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雨亭 《考试周刊》2014,(53):51-51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小学阶段学生的识字量为3000字,其中要会写2500个汉字。低年级要求学生认识1600~1800个汉字,其中会写800~1000个汉字。多识字、少写字,把识字集中在低年级教学。可见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难点。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小学阶段学生的识字量为3000字,其中要会写2500个汉字。而低年级要求学生认识1600~1800个汉字,其中会写800~1000个汉字。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多识字、少写字,而且把识字集中在低年级教学。可见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同时也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难点。  相似文献   

3.
<正>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环节。面对条件有限的农村孩子,要完成课标要求的识字任务,教师就要用心去思考,切实发挥好自身的引导作用,使学生有兴趣,有方法,从而提高识字量,达到预期的识字目标。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生识字提出了"会认"和"学会"两个要求,要求小学生会认汉字3000个,会写汉字2500个,其中低年级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会写其中的8001800个,会写其中的8001000个。这样的识字任务对受过良好学前教育的城市  相似文献   

4.
根据我国相关的规定显示:整个小学时期的学生识字数量大约为3500字左右,其中一定要会写将近2700个汉字,而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也是要求识字大约在1500~1700个,会写汉字要达到900~1100个。由此看出,识字教学在我国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当中的重要地位,但也是整个小学低年级教学任务当中的重要难点之一,因此就小学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5.
罗香凤 《新疆教育》2013,(7):116-116
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组成部分。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整个小学阶段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其中小学低年级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然而,由于汉字结构复杂,数量多,难认难写,特别是一字多音、一音多字、一字多义的存在,给低年级小学生识字增加了一定的难度。如何实现新课标,有效提高小学生的识字效率?是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关注的问题,笔者曾经作了一些思考与探讨,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主要以识字为主,2011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小学低年级学生要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教学要遵循认写分开、多认少写的原则,鼓励学生多识字,及早进入汉字阅读。因此,在小学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中,激发学生的认字兴趣,启发、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让学生多识字,并且培养学生自主识字能力尤为重要。以下结合自己的教学,粗略地谈谈低年级生字识记的一些方法。  相似文献   

7.
<正>识字能力是形成学习能力的基础。而识字教学是小学生学习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小学生智力开发最有效的渠道,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更是小学生主动阅读的坚实基础。新课程标准对识字明确提出"会认"和"会写"两种要求,体现了认、写分开,多认少写,加强识字,降低难度。根据课标要求,小学生识字量要达3000字左右,其中低年级要求认识汉字1600至1800个,会写800至1200个。低年级的识字总量是整  相似文献   

8.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规定,小学生要认识并会运用汉字3600个以上,其中要求低年级小学生认识汉字约1800个,会写的约1200个。识字是语文学习的基础,如果小学生连字都不认得,那就无法进一步学习了。要认识、掌握这么多汉字,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怎样让学生轻松地做到呢?  相似文献   

9.
语文《新课程标准》对识字教学提出了“会认”和“学会”两种不同要求。小学阶段要求学生会认汉字3000个.会写汉字2500个.其中低年级要求会认1800个.会写800-1200个。艰巨的识字任务是小学低年级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教学的难点。我在教学实践中根据低年级儿童的识字特点及认知规律.从培养学生识字能力着手.课堂实践中逐渐扩大学生的识字量.同时发挥教材的优势.力图有效促进学生识字能力的发展.让学生学会快乐的.自主的识字。下面就谈谈本人在低年级识字教学中的几点做法:[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语文《新课程标准》小学阶段要求学生会认汉字3000个,会写汉字2500个,其中低年级要求会认1800个,会写800~1200个。对低年级的识字任务有明确的要求:会认1800个,会写800~1200个,这对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一个艰巨的学习任务。众所周知,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的重中之重,而写字则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基础之基础。  相似文献   

