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五月十三日,新华社播发了“衡水农行一百亿美元备用信用证诈骗案审结”的消息,和人民日报为此发表“罕见的大案 深刻的教训”的评论员文章。第二天,首都各大报都刊载了这一重要新闻和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  相似文献   

2.
1994年4月17日,新华社播发了《我国科学家首次确认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是世界第一大峡谷》的报道。这篇900多字的消息一经发出,就被全国28家省、市报纸采用,其影响之大,可想而知。 那么,这一新闻是怎样发现的呢? 首先要说到南迦巴瓦峰。1994年我曾采访过当时从南迦巴瓦峰地区探险考察回来的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研究员杨逸畴,并写了通讯:《“神山”探索记》在《人民日报》配照片刊登出来。这便是大峡谷报道的最初积累。  相似文献   

3.
不断磨砺思维之剑———《志在必得》采写札记杨健2月26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载了我采写的通讯《志在必得———清华同方大型集装箱检测系统产业化工作纪实》和评论员文章《矢志不移“化”到底》,当天中央电视台的《早间新闻》也播发了这组报道的摘要。文章一经发表...  相似文献   

4.
7月31日,人民日报在一版右下角,编发了一条据新华社播发的新闻:《国务院批准防城港对外开放》。全文仅68个字,短是够短的了,但我认为它短而不精,因为其中还有防城港“长年不冻”这样的废话。为什么“长年不冻”用在这里成了废话呢?因为,广西地处我国南方,防城港又在广西最南部的北部湾沿岸,属于亚热带的南部,怎能有冻?如果说的是北方某港口“长年不  相似文献   

5.
去年11月12日,新华社播发了《北京车站爆炸事件经公安机关查明是一起反革命破坏案件》的新闻,以及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坚决打击犯罪分子》。这两稿播发前,一位同志作了重要修改。这里,摘要介绍一下修改情况,并谈一点读后感。一、新闻原稿第三段开头,只是说“这一爆炸事件,使九人死亡”,并未写死者的名字和有关情况。修改稿按照这位同志的意见,列举了死者的名字、职业和所在单位。这是对这条新闻最重要的修改。写上死者的名字,是表示党和政府对死者的同情,同时也可以加强新闻效果。这条新闻由于写上了死者的名字,确实增加了份量,加强了宣传效果。  相似文献   

6.
万象 《中国记者》2020,(1):124-125
记者中的“老黄牛”通过“中国全球图片总汇”查询发现,在宋振平25年的摄影记者生涯中,署名“新华社记者宋振平”的新闻摄影作品多达377页、11291张(这还只是对内通稿的数量)。2019年10月3日,“江西万载:古城装饰-新迎国庆”-新华社播发了他的最后一张新闻图片.  相似文献   

7.
说长道短     
吸引人的现场报道新华社1991年11月9日编发的《旅游局长微服私访“回扣”现象》(见1991年11月10日人民日报)是一篇耐人寻味的好新闻。这篇稿件报道了浙江省旅游局长俞剑明带领检查人员微服访查旅游涉外定点商店,狠刹和处理回扣不正之风的事情。记者紧紧抓住局长微服访查,跟踪采访,写出了较成功的现场新闻。此稿的反响强烈,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
翻开1991年12月12日《人民日报》二版,当我看到《乐做“洋劳模”愿当“主人翁”》的消息时,竟然吸引了我。虽然,这条消息并不在显眼的位置,可我仍爱不释手地少说看了三遍,并且确实咀嚼了一番。这条消息一反老面孔,“老外”在中国获得中国奖,并且一个“乐”、一个“愿”,足见“老外”对中国人的追求感兴趣了。这消息怎不不令国人振奋?用新闻术语讲,题材非但新鲜,而且重大。这条消息全文不足  相似文献   

