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课程美育聚焦课程中的审美元素,加强课堂、学科及家校间的美育联系并使其有机融合,使美育成为课程育人的内在支撑力量。围绕“课程融美、美课育人”的教育追求,课程美育重点思考如何将美育工作落到实处,具体包括课程与教学、教师与学生、学校与社会三方面的美育协同实施。课程美育是新时代课程育人的具体实践,使审美成为学校育人的有效生长点,以此推进综合育人方式的协调发展、协同共进。  相似文献   

2.
2020年国家出台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以“开齐开足上好美育课”作为全面深化美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旨在建设全覆盖、多样化、高质量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学校美育体系。“开齐、开足和上好美育课”保证了学校美育由无到有、由有到多、由多到好的课程建设要求,体现了学校美育从普及化到多元化再到优质化的渐进过程。为了促进中小学美育发展,应该依据政策要求加强学校美育治理,建设高质量美育课程体系,同时依据“各美其美”的逻辑,形成美育课程和课程美育双轨发展模式,坚持“五育并举”,形成学校美育、社会美育、家庭美育相结合的立体美育空间,实现家校社“美美与共”的格局,推动学校美育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3.
我国提出要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同时要培养全面发展、五育并举的新时代人才。以回归美育作为切入视角,反思中学语文写作课程,发现存在语文写作课程中审美教育失真、脱离生活实践、师生思维局限等问题。以美育人的视角审视语文写作课程,从师生关系、家校合力、美育与智育相融等方法,建构语文写作课程新模式,实现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与人格的健全发展,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推进立德树人理念的落实。  相似文献   

4.
提升职业院校美育的有效性和科学性需要依托课程载体才能实现。美学理论是职业院校美育课程建设的理论基础,职业教育理论、课程理论和五育并举理论可作为其直接理论依据。职业院校美育课程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类型教育变革、提升人才供给适应性方面具有时代功能。新时代职业院校美育课程建设要明确育人理念和美育目标,建设包含美育基础课程、专业美育课程、审美化综合实训课程的美育课程体系,通过提高教师队伍审美化教学能力、综合运用增值评价、进行校园文化审美改造等手段实施美育课程。  相似文献   

5.
王荟姝 《师道》2021,(4):37-38
《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指出:美是纯洁道德、丰富精神的重要源泉。美育是审美教育、情操教育、心灵教育,也是丰富想象力和培养创新意识的教育,能提升审美素养、陶冶情操、温润心灵、激发创新创造活力。校园空间文化设计是学校美育的一个缩影,做好校园空间文化设计,是学校美育工作的重要一面。深圳市龙华区玉龙学校作为一所“年轻”的学校,致力于校园空间文化设计,链接生活,并构建特色课程,着力打造空间为课程服务、课程为学生所用的一体化且具有特色的文化空间。校园空间文化设计跟随学校的发展,经历了从平面到空间、从空间到课程,从课程到心灵的成长史,取得了较为显著的育人效果。  相似文献   

6.
开发和实施美育课程是中小学推进美育的重要途径。新时代中小学美育课程要致力于培育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意识,涵养学生的审美兴趣、审美精神和发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在内容上要包括文化艺术美、自然环境美、人文社会美、科学技术美等方面。为了有效提升中小学美育课程的实施效能,需要搭建一体化的中小学美育课程框架,开发相互衔接的中小学美育教材,挖掘潜在的中小学美育课程资源,提升中小学教师的美育意识与审美素养。  相似文献   

7.
按照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美育工作的意见以及美育育人的要求,结合高职院校实际,将美育建设与发展纳入到学校总体规划中,确定美育成为高职院校发展特色的长远目标。通过实践探索与研究,将美术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和教学内容研究固化下来,形成具有现实指导意义及前瞻性的理论体系。加强课程与教学资源建设,更新完善教学内容,优化美术课程设置,形成具有特色的美育核心课程群,建立能够全面开展美育工作的新团队。  相似文献   

8.
新时代“一体化”美育课程建构,其价值在于推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性任务,贯通学生全面协调发展的系统性,助力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有效性。课程建构逻辑是课程内容筛选、架构与组织的法则,“幼小中大一体化”美育课程建构逻辑在于纵向贯通、横向联通、内外融通,追寻课程最大化累积育人功效的实现。为此,“一体化”美育课程建构需要坚持素养导向,以目标统领“一体化”美育课程建构;优化素养模块,以大概念凝聚“一体化”美育课程建构;强化素养认知,以认同力量驱动“一体化”美育课程建构;立足素养发展,以评价机制促进“一体化”美育课程建构。  相似文献   

9.
研究生美育是新时代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加强和改进美育工作是研究生教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加强研究生美育之所以紧迫,原因在于它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紧迫需求,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规定。新时代研究生美育的内在意蕴表现为以五育融合为基点,以心灵塑造为旨归,以艺术教育为依托。新时代研究生美育包含三种基本形态,一是课程美育:开放包容,多元交叉,融合发展;二是科研美育:研究美、创新美相辅发展;三是师德美育:厚品敦行,形神兼修,综合发展。  相似文献   

