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王伟 《东南传播》2013,(1):69-72
因为干露露母女在节目录制现场的放肆与粗俗,江苏教育台被广电总局要求停播整顿。这一事件对当今中国电视界犹如当头棒喝,它警醒我们必须从自律和他律两个方面着手,迅速从"惟收视论"和"娱乐至死"的误区中走出来。  相似文献   

2.
《东南传播》2020,(10):I0005-I0005
2020,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冲击,我们坚守媒体的社会责任,我们突出权威报道以正视听,我们联合数十名企业家、多家金融单位以及十几家全国地方媒体,创新推出满含情怀的融媒体传播新策略。我们坚信,惟守正者进,惟创新者强。2020,面对融媒转型大潮,我们化危为机,抓住全社会复工复产的有利契机四面开花,展现福建县域经济和福建国企责任担当、再度携手知名IP潘维廉教授讲好福建小康故事。我们深知,兵无常势,水无常形。  相似文献   

3.
“惟一”或者“唯一”的释义是 :只有一个 ,独一无二。以前都是“唯一” ,近些年多被改成了“惟一”。是“惟一” ?还是“唯一” ?到底哪个更准确 ?在古籍中 ,唯、惟、维三字通用 ,在《词源》“惟”字的注释下特别说明 :《尚书》用“惟” ,《毛诗》用“维” ,《左传》用“唯”。从字源上看 ,唯、惟都不是“只”“独”“仅”的本字。《说文》曰 :“惟 ,凡思也 ,从心 ,隹声” ;“唯 ,诺也 ,从口 ,隹声” ;“维 ,系车盖维也 ,从系 ,隹声”。就是说 ,“惟”的本义是思 ,考虑 ;“唯”的本义是答应 ,应答声 ,成语“唯唯诺诺”中的“唯”就是它的本…  相似文献   

4.
大慧宗杲在继承临济禅法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看话头"禅法,简单易行,直指人心,极大丰富和发展了临济宗禅法的义理及修行体系,促成"临济再兴",将临济禅法推向新的发展阶段,并对后世产生重要影响。元代临济宗的高峰原妙、中峰明本、天如惟则三位禅师对其"看话禅"进一步继承、发展,并将之与"念佛禅"结合,将禅净融合推进到新的发展阶段。梳理、分析原妙、明本、惟则对宗杲"看话禅"的发展与改进,并探讨三位禅师独特禅法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5.
潘若松 《青年记者》2013,(10):31-32
让报纸"近"起来,让记者"深"下去,让品位"高"上来,是地方报纸提升自身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的有效途径。如何才能提升地方报纸的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呢?我们的体会是:让报纸"近"起来,让报道"深"下去,让品位"高"上来,不断通过版面创新、栏目创新、报道创新、活动创新、体制创新和经营创新,大力实施报纸的品牌营销战略,同样可以开创自己的一片天地。  相似文献   

6.
杨柏岭先生"近代上海词人及词籍考略"一文(载《文献》2004年第4期,以下省称杨文),对近代沪上部分词人的生卒年作了考释,此有助于词学研究和文献整理。惟若干词人生卒年份尚可进一步推敲。今撰订补,以求教于作者。  相似文献   

7.
《史记·太史公自序》中,司马迁有一段借古人行事以明志的文字。其辞曰:"太史公遭李陵之祸,幽于缧绁。乃喟然而叹曰:‘是余之罪也夫!是余之罪也夫!身毁不用矣。’退而深惟曰:‘夫《诗》、《书》隐约者,欲遂其志之思也。昔西伯拘羑里,演《周易》;孔子厄陈、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著《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而论兵法;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  相似文献   

8.
90年前的《新青年》亮出了“民主与科学”的旗帜。就这位“德先生”而言,在《新青年》前身的《青年杂志》时代,其语言表述为“惟民主义”。陈独秀深感青年教育之重要,因而该杂志第二期有《今日之教育方针》一文,文中胪列教育青年的四个主义,次第为现实主义、惟民主义、职业主义和兽性主义。  相似文献   

9.
曾几何时,刊界一度盛行崇“名”、惟“名”,即举凡新办杂志均需要“名家”的手笔描摹前程,需要“专家”的文字显示威仪,需要“大家”的言谈展示气度。需要“评论家”的语录体现专深。否则,就只能默默无闻,不是半途而废,就是潦倒穷年。 是凡以编辑期刊作为生涯的人,绝大多数都有惟“名”惟“专”的经历,并将这种颇有些“势利化”的理论奉为圭臬,小心翼翼地维护着它,殚思竭虑地贯彻着它,把发表名人、专家的文字视为一种编辑理念,义无返顾地追求,煞费苦心地实践。  相似文献   

10.
"惟一"或者"唯一"的释义是:只有一个,独一无二. 以前都是"唯一",近些年多被改成了"惟一". 是"惟一"?还是"唯一"?到底哪个更准确? 在古籍中,唯、惟、维三字通用,在<词源>"惟"字的注释下特别说明:<尚书>用"惟",<毛诗>用"维",<左传>用"唯".  相似文献   

