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教材是教学活动中师生相互作用的中介。但由于学生与教师的生活阅历、认知水平等诸因素的差异,以及他们在教学过程中扮演的角色不同,所以学生眼中的“教材”与教师眼中的“教材”存在着明显的差别。笔者认为,要使学生主动掌握数学知识、发展数学能力、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教师必须分四个步骤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即:走进教材→理解教材→处理教材→跳出教材。  相似文献   

2.
教材是学校师生从事教学活动的重要工具。数学教材的思想、导向对培养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都会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新编高教版职业高中数学教材(一、二册)(以下简称“教材”),体现了教学大纲教材编写的原则,是一本很有特色的职业高中教材。一、联系实际...  相似文献   

3.
小学数学教材是课程目标的具体体现,是小学数学课程内容的重要载体,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提升数学素养、发展数学能力的主要依据,为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实施课堂教学、检测学生学习提供了基本素材[1]。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却发现,极少有人去关注设计教学程序的源头——教材,很少有人去翻阅、审读教材[1]。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本末倒置的现象呢?笔者认为:一是教师对教材的重要性没有足够的认识,体会不到教材与备课的密切关系;二是有相当一部分教师没有掌握正确的研究教材的方法。那么,怎样才能“看”懂、“看”透、“看”教材呢?本文仅就变换角度研读教材谈点个人体会,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4.
“问题情境——建立模型--拓展应用”是小学数学课标教材编写结构上的三大板块,以情境图的形式呈现数学信息,是现行各套课标教材的共同做法.尤其是低年级的数学教材,打开教材就好像打开了一本故事书,翻开了一本连环画.数学教材俨然成了一本百科全书.如,山东版课标教材中随处可见的小小运动会、走进花果山、三峡工程、农田里的数学等.这样的教材对学生来说,是他们所钟爱和喜欢的,但对教师是一个挑战,尤其是情境图的教学成为数学教学的第一道门槛,是课堂上师生面对的首要任务.那么如何用好情境图呢?  相似文献   

5.
归纳推理是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也是小学生必备的一种数学素养。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科书进行梳理,探讨教材中“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以及“数学广角”五大板块中的归纳推理,对其中的典型例题进行剖析,阐述归纳推理数学思想方法在教材中的呈现。  相似文献   

6.
吴亚萍 《福建教育》2005,(3A):32-33
二、小学数学教材资源的开发——建立“用”教材的意识教学内容也是课堂教学中重要的基质性要素。目前学校数学教学内容的确定主要依据各种版本的数学教材。这些教材各有特点,而且都是精心制作,为教师选择教材、重组教材、用好教材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但是在以往的数学教学中,许多教师习惯于“教”教材,缺乏创造性地“用”教材的意识与能力。这种“教”教材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7.
处理敦材要“依纲靠本”,这是数学教师的共识。“纲”指大纲要求,“本”即是教材内容。在实际教学中,要真正做到“依纲靠本”,首先必须正确认识数学教材的实质。把握教材.提高处理教材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数学新课程背景下,许多数学教师特别是青年数学教师正在弱化“吃透”数学教材的意识。“吃透”数学教材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吃透”数学教材意味着教师对“熟悉”数学教材的超越,能真正认识到新旧不同数学教材的差异,能因地制宜地分析与利用教材,能以建设性的批判眼光审视教材,能“反向思考”、创造性地理解教材。数学教师应充分认识当前数学课程改革对数学教材的制约作用和内在要求,运用系统分析方法,从宏观和微观“吃透”数学教材。为了能“吃透”数学教材,数学教师还应始终坚持学习和研究。  相似文献   

9.
第四届国际数学教材研究与发展会议(ICMT-4)于2022年11月14—17日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会议聚焦数学教材的研究与发展,展现了当前数学教材研究的主要特点,强调要关注研究方法的“情境性”,关注课程改革与教材的关系,关注基于使用者视角分析教材作用,关注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开发与使用,为数学教材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思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教材与学情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苏教版国标本小学数学教材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分与合",是从认数里抽取出来单独设置的,这样的教材编排充分体现了"分与合"这部分内容在本阶段数学教学  相似文献   

11.
关于高师院校"数学建模"教材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我国高师院校在“数学建模”课程开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缺乏符合高师实际、具有高师特色的“数学建模”教材;高师院校尚未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数学建模”教学方法.在“数学建模”教材的构建方法上应注意:材料的来源应以借鉴、改造、探究为主;材料的选取应充分考虑中学数学教育实际与高师数学课程设置与开设的特点并充分考虑中学各基础教育学科的特点等;材料的编排应以数学建模方法为主线,采取循序渐进的编排方式,对数学建模问题的阐述应采用分步骤展开的方式.教材体系可按以下4个板块展开:绪论;数学建模方法概论;具体的数学建模方法;中学数学建模教学.  相似文献   

