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嘉道年间的经世思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经世思想是中国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的一种传统精神。清嘉道年间,沉寂近百年之久的经世思想再度复兴,形成一股强大的社会思潮,促就了当时思想文化界风气的明显转变,为中国社会实现由传统向近代的转型开创先河。本文主要从经世观念之演变、嘉道年间的经世思想及其历史影响三方面论述清嘉道年间的经世思想  相似文献   

2.
自强”思潮是伴随着“向西方学习”的思想而形成的自强自立、振兴中国的新思潮。它萌芽于19世纪40年代地主阶级经世派林则徐和魏源提出的“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思想。经过太平天国农民阶级领袖和洋务派的发展,以19世纪七八十年代资产阶级早期维新派提出的“变法自强”、“振兴”中国为标志而最终形成  相似文献   

3.
论胡林翼的经世改良思想及其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林翼是近代杰出的地主阶级改革实践家和经世派代表人物之一。他的改良思想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不仅超过了地主阶级改革派林则徐、陶澍等人的思想,而且在同时代人中也难有匹敌者;同时,他的改良思想也具有鲜明的阶级性,他的一切改良活动及实践都旨在维护和挽救封建统治。  相似文献   

4.
陈荣春 《考试》2010,(12):35-38
一、近代中国科学技术发展 1.近代科技发展 (1)鸦片战争前后,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地主阶级抵抗派掀起“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迈出了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在实践中,仿造西方战舰,提出建设新式海军的主张。  相似文献   

5.
林则徐是近代中国的伟大爱国主义者,也是一位重民主义者。对于前者是人所共知的,对于后者专门论述则不多。笔者曾经指出:“林则徐作为‘中国封建文化优良部分的代表者’,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有重民思想”。本文谨就这个问题略抒管见,并借以纪念这位爱国重民主义者诞生二百周年。一、“民惟邦本”——林则徐政治思想的基石  相似文献   

6.
初论贺长龄     
贺长龄一生的最大贡献,是在道光老年间倡导经世致用思潮,而且在经世思想的指导下,勤于吏治,为人民做了不少好事,是湖南近代人才群和湘系经世派的杰出代表,也是中国近代地主阶级改革派的重要成员。  相似文献   

7.
陶澍论     
陶澍流传至今的著作,有奏疏1 156篇,文章400多篇,诗歌1 500多首,对联100多首.陶澍是中国古代与近代之交的杰出政治家.他是经世学派在政治领域的杰出代表,又是经世派转变为洋务派的关键人物.陶澍还是湖南近代人才群体崛起的先导者.  相似文献   

8.
陶澍的经世思想承前启后,既是对中国古代传统经世之学的继承,又是中国近代经世政革的先导。陶澍经世思想的直接来源主要是三个方面:家学渊源、明末清初的经世之学、湖湘文化中的经世传统。它不仅对清嘉道年间经世思潮的形成发挥了巨大作用,扩大了湖湘文化在全国的影响,而且培育了一代人才,对中国由古代走向近代、由封闭走向开放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一提到林则徐的名字,总是与“中国近代第一个爱国主义者”、“中国近代第一位民族英雄”、“中国近代第一个睁眼看世界的人”这些定论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然而,在林则徐一生的政治生涯中,担任地方官员的时间是最长的,历史已经证明,林则徐还是清代一位富有治水经验的地主阶级政治家。林则徐1811(嘉庆十六)年中进士,先在翰林院任庶吉士、编修。后于1820年外放,任江南道(包括江苏、安徽两省)监察御史,从此直到1850(道光三十)年赴镇压太平  相似文献   

10.
“师夷之长技以制夷”之思想,是十九世纪四十年代林则徐发其端,魏源竟其绪,由魏源在《海国图志》中完整提出的。“师夷之长技以制夷”之思想,在近代中国走向世界的历史进程中,起了什么作用?从这一思想影响下的近代中国走向世界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将获得什么启示?这些是颇值得研究的。  相似文献   

11.
黑色,代表着庄重、威严、凛然不可侵犯。看到黑色,林则徐当年在虎门销烟的场景就浮现在我眼前。林则徐,字元抚。乾隆五十年(1785)生于福建候官(今福州市)。嘉庆进士,鸦片战争时期主张严禁鸦片,抵抗西方资本主义侵略,是一个爱国政治家,史学界称之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曾与龚自珍等人倡经世之学。道光十八年(1838)在  相似文献   