9.
1986年新华社首次利用电脑发稿系统,从建在人民大会堂内的发稿中心直接播发新闻。 1988年地方记者首次进京报道“两会”。 1988年经济日报首创两会电话专线,让普通群众通过新闻传媒参政议政。 1991年台湾记者首次采访两会。 1993年中央电视台首次采用滚动发稿形式播发两会新闻。 1993年两会新闻中心共举办23场新闻发布会,为历年中最多的一次。 1993年起各代表团正式设立新闻联络员,协助记者搞  相似文献   

10.
《人民日报》4月29日一版的新闻特写《人口警钟长鸣》吸引了我。但读到文中“1991年4月28日10时×分×秒……北京市人口108768××”这数字时,感到似乎与刚读过的新华社电稿中所写的数字不一样。于是,我找来新华社4月28日《北京  相似文献   

11.
最近一个时期,报纸上失实的报道时有出现,严重地影响了报纸的威信,也给实际工作带来了不必要的损失。不久前,由新华社播发,全国多家大小报纸、电台,包括人民日报和人民日报海外版,刊登了“峨眉山摄身崖五彩蛇群遍山梁,特大蚯蚓长似蛇,林海漫漫如迷宫”的“奇闻”,是这些失实报道中最为突出的一例。现已证实,这完全是一条胡编乱抄的“奇景新闻”,虽经更正,但它的恶劣影响已经造成。不少读者来信,严肃地批评通讯社为什么播发、报纸为什么刊登  相似文献   

12.
“我们不少瑞典人对你们的这份报纸有误解,以为这只是一张宣传官方观点的报纸。现在我们了解到贵报在反映群众的要求和意见方面也做了大量杰出的工作。”这是瑞典《快报》记者范登尔在参观人民日报群工部后说的一段话。1991年11月25日上午,瑞典新闻代表团一行5人来人民日报社参观。他们作为人民日报的客人在我国  相似文献   

13.
《中国记者》首次举办的1989—1990年新闻论文有奖征文活动,受到新闻界的支持和重视。1990年11月3日,征文评奖揭晓,《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北京日报》、《河北日报》等报第二天都刊登了新华社为此播发的消息,《新闻出版报》稍后也做了报道。首都有的新闻单位领导同志说,“这是一件好事”,“一件大有意义的事”。这对本刊和各地积极参加征文活动的同行们都是一种鼓励。这次征文活动历时一年(1989年7月1日——1990年8月30日),收到应征论文200余篇。从最后评出的九篇获奖论文的作者看,在中央、省、地三级新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新闻界纷纷走出报社与企业联办新闻,从《北京日报》的“燕京短新闻比赛”到《中国青年报》的“宝龙杯经济新闻有奖征义”,从《光明日报》的“飞龙杯报告文学征文”到《人民日报》的“风华杂文征文”,等等,在社会引起一定的反响。我们《汉中日报》也在探索,与企业联办了“公主杯新闻摄影大赛”,“秦洋杯美术大奖赛”,“在改革大潮中征文”,还办了一些经济报道专栏和专版。报纸与企业联办新闻,可以说是我国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一件新事。对此,评说不一,这条“道”能不能走得通?如何走得好?很需要从理论与实践上认真探讨。  相似文献   

15.
新华社去年3月推出的全新新闻形式——图表新闻,受到了媒体和读者的肯定和欢迎。据统计,截至今年4月底,新华对累计播发图表新闻稿件1300余幅,日均发槁量已从运作之初的2-3幅增至5-6幅,采用率高达80%-90%。北京青年报于4月25日开始推出每周一期的“读图时代”专刊,每期2至3个版,用以刊载新华社播发的图表新闻;经济日报也固定每天在一二版采用1条;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及许多省报都对新华社图表新闻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并用大篇幅刊载。四次新问的灵魂是“新闻”提起图表,人们并不陌生,而图表新闻对我们而言却是个新生事物,许多…  相似文献   

