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话语     
《河南教育》2009,(3):3-3
中国经济转型需要教育的转型,需要培养兴趣丰富、人格完整、头脑健全的通识公民、思辨型公民。如果不能做到这一点,中国恐怕只能继续是给世界提供低级劳动力的工厂。  相似文献   

2.
社会转型必然伴随着教育的转型。教育的自觉转型以人的转型为核心。公民是当代中国人之转型所在,公民教育也因此成为当代中国教育转型之所在。公民教育不是政治教化,也不只是公民意识教育,而是一种以培养公民完整素质为宗旨的新的教育形态。个人主体性和公共性是公民的两个基本品质。当代公民的公共性已从传统的国家公民延伸到社会公民和世界公民。因此,当代公民需要具备个人公民、社会公民、国家公民、世界公民等多重身份,我们也必须以具备多重身份的复合型公民的要求来设计公民教育的层次与目标。  相似文献   

3.
声音     
《教师博览》2014,(8):33-33
中国的经济转型需要教育的转型,需要培养兴趣丰富、人格完整、头脑健全的通识公民、思辨型公民。如果不能做到这一点,中国恐怕只能继续是给世界提供低级劳动力的工厂。——陈志武(耶鲁大学管理学院金融经济学教授。摘自《留学生》2014年4月上)  相似文献   

4.
陈志武 《教育》2008,(12):62-63
中国经济转型需要教育的转型,需要培养兴趣丰富、人格完整、头脑健全的通识公民,如果不能做到这一点,中国恐怕只能是继续给世界提供廉价劳动力的工厂  相似文献   

5.
公民教育符合世界社会进步与教育潮流的发展趋势,适应着中国社会转型和教育改革的需要。世界各国都把培养合格公民作为基础教育的首要目标,在我们国家尚未建立完整公民教育体系的今天,我们试图在小学品德课程实施中进行公民教育实践研究,试图为传统德育走出困境、实现新的历史性的转型作一点探索。  相似文献   

6.
任何国家的教育转型都是其整个社会转型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更是其深层战略转型的核心组成部分。现阶段我国成人继续教育的转型在社会转型中扮演着主力军的角色。我国成人继续教育面临着来自全面社会转型的挑战,理应顺应社会转型的需要、促进成人的发展、践行终身学习的理念,关注成人的生存发展与生命质量,培养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所需要的公民。  相似文献   

7.
公民教育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政治的稳定、法治的进步和国民素质的提升有着划时代的意义。实现从政治教育到公民教育的转型,需要理念的指引,更加需要制度的保障。  相似文献   

8.
中国农村公民文化的培养不仅是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和基本内容.农民逐步实现由"子民"、"村民"向"公民"的角色转换,既是农村公民文化构建的主体要求,也是这项内容的关键点和特殊难点.同时,中国社会的全面转型也使其面临与西方国家的农村和中国城市完全不同的特殊情境,新农村公民文化的培养需要发展社会经济,促进政治民主化,完善法制,进行广泛有效的公民教育等多项任务的配合,最终由村民文化转向一种动态平衡的融合性公民文化,建设和谐稳定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相似文献   

9.
公民教育并非只有工具性的一面,就目的性而言,它乃是全部现代教育的终极目标.公民教育目标的确认具有中国社会与教育转型的历史必然性和现实必要性.公民教育实际上应该是、也必须是全部教育的转型乃至整体社会的改造.  相似文献   

10.
在当前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转型与全球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大学生作为公民社会和参与社会的重要主体之一,需要成为既会唱“国际歌”的地球公民,又会唱“国歌”的国家公民,也会唱“民歌”的社会管理者与服务者.具有公民责任意识的大学生参与社会管理,既是对途经的拓展,也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社会和谐,创造社会福利.  相似文献   

11.
根据中国社会发展实际,当前中国民主文化转型的主要目标有:由农业型民主文化向混合型民主文化转型;由臣民型公民文化向民主型公民文化转型;由价值侧重型民主文化向价值调适型民主文化转型;由人治型民主文化向德治和法治共治型民主文化转型;由多维非开放型民主文化向开放型民主文化转型。  相似文献   

