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职业倦怠是指在职业环境中,人们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时的一种极端反应,是使其在长期压力体验下所产生的情绪、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主要指服务于  相似文献   

2.
广州高校图书馆员职业倦怠现状调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杨帅 《图书情报工作》2009,53(7):99-103
通过使用马斯拉奇职业倦怠量表通用版(MBI-GS)调查问卷对我国高校图书馆员的职业倦怠程度进行测量,并检测职业倦怠和一些特定背景的关系。结果表明高校图书馆员经历着中度的情绪衰竭以及低度水平的玩世不恭和个人成就感低落,整体来说职业倦怠水平较低。不同岗位的图书馆员的倦怠程度有所区别;从事对内业务的高校图书馆员的倦怠程度要高于其它馆员;接触读者能降低图书馆员在情绪衰竭和玩世不恭上的倦怠水平。  相似文献   

3.
陈娟 《新闻实践》2010,(7):23-25
社会烦闷心理实际上是一种公共情绪,可以归结为一种负面的“情绪型舆论”,它主要是社会环境变动与公众心理相互作用的结果。无论什么样的情绪型舆论,正面的或者负面的,传媒都不能视而不见,也都不能过分放大,否则会产生相反的传播效果。如果说将“网事”从网络媒体的信息海洋中打捞出来,是传媒解烦实践的第一步,那么,接下来传媒要做的就是冷静地进一步报道并解读“网事”,对这种负面的情绪型舆论给予疏导。  相似文献   

4.
隋岩  李燕 《当代传播》2013,(2):49-51
钓鱼岛事件中,历史情绪积累与现实社会情绪的交融共同掀起中国大规模反日浪潮。现实集合行为中的反日情绪以偏激为主,并在群体传播的群体感染、匿名性和无主管理等特性催化下演变成暴力行为。而网络群体传播则是理性情绪居于上风。在意见领袖的引导下,网络群体传播核裂变式地传递理性情绪,曝光暴力行为并制造群体压力,影响了网络意见环境和大众传播议程,在抑制义和团式爱国行为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理性情绪的胜利并不能否认群体传播的高风险性,也不能证明微博的万能性,但却为我们认识并管理群体传播、研究新媒介和新传播现象提供了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5.
一 新闻是用脚"跑"出来的,因为新闻采访必须亲临现场。但是,"体力跋涉"并不能概括一篇新闻作品的生产特性,它还必须历经"思想的跋涉"。任何新闻报道都是记者对新闻事实选择取舍的结果。选择,就是价值判断,就是为了思想表达而进行"事实剪辑"。因此,新闻作品是记者体力和思想双重跋涉的结晶。  相似文献   

6.
要真正改善中日关系就不应该让“政府开发援助”政治化,不能让双方对立的情绪影响两国间的合作与发展  相似文献   

7.
以辽宁省高校图书馆员为调查样本,结合MBI-GS量表进行问卷调查,从情绪衰竭、人格解体、成就感低落三个维度来分析不同职称样本馆员职业倦怠的现状。并利用重要度计算方法评价了影响不同职称高校图书馆员职业倦怠的因素,以期为预防、缓解高校图书馆员职业倦怠提供理论依据和支持。  相似文献   

8.
这些天一直沉浸在莫名的情绪中,迟迟不能回到原来正常的生活中去。每天近乎强迫症般关注着互联网和电视上关于救灾的消息,直到眼睛疼痛得难以坚持下去,才知道了那种莫名的情绪原来是悲伤。  相似文献   

9.
电视帮忙类栏目记者,经常身处现场,进行现场直播和采访。往往现场突发情况较多,经常出现感人镜头及场景,也有让人气愤的事件,并且在采访中栏目记者也经常会遇到阻碍。这些都影响着栏目记者的情绪,电视帮忙类栏目记者容易发生情绪失控,但作为记者必须客观报道,不能受到情绪的影响,所以记者本身应该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控制情绪,避免给采访报道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10.
新媒体时代,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都是传播者,面对公共意识空前提高的大众,新媒体为他们构建了一个表达观点、宣泄情绪的传播平台。但信息传播方便快捷的同时,也带来了信息碎片化、情绪表达失控等问题。浩如烟海的信息如果不能经过理性沉淀,势必影响事实的真实与客观。本文重提"小悦悦事件",从新闻报道、舆论导向和新闻传播三方面来探讨如何把握新闻传播行为的理性维度。  相似文献   

11.
郎后琼 《大观周刊》2012,(18):276-276
伏尔泰说:生命在于运动。亚里士多德说:运动太多和太少,同样的损伤体力;饮食过多与过少,同样的损伤健康;唯有适度可以产生、增进、保持体力和健康。但体育课,运动损伤在所难免,如何预防,就成为我多年探究的一个课题,本文就自己的一些经验,作浅谈。  相似文献   

