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叙事性文章或文学作品的章法结构,都讲究严谨有序和自然流畅的结合,讲究各种材料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关联。为此,叙事文章或文学作品总得有一条线索贯  相似文献   

2.
叙事性文章或文学作品的结构,讲究严谨有序和自然流畅相结合,讲究各种材料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关联。为此,叙事文章或文学作品总得有一条线索贯穿全文。所谓线索,是指情节发展的脉络,又是文章材料连缀的顺序。由于文章的内容、作者的写作风格、写作意图及思路的不同,线索的呈现形式也各不相同,下面简介几种常见的线索类型,以利于同学们在读写过程中把握、运用。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堂教学最重要的是课堂教学内容的确定,即“教什么”。文选单元式教材由一篇篇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的文章或文学作品组合而成。一篇文章或文学作品到底要“教什么”,确实有一定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认真审视多数语文课堂,一个总的感觉是设计的教学问题零零碎碎,不着边际,不同的教师在同一文章的课堂教学内容确定上大相径庭,即使同一备课组教师也是“各吹各的调,各弹各的琴”。我们怎样才能更好地去确定一篇文章或文学作品的课堂教学内容呢?  相似文献   

4.
从古典名著看文学作品的结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文学作品的结构即为文学作品的组织和构造。抒情类作品的结构讲究“主体性原则“,叙事类作品的结构讲究“客体性原则“。文学作品的结构可分为三种类型:纵向发展式、横向发展式和心理发展式。  相似文献   

5.
古代曾把文章分为韵文(诗词曲赋)、散文,后又有骈文。现代常把文章分为白话文、文言文,或分为一般文章、文学作品。中学语文课本先从文章中分出文言文,再把其余文章按一般文章、文学作品的标准分类;教学时则常把文言文归入一般文章或文学作品。  相似文献   

6.
孙海霞 《语文天地》2013,(16):28-29
王国维曾说过:一切景语皆情语也。文学作品历来讲究"情","情者文之经","情"是"文"的命脉,"文"是"情"的载体。每一篇语文教材都是有"情"之物。它们或直抒胸臆,或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品读好文章总能让人如痴如醉。语文学科的教学应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有良好的情感体验是语文学科有别于其他  相似文献   

7.
凡文章都有结尾。也即是古人所谈的“收笔”。但若言结尾的讲究,文学类作品则更甚。换言之,更讲求结尾的艺术性和功能效应。比如古人云”一篇之妙,在乎落句”、“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这对于公文类文章未必要如此,但文学作品则往往就需这般。非文学类但通常电讲究结尾艺术的言论性文章,自然亦重视“收笔”和“落句”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史记评林》的评点特色在于:注重篇章结构,点出叙事技巧,讲究字法,并追求“如在目前”的审美效果,而这些正是《史记》作为一部文学作品所需要的特质。明代评点者将《史记》作为文学作品和文章典范来阅读,对后世的小说评点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文章的中心是文章的灵魂,它是作者在说明问题、发表意见或反映生活时,通过全部材料表达出来的基本观点或总的评价。中心在文学作品中,常叫做“主题”。“中心”或“主题”归根结蒂,是种思想认识,是种理念的判断,无思想即无“中心”或无“主题”,故“中心”、“主题”又称“中心思想”、“主题思思”。归纳中心,是文章分析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0.
语言是一切文学作品的基本材料,诗歌尤其讲究语言的运用。教学要以引导学生直觉的感知为基础,以调动学生的想象为核心,以学生的诵读为基本形式,真正让学生步入诗歌的殿堂,获得美的享受,得到美的熏陶。  相似文献   

11.
选词境空(答案选填序号)一、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诗歌语言讲究(),小说语言讲究(),散文语言讲究(),戏剧语言讲究(),相声语言讲究(),演讲语言讲究()。(1生动,2优美,3风趣,4精炼,5雄辩,6传神)二、文章妙喻:()是文章的眼睛,()是文章的性别,()是文章的灵魂,()是文章的心脏,()是文章的骨架,()是文章的血肉,()是文章的脉络,()是文章的细胞,()是文章的脸面,()是文章的五官,()是文章的神经,()是文章的衣衫。(1主题,2结构,3词汇,4语句,5修辞,6标点,7体裁,8题目,9逻辑,10材料…  相似文献   