11.
私摄影的拍摄对象大多是那些游走在主流社会以外的人。这些影像既是对其生活实态的展示,更是对当代亚文化及边缘青年群体价值观的符号表达。南·戈尔丁和荒木经惟是东西方私摄影的代表性摄影家,他们从影像叙事的角度对"实态"进行"陌生化"处理,从故事本身到视点选择再到镜头叙事者的利用,其作品创造出一种崭新的气氛,让观众带着新奇、小心翼翼的态度走近原本已知或熟悉的社会现实,进而形成新的叙事接受。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上博藏简《用曰》篇中的一些词句做出新的解释,认为简2中"不可"的""读为"嗑",意为多言;"事非与有方"的"与"读为"举";简6"错心怀惟"的"惟"用其本字本义,"错心怀惟"犹言"用心思虑";"非人是恭,厥身是卫"意指不是对他人恭敬,而是保全自身;简9"内■■众"应读为"纳奸逐众";简15的"宦"和"考"均当如字读。  相似文献   

13.
照我思索,能理解"我"。 照我思索,可认识"人"。 生命在发展中,变化是常态,矛盾是常态,毁灭是常态,生命本身不能凝固,凝固即近于死亡或真正死亡。惟转化为文字,为形象、为音符、为节奏,可望将生命某一种形式,某一种状态,凝固下来,形成生命另外一种存在和延续,通过长长的时间,通过遥遥的空间,让另外一时另一地生存的人,彼此生命流注,无有阻隔……  相似文献   

14.
韩承峰 《视听界》2006,(5):93-94
由于人、财、物的限制,县级台的自办新闻节目一般只开一档以时政新闻为主的综合性新闻栏目。笔者长期在县级电视台工作,认为县级台新闻的现状实在不尽如人意,“八股”现象始终未得到改善。所谓“八股”,是指把新闻节目中的时政题材,长期以一种空洞的、陈旧的内容和机械的、单一的形式进行采编播的现象。“八股”一天不破,县级台新闻改革便一日难成。一是新闻题材上“惟官”。二是报道角度上“惟工(作)”。三是报道手法上“惟旧”。同样的画面,今天能用明天也能用,这儿能用那儿也能用,有也行,没有亦可,终于把时政新闻磨成一张几十年不变的“…  相似文献   

15.
吴波 《出版广角》2012,(1):11-13
正继中宣部等五部门在全国新闻战线提出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的总体部署之后,2011年9月27日,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也下发了关于在新闻出版系统深入持久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的通知,通知强调了在新闻出版系统深入持久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1]。那么,对于在转企改  相似文献   

16.
正在新兴媒体迅猛发展、传播海量信息的时代,党报的生存空间受到挤压。特别是县市级报纸,由于受人才不充足、体制不灵活所限,新闻报道"轻飘飘"现象存在,如何重塑党报权威,让"小报"不小成为值得我们深思的话题。传统纸质媒体发展至今天,真正有发展空间的,应当是以意见、解读和视角取胜的主流报纸。这样的主流报纸,不仅仅是一张新闻纸、信息纸,也是一张观点纸,它的影响力、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都是最大的。《昆山日报》尽管是一张县市级报,但既不放弃主流,也不降低视野,坚持以"厚重"统领办报,用深度新闻、评论等报道利器提升报纸"含金量",用策划、学习机制等人才培养手段锻造  相似文献   

17.
庄庸 《出版广角》2012,(3):22-23
正出版业缺的,其实不是宏大的"出版理想"和"文化情结",缺的,其实是做人的底线伦理和做事的高标准则。否则,文化繁荣发展得再花团锦簇,我们仍然会像是一具没有灵魂的巨人的空壳躯体。  相似文献   

18.
彭潮 《新闻前哨》2013,(5):28-29
一、避免"照猫画虎"提倡层层深入"刨金砖"记者不是"说啥写啥、看啥写啥"的简单"录放机",不动脑筋、"照猫画虎"的记者不是好记者。案例:有一篇报道成宁工业发展的稿件,这样写:"眼下,咸宁正涌动大投入、大建设热潮;今年头两个月,该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8.2亿元,同比增长  相似文献   

19.
李霞 《档案与史学》2014,(10):62-64
正如今这个年代新词层出不穷:神马、给力、被……还有一个词:"裸婚",从字面上理解,吓人一跳,要不穿衣服走进新婚的殿堂?再开放也不能这样"赤条条来去无牵挂"。其实不然,到网络上一查才知道,原来现在年轻人说的"裸婚"就是指不买房、不买车、不办婚礼、不买婚戒,等等,结婚从俭。结婚本来是自己的事,要把自己的婚姻状况告示天下,是想显示新潮、悲壮,或是无奈呢?不过,80后90后应该知道,你们父母的那一代人大多是"裸婚"的,正因为有了他们才有了你们的降生。在这里,讲一下入住"鸳鸯楼"  相似文献   

20.
<正>1970年代,"的确良"风靡全国,和传统的棉布相比,"的确良"挺括不皱,易洗易干,质地坚固,经久耐穿,而且色彩亮丽,不易褪色。"的确良"改变了人们传统的穿衣方式,成了当年的穿衣时尚,如今,也成为很多中老年人的难忘记忆。研制"的确良"的确良是外国的舶来品。1930年代,美国杜邦公司的首席科学家卡罗瑟斯用石油聚合成了两种高分子材料,一种是锦纶纤维叫作"尼龙"(Nylon),另一种经英国人加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