16.
“仙逝”特稿待续篇公元1991年12月30日16时许。自隋文帝干斗举取士,一千四百零五年之后,中国末代秀才苏局仙.在他111岁生日前两天,寿终正寝。是夜12时,新华社用6种语言向世界各大媒体播发了这则由笔者独家采写的消息,海内外几十家新闻传媒竞相刊发。与此同时,香港《大公报》还不惜版面刊出了笔者撰稿的《中国晚清最后一个秀才》长篇连载;上海《解放日报》除元旦一版刊出笔者领衔撰写的这则本市报纸首家苏氏新闻,6日又刊出笔者采写的《苏局仙遗体解剖侧记》,10日该报则让出第七版整版地位,以“专稿特稿”形式,刊出了又是由笔者采写的《盛世生居万事足——追记已故‘上海第一老人’苏局仙》独家长篇通讯。拥有百万读者的《读者文摘》、《新华文摘》和《文摘月刊》国内三大权威文摘刊物也接踵而至,连篇累牍,历时半载。时光,白驹过隙,老秀才作古的新闻已成旧闻。但无数读者在问:这个畴昔令人神往的“东湖山庄”从此就没了新闻?  相似文献   

17.
2013年1月2日,武汉晚报头版以一篇《千万富婆扫大街,余友珍两种身份一种本色》的报道,拉开了新年报道的序幕.环卫工与富婆,不同社会角色的强烈反差,构成了该新闻强烈的冲击力.在武汉晚报刊发首篇报道后,短短一周内,“千万富婆环卫工”成为传遍国内、国外的热词,并引发了热议.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等多家中央级媒体相继聚焦新闻主角余友珍,播发消息、通讯、评论.  相似文献   

18.
在去年九月八日中央电视台《晚间新闻》节目及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简明新闻》节目中,都播发了一条“据人民日报记者报道”的短新闻:《朱建华眼下不能硬拚》。回忆这条消息的采写过程,倒也费了一番心思的。九月七日下午,我和本报几位体育记者前往北京工人体育场,采访北京“燕舞杯”国际田径赛。那天,最引人注目的运动员就是我国跳高选手朱建华。事先,《体育报》《人民日报》都登载了朱建华将出场比赛的消息,引起了首都不少田径爱好者的关注。朱建华三年前在这里第一次打破世界纪  相似文献   

19.
一年来,在现场短新闻评选活动推动下,新闻界同行们比较重视现场短新闻的采写,现场短新闻逐渐在版面上活跃起来。但是,除了为数不多的比较精彩而外。还存在两种较常见的缺陷:要么现场所见甚少,背景材料过多;要么现场写得虽细,新闻价值不大。1990年7月25日人民日报二版刊发的一篇现场特写《逛“跳蚤市场”》堪称为既有现场、又有新闻的佳作。据笔者所知,在这篇报道之前,国内报纸还未曾有过关于“跳蚤市场”的报道,这篇报道刊发之后,人民日报刊出过关于跳蚤市场的杂文,有的报纸还刊出了关于跳蚤市场产生在欧洲国家的资料。这篇报道刊发的时候,我们国内绝大多数读者对“跳蚤市场”究竟为何物,还不清楚。因此,这一读者未知、欲知而又应知的新鲜事物,决定了这篇报  相似文献   

20.
新华社于1987年12月9日播发的1987年世界十大新闻,受到国内外各种新闻媒介的注目。次日,解放军报、工人日报、北京日报、中央电台、中央电视台及27家省级报纸广泛刊载转播了这一消息。人民日报也于12月23日以整版篇幅刊登了内容相同的世界十大新闻,并配发了照片。至此,1987年世界风云录终于凸现在人们的脑海之中。然而,只要我们稍加追溯,就会发现,除中共召开十三大的消息之外,其余的世界九大新闻在它发生的当时,在我国的报纸版面上和广播电视节目中绝没有这样理所当然的显赫地位。它们在众多的新闻之中显得那样“渺小”,那样“委曲”,本来是高高大大的“武松”,却成了窝窝囊囊的“武大郎”: ——没有一席之地。在首都的几家大报中,有的重大新闻竟上不了“台盘”。比如美国科学家在液氮温区获得了转变温度为98K的超导体这一世界科学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