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职德育教师如果在平时多"以学生为中心"去发现问题,了解造成问题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去解决问题,总能找到吸引学生学习兴趣的办法。实践证明以下方法可有效地提高德育教学的效果:一、改"举手发言"为"随时发言",建立一个民主的课堂;二、用多把"尺子"衡量学生,给学生一个合理的评价;三、适时引领学生展开"价值商谈",让学生选择自己认可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2.
在当前的德育环境下学生思想道德素质评价是一个重要的考量指标,如何评价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评价体系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衡量中职德育效果的标尺之一。从整体实效性来考量,中职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整体水平依然平平。因而,本文试图从另一个角度——思想道德素质建立评价结果动态修正机制进行探究,期待找到提高现今中职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水平的一条途径。  相似文献   

3.
当前,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突出问题主要包括评价主体单一化、评价内容同质化、评价标准模糊化、评价方式粗陋化、评价监督缺位化等.由此,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各育表现为:德育层面拘泥于传统且浮于表面,智育层面着眼于分数且忽视育人,体育层面关注过场且测验简单,美育层面看重宣传且流于形式,劳育层面偏重于活动且意识零散.如此需要加以矫正:实施"日常考核制",坚持立德树人,打破僵化思维;实施"科学计分制",顾及多元因素,恪守以人为本;实施"阶段测验制",调高测试标准,促进体育锻炼;实施"双向定级制",强化过程指导,重视成果展评;实施"多元共评制",加强实践体验,唤醒劳动意识.  相似文献   

4.
好学生是我们每一个老师都喜欢的,都期盼的.我们恨不能使每一个学生都成为好学生.但是,好学生在哪里呢?在我们许多教师的心目中很难找到几个好学生,因为好学生的标准太高了,太难了.什么样的学生才能算是好学生呢?对这个问题可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认为,评价一个学生是不是好学生,关键要有一个科学合理的"标尺",关键看老师用什么样的尺子去衡量学生.如果运用一个不合适的尺子去衡量,肯定找不到好学生;如果只用某一把尺子去衡量,可能就会有很多学生不是好学生;如果用各种不同的尺子去衡量,就会有很多学生是好学生,甚至有的班级全班学生都是好学生.  相似文献   

5.
周春霞  王贵喜 《文教资料》2008,(11):164-166
高校德育效果不佳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目前大多数高校的德育课注重道德认知教育,强调"晓之以理",这使得德育陷入"填鸭式"的空洞说教,甚至使学生产生抵触情绪.高校德育必须重点转向情感教育,强调"动之以情",使学生首先从情感上认同它,进而在潜意识中固化它,最终在行为中表现它,这样才能提高其效果.  相似文献   

6.
一、德育学分制的提出 学生德育学业评价不仅是测评学校德育成效的手段,更是确保学校德育核心与成效保障体系的重要环节.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学校在学生德育学业评价及管理上的探索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与学科学业评价与管理相比,学生的德育评价与管理体现不出学生学习量与质的区别,一些社会实践、社会公益服务等活动,学生参加与不参加,主动参加与被动参加,在活动中积极参与、获得显著教育效果与消极参与、教育效果一般或很少等,都不能得到正确反映.用学生的话来说是"学与不学一个样,学得好与学得不好也一样";缺乏有效"评"的方法手段,因而也得不到有效评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对学生德育质量的量化评价,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提高学生要求进步的自觉性,培养学生良好的政治思想品德,是加强高等学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学生德育质量的量化评价,能使学生在德育质量上有一个衡量的尺度;有利于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入;有利于扶持正气,建立良好的校风、班风和学风;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但是德育质量的量化评价有着较大的难度,这是因为: 1.德育不象智育、体育那样都有较系统完整的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和全面考核指标。  相似文献   

8.
在充满互动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是一个"参与者",更是一个智慧的"评价者"。善于评价的教师,其能力源于发自内心的对学生的热爱——每一节课都应该是学生生命成长的舞台;源于对教材的深度解读——每一篇课文都是成长的载体;源于对教学目标的准确定位——每一个目标都要落地生根。教师的有效评价能够让课堂成为师生智慧生成的殿堂。一、一枝一叶总关情——学  相似文献   

9.
《考试周刊》2019,(75):23-24
在习近平主席3月18日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及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德育课堂教学评价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德育课堂评价成为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难点,一方面包括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另一方面包括学生学习质量的评价。实施多元评量策略,更加客观、公正衡量学生在德育课堂学习成果,将是今后德育课堂教学评价的重要模式。在《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中,我积极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评价理念,着重从学生的"基础知识""学习表现"和"活动作业"这三方面开展评价,与学习目标的三维达成一致性,以求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0.
王子蕲 《教育探索》2012,(8):124-125
高等教育国际化对研究生德育目标、德育环境、德育方法手段都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出现一些新的问题.在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研究生德育可采取以下新策略:一要厘清"国际化"内涵,明确国际化对德育的新要求;二要增强德育的"实效性",使其更贴近社会和生活实际;三要加强对骨干研究生的培养,发挥学生朋辈教育的效果;四要创新教育载体,提升德育网络载体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1.
"综合评价"是高考改革的难点。1992年台湾大学入学考试中心提出"大学多元入学方案",此后台湾便开始了大学考试招生的"多元化"探索。本文从试行推荐甄选制、推荐甄选制中的综合评价、联考招生中的综合评价、"学科能力测试"和"指定科目考试"两种衡量学生学习结果的方式等角度介绍了台湾高考综合评价改革的做法、经验和争议,可供大陆高考改革借鉴。  相似文献   

