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赖胜男 《广西教育》2010,(25):22-22
不少老师都曾面对过这样的尴尬局面:老师在讲台上口若悬河,讲得津津有味,但讲台下部分学生却听得昏昏欲睡,整个课堂显得异常压抑、沉闷,老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提到,课堂应该是充满活力的,是轻松愉快的。作为教师,在教学时如何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使师生能在心境愉快、情感融洽的氛围下学习与交流呢?笔者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2.
黄永春 《广西教育》2009,(23):36-36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文言文曾经发挥过重要的作用。然而当前的文言文教学却成为大多数语文教师的烦恼,因为不少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不感兴趣,任凭老师在讲台上讲得口干舌燥,讲台下的学生还是听得兴味索然。  相似文献   

3.
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是指导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在我们的语文教学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效率低下一直是我们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大难题。其主要原因是教师对课文情节分析得过多,只顾自己在讲台上绘声绘色地讲解,而对于讲台下的观众们是否已吸收进去却不闻不问。学生的语文能  相似文献   

4.
江利 《今日教育》2008,(7):59-59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讲台上教师口若悬河,讲台下学生昏昏欲睡;教师眉飞色舞,学生心不在焉;教师自以为头头是道,学生却云里雾里。这样的教学,老师与学生之间犹如隔着一道鸿沟,缺乏情感参与和沟通,学生的理解和记忆自然就打了折扣,效果怎么好得起来呢?  相似文献   

5.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讲台上教师口若悬河,讲台下学生昏昏欲睡;教师眉飞色舞,学生心不在焉;教师自以为头头是道,学生却云里雾里。这样的教学,老师与学生之间犹如隔着一道鸿沟,缺乏情感参与和沟通,学生的理解和记忆自然就打了折扣,效果怎么好得起来呢?  相似文献   

6.
一、多媒体语文教学优势特点分析 (一)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在我们旧时的观念中,一直以来,教师采用讲授法,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教师处于课堂的中心,就教材讲教材;学生处于被灌输状态.课堂里便经常出现教师在讲台上讲得天花乱坠,讲台下学生却听得兴味索然,一派茫然的现象.  相似文献   

7.
我说教案     
检查教案是教学检查的一项必不可少的内容。一般认为,教案写得好,工作态度就好,工作能力就强。我当教师时却对此百思不得其解。我发现身边的教师中,有些教案写得工整,备课详实,教学却不受学生欢迎;有些教案虽然简单,甚至不带教案上讲台的老师,教学却颇受学生欢迎,现在我由一名教师成为  相似文献   

8.
传统中学语文教学属于语文知识层面教学,教师采用“唇耕舌耘、粉笔加黑板“的单一教学手段.由于语文本身包罗万象的特性和学生认知心理尚未成熟, 课堂里经常出现教师在讲台上讲得口干舌燥,讲台下学生却听得兴味索然的景象.在轰轰烈烈的语文教学改革中,利用录音、幻灯、投影、电脑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正逐步走进课堂,对于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语文能力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显示出语文教育改革的美好前景.……  相似文献   

9.
我从教十多年来,一直任语文课。在教学过程中,常会遇到这种情况,教师在讲台上讲得津津有味,台下学生却厌厌欲睡。面对上述问题,我们在语文课堂中从教学方式、教学角色、教师行为三个方面入手,让学生主动参与进来,使语文教学具有形式的多样性、内容的趣味性、价值的可观性。现简要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有这样一个例子:某教师在讲台上津津乐道地讲授语文知识,下边的学生却在做其他科作业、看小说、讲闲话。是这位教师执教不严?是这位教师缺知少能,讲得不好?都不是。他四十年代大学本科毕业,执教四十余年,知识和经验不可谓少;他备课认真,博记多闻,又有较好的口才,教学能力不可谓低;更何况他教态严肃,管教学生不可谓松。  相似文献   

11.
在教学实践中,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教师在讲台上说得声嘶力竭,学生在讲台下昏昏欲睡。这样的课堂,这样的教学,只能是误人子弟。因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课堂教学成为汇聚学生注意力的宝镜,是值得我们每位教师深入探讨的重课题。其实,只教师在下叙四个字上下功夫,打造生动的课堂并不难。  相似文献   

12.
纵观近几年的高考题.年年都有有机化学的成环、开环题,但教材中却几乎未涉及,这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加进去,可教师在讲台上讲了很多,却不见起色。在教学中.若能采用以下方法,将会让学生受益匪浅,现就一点心得写出来,供大家商榷。  相似文献   

