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9月20日,中国目前发行量最大的晚报--《扬子晚报》宣布改版,除了版面上的调整外,这次改版最大的动作是推出"一报两投"措施,也就是说早晨7:30以前把夜间印出来的部分报纸先送到户,下午再把当天编印的报纸投递上门;对于到摊点买报的读者,报社协助零售摊点制作"一报两拿服务卡",读者凭卡取报.  相似文献   

2.
一些专业报为了促销,把发行任务分配到本行业的下属行政管理机关,让一线的主管部门“协助”发行。为了完成任务,主管部门把目光盯在了所管辖的单位和个体工商户身上。遗憾的是,征订结束后,这些越俎代庖的主管部门,无暇把每期报纸及时送到订户手中,而是让订户自己每月领一次,订户很难及时看到报纸,甚至全年都无缘见到报纸。报纸竞争激烈,促销手段可谓花样繁多,由行政、执法机关来担当发行重任,可称得上是一大“创新”。表面上看,这种发行手段有时还是比较奏效的。然而,天长日久,存在的弊端就会显现出来。有的主管部门根本不顾…  相似文献   

3.
一、深报开创旧报回收新模式 2005年底,深圳报业集团成为国家第一批循环经济试点单位。其推出“以物换旧报”的报纸回收服务活动,让报业集团的发行人员用牙膏、洗发水、沐浴露、卷纸等生活必需品向订户收购旧报纸,开创了征汀、投递、回收一条龙服务。这种与国际惯例完全接轨的旧报纸回收再利用之举,不仅打破了传统的发行观念,同时做到了环保、节约一举多得。为全国报刊发行业开拓出一个再生资源利用的全新模式。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涪陵:报纸零售何时成“气候”最近,不止一位外地人对笔者说,好奇怪,这么大个涪陵居然很少有报纸零售摊点和流动售报。涪陵城的报纸零售市场的确没形成“气候”,除了涪陵邮电局大门内有较少的报纸零售外,还有两三个只有3至4个品种的报纸零售点,而且是附带卖一下,...  相似文献   

5.
报海珍闻     
只登了一句话的报纸比利时沙勒罗瓦市出版发行一份报名为《省报》的报纸。有一天,订户收到了一期奇怪的《省报》。这期报纸共有18个版面,可除在第一版上印了“不,艾尔桑先生。”一行大字外,其他版面都是一片空白,弄得人们莫名其妙。后来,人们才知道,原来这家报纸不久前已被法国的报业大王罗伯尔·艾尔桑吞并了。《省报》记者、编辑和印刷工人对此极为不满。为了表示抗议,愤怒地出了一期这样的报纸。世界上每日出版次数最多的报纸在美国,随时随地可以看到新出版的名为《最新消息》的报纸,《最新消息》是由一家出版商创办的共有2…  相似文献   

6.
到底信谁的     
1月5日,武汉市两家报纸同时报道了一男子翻窗坠楼身亡的消息,但两报说法不一。一家报纸的说法是“毒瘾发作,翻窗偷钱,瘾君子坠楼身亡”。而另一家报纸的说法是“图方便翻窗拿钥匙,失手摔下4楼惨死”。  相似文献   

7.
一、深报开创旧报回收新模式 2005年底.深圳报业集团成为国家第一批循环经济试点单位。其推出“以物换旧报”的报纸回收服务活动.让报业集团的发行人员用牙膏、洗发水、沐浴露、卷纸等生活必需品向订户收购旧报纸.开创了征订、投递、回收一条龙服务。这种与国际惯例完全接轨的旧报纸回收再利用之举.不仅打破了传统的发行观念.同时做到了环保、节约一举多得.为全国报刊发行业开拓出一个再生资源利用的全新模式.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美国两大报系公司最近决定放弃对电子报纸的实验。电子报纸这个新尝试,前途发展暂时尚不乐观。“时报——镜报公司”与“奈特——芮德公司”公开宣布,他们已决定放弃电子报纸的发展。其主要原因是广大消费者对这种传播方式,兴趣并不大。所谓电子报纸,就是利用电脑或电视荧光屏,把新闻和多种资料,直接传送给订户,以代替传统性的报纸,可是这两大公司在实验性推广活动中,始终无法获得足够  相似文献   

9.
从1986年下半年《农家信使》报公开发行起,就开展了读者评报,迄今两年半,坚持不断。读者评报,评出了我们办报的方向,评出了编辑、记者的责任制,密切了我们和读者的关系,加深了感情,扩大了我报的发行量。所以,读者夸我们这是办好报的一个“高招”。读者评报是怎么搞起来的? 1986年7月,刚把报纸交到邮局发行时,订户只有六千,虽说这在新办的报纸中,发行数量不算少,  相似文献   

10.
亦杰 《今传媒》2005,(12X):58-58
昆明四家报纸——《春城晚报》《都市时报》《云南信息报》《生活新报》近日签订“停战协议”并发表联合公告:“停止所有报纸征订活动中给予订户赠品、奖励活动。同时,向社会承诺。报社不对征订对象以提成回扣、赠送钱物(含报刊)、出国考察、公费旅游等各种有偿促销手段征订报刊。”(《中国青年报》10月11日报道)  相似文献   

