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电视民生新闻从《南京零距离》开始已经历了十年的发展,期间先后出现了"报道型"、"帮忙型"和"调解型"电视民生新闻类型。这三种类型不是后者取代前者,它们是在完善前者问题的同时与前者并存的,对自身问题的正视和修正体现的是电视民生新闻发展的不断成熟。  相似文献   

2.
电视民生新闻的本质是"平民视角、民生内容、民本取向",电视公共新闻的本质是回归新闻的公共性,两者在本质上相通。本文试图借鉴公共新闻的公共领域建设特征,结合国内民生新闻发展的现状,探索电视民生新闻向公共新闻突破的途径,由"小民生"演变为"大民生"。  相似文献   

3.
刘亚 《新闻窗》2011,(3):111-112
民生新闻是关注人民生计,关心市民生活的新闻,当下,众览全国各地新闻媒体,从报纸、电视到广播、再到网络,民生新闻都占据了主体位置,有的甚至占据了半壁江山。可以说,"民生"一词已经成为各家媒体的主打品牌。2010年11月正式改版的《黔西南日报》,从改版之日起更是把关注民生作为头等大事,专门开设了民生板块,  相似文献   

4.
浅谈地方电视民生新闻热线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地方电视媒体民生新闻取得了长足发展,作为新闻线索重要来源的民生新闻热线也真正"热"了起来。但火热背后也遇到了一定的问题,存在着问题类热线多、热线琐碎等问题。本文试分析地方电视民生类新闻热线遇到的"问题化"、"琐碎化"及其产生的原因,从遵循新闻选择规律处置民生新闻热线,以及在操作上实行归类处理等方面,探讨了电视民生新闻热线在的处置方法。  相似文献   

5.
何立 《新闻实践》2010,(12):65-66
"动感"一词,在词典里的解释是:指绘画、雕刻、文艺作品中的形象等给人以栩栩如生的感觉。把"动感"这个词移植到电视民生新闻中,就是要让静态的民生新闻"动"起来,让动态的民生新闻鲜活起来,从而进一步增强民生新闻内在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外在的冲击力和吸引力。  相似文献   

6.
从"好看"到"有用",从"小民生"到"大民生",从"市井新闻"到"公共新闻",电视民生新闻经历了长足发展的二十年,确定了"内容为王"的制作理念,然而电视有声画一体、形象生动、冲击力强、传播内容丰富的特点,作为一档民生新闻节目,应当充分利用电视的特点在视觉听觉上不断创新,才能更好地吸引观众,传播新闻内容。  相似文献   

7.
电视民生新闻评论的现实批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民社会成就了民生新闻的繁荣,民生新闻则促进了国家与公民社会的良性互动。自2002年以来,以《南京零距离》为代表的电视民生新闻栏目在我国掀起了一股"电视民生新闻热"。究其原因,节目主持人在新闻中的评论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繁荣的背后却隐藏着巨大的危机,本文根据电视民生新闻评论自身定位、特点等方面尝试对其未来发展方向进行预测,提出可持续性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8.
本文拟从当前存在的三种电视民生新闻的节目类型出发,分析相对应的电视民生新闻中的记者对其职业角色的定位和呈现,并分析了他们生成的原因。分析得出,在"报道类"、"帮忙类"、"调解类"民生新闻中,记者分别作为"报道者"、"参与者"、"记录者"而存在。这种角色呈现不仅和节目定位有关,也有着更深层次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民生新闻,作为全世界独一无二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大众新闻,自2002年江苏台城市频道的《南京零距离》栏目获得巨大成功之后,引发了全国范围内的电视"民生新闻"热。作为武汉教育电视台《我爱武汉》栏目的制片人,本文作者在亲自采写新闻和长期责任编辑工作中体会到,  相似文献   

10.
高杨 《记者摇篮》2012,(7):43-44
民生新闻,向来是都市各类媒体的新闻主战场。随着这两年微博的兴起,都市民生新闻无疑迎来了最强有力的竞争对手。从去年春节期间的微博打拐到全国两会期间代表、委员通过微博征集民意,微博在反映民众呼声、表达民众诉求、揭露民生问题等方面的影响效力越来越大。在微博时代,电视民生新闻该如何自守与创新?一、微博时代——电视民生新闻的本质电视民生新闻的主体是老百姓,因此,民生新闻是  相似文献   