12.
闲话拆词     
现代汉语中,词语的组合是讲究逻辑关系的,非常严密,一般轻易不能分开。但在日常交际或文学作品中,有时巧妙地运用拆词,也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闲话拆词     
现代汉语中,词语的组合是讲究逻辑关系的,非常严密,一般轻易不能分开。但在日常交际或文学作品中,有时巧妙地运用拆词手法,也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有人把制作标题称之为“点睛的艺术”。古往今来,不少作家、艺术家都很讲究标题的制作,把它看作一门学问。有人会说,文学作品的标题确要下一番功夫,不然会落入俗套,相似雷同,平淡无奇,会令人兴味索然。但社会科学论文篇名不同于文学作品,不必在篇名制作上花过多的时间。诚然,论文题目制作与作品甚至一般文章标题的制作是有区别的,但因此就断言论文的篇名可以不必考究,那就未免失之偏颇。  相似文献   

15.
立意,就是确立文章的主题(中心思想、中心论点)。清代学者王夫之说: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这里的意,就是指文章的中心思想或主题。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中心思想好比是统帅,材料、词句好比是士兵,没有统帅的士兵是乌合之众,是打不了胜仗的。王夫之的话说明:一篇文章如果没有明确的中心,无论材料多么充足,遣词造句多么讲究,都算不上好文章。  相似文献   

16.
考测点导航“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具体说,按照一定的标准和价值取向,对文章中运用的材料所表达的观点、主张、态度和感情作出具体的评论。近10年来,全国题以文学作品为命题材料还没有出现过严格意义上的“评价”试题,已出现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方面的试题,全属于理解或  相似文献   

17.
一、关于选文体裁 在古诗文阅读部分"鉴赏评价"层面中,共有两个考点:第①考点是"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和表达技巧",很显然,根据前几年高考试题看,这一条应该是针对"古诗阅读"而提出的能力点;而第②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2004年<考试说明>中将相应表述中的"文学作品"改成了"文章",这一处小小的改动是颇有讲究的.因为任何诗歌都是文学作品,这是大家的共识,而文言文却不能以"文学作品"来一概而论.有的文言文行文生动,笔致精巧,富有文采,属文学作品范畴;而有的只是广义上的散文,行文只求清楚明白,未必有多少文学色彩,并非文学作品.事实上高考命题所选的文段,有的确实文学性不是很强.  相似文献   

18.
任何一篇作品的主题或作者的情感,都要通过语言来表达。就中学生的记叙文语言而言,前提应讲究用语准确,讲究语意明确,讲究语句通顺,在此基础上讲究遣词造句的生动、形象,讲究文章的感染力。由于前三个讲究是写作的基本  相似文献   

19.
潘丽丽  张杰 《初中生》2012,(Z3):46-57
正【高频考点】中考文学作品阅读的考查,主要有以下常见考点:1.概括主要故事情节或文章的主要内容,理解文章主题。2.理清文章脉络,把握文章顺序(其中包括材料安排顺序,句子的顺序及词语的顺序)。3.体验作品中的情境和形象,揣摩人物心理状态及感情变化。  相似文献   

20.
幼儿还不识字或识字不多,不具备阅读能力,他们欣赏文学作品,接受文学作品的美感熏陶,只能通过成人的讲述,通过口耳相传才能实现,因此具有很大的被动性。幼儿文学作品所包含的全部内涵能否较好地传达给幼儿,能否在幼儿心中产生巨大的感染力,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成人讲述的优劣程度。为了把混沌初开的幼儿带进瑰丽的文学殿堂,幼儿文学讲述者必须讲究讲述艺术,切不可随随便便,掉以轻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