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5 毫秒
1.
高等教育     
佚名  美辰 《出版参考》2006,(6):47-47
强和弟弟都接到了名牌大学的录取通知。强用借来的钱送走了弟弟,就随本家哥去沿海的—个港口城市打工。  相似文献   

2.
一个成功的富商和一个罪犯回忆起他们的童年,提到了相似的一件事. 犯人说:小时候,妈妈给我和弟弟买了两双鞋子,一双是布鞋一双是皮鞋.妈妈问我们,你们想要哪一双?我一看那双皮鞋,好漂亮,我非常想要.可是弟弟抢先喊:"我要皮鞋!"妈妈看了他一眼,批评他道:"好孩子要学会谦让,不能总把好的留给自己."我心里一动,说:"妈,我要布鞋好了."  相似文献   

3.
网络改变了这个世界,博客提升了我的写作。回顾这几年的文字生涯,我感慨颇多,对博客心存感激。我与博客的情缘,得从四年前说起。那是2006年的初冬,记得是个雪花漫天飞舞的日子,在北京工作的弟弟突然给我打来电话,说:哥,你也写博客吧,这是个辐射力更为强大的新型写作平台,你的好文章那么多,人们爱看,写进博客一定读者会更多。  相似文献   

4.
借自行车     
三十多年前的一个冬天,弟弟即将参军的前夕. 一天上午,学校预备钟刚刚响过,我想,应该去教室检查一下,看学生们是否已准备好上第一节课的学爿用品,刚出办公室门,便看见弟弟一路向我跑来. "出了什么事?"我看着只穿一条单裤,内套一条破秋裤,在凛冽的寒风中却满头大汗的弟弟说.  相似文献   

5.
大学毕业后,弟弟去了一座遥远的南方城市工作,于是回家的机会就少了。所以每次弟弟回家待一段时间,全家都像过节般喜庆。爸爸妈妈总是提前好几天就开始准备好吃的,并对我说"你弟弟在外面吃的怎么也不如家里顺口,这次回来给他多做点好吃的,让他补一补"。到了弟弟回来那天,妈妈不停地让我发短信问弟弟到哪里了,爸爸虽一声不吭,却早早跑到火车站去等  相似文献   

6.
青柠 《新闻天地》2009,(12):23-24
美国总统奥巴马今年11月访问中国时,还有个意外收获,就是和弟弟马克·恩德桑乔相见欢。奥巴马一到北京,兄弟俩就见了面,奥巴马还给了自己河南籍的兄弟媳妇一个大大的熊抱,双方聊了很多家庭的事情。  相似文献   

7.
“阿信”是一个在日本广为人知的人物,她以一个弱女子之身,靠着百折不饶的惊人毅力,打造了一个影响深远的“商业帝国”.在民国时期的上海,也有一位与“阿信”经历相似的女性,她就是董竹君. 1900年正月初五,小名阿媛的董竹君出生于上海洋泾浜棚户区,父亲董同庆是黄包车夫,母亲李氏是给富人洗衣擦地的佣人.因为穷,董竹君的一对弟妹因营养不良、无钱治病而夭折了,4个月大的弟弟,因为奶水不足,活活饿死在董竹君的怀里.父母很爱她,有时即使翌日没菜钱了,也要买碗馄饨给女儿解馋.  相似文献   

8.
进入数码快印这个行业是一个很偶然的机会,2003年,我哥在中建系统的一个子公司上班,当时单位同事总是抱着大捆小捆的图纸跑很远到一个很小的文印店去复印,还不管取送,当时就想要是有一个复印图纸的地方能管取送就好了。我哥感觉这是个挺不错的机会,我当时还在老家上班呢.听我哥召唤,立刻办了停薪留职,来到北京。我哥借钱买了台施乐的工程机,租了间平房。等我一到,汉博达的前身就算开张了。  相似文献   

9.
三、法国的哥本尔·纳德精神的继承者安德列·马森(Andre Masson)说:“哥本尔·纳德《意见书》出版的1627年,不仅对于法国,而且对于全欧洲,也是不可忘记的一年”,哥本尔·纳德的思想不仅给法国、也给英国、德国、乃至美国以广泛的影响。做为对哥本尔·纳德精神的继承和发展,让我  相似文献   

10.
新闻窗     
王晓强用稿费资助失学儿童受表彰本刊讯延旭、文尧报道:5月底,济南军区某医院报道员王晓强将自己多年来积攒的400余元稿费,全部资助给沂蒙老区的两位失学儿童,受到医院的通报表彰。不久前,王晓强得知一位沂蒙籍战士的父亲患重病,因治病欠帐较多,生活困难,正在读小学的弟弟和妹妹被迫辍学。于是,王晓强就将自己积攒的稿费寄到这位战友的家中,让这位战友的弟弟妹妹重新回到了学校。《信阳日报》积极为驻军培养报道人才本刊讯丹君、张驰报道:河南省信阳地区《信阳日报》积极为驻军某部培养新闻报道人才,近3年来,先后帮助该部25名…  相似文献   

11.
安徽电视台《超级新闻场》栏目于2010年12月10日播出了一段有关“学校天花板掉落,校方负责人反说雷人话语”的视频报道.一石激起千层浪,一时间,很多媒体纷纷转载,持续发酵.引起众多媒体炒作的主要因素是视频报道凸显的以下答问:“有没有学生受伤?” “没有!” “可我们得知有多名学生受伤,这是怎么回事?” “你把学生喊来啊!”“为什么教室里的天花板会掉下来?”“你说天上为什么会掉下陨石?为什么会发生地震?你给我解释解释!”于是乎,“陨石哥”“地震哥”在网络上热传,甚至有人戏称当事人的答语是2010年岁末最雷人的语言,不仅给当事人带来了沉重的心理压力,也给学校声誉带来了很大伤害.  相似文献   