10.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颁布优化了课程设置,指向核心素养,加强课程综合,强调安排跨学科主题课程,为新时代美育课程开发设计和实施指明方向。艺术与各学科相互渗透融合,实现新时代学校美育课程的突破。科学与艺术本为同源,两者的融合体现出独特的育人优势,进一步丰富美育课程内涵。为实现两者的跨学科融合需要进一步深入探究学科融合的内在逻辑及融合机制。从探究科学与艺术的同源性共通与差异性互补出发,寻找二者融合的内在关联与优势,在整体教育理论视阈下重新思考艺术课程理念;对科学大概念和艺术大观念进行二次解构;基于后现代主义课程观倡导的“4R课程模式”,设计科学与艺术融合课程编制思路和课程组织架构。  相似文献   

11.
<正>为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高校美育工作,切实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4月11日,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切实加强新时代高等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教育部要求,普通高校要强化面向全体学生的普及艺术教育。意见要求,各高校要把公共艺术课程与艺术实践纳入教学计划,每位学生须修满学校规定的公共艺术课程学分方能毕业,部属高校须于今年9月1日提交美育工作实施细则。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负责人答记者问时表示:开设公共艺术课程和组织实施教学是高校普及艺  相似文献   

12.
新时代高校美育的通识价值不仅在于弥补审美之维的缺失,恢复人的完整性,而且奠定了新时代创新性人才必备的感受力和想象力。针对大学生的审美困境以及时代发展需要,新时代高校美育的培养目标是发展审美感知,提升审美通感和想象能力;丰富深层审美经验,培养审美反思理解力和积极的审美价值观;提升运用美的规律和艺术的法则进行创意实践的能力。由此,高校美育课程建构需从学科逻辑转向人的发展逻辑,突破艺术学科知识观,围绕审美大观念重构传统美育课程的内容体系;遵循审美学习规律,开展身心一体的美育课程教学;关注审美素养的形成,强化情境式、嵌入式的学习评价方式。  相似文献   

13.
探索和研究中小学美育课程评价,是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重要举措。中小学美育课程评价具有确证美育课程定位、推进美育课程内容完善、助力美育功能实现三个方面逐级递进的价值。构建中小学美育课程评价标准应遵循循证实践逻辑、实践范式逻辑、人的“未完成性”逻辑。通过协同多方评价主体,增强中小学美育课程评价的科学性与专业性;整合多元评价内容,探索中小学美育课程评价的全面性与系统性;制定多维评价标准,追求中小学美育课程评价的合理性与有效性;优化多种评价方法,探寻中小学美育课程评价的适切性与创造性,建构中小学美育课程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4.
美育在人的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加强学校美育工作是新时代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观、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有极大推动作用。文章围绕课程美、创意美、礼仪美、信仰美、和谐美对台湾教育中的美育进行了探讨总结。  相似文献   

15.
欧阳丽 《职教论坛》2023,(6):117-122
“课程美育”是广泛挖掘课程中的美育元素进行审美教学的教育实践活动。高职院校的“课程美育”,有着“以美育人”的工具性、“全面发展”的目的性和“显隐结合”的载体性。结合高职院校新时代“大国工匠”人才培养需求,依据美育规律,以工匠精神为核心来实施高职院校“课程美育”,引导工匠精神根植于心、外化于技、持之于行。遵从课程作为教育性经验的规律,从“内生融入”的教学设计、“协同联动”的教学组织、“师生共鸣”的教学策略、“增值发展”的教学评价等实践路径,实施“课程美育”。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开创高质量美育新格局,落实“五育并举”的教育治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新时代“五育融合”是学校教育整体价值的实现,是文化、课程、学科与制度育人的整体体现。新时代学校美育也应注入新的内涵,即生活性、人文性和创造性,其价值体现在它是德育的基础,能促进社会和谐。当前学校美育工作的主要途径一是树立跨学科融合理念,构建学校“大美育”格局;二是深化课程教学改革,推进美育课程与课程美育相结合。  相似文献   

17.
美育课程是在中小学美育工作持续推进的过程中得以确立和优化的,负载着提高学生审美与人文素养等多重价值期待。美育课程以实体的艺术课程和非实体有机渗透美的其他课程为载体,具有延续以美化人传统、推进五育有机融合、增创美育教学实效、完善学校课程体系的作用。然而,在中小学美育课程的建设与实施中,存在着课程目标功利化、课程理解狭隘化、课程内容模糊化以及课程实施形式化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需在建立美育规范制度的基础上,引导教师理解美育课程,挖掘富有特色的美育元素,构建美育课程育人模式。  相似文献   

18.
孙鑫  李霞 《天津教育》2022,(1):24-25
美育是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颁布《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就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进行了系统设计和全面部署,首次把美育进中考正式纳入到美育评价改革的举措中.目前,全国已经有江苏、湖南、云南3个省全面启动美育中考,河南...  相似文献   

19.
笔者在二十年的"益德漫画"特色教学实践中,始终将漫画定位为学校德育工作的活动载体之一,把品德教育融入到漫画活动过程中。2015年9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各级各类学校要重视和加强艺术经典教育,根据自身优势和特点,开发具有民族、地域特色的地方和校本美育课程。"在《意见》的引领指导下,笔者着手将漫画特色教学在课堂中的融合、漫画社团活动、学校综合实践活动等内容逐一梳理整合形成美育校本课程。  相似文献   

20.
<正>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要求所有在校学生都应享有接受美育的机会,要求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为引领,开设学校公共艺术课程,在课程中充分体现美育的思想性、民族性、创新性、实践性。我们根据“坚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实施原则,在高中阶段进行了具有创新意义的《礼乐弦歌》课程的开发与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