13.
李小明 《陕西教育》2011,(1):116-116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这样的情况:教师在讲台上绘声绘色地讲解.如分段、概括段意、归纳主题思想、分析写作特点等.在黑板上工整的板书.按照考点对学生进行各项训练,教得可谓尽心,也很累;学生全神贯注.整堂课都在忙着记录.学得可谓尽力。也很累。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的目光既要盯着教材.又要盯着学生和社会。  相似文献   

14.
讲台,在传统的课堂里,它是教师的权威之地。教师总在用“固守三尺讲台”来阐述自己对事业的追求,对教师职业的热爱,表达自己“固守贫寒”之心。学生们也大多会描述教师站在讲台上的孜孜不倦的形象,用以表达崇敬之情。然而今天,当我把讲台交给学生的时候,我才真正领略了站在讲台上的学生那种释放出来的亮丽色彩。其实,学生走上讲台并不希奇,因为我们常会让学生上黑板演算或答题,让学生上台演讲或朗诵。但是,倘若让学生登上讲台讲授课文,进行真正的语文教学,那是需要胆量的,也是难能可贵的。什么时候,我们敢于让学生的独特感受走进我们教师的…  相似文献   

15.
近来报纸上登出了某些学校的些“创新做法”,包括拆除“三尺台”,美其名曰:“缩小了教师和学间的距离。”对此,笔者却感到无法同。三尺讲台产生于何时,未得考证只是连环画上孔夫子论道在树阴下学生们席地而坐不见讲台,那时有有教室、有没有课桌、有没有讲台是不得而知了。但是古往今来,讲就是教师的舞台,是教师的道具,使国内外的高等学府、成人学校也有讲台。即使诸如此类不论,拆“三尺讲台”的重大意义也难让人解,很难看出拆除“三尺讲台”“缩小了教师和学生间的距离”。假有个讲台就拉大了教师和学生间的离,这么小心眼、这么…  相似文献   

16.
叶红霞 《中国教师》2010,(10):53-54
<正>当普通高中的新一轮课程改革进行得初见成效时,中等职业学校的英语教学却面临着尴尬,英语教师在讲台上苦口婆心地讲解词的用法、句子的结构、各种语言现象以及篇章结构,可是讲台下的学生却是  相似文献   

17.
朱晓波 《考试周刊》2013,(71):34-34
文言文是我国民族文化的一种载体.起着传承文明的作用。文言文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但走进课堂你会发现,学生对文言文的抵触情绪很强。很多教师反映文言文难教,在讲台上讲得口干舌燥却费力不讨好。为应付考试,文言文课便成了字、词、句的翻译课。教师独霸课堂.忙于讲解、板书,学生则忙于抄抄写写、背诵,教学过程机械、  相似文献   

18.
曾劼 《广西教育》2013,(18):67-67
有人说语文教学是一种情感教育,只有把学生的情感调动起来,才能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实效。常有一些语文教师抱怨,自己辛辛苦苦地在讲台上讲课,学生却不领情,这是因为教师的所言所教不能抓住学生的心理与情感,拨动他们的情感之弦,让学生受到感染。不是每个学生都能自觉地约束自己,积极、主动地学习,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充分运用情感这  相似文献   

19.
笔者在最近的数次听课中,发现一个现象:过去讲课时脚步很少离开讲台的教师,有一部分已经非常自然地从讲台上走下来,把腰弯下来和学生说话或者跟学生讨论,学生上讲台的次数明显比以前多了。但是也发现,仍有一部分教师还是独霸着讲台,高高在上,对学生“发号施令”。认真分析一下这一现象,会从中看出当今教育转型过程中不同教师的不同心态。一、愿不愿走下讲台,反映着教师的教育观念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互动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是教学过程的主体,而学生的主体地位更…  相似文献   

20.
马新芬 《教育》2015,(5):73
十年前,第一次站在讲台上,笔者脸红心跳,语无伦次。可那些稚嫩的面孔却对年轻的教师充满了好奇。当笔者紧张站在讲台上时,学生用掌声给了老师鼓励。从此,笔者心中就有了一个信念:"这三尺讲台就是我的舞台,学生就是我站在这里的动力。"可是,后来教学实践却残酷地表明:一切非如预想,教学上笔者遇到了很多的困难。新教师的"困难"一是教学内容。作为教学新手,感觉高中数学内容很多,有的题目难度较大,知识形成过程的难点较难突破;所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