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3 毫秒
1.
首先总结中国传统民居的哲学思想和生态精神的基础,然后以北京为例,针对目前都市居住环境的现状,期望从中国传统居住环境街、巷、院的关系以及北方传统民居四合院等精华之处,为这样一个有着悠久历史文化和传统空间肌理的城市探索和尝试性提出人居环境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2.
首先总结中国传统民居的哲学思想和生态精神的基础,然后以北京为例,针对目前都市居住环境的现状,期望从中国传统居住环境街、巷、院的关系以及北方传统民居四合院等精华之处。为这样一个有着悠久历史文化和传统空间肌理的城市探索和尝试性提出人居环境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3.
建筑文化具有一定的民族文化特征,受民族历史传统、民族心理、民俗、社会发展及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制约,是社会文化总结构中的一个局部层次,具有自己的对象和内涵。徽州民居表达、折射出的中国传统建筑空间观,融合了儒家和道家哲理,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空间观,反映着历史上我国人民对建筑空间的自觉性。  相似文献   

4.
民俗学的研究范围是人类长期以来形成的风俗习惯,其研究对象是人类生存过程中特有的文化现象。在不同的民俗事项当中,往往有着互相交叉的部分,而非像一般的学科那样泾渭分明、非此即彼。而作为随着人类发展不断改变的建筑文化,与民俗的关联更是密切和广泛。一些民俗学的事项和人类的建筑形式密切相关。天津作为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的城市,其传统的民居带有一定的文化底蕴,而传统的天津合院式的民居在我国建筑发展的历史上有着一定的文化特色,体现了天津地区的民俗特点。本文在民俗学视野下对天津的合院式民居进行了一定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胡亭  凌媛媛 《科教文汇》2012,(28):34-36
改革开放和经济全球化.使我国呈现多元文化的态势。尊重包容各国各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以及现代文化.加强各国各民族文化间的交流和互补.有利于促进世界各民族文化的共同繁荣进步.增进合作发展。高校是文化传承和创新的重要场所.是各种文化思潮相互激荡的前沿.正确分析理解多元文化.坚持我国主流文化形态.借鉴吸收多元文化有助于构建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培育机制.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传统民居风格独特,丰富多彩,源远流长,是世界建筑艺术宝库中的珍贵遗产。从北京的四合院到南方的天井民居,从西北窑洞到西南的干阑式住宅,无不体现了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史所积累的丰富的建筑设计经验。在这片广阔的土地上,它们不仅为人们遮风避雨,也默默的传递着古老的文化。  相似文献   

7.
葛朝晖  赵丹青 《科教文汇》2008,(23):258-258
中国的传统民居风格独特,丰富多彩,源远流长,是世界建筑艺术宝库中的珍贵遗产。从北京的四合院到南方的天井民居,从西北窑洞到西南的干阑式住宅,无不体现了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史所积累的丰富的建筑设计经验。在这片广阔的土地上,它们不仅为人们遮风避雨,也默默的传递着古老的文化。  相似文献   

8.
<正>传统民居作为地方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既是民族文化底蕴的展示,也是人文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民居很好地再现了以前民居艺术的特征和价值,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在乡村中均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其中,关中地区是我国建筑最早的发源地之一,工艺考究的墙面、光彩明亮的门窗、精细别致的雕刻等特色,使得关中民俗建筑形成了自己独有的地域气质:古朴苍劲、雄浑大气,深刻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9.
壮族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文化,在人类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包括壮族先民在内的南方少数民族族群独特的干栏式建筑,为我国留下了光辉灿烂的民族传统文化。文章从壮族的布洛陀文化开始分析,研究其对壮族民居的建造风俗、民居建筑艺术发展的影响,发掘其研究价值,让人们感受到其直观的形式感及独特文化的精神内涵。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古老的文化传统中,"老北京"文化可谓是其中传统最为深厚的民间文化之一。作为跨越三个朝代的帝都,北京城那雍容华贵的皇家文化传统自不必多言,其积淀下来的民间文化传统也同样丰富多彩:胡同、四合院、京剧以及老北京小吃等等,数不胜数。可是,如今我们所熟知的老北京文化都不是北京土生土长的土著文化,而是各种不同的外来文化在北京这片土地上相互碰撞、交融的产物。胡同、四合院是蒙古人入主中原的产物,"京剧"则源于  相似文献   

11.
刘汉杰 《百科知识》2014,(12):52-53
正在我国胶东半岛东部的威海、烟台、青岛等地,分布着这样一些合院式的民居建筑:斑驳的石混墙体,高高耸起的屋脊,厚厚的海草屋顶,屋顶之上再罩以渔网……这不是原始村落的复原品,也不是影视剧的拍摄地,而是胶东沿海地区的特色民居——海草房。它与江南的水乡民居、西南山区的吊脚楼、北京地区的四合院、黄土高原上的窑洞、北方草原上的蒙古包一样,都是我国劳动人民因地制宜的伟大创造。在热播的娱乐节目《爸爸去哪儿》中,修补海岛上的海草房也成为亲子互动的活动之一。海草屋顶海草房,因海草屋顶而得名,又称海苔房、海苔草房。海草屋顶使海草房具有了区别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文化的不断进步,任何一个民族都不可能独立存在,文化的存在是一个民族的根本精神和命脉。我国拥有五十六个民族,文化底蕴极为丰富,各民族间的交流也在逐步增加,民族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语言文化作为文化交流的一种重要载体,是我们各个民族间进行交流的主要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13.
通过分析徽州传统民居文化元素的内涵、表现形式及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运用,从中找出传统文化、地域文化与现代室内设计之间的契合点,设计出新的造型加以运用,在现代室内设计中自然而然地体现出民族的魂魄。  相似文献   

