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业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布局建设对于我国发展现代农业、解决未来农业发展面临的困境,具有重要科技支撑作用。从目前建设布局情况来看,与国家需求相距甚远。基于农业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结合我国农业科技需求,提出了"十三五"农业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布局原则和建议对策。  相似文献   

2.
对2005年度国家科技奖励项目,陈传宏归纳为,以国家需求为导向,解决了一批事关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的热点、难点和关键问题,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用明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稳步提高,获奖农业科学技术成果为解决“三农”问题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3.
农业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作为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农业科学研究水平的基础和推进农业科技进步的重要保障。该文分析了农业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分布现状、特点以及形成过程,并对农业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进一步立项建设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一、问题的提出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人口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农村建设与农业生产的现代化,直接影响着国家建设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农村初中毕业的学生,绝大多数要回到农村,成为农村建设和农业现代化生产的主力军。农村初中毕业生的素质决定着农业人口的素质。农村建  相似文献   

5.
农业强国是中国针对新时代“三农”工作提出的一个新的政策范式,标志着建设农业强国正式被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战略体系。采用语义分析和语境分析方法,考察农业强国的概念,辨析中国语境中农业强与国家强的关系,发现农业强国的概念传达了双重语义,对应于此,农业强在农业和国家两个范畴内产生意义。世界语境中的农业强国更偏重第一重语义,而中国语境中的农业强国更偏重第二重语义。根据内涵范畴对等原则,在第二重语义下,农业强与国家政治强和经济强都存在密切关联,且前者强于后者。建设农业强国的纲领性原则是,尽可能地消除导致双重语义呈现互斥关系的条件,探索并强化使双重语义产生互补关系的条件,即要兼顾国家发展和农民幸福,实现农业强之于政治强和经济强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6.
扩大农业投资是促进农业快速增长的基本因素之一。但我国农业长期投资不足,欠帐很多,据专家测算,90年代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需要资金投入45.73亿元,其中国家投资仅21.15亿元;农业资源开发需要资金投入1672—1828亿元,其中国家投资约为425—475亿元。可见,农业的资金需求和国家的资金投入有着较大的缺口。本文在分析农业投资与农业增长互动关系的基础上,指出了我国农业投资的现状、问题,并剖析了原因,最后提出了加强农业投资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质就是国家通过大量的财政投入,改善农村经济发展的制度环境,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实现城乡之间的和谐发展。为了实现农业现代化,完成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国家开始转变财政支出结构,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业、农村、农民的独特性决定了在现代农业的建设过程中,公共财政将扮演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8.
针对农业高校学科群与平台建设的相互关系,阐述了学科—学科群—国家平台—省部级平台的内在逻辑。简要分析了农业高校的学科群一般以农业科学和生命科学为优势;农业高校的科研平台是学科群建设与发展的重要载体,其学科群在历史积淀的基础上还有明显的区位特征或产业背景。以华南农业大学为例,探索了学科群建设与国家级科研平台建设的协同机制。  相似文献   

9.
正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国家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是农业科技创新的新高地和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大平台。目前,农业农村部已在江苏南京、山西太谷、四川成都、广东广州布局建设4个科创中心,在全国各地遴选出110个科技示范展示基地。科创中心和科技示范展示基地的建设,必将在推进我国农业现代化、引领农业提质增效发展上发挥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职业技术教育在农业发展中的作用农业部教育司副司长孙翔农业是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国家自立的基础,农业、农民和农村问题始终是中国现代化建设中的重点和难点。一、中国农业、农民和农村问题的现状。──农业已由传统农业向“一优两高”(优质、高产、高效)的现代化农...  相似文献   

11.
“两轮复合式”特色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结合国家百所示范性高职院校的建设和兵团国家农业机械化推广基地的建设,探讨了兵团高职院校农业机械应用技术专业特色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揭示了两轮复合式人才培养模式对农机专业人才成长所起的作用,总结了这一特色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后所带来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农业劳动力转移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社会现象,它受经济、社会、人口、政治、心理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和影响。纵观世界各国生产力发展及其产业结构的变化过程可以看到,农业劳动力转移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任何一个国家在其经济发展的一定阶段上都不可避免地要经历这一过程。但是,由于在不同的国家中影响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因素各不相同,因而其农业劳动力转移的途径、规模和速度也必不相同。在我国,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迅速发展,一个大规模的农业劳动力转移的浪潮正在逐步形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对新农村建设的日益重视,无论是国家层面还是地方层面,投入力度也越来越大。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重视程度使得农村与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并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逐渐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过渡。休闲农业产业作为农村产业结构的新模式,将传统农业第一产业延伸到第三产业,并且其以农业结合旅游的方式,扩展了农业产业链,扩宽了农业发展方向,具有较强的带动性与关联度,为农村经济发展与农业产业结构优化通了新的思路。本文从区域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农业经济学、体验经济学的视觉出发,探讨休闲农业在农村经济发展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及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教育合作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着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的农业教育合作滞后于经贸合作,面临双边留学生流动水平偏低、合作院校国别分布不均衡、农业教育合作平台欠缺与合作深度不够等问题,制约着双边国家农业教育合作质量,但双边国家发展潜力和全球化合作红利依然巨大、地缘区位优势明显.积极依托双边国家现有学术交流平台、师生互访、课程开发、联合实验室、联合图书馆、交换实习、高校联合会等农业教育多元合作方式,构建双边国家农业教育合作互动机制.进一步深化合作的重点在于集中优势学科选好合作契合点,打破地缘限制强化校际合作均衡发展,构建双边国家农业教育产学研合作平台,着力加强双边国家农业教育课程、智慧农业和数字农业等交叉学科合作.  相似文献   

15.
当中原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时,河南在先试先行中走出了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新型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道路,为解决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困境找到了一条出路:以新型工业化为主导,提供资金来源;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实现农民就业多元化;以新型农业现代化为基础,确保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16.
农业发展关系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是科学发展观在农业农村工作中的具体运用和落实,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促进粮食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根本途径,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我们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积极发展现代农业的重大意义,深入分析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把握我国现代农业建设的特点和规律,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相似文献   

17.
农学类高职院校担当着培养农业科技人才、推动农业发展、解决三农重要责任。农业类高职院校人才队伍是国家农业基础研究和高技术领域原始创新的一支生力军,如何加强高等农业院校人才队伍建设,是农业高等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农学类高职院校也承担着这样的历史使命。因此,加强农学类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建设迫在眉睫。本文以湖南两所涉农类高职院校为例,说明农学类高职院校的人才队伍建设情况。一、我省农学类高职师资队伍的现状分析  相似文献   

18.
在武昌南湖边,青青狮子山上,坐落着一所历经百年风雨而生机盎然的高等学府——华中农业大学。百余年书声朗朗,华中农大为国家培养了大批农业教育家和科学家;百余年薪火相传,华中农大为我国的农业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百余年耕耘不息,华中农大整体水平已跃居全国高等农业院校前列。而这一切与华中农大抢占现代农业教育制高点,加强国家重点学科建设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9.
“两型”引领即以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为方向,引领屈原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四化”协同即以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同步发展以及与信息化的融合,协同推进屈原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创新驱动,即以农业发展方式和农村发展体制机制的创新,驱动屈原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  相似文献   

20.
日本是一个十分重视农业教育的国家,日本农业教育在办学思想、培养目标、教育体系等方面都很具有特色。本文介绍了日本农业教育的特点,并将日本农业教育的办学经验和我国农村教育积极的联系在了一起,希望能够从日本农业教育中得到启发,为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增转添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