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天津教育》2011,(9):46-46
本刊讯据《天津日报》消息,为进一步提高中小学生、在园幼儿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能力,天津市在中小学和幼儿园开设公共安全教育地方课程,采取游戏、活动、体验的方式,对中小学生和在园幼儿广泛开展安全教育。按照《天津市中小学、幼儿园公共安全教育课程实施指导意见》的要求,从今年下半年开始,  相似文献   

2.
《海洋教育》属于山东省地方课程,应作为必修学习内容。本教材以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遵循课程实施的基本规律,以沿海地区特有的、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为背景,将"蓝色经济"概念以生动活泼、深入浅出的形式呈现,让学生树立正确的海洋观,培养放眼未来的开放意识、集约利用海洋的科学意识,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促进学生人文素质的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3.
叶妮 《天中学刊》2013,28(1):138-140
地方新建本科高校实施通识教育是必要的.但在实施通识课程过程中,受教育资源稀缺及单一课程的限制,地方新建本科高校难以实现“跨越”式发展.基于此,地方新建本科院校通识教育课程的实施要注重:树立适合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实际的教育理念,培养具有“生成性”课程意识的教师,设置“纵”“横”结合的课程模式,建立科学的课程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4.
《中学教育》2010,(12):60-60
为进一步研究中小学实施公民意识教育的时代特点与区域实施对策,探索新形势下加强中小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基本策略与有效路径,交流各区域中小学实施公民意识教育的成功经验,上海市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与中央教科所《中国德育》杂志社于2010年12月5日在华东师大二附中联合举办了以“公民意识教育:规划与实施”为主题的“2010’浦东教育论坛”。  相似文献   

5.
李玉江  王蕊 《文科爱好者》2023,(6):82-84+87
在国家重视“四史”教育的背景下,加强中小学生的党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势在必行。将地方红色资源融入基础教育是加强中小学生党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途径。收集、整理、挖掘地方红色资源,在中小学开展形式多样的红色文化教育,对加强中小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和价值观培育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地方红色资源融入基础教育的路径多种多样,文章提出了有效融合地方红色资源与国家课程、开发地方红色资源校本教材、落实红色校园文化建设、开展形式多样的红色研学活动、家校共育促进红色教育等路径。  相似文献   

6.
目前,在中小学生中海洋意识教育还很薄弱,完整、权威的关于海洋意识教育的教材也凤毛麟角。要想海洋意识的培养成为国家层面的决策和行动,从中小学教育做起是很好的一个措施。  相似文献   

7.
21世纪是发展海洋经济的时代,浩瀚的海洋是资源和能源的宝库,也是人类实现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基地。本文以渔文化为例,放眼世界海洋资源,关注家乡地方人文,整合地方一切可利用资源,合理开发践行教育措施,从场馆、资源、课程等五个方面概述宁波建设工程学校如何建设海洋意识教育基地。  相似文献   

8.
河南省郑州市以素养发展为导向,遵循“点-线-面-体”的课程建构原则及思路,建构了新时代中小学生劳动素养核心目标、“劳-学-评”一致性教育样态、一体化劳动教育课程内容及课程体系,形成了“‘行知行’劳动教育课程素养发展体系的‘塔山双向循环模型’”,提供了一套新时代劳动教育课程开发与实施的方案。  相似文献   

9.
实现高校劳动教育目标,发展高校劳动教育其关键在于构建和实施高校劳动教育课程。而构建高校劳动教育课程,首先需要厘清高校劳动教育课程的价值意蕴,并为其合理性进行辩护,主要表现为高校劳动教育课程坚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价值基础,将“立德树人”作为价值目标,走向“具身化发展”的价值取向。但是,高校劳动教育课程在开展过程中却面临着课程意识滞后、课程设置片面化、课程实施主体缺位以及课程评价不完善等诸多现实困境。高校劳动教育课程困境的消解,需要高校提升课程意识、优化课程设置、加强课程实施主体支撑、构建课程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0.
劳动教育亟须创新课程实施内容、形式和评价,以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的要求,而项目式学习是符合劳动教育课程和中小学生特点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开展“创新性”劳动教育,探索项目学习的小学劳动教育课程实施的创新性劳动的研究,对提高学生的创意设计、创意制作以及动手能力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创业教育正在中国基础教育领域内逐步兴起,创业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和创业技能。“温州精神”教育作为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开展创业教育。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创业教育不仅是传承与发展“温州精神”的需要,而且还有着易认同、易嫁接和促进地方文化再建构的特质。  相似文献   

