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闻教育应该怎么办?怎样使大学新闻院系培养出来的学生,既懂得新闻学的基本理论,又具有相当的新闻业务能力;既有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方面的广泛知识,又懂得新闻工作者所必须遵循的职业道德,这不仅是新闻教声机构和新闻单位所关心的事,也是广大新闻学学生所关心的事。去年4月初,笔者在美国密苏里州的小城哥伦比亚访问了密苏里大学的新闻学院,感到这所古老的新闻学院在培养新闻人才方面,有不少做法是颇有特色的。  相似文献   

2.
今年是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成立九十周年。也是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建院一百周年。一位关键的新闻人物曾将这两家新闻学院紧密相联。他就是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的创始人、世界新闻教育之父——威廉博士。  相似文献   

3.
传播学者威尔伯·施拉姆曾说过,新闻学院会以这样的假设开始,即它所要造就的学生将是整个大学中最适合于理解和谈论他们所处的那个世界的学生.无疑,施拉姆这句话高度概括了准新闻人走向新闻实践前应有的见识与思考力.然而纵观国内,大学新闻教育在这方面尚存缺陷,甚至在新闻学专业学生该不该去媒体实习的问题上也有争议,更不用说如何去利用实习机会提升专业水准了.在此,笔者谈一些浅见.  相似文献   

4.
范东升 《青年记者》2017,(28):61-62
新闻学是个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从世界范围来说,从1908年美国创办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算起,新闻教育已有110年的历史.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以新闻实务教学为核心课程,该学院创院院长沃尔特·威廉首创的办学方式,被称为“密苏里方法”,直到今天仍主导着世界新闻教育的主流,其教育思想的基本原则是:学新闻的最好方法莫过于干新闻.这句话至今还是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的座右铭.中国最早的新闻教育也是直接引进了密苏里新闻教育的模式.  相似文献   

5.
从第51期起,《新闻大学》正式由复旦大学和解放日报合办,新闻学院编辑。这是新闻界许多同人盼望已久,由衷高兴的事。 《新闻大学》是国内最有影响的新闻学术刊物之一,已经连续两次被评为全国核心期刊。它的影响,不仅在打倒“四人帮”之后,首先吹响了勃兴中国新闻学的号角,而且在长达15年的时间里,为新闻学各分支领域的建设,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它的影响远超出目前的发行量。这说明一个学术刊物的价值,同发行量并不一定成正比。在报刊市场商业化倾向严重的时候,办好一份学术刊物十分不易。《新闻大学》能办到这个水平,首先归功于新闻学院的领导、教师和编辑部同人。他们面对诱惑,不为所动,甘于清贫,潜心学术,坚持刊物的学术性质和正  相似文献   

6.
美国新闻教育扫描及启示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自1908年,沃尔特·威廉姆斯(Walter Williams)在密苏里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所新闻学院以来,美国新闻教育、也是世界新闻教育迄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20世纪初传播学在美国滥觞之后,迅速风靡全球,新闻学与传播学相互影响、交融,在不少西方国家的高校教育中,传播学科有取代新闻学科之势,新闻院  相似文献   

7.
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教授詹姆斯凯里认为,公共新闻思潮是美国新闻学继党派新闻学和以寻求社会信任为特征的现代新闻学以来的第三次革命性思潮。汤姆·瓦霍沃是最早在美国实践公  相似文献   

8.
试论新闻学博士生的专业动手能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网络媒体挑战和中国加入WTO的形势下,媒体的发展对新闻学教育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新闻学院培养的人才只有更好地为媒体服务,才是我们教育的成功。作为新闻学高端人才的新闻学博士,不仅应该在国内外新闻传播研究领域有自己的建树,在学术会议上有自己的声音,而且还应该对包括新闻业务实践在内的媒体变化有所了解。当代新闻学博士生教育培养的学生应该是:以社会的需要和视角研究和发展新闻理论,用新闻理论知识说明并服务于社会。  相似文献   

9.
李蓓 《新闻知识》2005,1(5):41-43
以1904年美国成立第一所新闻学院为新闻教育的开端,中国和西方各国的新闻教育起步都不算晚,1916年,莱比锡大学在德国正式创立第一所新闻学院,1919年伦敦大学正式将新闻教育课程引入英国大学的课程中,中国在1918年至1921年间相继有12所大学开办新闻学科。中西各国开办的新闻专业在发展中根据不同的社会化背景及事业需要形成了各自的特色,但从大的方面来考察,  相似文献   