11.
我们通常把机关报与都市报都称为“综合性报纸”,却往往忽略了它们是“不够综合”的报纸!它们分别占据着两个大的细分市场。仍按通常说法:机关报是“干部报”,都市报是“市民报”;机关报是“工作报”,都市报是“家庭报”:机关报是“严肃的政党报”。都市报是“大众化的通俗报”。不过,这两大报种开始出现相互渗透趋势,特别是源自受众定位调整,以市民为主要读者对象的都市报向主流报迈进,传统党报也在适应市场中转型,增加社会新闻板块和生活服务板块,新闻彰显“软”、“近”、“实用“的平民姿态。  相似文献   

12.
非常规报纸指的是那些使用特殊材质、特殊版式、特殊印刷手段,或者在特定期目、特定内容、特定日期、特定数量、面对特定受众、服务于特定的事件而印刷、发行的报纸。它的“非常规性”在于打破了报纸产品在形式产品这一层次上的稳定性和约定俗成性,以更有创意的“界面”向消费者传递有关报纸产品的信息,例如市场上出现过金银报、丝帛报、玻璃报、手机报、异型报、社区报、超“厚”报、临时报、防水报等等。  相似文献   

13.
专业报究竟难在何处 专业报大多诞生于上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兴旺于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可以说,改革开放是专业报“一朝分娩”的助产士。市场经济条件下,所有实体和组织都要实行自负盈亏。这就把某些专业报纸推向了市场,不根据市场需求办报就无法生存。以前同行业主管部门拨款办报的做法逐渐被摒弃,一些专业报纸开始率先走向市场,从而渐渐变成市场化专业性报纸。  相似文献   

14.
2005年底,深圳报业集团成为国家第一批循环经济试点企业。它所推出的“以物换旧报”的报纸回收服务活动(让报业集团的发行人员以牙膏、洗发水、沐浴露、卷纸等生活必备物品向订户收购旧报纸).开创了征订、投递、回收一条龙服务。这种与国际惯例接轨的旧报纸回收再利用模式,开拓了一个再生资源利用的全新领域。从这个意义上讲,深圳报业集团的尝试与探索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亦杰 《今传媒》2005,(12):58
昆明四家报纸——《春城晚报》《都市时报》《云南信息报》《生活新报》近日签订“停战协议”并发表联合公告:“停止所有报纸征订活动中给予订户赠品、奖励活动。同时,向社会承诺,报社不对征订对象以提成回扣、赠送钱物(含报刊)、出国考察、公费旅游等各种有偿促销手段征订报刊  相似文献   

16.
我是北京《现代教育报》的一个订户,在收阅报纸将近一年的时间里,我发现该报社在出报方面没有章法、随心所欲,诸如收了钱不出报、大量搞合刊、随意改报名等,严重损害了订户的利益。  相似文献   

17.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报纸靠行政手段扩大读者覆盖面的做法,已显得越来越力不从心。随着提供信息的渠道大量增多,订阅报纸的分散化也是难以避免的。然而综观世界各国报刊史,人们不难发现,随着一国报业发达的进程,订户分散性的特点又逐步呈现出具有一定程度的指向性,结果,读者的选择,造就了一些报纸的兴盛,同时也无情地淘汰了另一些报纸。为了赢得读者,经受市场的考验,需要经常对报纸进行“拿脉问诊”,这个“脉象”之一就是“阅读率”。“阅读率”作为一个行业信号,是一份报纸有用  相似文献   

18.
在重庆《新华日报》1939年的合订本里,10月20日这一期报纸是一张没能发行的报纸。1939年10月19日的《新华日报》,用半版篇幅刊登了9月16日毛主席在延安边区招待处会见中央社记者刘尊棋、新民报记者张西洛、扫荡报记者耿坚白的谈话,题为《毛泽东同志与中央社等记者的谈话》,并配发了毛泽东的照片。报纸是在“送检”的同时排印的,当检查官发现有“问题”,在送稿簿上盖了“缓登”戳记、扣下稿子,将一封公函交送稿人带回时,这张报纸已经张贴在重庆的大街小巷,送到了订户手中。为此蒋介石大骂新闻检查  相似文献   

19.
两年一次的全省报纸质量综合评比,是河南省报界的最高盛事,全省有87家各类报纸参评,评比涉及舆论导向、编校质量、获奖作品、印刷质量等多项内容,最终评出“十佳”、一级、二级、三级报纸。2005年许昌日报就荣获了全省“十佳报纸”称号,2007年,许昌日报再次被评为全省“十佳报纸”。两次蝉联全省“十佳报纸”称号,在河南省报界是不多见的。  相似文献   

20.
找报纸     
8月16日上午,信阳县十二三里桥乡莲花村青年农民李选伟为找一张《河南农民报》,在屋里闹翻了天。他弟弟小二在屋檐下哭着:“我没拿,你为啥打人,嗯嗯嗯……”。“你没拿,鬼拿了?难道它会飞?”正在菜园拔菜的李大妈,听到两个儿子在屋里闹,把菜往篮子里一丢,说: “大鬼娃子,为啥事,你又把他惹得汪汪叫?”“谁叫他拿我的报纸呢?”“我没拿,他冤枉我,嗯嗯嗯……”小二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