12.
为了更加深入、细致地推进教育公平,促进每一个孩子个性化成长,台湾地区行政当局将中小学生补偿教育作为重要突破口,实施了"教育优先区计划""课后照顾服务""补救教学"等以课后辅导为主题的补偿教育方案。分析我国台湾地区中小学生补偿教育的发展背景与动因、内容与成效,本文提出应从以下三方面提高我国大陆地区中小学生补偿教育发展水平。第一,明确补偿教育的目标定位和责任主体;第二,加强对补偿教育政策的全面布局和顶层设计;第三,增加弹性课程,开发地方特色课程。  相似文献   

13.
一、中小学活动课程的重点是加强科技教育课.1993年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方案》,正式将活动纳入课程,打破了以往单一的学科课程.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按照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的分工,活动课的重点是开设和加强科技类活动课.如果教育部门的科技“意识”是“空白”的,将影响一代人的科技素质.二、开展中小学科技教育工作的重点是抓普及.中小学科技教育工作要处理好普及与提高的关系,做到: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以普及为主.开展科技教育和活动,既要早期发现科技幼苗,更应当面向全体,提高广大中小学生的科技素质,中小学科技教育要分层次、分城乡开展,实施分类指导,但重点要放在抓普及上,则是共同的,特别要抓好农村中小学科技教育的普及,这是科技教育的“重中之重”.三、科技教育内容的重点是培养科技意识、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在科技活动中,要引导学生从小培养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动手能力,培养规律意识和理性精神,了解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这些素质将使学生终生受益.据一项权威调查,我国公众科学素养与外国的差距之一在于对科学研究的过程的了解方面,即缺乏科学的思维和方法,因此,培养中小学生的科技素质,要把培养科技意识、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作为重点,这才算抓住了科技素质的核心.  相似文献   

14.
秦春梅  王雪 《宁夏教育》2010,(11):44-45
宁夏作为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有着浓郁的地方风情和民族特色。近年来,我区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中,积极参与“关于开发体育的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的研究”等课题,探索符合当地教育发展的体育课程模式,歼发出了一批富有民族特色的体育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这些课程的实施,激发了学生学习体育、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其不断树立终身体育运动的意识;  相似文献   

15.
公选课“海洋科学导论”是大学本科生接触海洋知识的入门课程,其通过对海洋知识的普及教育,增强大学生海洋意识,是我国实施海洋强国战略的重要支撑。文章结合一线教学经验,提出动态整合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艺术等多项具体措施,对相关公选课程的教学具有借鉴和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为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加强对中小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诚信教育的通知》精神,普遍提高学生的诚信意识,我校制订了对小学生实施“诚信教育”的研究方案,并将其置于校本课程之中.从宏观角度统盘考虑,以切实有效地加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17.
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核心是课程改革。1998年10月,在省创造教育课题组的指导、参与下,“临淄教育创新体系实验区”正式启动。作为该项实验的重点课题“中小学生创造力开发实验”和“小学提前开设外语实验”的课程设置问题,引发了我区小学课程的综合改革,由此,《临淄区教育创新体系小学课程方案》应运而生。 在小学课程综合改革的过程中,我们力求从课程的观念、形式、内容、学习行为四个层面上进行突破,从而建构课程创新体系,还给学生创造空间。 一、在课程观念的创新上,树立大课程意识,拓展学生创…  相似文献   

18.
丁建强 《地理教育》2022,(z2):110-112
在我校课程体系中,以海洋意识教育为核心的爱国主义教育是一项重要的组成部分,而政史地等学科知识是构建海洋意识的基础.为此笔者通过选修课"乐东海岸线"的开发与实践,探索校本课程运用政史地核心素养交融培养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现将课程开展和实施情况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9.
根据教育部、关工委等5单位联合下发的《关于开展第二届“中小学生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的通知》和云南省教育厅关工委下发的《关于举办“云南省中小学生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的通知》的要求,云南省开展了全省中小学生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此次活动由云南省教育厅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等5个单位主办,云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承办,云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信息中心具体组织实施。此次活动着眼于提高中小学生运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目的。全省共有6000多中小学生通过网上答题和试卷答题参加了信息技术基础知识…  相似文献   

20.
高等师范教育改革与中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中小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一般创新能力,是“意识”范畴和“日常生活”范畴的创新;中小学教育要为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形成奠定基础;教师是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要素;高等师范教育要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教师,必须深化教育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