国际电气通信基础技术研究所的堀川友慈等人目前已开发出一种读梦程序,在实验中读取梦境内容的准确率极高。据研究人员介绍,他们招募了3名20岁至39岁的男性志愿者,参与为期10天、每天3小时的读梦实验。志愿者一进入睡眠6到7分钟,就会被唤醒以描述梦境,研究人员同时利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将志愿者睡眠时的大脑活动记录下来。研究人员据此整理出3人睡梦中一些常见内容,比如树、男人等,并将这些内容分成大横空出世的"读梦机"  相似文献   

9.
<正>即使在一个噪杂的环境中,我们也能很快将尖叫声与其他声音区分出来,仅仅是因为尖叫声音量比较大吗?在一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分析了来自电影和志愿者的尖叫声,收集这些声音的音质和音量数据,并通过脑部扫描观察人们的大脑对尖叫声的反应。他们发现,与正常说话时的声音不同,尖叫声会使大脑杏仁核的活动增加。而大脑杏仁核对  相似文献   

10.
冯越 《百科知识》2012,(21):9-10
听音乐时大脑的变化加拿大科学家研究发现,音乐能引发大脑释放更多神经传递介质——多巴胺,让人体会到类似美食和金钱带来的愉悦。他们找来8名志愿者,这些志愿者都热爱音乐,有时听到最爱音乐还会禁不住"颤栗"。"颤栗"会让他们身体发生变化,比如心跳加速、呼吸加快、体温上升、皮肤电反应改变。这些都是人心情愉悦  相似文献   

11.
《百科知识》2010,(1):11-11
随着年龄增长,中老年人的大脑结构和功能会发生一些改变,如脑萎缩、细胞活性降低以及淀粉样斑块和沉积物增多等,这些变化会对中老年人的认知能力产生不良影响。美国研究人员让年龄在55岁~78岁的健康志愿者在两周时间内至少有7天每天上网进行1小时的搜索和阅读,与此同时记录他们的大脑活动情况。  相似文献   

12.
龙学锋 《百科知识》2014,(18):29-29
正科学研究发现,人类的很多情绪,如贪婪、嫉妒、暴躁等都与大脑有关。贪婪与大脑近日,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的科学家们在国际期刊《行为神经科学前沿》上发表了一篇研究报告。报告称,当人们宁可牺牲道德准则去追求财富时,大脑左侧额下回稍上方的一小块区域起到了关键作用。该研究小组发现,受贿金额越多,受贿行为对大脑的刺激就越大。志愿者被安排在核磁共振成像机内,以记录他们的大脑活动。志愿者被询问是否接受金钱,然后按下"是"或"否"的按钮。研究人员发现,  相似文献   

13.
正快乐是什么?快乐是人的需求得到了满足时,生理、心理上表现出的一种反应。人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和反应?经过生理学家的研究表明,最主要的生理原因是一种叫"内啡呔"的物质在起作用。当人感觉快乐的时候,大脑便会分泌出"内啡呔",并指示神经系统传达"快乐的讯息"到全身。我们常说一个人的幸福程度,其实很大部分是大脑中内啡呔浓度的外在表现。成功的源泉很多青年人喜欢向那些成功者请教成功的秘诀,他们得到的答案往往如出一辙:去做你最喜欢的事,这样你才会焕发出全部的热忱,并坚持  相似文献   

14.
俗话说:生活中不能没有梦。这是有科学根据的。也许你会说:我从来不做梦。你没有说谎,但你错了。科学告诉我们,人的一生(以70岁计算)至少要做10万次梦!但这些梦大多被遗忘了。人生如梦。人们一生要伴以无数的梦想,人们渴望了解真实的“梦”。在本世纪初,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写了一本《梦的解析》,引起了巨大反响。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20年代脑电技术的发明,50年代快速眼动睡眠的发现,对  相似文献   

15.
悠扬 《百科知识》2009,(20):31-31
1953年,物理学家劳伦斯·索科洛夫进行了一项实验:他让志愿者平躺在床上解算术题,与此同时,他记录下志愿者的脑电波和大脑中的氧含量。他试图证明人们在绞尽脑汁时大脑会消耗更多的氧气,然而结果却出乎意料:志愿者在做计算时大脑所耗费的氧气还不及闭目养神时消耗得多!  相似文献   

16.
大脑中的初级视觉皮层对人的视觉关系重大。有些人不幸在这个部位受过伤,便就此失明。不过对这种盲人来说,却经常会出现一种“盲人视觉”现象。他们的大脑有时仍然会使用眼睛所收集到的视觉信息,而他们自己却对这种视觉体验毫无察觉,因为这种“视觉”一般都不太清晰,或者难辨细节。为了在实验室里观察“盲人视觉”现象,科学家在志愿者的身上模拟了失明状态,即利用电磁刺激,造成志愿者的大脑下层神经短时间中断,形成暂时性失明,然后对他们进行观察。在试验中,研究人员在志愿者的面前晃动一个彩色的圆盘,要求他们说出圆盘的颜色和晃动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有心学习的人只要停下脚步,闻闻玫瑰花香,也许能增强学习效果.德国研究人员最近发现,他们在志愿者入睡时使用香味能激发大脑中的新记忆,而且志愿者们在睡醒后的记忆力会更好.  相似文献   

18.
正在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5单元《人体的"司令部"》的第1课《大脑》中,同学们了解了大脑的大小、形态,结构和功能,明白了大脑有记忆力和创造力,还深入学习了机器人的工作原理。对于人工智能这个人类智慧的产物,我们感到既熟悉又陌生。也让很多人心存疑惑:人工智能到底是什么?它能帮助我们做些什么?未来的人工智能会是什么样子?  相似文献   

19.
睡眠由两种完全不同的状态组成:一种是快波睡眠,也称快速眼动睡眠,这时眼睛会不停转动,大脑非常活跃,大多数梦境都出现在这个时期。另一种是慢波睡眠,也称深度睡眠。  相似文献   

20.
近十几年来,由于当代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人类一年创造的财富是20世纪初的19倍。人类是否会以此速率继续创造发明?人类是否越来越聪明?以研究未来学著称的一个英国科研小组提出,人类大脑的进化已接近极限。也就是说,如果不借助外来因素,未来人类不会比现在的人聪明很多。这个科研小组根据他们给出的人类大脑进化数学模型分析指出:人的神经元数与神经网络规模,决定人的大脑接受、处理、利用信息的能力,也就是决定人的聪明程度。而人的大脑的脑容量是所有灵长类动物中最发达的。其中包括100亿到1000亿个神经元与100万亿个神经元之间的联结线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