12.
"育人"是德育的第一要务,也是德育评价的根本旨归.一直以来,作为一种德育评价方式,道德"育分"因其"有效"在各中小学广泛流行.过度依赖"育分"来实现"育人",会造成道德本体价值的扭曲、学生道德自我的缺失、教师育人责任的弱化以及教育本身的道德性被遮蔽等诸多道德风险.究其根源,乃工具理性、科学主义及管理主义在德育领域内共同作用所致.坚持"道德人"培养这一根本的价值旨归,注重过程和方法上的道德可接受性,以系统化思维重新认识德育评价,是当前德育评价超越困境、提升实效的不二之途.  相似文献   

13.
为了帮助每一个孩子都成为"好孩子",我们于2006年开始试行"学生成长伙伴制"。首先,"学生成长伙伴制"反映的是一种以生命影响生命的教育理念;同时,"学生成长伙伴制"也是一种有效  相似文献   

14.
班主任肩负着"教书育人"的双重任务,而其核心内容之一——德育,学生常常觉得枯燥无味,不予理睬,致使教育效果欠佳.那么,如何开展道德教育呢?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笔者认为,作为班主任,需讲究一些方法,善于"五味调和",将"德育之羹"做得色香俱佳,滋味无穷,让学生易于入口、入耳、入心.  相似文献   

15.
试论大学德育学分制及其实施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大学德育学分制的涵义大学德育学分制是一种新的德育管理制度。它是根据高校德育要求和大学生活的阶段特点以学分为单位来衡量大学生的道德情况,将德育的内容和环节学分化,将德育的过程和结果成绩化,把德育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结合在一起,把学生在校期间的政治觉悟、思想品德、遵纪守法、学习态度、日常行为等方面的现实表现纳入德育评价之中,规定一个学期每个学生必须修满一定的德育学分。大学德育学分制并不只是对大学生德育的一个简单评价,它还包含着对大学生德育评价的一个反馈过程。二、大学德育学分制是大学德育评价的新发展大学…  相似文献   

16.
任何审美对象都可以用"品位"一词来衡量其审美价值.高校德育教师应从三个方面来探究其应有的品位学术学识品位要达及"精"、"博",教育教学品位要达及"新"、"活",个性人格品位要达及"和"、"真".  相似文献   

17.
在日常的德育工作中,我们经常发现德育活动与鲜活的生活"失联",就如同监测飞机的"雷达"始终没有搜寻到飞机信号一般。德育必须立足学生的"现在",着眼"未来",把平凡的家乡生活作为突破口,以生活来孕育,用体验来提升,撷情感来深化,激发学生的内在情感,从而使"德育号飞机"接受生活"雷达信号"的全覆盖,提高德育的实效性。一、让"平凡人物"融入德育——关注身边平凡人物  相似文献   

18.
但凡问起我的教育信条,回答总是毫不犹豫:给教师专业成长一个宽阔舞台,给学生身心发展一个广阔空间,让师生共享成长快乐.这是我作为一名校长的教育追求. 三项举措:关注孩子的健康发展 心灵鸡汤.德育应该是将盐融入汤中,让孩子们喝汤.这样,既容易咽下,又易于吸收. 培育健康成长的孩子,德育应摆在第一位.由于品德书上"书里来、书里去"的灌输和说教无法取得理想效果,我校便把"喂盐"变成"喝汤",以活动为载体,唱响德育创新旋律,德育工作实中求新,实现德育的实效和内化.孩子们的心灵鸡汤经由我们精心调制——近几年分主题推出三大德育活动(礼仪篇、诚信篇、爱国篇),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步步做细做实.  相似文献   

19.
在学校的德育实践中,通过一个机制——操行量化,一个组织——班委会,一本册子——学生成长记录册,可以很好地实现德育评价的多元化,并且把学生的自我评价突出出来,让学生在集体的教育下、组织的监督下、自我反思中不断成长,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课改研究为基础,试图构建一种面向21世纪、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理想的小学德育课程学力评价模式.新型评价模式的实施,目的在于充分发挥德育课程的综合优势,实现课改与队改的结合,体现德育的整体效应.评价的激励功能和教育功能的凸显,使评价不再是儿童的压力,而是快乐成长的"加油站",让更多的儿童在评价中找回童真和自信,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