12.
《新闻天地》2006,(2):7-7
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男孩洪战辉》告诉你的是一个大学生的催人泪下的故事:父亲突发精神病、砸碎了家中的锅碗盆瓢还摔死了小妹妹,母亲不堪生活困苦和精神压抑离家出走,弟弟在变故中吓懵了,一个被生父母遗弃的“小不点”突然落入他的怀中、正嗷嗷待哺——12岁的洪战辉的生活可以说是天崩地陷了,可是他用自己瘦弱的肩膀扛住这大山般的厄运,他给父亲治病,照料弟弟,抚养没有血缘关系的“小  相似文献   

13.
我叫舒玉清,是信阳县邮电局的退休职工.八十年代初期,我弟弟一家到信阳市郊区五星乡平西村,承包了一个16亩水面的堰塘、最后一轮承包期截止到1994年12月底.  相似文献   

14.
写下这个题目,心头忽一阵潮涌.图书馆对我一生影响巨大,绝非一篇2000字的短文所能承载.下面的零星回忆,记录着我和图书馆的多年渊源. "掉根针都能听见" 第一次去图书馆是1959年,这年我13岁,读初一.当时,我哥在中国医大读书,暑假回鞍山,答应带我到新建的市图书馆看看.4站地的距离,哥要走着去,我正兴致勃勃,自然不敢反对.连跑带颠跟了足足半小时,终于来到胜利广场旁一座带院墙的4层灰楼,楼外铜牌上写着"鞍山市图书馆".哥带我来到一楼阅览室,预先警告:"别说话,走路轻点!"阅览室好大,竖排几趟桌子,准能坐100人!那天是星期日,人很满.这么多人看书、看报,里面却十分安静.我屏住呼吸,蹑手蹑脚,脑袋里忽然闪出不知在哪见过的一句话:"掉地一根针都能听见." 回家路上,把这感觉描述给哥,他对我大加表扬,说我说得好,弄得我到现在都不忘.我还记得,那天我哥从一排架子上拿起的是一摞《内蒙古日报》,我当即想到姐姐从鞍钢调到内蒙"支援包钢"的事.我自己看了什么早已忘记,却始终忘不掉阅览室里那特有的安静带给我的初次震撼.  相似文献   

15.
记得还是在上大二的时候,弟弟给我推荐了赵鑫珊先生的《莱茵河的涛声》,从此便喜欢上了这个长着大胡子的哲学家和他的益智愉情的旅游作品。以后只要发现赵先生的这类书我肯定会买来,找一个阳光明媚的周末,泡一杯香茶或是  相似文献   

16.
一个人不能称"妯娌" 8月28日上海某晚报有一篇作者描写丈夫弟弟妻子的文章,用了这样的标题:<我有一个好妯娌>,此处"一个好妯娌"说法恐怕不对.  相似文献   

17.
我宁肯相信这些都是童话:一对一个月之后就要结婚的情侣,在去家具市场看家具时,风云突变,女方竟然向男方提出分手,不过,经过一番激烈反省后,女方幡然醒悟,主动去向男方道歉,却发觉男方也经历了相同的情感煎熬(《结婚进行时》);哥哥实在不能忍受有一个爱吃糖、并多次被糖噎过的傻弟弟,要带他到一个偏僻的地方,狠心地将他扔掉,在路上,傻弟弟突然一个并不傻的举动,让哥哥的心颤抖了起来,并且改变了他对傻弟弟的看法(《一  相似文献   

18.
《寻找小哥哥》是宁波电视台制作的一部十几分钟长的少儿电视专题片,在第四届全国少年儿童电视“金童奖”的评选中,荣获一等奖。一个普普通通的故事,一个并不新鲜的主题,能够获得如此成功,自然有其道理。笔者从事青少年电视编导工作十几年,所拍所见的电视节目也有相当数量,但看过此片却深为感动。这是一个由孩子自己讲给孩子和大人听的故事,其真实、生动、感人,在千千万万的观众心中,播下了一颗爱的种子。一、平实的故事,讲出了深刻的主题《寻找小哥哥》的故事情节非常简单:一个名叫琪琪的5岁女孩在风雨交加的夜晚迷路后,被一…  相似文献   

19.
一个多月来,让人感动的人和事好多.5月8日,佳木斯市“最美教师”张丽莉奋不顾身勇救学生,双腿截肢;5月29日,杭州“最美司机”吴斌在生命的最后76秒,拯救24名乘客:6月3日,广州“托举哥”周冲勇救女童;6月5日,广州“凌志哥”救助路人;6月10日,深圳“最美的哥”李东英捡到500万元如数归还;6月11日,肇庆“托举哥”邓雄飞复制周冲的义举……  相似文献   

20.
1月13日傍晚时分,我乘车去新五湖大酒店赴一个作者的邀约,突然接到一个陌生的电话,是褚钰泉先生的弟弟褚孝泉打来的,顿时就有一种不祥的预感,因为之前他从来没有给我打过电话——果然,他哽咽着告诉我:他的兄长已于1月9日突发心梗去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