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赵黎 《新闻知识》2012,(3):90-91
舆论监督是一种广泛的社会监督和群众监督,它是公众运用舆论手段对社会实行的监督。在舆论监督中,新闻舆论监督是最主要、最常用,也是最有效的一种方式。新闻媒体作为一种舆论手段,是社会的利器,它能够捍卫真理和  相似文献   

2.
互联网不仅是一种传播渠道与传播手段,更大程度上是一种改变社会的力量,它可以重新聚合社会资源。互联网为现代社会带来的最大改变,是造就了一种新的赋权方式,谁能够激活、使用关系资源,谁就将具有更强的影响力、掌控力、驾驭能力。  相似文献   

3.
舆论监督是指新闻媒体在广泛吸纳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对各种社会现象尤其是各种社会不良现象的揭示,是新闻媒体力图代表民意作用于社会生活的一种外化形式,是人民群众通过新闻媒体对各种社会现象尤其是对各级权力部门实施的一种民主监督。舆  相似文献   

4.
婚丧庆吊文告是潮汕民国时期社会语言的一种样式,也是一种重要的社会语言语言学研究语料。对婚丧庆吊文告的统计和分析,可以反映民国时期潮汕区域民众社会语言发展的状况,以及社会语言发展变化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5.
慈善事业是一种有益于社会与人群的社会公益事业,是政府主导下的社会保障体系的一种必要的补充,是不求回报地实施救助的一种无私的支持与奉献的事业。发展中国慈善事业,对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的济世救人美德,增强公民社会责任感,提高自身价值和成就感,促进社  相似文献   

6.
牛永刚 《当代传播》2007,(4):116-117
舆论监督是社会监督体系中的一种特殊监督形式,是民众通过新闻媒介对社会权力、公共政策和社会事态进行评说、披露乃至批评的一种倾向性传播活动;也是现代社会赋予新闻媒介的一种特殊功能.  相似文献   

7.
陈万怀 《新闻界》2013,(17):47-50
网络流行语的传播是一种特殊的语言传播,也是一种特定的社会传播现象。网络流行语汇集了某个社会时期或阶段公众的集体记忆,获得了集体的认同,并借助网媒进行话语的扩张,从而成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象征符号。本文基于网络流行语的社会传播语境,对网络流行语的流行范式与社会传播意义进行解读,为认知与把握当代社会流行文化、网络文化的发展和变迁等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杨健 《新闻世界》2010,(11):209-210
和谐社会作为一种理想,不仅是社会主义社会人们所追求的目标,而且也是人类世代的一种期盼。建立"自由人联合体"、实现社会和谐是马克思主义的必然要求,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根本价值理想,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佳归宿和价值体现。  相似文献   

9.
拉斯韦尔所谓的传播三大功能实际上就是一种强调传媒自上而下进行社会控制的功能学说,它改变了传播学基于功能主义学术路径的传统并将其变成了一种功能主义意识形态.这种功能主义传播学在当今这个多元化的社会早已破产,变成了一种过时的经院哲学.其实,传播的社会功能是一种两重性结构,一方面它因为社会认同而导致社会区隔,另一方面,它因为社会区隔而强化了社会认同,两者之间相互建构.通过这样一种互动方式,社会的文化整合成为可能.在当代思想越来越多元化的中国社会,建构在承认多元价值观基础之上的社会认同,可能是最为可行的方式.给差异性的观点多一些表达的空间和平台,新的共识将在差异性观点的交流中生成和再造.  相似文献   

10.
拍客是一种社会现象,它的出现对现存的"景观社会"有构建和消解的作用。拍客文化作为大众文化的一部分,是对大众文化的一种补充。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一名记者,社会类新闻报道重点在于以建设和谐社会为原则,正确引导社会舆论方向。而公信力则是指新闻媒介面对社会所具有的一种让公众信服的力量,对于新闻媒体来说,公信力是其生存的核心软实力,同时也是社会系统内部精神的一种体现。笔者借本文对如何提高社会类新闻报道的公信力作相关阐述。  相似文献   

12.
前言 文化形态是指一种文化的内部结构、运动方式及其表现形式。公共档案馆作为现代社会的一种文化机构,以其独有的文化资源和文化方式为社会和社会发展服务,其独立的文化形态和文化价值已深植社会之中,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形态。  相似文献   

13.
网络围观的界定及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围观是一种发生在依据网络逻辑构建的虚拟社会场景中的常见现象,从本质上讲,它是一种自发的网络群聚,是一种以移动鼠标为表现的心灵参与的视觉围观。网络围观具有虚拟性、情绪性、短暂性等特征,其对社会的影响也是一把双刃剑。  相似文献   

14.
网络围观是一种发生在依据网络逻辑构建的虚拟社会场景中的常见现象,从本质上讲,它是一种自发的网络群聚,是一种以移动鼠标为表现的心灵参与的视觉围观。网络围观具有虚拟性、情绪性、短暂性等特征,其对社会的影响也是一把双刃剑。  相似文献   

15.
4月9日举办的2011中国企业微博论坛上,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喻国明表示,微博是一种新的沟通方式,是一种新的社会组织结构方式。喻国明教授表示,新媒体的结构方式正发生着深刻的改变。微博对中国社会最大的改变之一,是人们判断问题方式发生了改变,过去我们是晓之以理把一个道理说清楚,就能说服人控制人,这是一种社会认  相似文献   

16.
广大读者乐于接受社会新闻,社会新闻拥有众多的读者,这已成为目前人们的共识。尽管如此,两种关于社会新闻的模糊认识仍有必要予以纠正。一是有人认为报纸要吸引读者,必须增加社会新闻;二是把社会新闻简单地视为奇闻轶事、案件案例之类。前一种说法是把过去报纸所发大部分新闻,视为不是社会新闻的新闻;后一种说法,则把社会新闻推向了极端,视为“非正统”新闻,两者均是对社会新闻含义的曲解。 那么,什么样的新闻才是社会新闻呢? 先说社会。何为社会?《现代汉语词典》对社会下  相似文献   

17.
受众心理:社会新闻的切入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广播电台播出的大量新闻中,社会新闻是最吸引受众的一种新闻类型,也是媒体赢得市场、战胜竞争对手的一种有力武器,因此社会新闻受到了各种媒体无与伦比的重视。这不仅是因为社会新闻能够抓住受众的“耳朵”,更重要的是社会新闻满足了受众的一定的心理需求。  相似文献   

18.
公共档案馆不仅是一种机构,同时也是一种制度.这种制度要保障社会成员获取档案信息的机会的平等,保障公民求知的权利与获取信息的自由,从而达到从档案信息利用的角度维护社会的公正,它代表的是一种社会用以调节信息分配、实现社会信息保障的制度.  相似文献   

19.
美,并不是文学和艺术的特有领地,它同样属于新闻这门学科。美是一种客观存在。而新闻则正是对客观存在事物的一种真实、典型的反映。因此,新闻具有其美学特征是一种必然。新闻是社会美的直接反映车尔尼雪夫斯基说:“美是生活”。也就是说,美就存在于社会生活之中。美学家们把存在于社会生活中的美称为——社会美。  相似文献   

20.
当今中国,社会诚信问题已引起普遍关注,社会诚信建设已成为刻不容缓的时代使命。如何进行社会诚信建设.专家学者已发表了不少有价值的见解。在我看来。社会诚信建设的根本途径不外乎两条:一条是加强法制建设,一条是加强伦理道德建设。前者具有外部强制性,是一种刚性约束.后者具有内在自觉性,是一种柔性约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