10.
新闻学院常常被人们誉为记者的摇篮。但巴黎第二大学的“法国新闻学院”却既不讲授如何进行采访报道,也不组织学生学习新闻写作。它的目标不是培养记者,而是专门研究新闻学理论。被称为边缘学科的新闻法、新闻经济、新闻社会学等,是学校教学研究活动中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1.
新闻学教育新视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新闻报道方式在因特网时代发展的趋势 ,作为培养新闻记者摇篮的大学新闻学教育 ,必须要跟上信息技术发展的步伐 ,培养出适应未来社会的新闻人才。本文介绍了美国几所在新媒体技术方面领先的新闻学院有关新媒体课程设置 ,并提出传统新闻记者与数字化记者之间的过渡———多面手记者概念。  相似文献   

12.
美国新闻学教育:亚当斯教授一席谈□林木针对美国新闻教育的一系列问题,日前笔者访问了美国印第安纳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大卫亚当斯(DavidL.Adams)博士。亚当斯教授是1997-1998年度美国富布莱特计划资助的访问学者,现在中国新闻学院任教。他曾获得...  相似文献   

13.
李强 《青年记者》2017,(9):97-98
美韩两国新闻学教育简述 1.美国新闻学教育简述 现在我们看到的美国新闻学教育繁盛景象,源于两百多年不断探索实践,破旧立新而形成的较科学完备的教学体系,是在欧洲报业文明溯源基础上的本土化改造与创新成果.美国新闻学教育发端于19世纪中后期,从最早出现新闻学教育的密苏里、明尼苏达、威斯康星等州发轫之日起,就步入了快速科学发展的轨道中.自威斯康星大学和伊利诺斯大学相继开设四年制新闻本科教育之后,密苏里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创办了新闻学院,使新闻学教育逐渐具有了科学的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14.
美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创新闻教育的国家,自1908年,沃尔特·威廉姆斯(Walter Williams)在密苏里大学创建世界上第一所新闻学院以来,美国新闻教育、也是世界新闻教育迄今已有近百年历史.20世纪初新闻学与传播学相互影响、交融,传播学更日显后来居上之势,在这种背景下,美国的新闻教育处于何种地位,具有怎样的特点?为此,今年3月到4月,笔者对美国一些著名的新闻传播院系进行了访问调研.  相似文献   

15.
本文结合我国新闻教育的实际状况以及作者自己的思考 ,对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卡莱教授在《新闻教育错在哪里》一文中提出的新闻教育的三条原则作了分析和回应 ,强调新闻学是一门独立的社会科学 ;新闻教育应当重在培养学生的专业理念和职业素养 ;不能把新闻简单地等同于传播和媒体 ;不能把新闻学同广告学、传播学、公共关系学等相关学科相混淆  相似文献   

16.
新闻学理论认为,新闻发生地点与新闻传播地点间的空间距离的远近,对新闻价值的影响很大。人们对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和自己熟悉的人的关心程度,一般要胜过发生在遥远地方的事或不熟悉的人的关心。县报在这方面有独特的优势。县报的报道内容一般以本地新闻为  相似文献   

17.
应深圳特区报业集团邀请,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院长恩迪·密尔斯教授一行四人,于10月28日至30日访问深圳特区报社。该学院是美国最著名的新闻学院之一,也是美国第一所新闻学院,建立于1908年。中国人民非常熟悉的埃德加·斯诺等许多著名新闻记者就毕业于该院。密尔斯院长一行在深圳期间,于10月29日与深圳特区报业集团的专家。采编人员进行了新闻业务方面的研讨和交流。美国教授们就媒体发展和新闻教育的前景、报纸电子版的运作与存在的问题、公共舆论与大众新闻学等热门话题进行了专题演讲。深圳特区报业集团采编人员与美国教授就一系…  相似文献   

18.
消息     
《国际新闻界》2012,(3):11+17+22+34+76+90+126-128
新闻学院承办"全国首届新闻传播教育联席会议"全国新闻传播教育高层联席会议3月10日在我校举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新闻传播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高等学校新闻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和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新闻学与传播学专业委员会主要负责人,以及国内部分新闻学院院长聚首中国人民大学,  相似文献   

19.
一、韩国新闻教育发展概况 韩国的高等教育中,新闻传播教育进展最快,这是与韩国大众传播业的腾飞同步发展的结果。 韩国的新闻教育始于1954年汉城大学建立的新闻系。从那时起,这门学科越来越受欢迎,目前,已有22所大学建立了新闻学系。除比较著名的汉城大学外,还有延世大学、高丽大学、西江大学等等。种种迹象表明,传播学或新闻学教育在韩国正值黄金时代。现在大约有5,000名学生就读于传播学系,还有数以千计的学生以此为副科,其他学院里选修大众传播学的学生也不少,总计约有500名学生在修传播学研究课程。预计近期这个数目有增无减。  相似文献   

20.
深化教育改革培养新闻人才─—全国新闻学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简记邱沛篁1995年6月19至28日,国家教委高教司在武汉主持召开了全国新闻学专业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改革研讨会,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和四川联合大学等十二所高校的新闻学院院长或系主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