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14年8月7日,《南方周末》时局版发表题为“给领导拍照”一文,其中例举了我拍摄领导同志新闻照片的一些实践体会。近日,我对此作了一些总结与思考,撰写了这篇《拍摄领导同志须把握的十个“度”》,求教于各位同行。  相似文献   

2.
编辑同志: 收到贵刊转来的仲大军同志的读者来信,我们矿务局的领导和宣传部都很重视,因关系到淮南局的荣誉,特别要我介绍一下《深情》的拍摄情况,以消除误会。  相似文献   

3.
新闻战线编辑部约请我们写篇文章,谈谈拍摄电视系列专题片《同心曲》的体会。为了这部电视片的诞生,17个摄制组、100多位摄制人员进行了长达几个月的紧张工作。可以说,《同心曲》是电视专业工作者和社会各界六协作的产物;是许多同志共同的智慧,心血和汗水的结晶。领导机关出好点子还是在1988年冬天,市委宣传部领导同志从全市的宣传工作战略出发,提出了拍摄《同心曲》的主意,我们称之为“同心计划”。  相似文献   

4.
最近看了于为民同志写的《范长江与河南》一文(载本刊2011年11期(上半月))及王天定同志在我父亲去世前所在地拍摄的珍贵照片和报道,也听说了当地领导同志和老乡对我父亲的深切怀念之情,深受感动。这些天追思往事,浮想联翩,欲罢不能,专写此文表达对父亲深切的悼念之情,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5.
怀念为毛主席拍照的岁月程默我是1932年开始从事电影工作,1943年经周恩来同志批准回延安电影团从事边区摄影工作,此后长期在党中央、毛主席和周总理身边工作,一直到新中国成立。当年我随军拍摄了大量毛主席和中央领导同志的电影和照片。所有这些图片及电影资料...  相似文献   

6.
周恩来总理离开我们整整十年了,但他的伟大形象在我的脑海中却永远不会消失;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尤其是对电视事业的关怀,对电视记者的教诲,都历历在目,好象事情就发生在昨天。周总理给我上的第一课我在学生时代,听了不少关于周总理的故事,虽然都是耳闻,但在我的心目中已经形成一个概念——周恩来同志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物。一九六三年,我刚到电视台不久,领导突然交给我一项任务,让我配合老记者李华同志拍摄周总理欢迎班达拉奈克总理的宴会,我真是喜出望外。因为刚从农村回台,连衣服也没换就风尘仆仆地去了人民大  相似文献   

7.
季增 《档案天地》2007,(2):43-44
我是一位70岁的老摄影工作者了.1956年12月参军入伍,曾在沈阳军区3317部队任摄影员。刚参军时主要负责工程摄影,为日后检查工程质量留存照片档案资料。1960年雷锋入伍后.我除了搞工程摄影外.还为部队搞宣传报道拍摄部队训练、生活的照片。从此便接触到了雷锋同志.也成为雷锋入伍后第一位为他拍照的人。大家熟悉的雷锋练投手榴弹、练双杠、擦汽车、手握钢枪站在毛主席塑像前等照片.都是我为雷锋拍摄的。  相似文献   

8.
我与许中田同志在工作上接触较多,他担任副社长时分管离退休干部局,我在他的直接领导下工作。后来他担任社长时,我已调人事局,又经常向他请示汇报人事工作。在多年的配合工作中,我感到许中田同志是位可敬的好领导,也是位可亲的好兄长。政治意识非常强1996年9月,江泽民总书记来报社视察并发表了重要谈话。一周年时,许中田同志提醒我们说:"那是新闻界的一件大事,也是全党的一件大事。期间报社出现了很多可喜的变化,我们怎么用实际行动与党中央保  相似文献   

9.
范钦尧 《军事记者》2006,(10):54-54
刚刚收到由月刊改为半月刊的第一期《解放军画报》,十分欣喜。每当收到《解放军画报》,只要没有特殊情况我都会放下手头工作一睹为快,这已成为自己学习业务了解信息的习惯。当得到这期凝聚着军报各级领导及画报编辑部全体同志智慧和辛勤汗水的新版画报时,正值午休时间,我手捧着画报即被封面上孙晓青拍摄的《海疆卫士》吸引住了。三位士兵的剪影构成了《解放军画报》的新面孔,这是一副俊俏的面孔。低角度的拍摄让霞光映满了海疆,衬托着士兵的阳刚之美,烘托《海疆卫士》肩负的重任,展示着军人大海一样的情怀,引导着读者的视觉随着画面向无垠的…  相似文献   

10.
杨尚昆审稿     
一次,我奉命跟随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常务副主席杨尚昆同志和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北京军区司令员秦基伟同志,来到华北保定地区,进行采访报道。这天,两位中央领导同志,不辞辛劳,先来到人民解放军驻冀某部营房,看望了指战员,听取了汇报;并迎着雨后天晴,稍带寒意的春风,在“红军团”练兵场和射击场,检阅了部队的分列式和射击表演。对部队工作作了重要指示。晚饭后,我想动笔写稿子,将中央领导同志的  相似文献   