12.
有一种舆论认为,媒体过于偏好负面情绪表达,习惯于将一些负面情绪和畸形价值观层层放大,以此制造传播效果。我们不否认,部分媒体尤其是网络媒体,为了传播效果的需要,的确存在标题党横行等乱象;但是,同样不能否认的是,多数所谓的负面情绪表达关联的大都是社会转型过程中出现的真实声音,它们听上去可能不像正面报道那样欢乐祥和,但往往也是真实反映了底层民众的利益诉求。  相似文献   

13.
科技报道不能只讲艰深的科学知识、抽象的科学目标,不能只关注先进的科学仪器或者光鲜的科研成果,也要让读者看到实验室中的“事”和“人”,看到背后的科学精神。找到准确的叙事节奏,在讲故事与科普之间找到平衡;找到特殊落点,寻找平时被忽略了的“螺丝钉”,让幕后人物到台前;营造阅读情绪和现场感,提升可读性。  相似文献   

14.
《新闻世界》2008,(3):44-44
中国人喜欢攀比,一生都是在攀比中度过的。无论是童年时比较父母,少年时比较学习,还是青年时比较事业,老年时比较子女,似乎没有什么不能拿来比的。我们会沾沾自喜享受比较后的快慰,还是自怨自艾感慨命运不公,是情绪激愤仇视他人,还是……除了这些情绪,攀比还能给我们带来什么?怎样才能正确面对无处不在的攀比,让心灵获得长久的平衡与安宁?  相似文献   

15.
归来吧     
李强 《视听界》2008,(2):119-119
第四年到浦口给南大广播电视系的学生开“广播业务”课。教学生比做节目让我觉得high。现在的孩子多聪明机灵,课堂沉闷上三分钟他们就坚持不住了,逼迫你耍尽百宝调动起他们的情绪,这对老师的智力和体力是个大挑战。做节目也有听众反馈,可总是延后的,听众张和听众李是抽象的,面目模糊的,怎么着都有点像对着空气做戏。  相似文献   

16.
网络社群是若干个体共同使用某种网络应用而连接在一起,遵循明确的群体意识和群体规范,通过持续的网络互动而形成的具有一致目标和行动能力的群体。近两年出现的"互怼群"、"夸夸群"、"原谅群"等网络情绪管理社群,是青年人在表达与纾解情绪过程中建立的新型支持系统,在炫耀性的文字狂欢和游戏化社交实践中,他们能够获得短暂的快乐幻象和浅表性的精神愉悦,但并不能建立真正的支持和认同。对压力和困境的情绪化抗争凸显了青年人无力应对现实困境,情绪管理社群的游戏化互动最终指向意义空洞和价值缺失。  相似文献   

17.
随着1980年第一届国际职业倦怠研讨会的召开.职业倦怠成为一个专业名词流行起来,它是近30年来在工作压力与心理健康领域中研究的热点之一。一般来说,职业倦怠表现为情绪衰竭、去人性化(即人格解体.表现为个体以一种消极、否定、冷漠、麻木不仁的态度和情感去对待服务对象和自己身边的人)、个人成就感降低三方面,目前职业倦怠并不只是一个研究领域的问题,而是许多从业人员都会遇到的问题.是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的一种职场人士的现实难题。  相似文献   

18.
挫折亦称挫折心理,是指当个人从事有目的的活动时,在环境中遇到障碍或干扰,其动机不能获得满足时的情绪状态。俗话说不如意事常八九,现实社会充满各种矛盾,客观事物又千变万化,人们要达到目标往往不能一帆风顺。所以,人人都随时可能遇到挫折。有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166位图书馆员的问卷调查,探究图书馆员情绪劳动及其工作满意度、工作倦怠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图书馆员情绪劳动现象确实存在,但其工作满意度较高,工作倦怠行为只发生在个人成就感降低的维度中。情绪劳动中的表面行为维度与工作倦怠中的情绪耗竭维度呈正相关关系;情绪劳动中的深度行为维度与工作满意度呈正相关关系;情绪劳动中的深度行为维度与工作倦怠中的情绪耗竭维度和人格解体维度呈负相关关系;情绪劳动中的深度行为维度与工作倦怠中的个人成就感降低维度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0.
《云南档案》2008,(10):54-54
<正>健康是需要谋划的,针对目前"流行"的脑疾病,我们不妨提前思考,为未来健康把脉,防患于未然。谋略一:多用脑"防生锈"在某些极端情绪状态下,我们常常会感觉到"大脑一片空白",茫然不知所措。当感受重大成功的狂喜、惨遭失败的绝望、遇到不幸事件的悲伤以及面临突发事件的紧张焦虑,都可能使大脑处于"空白状态",这是脑活动受到抑制引起的思维停滞、精神衰竭现象。这种状态有时也与平时不勤用、善用脑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