11.
钟明香 《课外阅读》2011,(10):148-148
小学低年级的语文学习中,识字是教学重点,识字量非常大,以人教版《小学语文》1~2年级教材为例,四册教材共出现的汉字应认识的字量为1800个,会识会写的字为1000个。如果识字教学的教学方式只是以记、读、背、写为主,没有情节,缺乏情趣,内容枯燥,学生只能机械记忆,一般采用读、认、写这三种方法去接触汉字的话,能不能完成识字任务都难说。那么,低年级的识字教学应该如何进行呢?我认为,激发学生的识字的积极主动性,让学生有兴趣地识字,是低年级识字教学的重中之中。以下是我在识字教学中所做的一些尝试。  相似文献   

12.
张慧 《学周刊C版》2011,(1):47-47
小学一年级的主要教学任务是识字。语文《新课程标准》对低年级的识字任务也有明确的要求:会认1800个字,会写800—1200个字,这对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一个艰巨的学习任务。那么,教师如何突破这一教学难点呢?崔峦老师说过,识字要“当堂采取多种方法复现,及时巩固要求认识的字”。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对此深有体会,特将自己的识字教学经验总结成五个步骤:  相似文献   

13.
问题一:人教版课改实验教材一年级(上、下册)识字任务太重(上册要求会认400个常用字,会写100个;下册要求会认550个常用字,会写250个),语文周课时仅6节。在有限的时间里如何完成这样繁重的识字任务? 答:1.实验区教师首先要明确实验教材中对要求会认的字和要求会写的字的区别。  相似文献   

14.
刘琴榕 《小学语文》2011,(10):24-26
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也是教学的重点、难点。汉字难记、难写,识字教学常常费时低效,成了低年级语文教师一个很重的负担。在教学汉字时,教师如能联系字理知识,巧妙讲解,有机渗透,让学生领略到汉字的文化内涵,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乐趣,在理、趣兼得的教学中产生识字的主动性,那就会使低年级识字教学效率得到提高。当然,如何利用字理知识,是要考虑方法的。  相似文献   

15.
俗话说:一个人的聪明才智是从识字开始的,这句话并不是没有道理。识字是一切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学生发展的必要前提。由此可见,小学生识字教学是多么的重要。新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小学生要认识常用汉字1800个左右,会写汉字1200个。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更加重视小学语文识字教学。  相似文献   

16.
新课程实施以来我们教师有许多困惑,其中最为困惑的是识字教学中识字量太大。以一年级上册为例,要求会认的字和会认会写的字共有500个,识字任务比较繁重,因而识字教学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头戏之一。特别是在低年级,许多课时都是围绕识字展开教学的。所以,优化识字教学,打下扎实基础,不但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而且对中、高年级的语文阅读教学都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7.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低年级的识字任务有明确的要求: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会写800—1200个。这对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一个艰巨的学习任务。要完成这一艰巨的任务,根据我多年的教学经验,仅仅凭借课堂内的识字教学是远远不够的。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适时地指引孩子到生活中去认识大量的汉字,运  相似文献   

18.
闫正新 《教师》2010,(3):24-24
识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阅读和作文的基础,因此使学生认会和学会一定数量的字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低年级刚接触识字,学生难学,教师难教,这就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大量的识字任务是农村低年级学生语文学习的重点,也是学习的难点。如何使学生不仅能达到相当的识字数量并巩固所识汉字,而且还能开发学生识字潜能,发展他们的识字智力,这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一、寓教于乐,让孩子喜欢识字。插图课件展示。这是发挥课本插图、教学挂图、电教媒体直观作用的有效途径。如学习“尖”字,用电脑做了课件,一个三角形,越往上越尖,通过演示,使学生清楚地感知“下大上小”的字  相似文献   

20.
《考试周刊》2021,(50):71-72
识字教学是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尤其是新课改的实施,对学生的识字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二年级学生所需了解的汉字量达到1600个左右,其中会写800个;到三、四年级学生需要掌握的常用汉字就需达到2500个左右,会写1800个左右;到五、六年级学生所需掌握的汉字量就需要达到3000个左右,会写2500个左右。低年级阶段是学生打基础的关键时期,因此,加强对低年级段学生系统识字教学的重视是非常必要的。文章就新课程理念下,提升小学语文低年级识字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