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人文体育观的理论建构是以体育与人生存的三种主体的关系为划分内在结构的依据,以人的发展为核心的理论建构。从人学的观点看,人及其本质属性就是人的类本质、社会本质和单个人的本质的统一。在人作为自然存在物的自然本性方面,体育反映了人与自然的联系,是人的自然化的过程;在人作为社会存在物的社会本性方面,体育是人的社会化过程;在作为完整的个体的人的存在方面,体育是促进人的个性与人的身体、心智一起和谐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体育文化建设是以体育价值理念为指导的。建构合理科学的体育价值理念是当今中国体育文化建设的重要课题。体育价值理念,就是人们对体育应该具有什么价值,应该怎样去判断体育价值的思想和态度。当今中国体育价值理念的建构,需要以对人的本性的多层次理解为理论基础,同时立足于当今中国体育的现状,通过对体育历史演进过程中形成的价值理念的批判继承来实现。当今中国体育价值理念的基本内容有三个方面,即人本体育、和谐体育、审美体育。  相似文献   

3.
超越是人的实践本性的表征,是对实践的人与其所处现实的关系的概括。教育作为人自身的发展建构活动,其发展建构体现在人对自身、对社会不断超越的否定性统一之中,是人的生命自我否定的辩证发展历程。所以,教育本质上具有超越性,教育的真正价值在于超越。教育超越性的实质是弘扬主体性,促进人的主体性发展。教育的最高理想在于超越。  相似文献   

4.
从人的本质出发,体育在本质上是文化的,在人的对象性和肉性特征、主体性和本性中,体育均具有特殊的文化意义,这主要是由人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辩证统一决定的。  相似文献   

5.
人的解放,是一切现代政治学得以发生的前提。本世纪西方著名哲学家恩斯特·卡西尔曾说,“哲学只有在已经发展了一种国家理论时,才能给予我们一个令人满意的人的理论;人的本性是以大写的字母写在国家的本性上的”。在从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时期,西方政治文化领域的全部喧哗与骚动,归根结底,都是围绕着人的问题展开的。无论是探讨国家权力与结构的人民主权理论,还是探讨国家本质与目的的功利主义政治理论,都是在把人作为社会的中心,作为政治共同体的出发点和归宿的前提下,对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统治者、个人与法律、个人与社会财产的关系的讨论。而这,正是文  相似文献   

6.
弗洛姆从新人本主义的视角,在自己的理论语境里对马克思有关人的本质的思想进行了独特的理解。弗洛姆认为,马克思承认人具有不同于其他生物的人的本性,并且承认存在着一般的人的本性和变化了的人的本性;马克思的人的本性就是人的本质;马克思把人的本能和欲望区分为两种类型:自然的和社会的,人的自然属性属于人性的本质部分,而人的社会属性则是与人的本性没有直接联系的、非本质的部分。通过以上观点的表述,弗洛姆得出人的本质是隐藏在劳动背后并支配人的劳动的人类潜能的结论。这些观点实际上主要是弗洛姆本人的思想,并不是或不全是马克思的思想。  相似文献   

7.
社会建构论: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研究的新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建构论是建构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流派,具有丰富的方法论意蕴。其基本旨趣"交往中的建构"彰显着教学活动的实践本性与文化品性,其核心范畴"主体间性"、"生活世界"、"结构化"等动态言说着教学活动的要素关系与生成本质。以社会建构论为分析话语,是对教学理论研究传统的突破,是对教学理论研究视角的转换,亦是我国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研究创新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理论的思想探索与理论形成过程中,先后从三个方面提出了人的本质的论述,即是"人的本质即劳动"、"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以及"人的需要是人的本性"。理论上这三个论述层次把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辩证统一起来了,构成了马克思的人的本质理论体系。文章基于马克思的原著精髓就人的本质理论进行系统的整体性解读。  相似文献   

9.
人性是人这一物种的先天自然因素与后天社会因素相互作用而塑造出来的作为社会人的属性。教育之所以可能,是因为人的本性具有可塑性。教育之所以必要,是因为人的本性具有不完善性。人有五种本性,相应的就需要有五类教育,即以升华物性为目的的生存教育、以升华感性为目,的的情感教育、以升华理性为目的的智慧教育、以升华德性为目的的美德教育、以升华灵性为目的的信仰教育。从人性视角来审视教育的本质就是将人的本性升华为符合社会需要的习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就是将人的德性本性升华为符合社会需要的品德。  相似文献   

10.
对体育本质的认识应遵循将体育表象经过知性思维上升为抽象概念,再经过理性思维还原为具体概念的过程。体育是指向竞争和内在自由的促进类本质的身体活动。竞争是人的本性,体育是人竞争的创造物,指向竞争与内在自由是体育满足人的身体与精神需要。体育的教育价值在于促进类本质。学校体育实践应正确认识体育的价值在于"促进"而不是"生产"人的类本质,它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体质和健康的多因性提示体育与体质、体育与健康的关系应是"促进"或"增强";应从学生兴趣出发,避免造成体育的"学业压力"。  相似文献   