12.
中国的社区学院主要以成人高等学历教育为支撑,目前由于成人高等教育生源的急剧萎缩而面临生存危机,正处于转型的关键历史契机。文章分别从成人教育目的的哲学基础和社区学院向公民教育转型的外部条件,如制度环境、社会条件以及经费来源等方面剖析了这一转型的必然性和可行性。公民教育是社区学院首要的和主要的职能,能够为中国向公民社会转型和学习型社会的构建提供强大的推动力。  相似文献   

13.
中国社会的顺利转型需要具有现代公民意识的人。在我国当下的历史条件下,由社会转型而引发的国人文化价值观的转变,一方面表现为现代大工业社会具有的精神特质即自由、平等、民主、独立等公民意识的显现,与此同时又表现为公民意识所要求的责任意识、权利义务对等等意识的严重缺失。目前给公民意识进行准确定位,让人权观念得以确立,实现国人对公民意识的价值认同,实现主体的合目的性建构,这是主流意识形态引领社会精神生活的起点。  相似文献   

14.
王文永 《中小学校长》2012,(8):30-31,49
2011年全国价值教育年会在安徽寿县一中召开。石中英教授确定研讨会的主题为“价值教育与公民培养”。中国社会快速转型,学校传统德育需要进一步拓展创新,加强实效,走出困境。  相似文献   

15.
当前,我国正处在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转型时期,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民主与法治建设的不断完善,公民意识的培育逐渐受到关注和重视。社会现代化需要人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是社会现代化的核心,而现代公民意识是实现人的现代化的基础。没有现代化的公民,就没有现代化的国家。对此,我国著名学者李慎之一语中的:"千差距、万差距,缺乏公民意识,是中国与先进国家最大的差  相似文献   

16.
和谐社会的公民意识及其培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公民社会也随之兴起。公民社会的兴起,有助于中国“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和谐社会应当以公民社会为其社会基础,需要塑造具有现代公民意识的公民。中国现阶段公民意识开始觉醒,但总体上还有待成长和完善。公民意识的培育,是一项长期而艰苦的工程,需要从建构公民教育的社会环境、发展学校公民教育、拓展公民教育的形式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7.
公民教育符合世界社会进步与教育潮流的发展趋势,适应着中国社会转型和教育改革的需要。世界各国都把培养合格公民作为基础教育的首要目标,在我们国家尚未建立完整公民教育体系的今天,我们试图在小学品德课程实施中进行公民教育实践研究,试图为传统德育走出困境、实现新的历史性的转型作一点探索。我校承担了著名特级教师、扬州市教研室陈萍老师主持的省十一五重点课题"小学品德课程实施中的公民教育的研究"子课题"小学品德实施中培养公民素养的方法与途径的研究"研究工作,努力帮助学生形成"善待自  相似文献   

18.
新加坡公民教育的成就是世界各国有目共睹的,本文从四个方面分析了新加坡中小学公民教育。中国与新加坡在文化渊源和社会背景上有相似之处,分析新加坡的公民素质教育对正处于转型时期的中国来说有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中国梦”需要全社会每个公民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只有不断加强大学生的公民意识教育,培养大学生民主政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才能实现“中国梦”,这也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需要。目前,我国人民整体公民意识不够强,已经影响了经济的快速发展。这就需要对高校大学生进行公民意识教育,加强大学生的公民意识,多种途径培养大学生的公民意识才能早日实现“中国梦”。  相似文献   

20.
当代中国教育的现代化转型呈现出一种双重转型的局面。中国教育转型的双重性催生了启蒙话语的双重性,启蒙话语与后启蒙话语同时存在。在中国教育领域,主体终结性话语深深地影响着正在培育主体性的中国教育理论与实践。鉴于中国特殊的教育现代化语境,教育研究者需要立足双重转型理论,坚守启蒙的理想与抱负,捍卫人之为人的尊严。当代中国教育启蒙的主要任务既不是盲目追求西方单子式的主体性,也不是盲从西方后现代主义话语而全面批判人的主体性,而是持续不断地进行主体性教育,唤醒理性而自由的主体性意识,培育具有健全主体性的公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