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朗读是一种艺术,优秀的朗读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同时,朗读也是一种技巧,要不断地加以锻炼才能达到艺术的境界。语文新课标强调,要培养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在朗读中,只有融入读者的情感,才能真正展现朗读的艺术,感染听众。小学阶段的学生处于学习的起步阶段,进行有感情的朗读,更多的是需要教师有效的指导,通过适当的载体,培养他们阅读的能力。本文就从教师如何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的角度,谈几点策略,以供  相似文献   

2.
语文作为小学教学的重要学科,要求学生培养良好的阅读、写作等能力。就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来说,部分教师过于注重学生的理论成绩,没有针对其朗读能力进行培养。朗读技巧是小学语文教师需要掌握的能力,旨在引导学生学会朗读艺术,将书面语言转化为优美的情感。因此,在开展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就需要充分展现朗读艺术,为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3.
朗读是人们学习语言、驾驭语言、运用语言的重要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新课标对朗读的总要求。在语文教学中,通过示范性朗读,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使朗读成为一种习惯;通过朗读技巧的训练,使学生掌握朗读中的停顿、重音、语调和语速,给学生以音乐美的熏陶;引导学生在朗读中与作者产生共鸣,激发学生的情感美;理解文章的深层意蕴,最终在感悟性朗读中发展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4.
包礼胜 《考试周刊》2013,(25):39-40
语文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朗读,在朗读中整体感知,在朗读中培养语感,在朗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朗读是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语言的一种阅读方法,也是用来表现情感的一种艺术技巧。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主要通过营造良好的朗读氛围,进行多形式的朗读技能训练,以及对学生朗读进行精心指导,从而达到优化初中语文朗读教学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朗读是人们学习语言、驾驭语言、运用语言的重要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新课标对朗读的总要求.在语文教学中,通过示范性朗读,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使朗读成为一种习惯;通过朗读技巧的训练,使学生掌握朗读中的停顿、重音、语调和语速,给学生以音乐美的熏陶;引导学生在朗读中与作者产生共鸣,激发学生的情感美;理解文章的深层意蕴,最终在感悟性朗读中发展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6.
朗读就是用普通话将书面的语言用声音表达出 来,需要学生做到吐字清晰、情感充沛、音调平稳,让听众在聆 听过程中产生立体式的观感,更加直接地和文章产生情感共 鸣。在小学语文朗读训练教学中,教师应当将朗读技能作为一 种基本能力来抓,通过加强朗读的训练来促使学生有效地提高 阅读能力。文章对小学语文朗读训练的重要性、训练需要重视 的要素、现阶段朗读训练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升朗读训练水平 的有效策略进行了相应的分析。  相似文献   

7.
要重视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研究提高学生朗读能力的训练方法,最大限度地提高朗读训练的效率。促使学生进行有感情的朗读。根据句式处理好停顿与情感,根据作者意图处理语调语速,根据学生经验安排朗读示范。  相似文献   

8.
朗读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基本功,是教师训练学生普通话和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一种重要手段。小学各年级的语文教学都应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低年级孩子刚开始接触朗读,犹如一张白纸,对朗读技巧毫无所知,很难正确地把握文章,有感情地去朗读。因此,教师更要加强对学生的朗读指导和训练。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指导朗读则是阅读教学的"重头戏"。在教学中通过教师范读、找准读点、体悟人物情、传授技巧等方式进行朗读指导,实现有感情地朗读,从而提高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10.
朗读就是把书面的文字借助生动活泼的口语表达出来,如果掌握了朗读的技巧,就可以把书面文字无法表达的作品的内在情感,通过轻重缓急、抑扬顿挫等语气,以及语速变化表达得淋漓尽致。但是,指导学生朗读,并非一味简单地让学生“自行读书”,那样学生会久读而生厌。当学生对我们教师的课感到厌烦时,课堂就失去了应有的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11.
小学语文教学应当是全面的教学,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等多方面的语文能力。朗读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一部分,理应得到重视。朗读教学通过有感情有技巧的阅读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还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教师应当重视朗读教学的有效开展,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12.
樊霞会 《甘肃教育》2022,(17):98-104
朗读是阅读的起始点,是小学阶段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能力。有感情的朗读,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并体会文章所带来的情感表达,拓展语言素材的积累。所以,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指导学生朗读,帮助学生掌握朗读技巧,把对文本的感悟融入朗读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提升语文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文章以甘肃省兰州市七里河区王官营小学为典型案例,从该校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入手,组织教师不断实践和探究,总结出了朗读教学的指导策略和方法,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3.
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强化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不断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促进学生对母语的理解和把握。要想在阅读教学中开展长期、有效的朗读训练,就需要在打好学生基本功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教给学生方法和技巧,让学生深入体会,激发感情。  相似文献   

14.
《考试周刊》2019,(78):51-52
朗读,顾名思义,就是出声阅读,是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前提条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朗读教学指导是为了优化小学生对书面文字的感悟能力与理解能力,是优化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发展的基本内容。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积极优化朗读指导,促使小学生学会有感情地朗读,优化学生的语感发育。本文将从教师要做好朗读示范、根据小学生的朗读问题对症下药、积极完善多元的朗读训练活动三个角度来分析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渗透朗读技巧指导。  相似文献   

15.
朗读就是运用各种语言手段,通过富有节奏和感情的声音来表情达意的一种艺术。语文中的朗读是语文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对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影响。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重视各阶段教学的朗读和默读。学生在朗读过程中能培养良好的语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所以,教师要重视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引导学生有感情、有节奏的朗读,体验语言的魅力。  相似文献   

16.
朗读在语文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教师要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必须注重范读,在朗读中要注意文中的意境,培养学生的阅读技巧,采用丰富多彩的阅读形式,注意阅读的时间分配。  相似文献   

17.
朗读就是用普通话将书面的语言用声音表达出来,需要学生做到吐字清晰、情感充沛、音调平稳,让听众在聆听过程中产生立体式的观感,更加直接地和文章产生情感共鸣。在小学语文朗读训练教学中,教师应当将朗读技能作为一种基本能力来抓,通过加强朗读的训练来促使学生有效地提高阅读能力。文章对小学语文朗读训练的重要性、训练需要重视的要素、现阶段朗读训练存在问题以及提升朗读训练水平的有效策略进行了相应的分析。  相似文献   

18.
朴禾 《文教资料》2012,(5):43-44
朗读是一种诗意的表达,可以再现语文的美。教师要指导学生通过朗读,读出美,读出情感,读出领悟,读出见解,读出写作的欲望,将朗读能力与阅读能力、写作能力有机结合起来。教师要通过朗读将美感带入语文课堂,让学生体会祖国语言文字的精妙,通过朗读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的文明和灿烂的文化。  相似文献   

19.
一、关于“朗读”教学误区的再认识 1.将“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异化为一种朗读技巧的指导。教师要求用统一的语调、语速、统一的情感来“齐步走”,把教师自己的阅读体验和解读收获“善意”的下嫁给学生.让他们异口同声地读出教师精心预设的“感情”来。  相似文献   

20.
朗读是阅读中最经常、最基本、最重要的训练方法。小学语学法试验教材贯彻始终,把朗读作为阅读过程中的一种必备能力业培养和训练。教师教学中可以通过失读全篇,整体感知,再正确流利朗读,最后合理想象,感情朗读,让学生在朗读中提高语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