11.
美与和谐的体育教学观以哲学、美学、教育学、生理学、心理学、学校体育学、文化学等为理论基础,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在科学审视以往体育教学思想的基础上,运用矛盾的对立统一规律系统分析了体育教学过程中的矛盾,基于"以人为本"思想,强调体育教学无论从育人还是作为社会文化,都存在着李物的两个方面,都具有矛盾的性质,和谐就是要促进矛盾的统一发展,美则是她的最高境界.强调人的全面发展,强调在体育教学中运用体育本质手段来培养能展示美、体会美、欣赏美,身心和谐发展的具有个性的、自由的人.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哲学的视野将众多的人性界说区分为表层次的和深层次的;广义的和狭义的.认为人性中最高级的社会属性和精神属性是人类的本性,体现人类的尊严、价值和人格理想.以人生过程论来理解人性的形成,人类总是在一定的自然环境和一定的社会条件中求生存和求发展,在这些愈来愈错综复杂、愈来愈高级有序的社会场态中,人类的特性不断地形成、不断地发展.在人的本质与人性的关系上,人性是人的本质的具体表现,而人的本质则是人性的积淀和统摄.人的普通质与本质的关系是多与一、次与主的关系,人的主体性是人的社会本质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13.
当代人学理论建构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中国的人学研究已进入理论体系建构的重要时期,研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继续强化个体历史发展的微观视角和社会历史发展的宏观视角中的人学研究,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确立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理念的研究主线;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人的本质观为人学本体论基础;以人的本质的现实展现为人学理论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14.
张宏玉 《教书育人》2000,(16):11-13
一、情感教育的内涵 情感教育是一个与认知教育相对的教育概念。它要求把情感作为人的发展的重要领域之一,对其施以教育的力量。最近二十年国内外对情感教育的关注和研究进展较快。在国外,前苏联重视从历史,文化的角度,从人的社会本质中生物本性与社会本性与社会本性的相互影响的关系研究情感。在一些著名的教育实验中,情绪理论、情感发展的年龄心理理论与主导活动方式理论被运用其中。在美国,60年代初已有克拉斯沃尔的情感领域教育目标问世,有罗杰斯的情感教育理论,情感心理治疗的大量临床经验。70年代以后人本主义心理学兴起…  相似文献   

15.
哲学意义上的本质涵盖着人的自然本性、社会本性和思维本性(主体性”。人的本质在教育学层面上表现为人的素质,即人的自然素质、社会素质和主体素质。人的自然素质和主体素质都不能够 孤立地存在,需要融合于人的社会素质之中。因而人的社会素质是人的核心素质。人的社会素质具有现实性和中介性,它包括公民素质和职业素质两个基本方面。教育的功能就在提升人的自然素质和主体素质并将其消融于人的社会素质之中,完成个体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的相互调适与过渡,促进人的社会素质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6.
教育“以人为本”是指教育的核心本质是为人的本性发展服务的,教育的一切都是以人为中心、以人为根本、以人为对象、以人为动力、以人为目的、以人为标志的。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是指教育整体的可持续发展,它不仅包括学生的知识、能力、身心等各方面的可持续发展,也包括教师的教育能力的可持续发展,还有与教育直接有关的教育管理.教育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以及教育资源、社会环境等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人学将社会实践视为社会历史发展和社会形态演进的内在动力,将人的全面自由自觉的发展视为社会发展的理论支点、内在要求、必然趋势与最高目的。这表明,马克思主义人学具有强烈的实践性,唯有将物质生产实践及其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各种社会关系作为考察人的生存、人的本质、人的价值学问题的支点,才能为当代中国人学体系的建构与发展提供正确理论视界。  相似文献   

18.
新一轮的招考制度以杜威的实用主义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为理论基础。在人性假设中,认为人的本性是乐于求知的;人都是通过知识而得以建构的;人生是持续发展、自我完善的。在招考改革过程中实现由单一课程向多元课程转型、评价方式由单一的向多元的转变、在录取机制上由单一的向多元的转变、实行英语社会化考试等,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人的本性、人的生成和发展这一更为广阔更为根本的历史视野对人的全面发展进行全新的哲学透视。认为人是一种以实践为本性的存在 ,只有在不断地发展和创造中才能真正生成为人 ,全面发展是人的本性的必然要求。人是社会的主角 ,人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主题。我们应该确立起以人为核心的综合社会发展理论  相似文献   

20.
建构主义视角下的知识教学强调学生的主动建构,注重社会文化互动与个人意义生成,却潜存过度建构而否定知识价值、混淆教学活动与一般学习活动、阻碍学生主体性发展的危害。社会实在理论批判、超越并改进了建构主义的弊端,承认知识生产的程序客观性与社会性基础,并基于其内在统一性提出知识的社会实在属性,为澄清知识教学的范畴与内涵提供了理论基础。社会实在论视角下的知识教学以优选的客观知识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和逻辑起点;以知识生产的客观逻辑与社会情境作为教学过程的设计依据;以学生的思维发生与知识结构作为教学效果的评判依据。整合的知识教学观,有助于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的本质及其改革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