12.
“问题提出”自产生之初便受到广泛关注与重视,其不仅蕴含着丰富的教育价值,也将是“双减”后高质量课堂教学目标达成的重要破解之道。将“问题提出”融入教材既是国际教育发展趋势,也是对新课标要求的积极响应,更是人才培养的现实需要。教材中的“问题提出”是一种以“问题”为基本点的教材内容组织与呈现的方式,主要表现为在给定的情境下生成和表述问题的过程。在分析数学教材中“问题提出”类型的基础上,以西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为例,分别从“问题提出”专栏、“问题提出”融入“课堂活动”、“问题提出”融入“探索规律”、“问题提出”融入“综合与实践”、“问题提出”融入“整理与复习”五个方面探讨“问题提出”融入教材编写的路径,并设计相关案例,以期为“问题提出”在教材及课堂教学的软着陆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3.
数学的课程改革,要求我们要改变旧的教学观念,不是照本教“教材”,而是要创造性地活用教材。把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引进教材,使数学与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学生学得生动、有趣、有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和兴趣。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所以教学中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充分利用教材及现实生活有关材料、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觉得数学课不是以前那样的“枯燥、单调和乏味”,而是现在这样“有趣、新奇、刺激、有用和迷恋”。在教学过程中,精心设置教学艺术,千方百计创设优美、悬念、疑惑、幽默、惊奇、欣喜、陌生、熟悉的情景,使课堂气氛充满生气,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起学习数学的欲望。乐于学习数学。  相似文献   

14.
美国芝加哥大学学校数学设计组编写的中小学数学教材(简称UCSMP教材)是国际上很有名的一套教材.在这套教材中,每一章内容的结尾都有一个叫做“Projects”(设计)的栏目,其中有几道与常规练习题不同的问题,例如“Transition Mathematics”(过渡数学)一册全书的Projects栏目内有73道问题,现举出第四章“Uses of Variables”(变量的使用)的“Projects”中的6个问题:  相似文献   

15.
《教学与管理》2005,(7):F0003-F0003
《新课程标准》关于数学的基本理念是“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由此新课标下的数学教材在编排结构上已经由“学科体系”转向“大众体系”。考试内容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与实际生活联系的更为紧密。本系列丝书基于《新课程标准》理念,参照近年来中高考动向而编写,成为各版本数学教材的必要补充与延伸。  相似文献   

16.
对中国、美国、德国三套初中数学教材中勾股定理内容进行比较研究,研究发现:(1)在内容选择上,三种版本数学教材虽然标题或名称不同,但都包括勾股定理,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基本知识点,在章节引入上,三种数学教材都使用了数学史素材,但是美国和德国初中数学教材内容广度更广,德国初中数学教材内容深度更深.美国版教材和德国版教材都注重突出勾股定理的距离意义.(2)在习题情境上,三种数学教材纯数学情境所占比例最多,都注重问题情景和数学活动,提供大量的生活情境,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关系.(3)在习题难度上,从“综合难度”上看,德国数学教材习题难度最大,其次是人教版数学教材,最后是美国数学教材;从“习题背景”上看,德国数学教材大于人教版数学教材大于美国数学教材;从“推理水平”上看,人教版数学教材大于德国数学教材大于美国数学教材;从“习题运算”和“知识含量”上看,德国和美国数学教材都大于人教版数学教材.  相似文献   

17.
《湖南教育》2007,(2):9-13
在倡导教材多样化的背景下,多种版本的数学教材纷纷问世.于是,对数学教师来说,如何以科学的态度面对和处理教材尤显重要.为此,潇湘数学教育工作室同仁组织了部分专家、数学教研员、小学和初中数学老师,就“数学教师如何面对教材”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现择其主要观点发表,以求引发大家更深层次的思考与讨论.  相似文献   

18.
教材分析 “认识比”是苏教版国标本数学六年级上册内容,本单元教材的基本结构和内容的具体安排如下:  相似文献   

19.
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材料是教材,很少有学生进行课外的数学阅读。为改善这样的状态,在课堂教学中引入数学绘本,将其与数学教材整合,在完成教学目标的同时,引发学生阅读数学绘本的兴趣,扩宽学生的数学眼界。  相似文献   

20.
现在的浙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的前身是《现代小学数学》,《现代小学数学》是在1984年开始使用的一套教材,30年来,都是张天孝老师执笔编写的。始终由一个人执笔编写小学数学教材近30年,这在我国小学数学教材编写历史上或许是绝无仅有的。比较浙教版教材不同时期“圆的认识”的编写特点。可以从一个侧面了解张天孝主编及其团队教学理念的变化过程,为我们更好地编写与使用教材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