12.
林则徐与何秋涛经世思想异同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则徐与何秋涛同为经世思想的代表人物,其经世思想在未雨绸缪的边防观,以民族团结谋边防巩固,以商制夷的经济思想等方面有着相通之处。但由于他们个人阅历、知识结构和历史机遇的不同,使其又存在着思想的切入点不同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进入近代,中国古已有之的经世思想,随着1840年后中国政局的变化,具有了与传统经世思想不同的新内容和新特征。作为这种转型思想的体现者,魏源对晚清经世思想的复兴和发展起了直接的推动作用。魏源一生著述丰富,他的著作活动对当时有志于经世的士人影响巨大,尤其是他编写的《海国图志》不但丰富了晚清经世思想的内容,而且启迪了新学的产生。  相似文献   

14.
近代中国的重商主义思潮是在有识之士探索民族自强之路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地主阶级经世派、洋务派在“自强求富”的活动中萌生重商意识;从洋务派分化出来的资产阶级早期维新派明确提出“商战”主张,其“以商立国”、“商战固本”的思想大大丰富了重商主义的内容;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定为工国”及清末新政时期的经济改革举措。标志着重商主义思潮的形成并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经济的近代化。  相似文献   

15.
<正>“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精神财富,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维护民族独立和民族尊严的强大精神动力”[1]。林则徐自少年立志报国,终其一生都在探索兴国之道,是一位具有世界眼光的政治家、思想家,是中国近代启蒙思想的先驱者。林则徐被认为是中国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他设立译馆组织编译《各国律例》和《四洲志》,林则徐依据国际法要求英国代表交出行凶者并予以惩办;  相似文献   

16.
林则徐“虎门销烟”238万斤,粤人无一不知。据云在“销烟”之前,他曾组织翻译班子将英国《地理大全》与瑞士法学家瓦特尔《国际法》都翻译过来,以求知己知彼,战而胜之。其大勇大智人皆钦服。但在“治水”方面他也极有识度,素来却少有人谈及,拟补一笔。1811年,林则徐始入官场。四十年间均以“经世”自励。据其六世孙女林岷所写《先祖林则徐的几件往事》称,他曾自刻一方图章明志,印文便是“管理江淮河汉”六字。综合有关历史资料可知,林则徐的确做到了“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在为官之地,确实办了几件在当时来说是很了不起的水利大事,足可称道…  相似文献   

17.
近代湖南从鸦片战争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先后产生了五大人才群体:一是清嘉,道年间以陶澍,贺长龄,魏源为代表的地主阶级经世派人才群体;二是清咸,同年间以曾国藩,左宗棠,郭嵩焘为代表的湘军人才群体;三是清光绪年间以谭嗣同,唐才常,熊希龄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人才群体;四是清光绪末年到民国初年以黄兴,宋教仁,蔡锷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人才群体;五是“五四”运动之后以毛泽东,蔡和森,刘少奇,彭德怀,贺龙为代表的无产阶级革命派人才群体。近代湖南之所以能够产生如此一批又一批杰出人才,原因有四:一是特定的地域环境,为近代湖南人才的兴起创造了客观条件;二是湖湘化的历史传承,氤氲相继,为近代湖南人才的兴起提供了思想基础和精神养料;三是特殊的历史条件与动荡的社会局势,为近代湖南人才的兴起提供了机遇;四是湘籍人才之间的相互帮带,扶植和举茬形成人才链,是造成近代湖南人才群体出现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8.
《中国近代现代史》教材中有许多同学们不能准确理解的历史概念 ,以至于在学习过程中不能吃透教材 ,准确地理解其真实含义。而高考试卷中又经常出现这样的试题 ,如鸦片战争前夕 ,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的含义是严格限制对外交往 ;湖广总督林则徐主张严禁鸦片 ,“湖广”指的是湖南、湖北。那么 ,对中国近代现代史教材中的历史概念应该如何理解呢 ?我在此以每个单元为一自然段作个提示 ,希望能对同学们在历史概念学习中的准确理解、完整把握有所帮助。鸦片战争后 ,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解体”是指封建农业和手工业逐渐分离并且日益…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上,最早出现的一个批评流派,可算是文化批评派。所谓“文化批评派”,就是说这些批评家们在审视中国社会、思想、文化领域诸问题时,大都以西方文化思想作为理论武器,反对封建旧思想、旧文化、旧道德,提倡新思想、新文化、新道德。从思想启蒙的高度去唤醒民众,寻求救国救民的出路。那么,文化批评派为何在“五四”初期形成?这自然有其历史的、时代的、社会的以及文化自身发展的原因的。早在“五四”之前,由资产阶级改良派发起的思想启蒙与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近代思想化史上,冯桂芬是过渡性的人物,他继承并发展了鸦片战争时期地主阶段改革派的经世思想,又是近代中国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运动的思相前驱,他的本辅思想是近代“中体西用”化思想的滥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