14.
康百万庄园是中国三大地主庄园之一,位于河南巩义市康店镇,是一座集古代民居、官宦宅邸、庙宇宗祠、商栈作坊、学馆窑洞、防御工事为一体的城堡式建筑.它不仅拥有"天人合一、师法自然"的建筑特色,还把中原传统民居和黄土高原的窑洞结合起来.形成典型的四合院结构,而且还具有宫廷和园林的建筑特色,在整个建筑中充满了各种雕刻艺术.  相似文献   

15.
现今,国家对高校学生德育教育的关注度与重视度与日俱增,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德育教育工作内容中最为关键的一大元素在实践育人过程中占据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相关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进行教育管理时应致力于对优秀传统思想文化的弘扬与传承,不断延展传统文化在高校教育尤其是德育、思政教育中的融合度,促使我国大学生建立更加积极、健康的思想,提升高校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度与认可度.我国优秀传统义化历经各朝各代累积而来,是思想文化的积淀及民族精神的传承,对于国家、民族的持久性发展意义重大,是文化自信之根源.张小军教授的论著《传统文化视域下大学生文化自信探究》一书分析了我国高校学生的文化自信现状,探讨了传统文化对于高校学生的思想理念、文化认同、价值观塑造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明确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政教育间的紧密关联,并基于此提出将二者更加充分、合理融合的具体实现途径,助力高校学子培育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6.
现今,国家对高校学生德育教育的关注度与重视度与日俱增,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德育教育工作内容中最为关键的一大元素在实践育人过程中占据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相关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进行教育管理时应致力于对优秀传统思想文化的弘扬与传承,不断延展传统文化在高校教育尤其是德育、思政教育中的融合度,促使我国大学生建立更加积极、健康的思想,提升高校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度与认可度.我国优秀传统义化历经各朝各代累积而来,是思想文化的积淀及民族精神的传承,对于国家、民族的持久性发展意义重大,是文化自信之根源.张小军教授的论著《传统文化视域下大学生文化自信探究》一书分析了我国高校学生的文化自信现状,探讨了传统文化对于高校学生的思想理念、文化认同、价值观塑造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明确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政教育间的紧密关联,并基于此提出将二者更加充分、合理融合的具体实现途径,助力高校学子培育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7.
通过临夏地区回族民居调研和相关文献整理,比较分析临夏回族聚居区各村落自然人居环境和地域文化对民居建筑空间形态、建造技术和材料影响,及宗教、民俗、审美习惯对民居建筑室内布局、建筑装饰和色彩等影响,提取出临夏地区回族民居建筑文化符号,对其在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中的应用提出建设性意见,从而改善传统院落全封闭的结构。  相似文献   

18.
李欣 《科教文汇》2014,(2):84-84,89
文化全球化已成为当今世界不可逆转的潮流.这种潮流下蕴含着文化的冲突和融合。各民族的文化在矛盾中渐进,走向融合、走向文化同质化。中华民族作为有着数千年文明史的古老民族,有着相对独立的文化特质,同时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也一直与各民族存在着文化融合。当今社会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脚步发展,我国的民族文化面临着传承发扬和融合适应的双重挑战,这种局面要求我们要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发扬出去,在文化全球化趋势下求同存异、坚持开放、取长补短,加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创新发展我国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19.
岳晓英 《学会》2016,(1):11-17
我国少数民族文化艺术基金会指的是以少数民族文化艺术的传承、保护、推广作为主要业务范围的基金会,其项目主要是运作型,项目内容以传统文化艺术资源的保护、传统文化艺术人才的培养、传统文化艺术的推广为主。在今后的发展中,我国少数民族文化艺术基金会急需解决对各少数民族老艺人所掌握的传统技艺进行整理保存、筹建少数民族艺术数字博物馆、艺术数据库、艺术网络,加强本地化与国际化、具备项目的产业化运作思维等问题,使民族传统文化艺术价值真正回归现实生活。  相似文献   

20.
张校峰  赵利 《科技风》2014,(14):215-216
民族体育文化在其发展进程中与各民族进行文化交流,民族体育文化的发展是对外开放的,在其发展过程中有所传承、有所变更。民族体育文化具有很强的时代差异、地域特性和民族特性,我国各民族区域文化在其发展过程中相互融合、渗透、交流,我国集于多民族体育文化荟萃一身,在相互交流中推动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进程,影响民族体育文化的发展走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