11.
"让老百姓上电视",2007年广东省梅州市广播电视台第一档民生栏目"民生820"开播了。在发展过程中,这个一度以模仿、借鉴"南京零距离"等国内知名栏目起家的地方栏目,也曾因民生新闻自身的局限性被逼到山穷水尽的地步。但在2010年,根据央视索福瑞的收视统计,该栏目全年栏目收视率月均达30%,  相似文献   

12.
阮培 《视听界》2014,(3):106-107
江苏城市频道《南京零距离》引领了十多年的电视民生新闻浪潮。2009年6月起,江苏城市频道将法制新闻从民生新闻的节目中剥离出来,开办了《法治集结号》栏目,开启了"民生+法制"的版面模式,通过多年的培养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带有明显的民生色彩。一、选题视角更加注重民生共性每天,江苏城市频道新闻热线接到的线索和投诉超过800个,很多投诉和信息,  相似文献   

13.
谢灏 《新闻世界》2014,(6):52-53
近年来,电视民生新闻风行全国。处于行业"劣势"的地方电视台,如何提升民生新闻竞争力已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而地域性是地方电视台最大的优势,本文以地方电视台立足本土出发,从民生新闻的内容、形式以及新闻策划等方面阐述如何提升地方台民生新闻竞争力,从而将地方电视台的劣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更好地发展民生新闻。  相似文献   

14.
帮忙类节目是新的竞争环境下电视民生新闻的变革成果,已经成为提升电视民生新闻收视率的重要节目形式。从帮忙类节目的发展可以看到电视民生新闻的方向性转型,即从演播室制作、播出到新闻记者、主持人走进新闻现场,从信息告知到解决问题的功能深化与拓展,从关注事件到挖掘故事的叙述策略的转变。  相似文献   

15.
黄毅 《新闻实践》2011,(6):52-53
民生新闻以平民视角,关注百姓的生存状态、生活细节和现实困惑,替百姓说话,为百姓办事,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但电视民生新闻的弊端也日渐显现,有人总结出电视民生新闻的"四个鸡":鸡毛蒜皮、鸡零狗碎、鸡犬不宁、一地鸡毛。如何在坚守平民视角和人文关怀的基础上,兴利除弊,是电视民生新闻面临转型升级的一大难题。  相似文献   

16.
徐学春  巩杰  巩亚晴  徐婉 《新闻世界》2010,(11):106-107
本文从萧县电视台的一档新闻专题节目《萧城观察》说起,浅谈县级电视民生新闻的"三贴近"艺术。  相似文献   

17.
赵瑞 《青年记者》2012,(30):70-71
从2002年江苏电视台城市频道推出《南京零距离》打开民生新闻的大门至今,电视民生新闻已走过了十个年头。这十年里,民生新闻节目如雨后春笋般在全国各地"拔地而起",由最初的凤毛麟角到遍地开花,由代表民意、平民视角到内容低俗、雷同复制,其间的是非曲直值得总结与深思。  相似文献   

18.
我国的电视民生新闻发展至今已近十年,而在这十年中新技术的出现和科技的飞速发展,导致媒介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革命。继报纸、广播、电视传统媒体之后网络"第四媒体"迅速崛起、蓬勃发展,预示着新媒体时代已经到来。这将彻底颠覆我国传统的媒介格局,同时也给我国的电视民生新闻设置了全新语境。  相似文献   

19.
这两年,电视民生新闻风行全国,从江苏电视台的《南京零距离》、安徽电视台的《第一时间》到湖南经视的《都市一时间》、杭州电视台的《阿六头说新闻》,从吉林电视台《守望都市》的扩版到海南电视台《直播海南》的筹办,全国各地电视台纷纷推出自己的电视民生新闻栏目,民生新闻的蓬勃发展成为中国电视新闻界少有的热闹景象。  相似文献   

20.
于潇 《新闻窗》2011,(5):43-43
近年来,在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三贴近"方针指导下,新闻界兴起关注普通百姓生活状况的民生新闻,从广播电视媒介到平面媒体,从小民生扩充到大民生,成为新闻传媒时下最惯用的新闻表达手段。从新闻业务的研究角度看,什么样的新闻是民生新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