11.
边春光同志是我国出版战线上一位老战士、老领导。在他领导下工作过的多数同志都叫他“老边同志”。这个极其平常的称呼,透着人们对他的敬重和亲和。我这里记叙的仅仅是他1983年在贯彻中央《关于加强出版工作的决定》中抓与出书质量有关的几件事。  相似文献   

12.
2004年度金华市新闻摄影好作品评选刚刚揭晓,我拍摄的《我市第一例四胞胎昨降生》(见右图)组照获一等奖。得知我的摄影作品获奖了,不仅我所在的综合新闻部领导、同事表示祝贺, 报社摄影部有的摄影记者也流露出了羡慕的目光。为什么?因为我是一名文字记者、编辑,并非摄影记者。1、抓住机遇,揿下快门回顾拍摄《我市第一例四胞胎昨降生》这组获奖照片很有意思。去年11月8日上午8时,我接到金华市中心医院一位通讯员打来的电话,说该院有一位来自义乌的四胞胎产妇刚送进手术室进  相似文献   

13.
今年5月7日人民日报第四版刊登了我写的访问日本的一篇报道《一位日本朋友的忠告》。报道发表后,有几位中央领导同志对此文作了批示,认为报道中提出的问题值得重视,后来国务院办公厅又将这篇报道转发给各部和各省的领导同志参阅。这篇不足一千字的文章引起领导同志的如此重视,是我事先没有想到的。《新闻与写作》编辑部的同志希望我谈谈采写这篇报道的体会。我想了想,其实没有什么更多新的经验和体会可谈的。如果硬要说一点,那么还是大家常说的那一条:平时多思考,采访时  相似文献   

14.
流产的报道     
一九七六年夏天,<大众日报>的领导同志出发抓到几个所谓重头典型,回来就组织力量采访报道.我和编辑部的另一位同志还有记者站上的两位同志计一行四人,奉命奔赴菏泽地区的曹县.该县的朱老家大队,被认为是学习天津小靳庄的先进单位.这次采访中遇到的几件事情,是我在过去的采访中不曾遇到过的,特记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在我这次下乡蹲点以前,报社的一位领导同志对我说:记者蹲点,既要改造思想,又要搞好报道。领导同志的这个嘱咐,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我来到江口县坝盘公社新江大队官家湾生产队之后,就住到老贫农田世锡家,认真地和社员们实行同吃、同住、同劳动。我此来的目的是采访他们队搞科学实验的报道的,和以往不同的是,我来了之后先不忙着采访,先从参加劳动入手。我和社员们一起打谷子、挖沟、种  相似文献   

16.
黄洛峰同志是我国出版界的一位老前辈,解放前是读书生活出版社的负责人。生前凡是同他一道工作过的同志,对他的为人都很敬重。我曾长期在洛峰同志领导下工作,有一件事印象很深。1943年,我在重庆读书生活出版社工作。那时出版社经济困难,要经营副业来补助。我被派和新华日报馆的苏国华同志合作经营梁山土报纸生意。洛峰同志是内部的总负责人。我是对外经理,苏国华同志是产地负责人。因为一件事情,我和洛峰同志看法不一致,并且都各自坚持自己的观点,争得不可开交。  相似文献   

17.
赵录贤 《新闻知识》2003,(12):50-51
提起拍摄领导活动,记者和读者的脑海里大多出现的是领导“铲土奠基”、“亲切握手”、“颁发奖牌”、“在田间地头车间班组指指点点”、陪同的各级领导则“排排站”……呆板老套,领导不满意读者不爱看。 贯彻中央精神、改进领导活动的新闻报道,用图片报道好领导同志的政务活动,让新闻图片这一直观的形式,为树立党委政府和领导同志的形象,密切党群关系,已成为媒体改进工作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8.
1977年11月,领导派我去北京,为南县青年劳模吴德保同志代笔,给《红旗》杂志撰写一篇署名文章。从一位编辑口里得知,家乡的名老作家周立波同志,从"牛棚"出  相似文献   

19.
1981年春节 ,大年初一上午 ,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耀邦同志要同当时的国务院总理一道 ,代表中共中央和国务院看望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们 ,登门向叶剑英、徐向前、聂荣臻三位老帅和蔡畅、邓颖超两位大姐拜年。作为新华社政治记者 ,我奉命随同采写消息。采访前 ,听到了耀邦同志一个感人的故事。这天上午8点钟 ,我驱车来到中南海勤政殿 ,因为按规矩 ,我们工作人员应早到等待首长 ,而绝不能让领导同志等我们。谁知这天我到得太早了 ,耀邦同志的大秘书梁金泉同志在值班。梁秘书把我们让进办公室里 ,给我们沏上茶水。大过年嘛 ,同志们见面…  相似文献   

20.
戴宣长 《新闻窗》2005,(5):17-17
去年9月,我正在江西老家,接到金风同志的女婿彭德打来的电话,他告诉我一个不幸的消息:金风同志辞世了!我当时心中非常难过,禁不住流下了眼泪,我为失去一位这样好的关心支持党的新闻工作的老领导而感到深深的痛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