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怎样写好     
《阅读》2014,(4):22-23
古人常把文章的开头称为“凤头”,意思是说,文章的开头要像凤凰的头那么美丽、吸引人。一个阳光灿烂的星期天,欢欢和乐乐来到于老师家,他们来干什么?原来,他们是向于老师请教怎样才能写好作文的开头呢!  相似文献   

2.
王黎 《阅读》2008,(10):22-25
“叮零零——”下课了,乐乐一脸委屈地走到王老师的面前:“老师,我的作文写这么长,可只得了80分,为什么呀?”这次作文测试要求同学们选择一位让自己感动的人,自拟题目完成一篇习作。王老师拿起乐乐的作文,乐乐描述的是学校门前的保安伯伯,整整两面纸,篇幅的确不少。  相似文献   

3.
龚海平 《阅读》2008,(4):38-39
“How are you?”与“How do you do?”是同学们比较熟悉并经常使用的英语日常问候语,翻译成汉语时多被译成“你好!”或“你好吗?”。然而,准确地说,“How are you?”译为“你(近来)好吗?”“How do you do?”译为“你好!”则更为贴切一些。这是因为:  相似文献   

4.
王宝琪 《阅读》2011,(4):16-17
杜文:藏民们称朱德总司令和红军是“菩萨”,他们说,“几时见过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呀!”什么是“菩萨”?“菩萨”是佛吗?  相似文献   

5.
汤素兰 《阅读》2012,(7):20-21
“狐狸有一对翅膀!”这个消息像一颗炸弹.在森林掀起了轩然大波.喜鹊说:“狐狸长翅膀?天大的笑话!”虎说:“岂有此理!我还没长翅膀,他倒长了!”狼赶紧安慰虎:“大王您不要生气.这狐狸肯定是个残疾!”  相似文献   

6.
陈峰 《阅读》2008,(6):20-21
期末考试到了,乐乐心里可紧张了,因为又要接受课外阅读的检测,他的阅读速度太慢了,别的同学阅读题都做到一半了,他往往才读出个大概。这样下去怎么行?乐乐只好以着电脑喊起来“多面体,多面体,快来帮帮我吧!”  相似文献   

7.
裤子作文     
萧乾 《阅读》2012,(9):9-10
昨天,妈妈帮我洗澡,把我短裤、棉毛裤和外面的裤子一起脱下来。我说:“你为什么把我裤子一起脱下来?”妈妈说:“洗澡呀!”我就说:“那么你早饭、中饭、晚饭可以一起吃吗?”妈妈说:“这和早饭、中饭、晚饭一起吃有什么关系?”“当然有关系,你可以把我三条裤子一起脱下来,那么就可以三顿饭一起吃!”  相似文献   

8.
赵方圆 《阅读》2007,(7):41-42
小时候的我,最爱问爸爸:“你希望我成为什么样的人?”爸爸总是认真地告诉我:“爸爸希望你做一个快乐的人!”快乐的人?我吐吐舌头:“怎么能快乐呢?”“自己找呀!”爸爸点着我盯鼻子回答我。[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臧明艳 《阅读》2023,(19):14-15
<正>南宋文学家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南宋“中兴四大诗人”。他的诗别具一格,形成对后世影响颇大的“诚斋体”。“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小池》)“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稚子弄冰》)这妙趣横生的诗句,为南宋诗坛吹来了一股清新之风。一起来读他的这首诗:  相似文献   

10.
徐继立 《阅读》2014,(12):18-18
三(1)班教室里热闹非凡,原来同学们就徐老师提出的"《金子》一文中,彼得为何能够找到‘真金’?"的问题,正在热烈讨论呢。乐乐打开了话匣:"彼得找到‘真金’,是因为他具有埋头苦干的精神。""是的!许多淘金者没有挖到金子,只好扫兴离去。  相似文献   

11.
翟和喜 《阅读》2011,(9):19-19
乐乐:老师,《徐悲鸿励志学画》一课中,人们把见识短浅说成“有眼不识泰山”。  相似文献   

12.
可爱的莲蓬     
何少阳 《阅读》2014,(10):24-25
上课了,郑老师拿来了一袋看起来有点像漏斗的东西,这些东西大大的,圆圆的,露出一个个绿色的脑袋,每个脑袋上还有一个小黑点,好像一个调皮的小孩在用圆溜溜的大眼睛朝外张望着。小红小声地问:“这是什么东西啊?”小冯大声地说:“这个东西我在东关街见过!”我伸长脖子看了看,开心地说:“这是莲蓬!”“莲蓬像什么呢?”郑老师问道。  相似文献   

13.
说自己的话     
冒继承 《阅读》2009,(4):22-23
先给同学们讲一个故事:黄宗羲是明末清初著名的哲学家、史学家,他对诗学也很有研究。一天,有个人拿了自己的诗作,向黄宗羲请教。黄宗羲翻开诗稿,刚看了几句,就说:“这是杜诗。”再往下看,又连声说道:“杜诗!杜诗!”来人受宠若惊,喜形于色。要知道,杜甫可是诗圣呀,自己的诗被当作是杜甫写的,不就说明自己和杜甫水平相当了吗?可是黄宗羲接着说:“诗的确像杜甫的诗,可是你自己的诗在什么地方呢?”  相似文献   

14.
一壶家乡水     
顾羽乔 《阅读》2010,(10):27-28
“孩子,等等我!”寒风中,我似乎听到有人在叫我,连忙回头一看,呀!是妈妈!她正气喘吁吁地向我跑来。我心想:咦?不是说好了这次象棋比赛由我自己一个人去吗,妈妈怎么又来了?  相似文献   

15.
李宏声 《阅读》2013,(3):10-11
大肚熊贝尔睡了整整一个冬天,一次也没醒来。春天早就到了,贝尔终于咂巴咂巴嘴,睡醒了。“这真是一个甜甜的梦啊,”贝尔伸了一个长长的懒腰,从床上坐起来,“有那么多、那么多的蜂蜜!好吃极啦!”贝尔想要下床,脚还没落地,“哗啦”一声,碰倒了什么东西,低头一看——哇,有这么多的蜜罐呀!贝尔拍拍肚皮对自己说:“这是怎么回事?!”然后又拍了拍脑袋:“糟糕,我肯定还是在梦里呢!”  相似文献   

16.
扬爱仁 《阅读》2012,(3):20-21
乐乐:大家知道,读一本好书,就等于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可以扩大知识面,还可以陶冶情操,丰富课余文化生活,提高阅读能力。那么怎样才能读好课外书呢?  相似文献   

17.
"找"不同     
邹中娥 《阅读》2014,(1):68-68
故事广场中的小兔子在野外寻找食物:The rabbit is very hungry. She is looking for food. She finds two carrots.(小兔很饿,她正在寻找食物,她找到了两根胡萝卜。)同样是“找”,为什么前一句用“lookfor”,后一句用“find”?小朋友,你知道吗?快来听听字典爷爷是怎么说的吧!  相似文献   

18.
争功劳     
王婉翠 《阅读》2014,(10):26-27
“我的作用最大!”“不,我的作用才大!”“你们不用争了,我的作用比你们大多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哦,原来是文具们在争论谁的作用最大。“没有了我.主人能写出字吗?”钢笔得意洋洋地说。“哼,我才是天下第一,你别吵.我还能把你写错的字涂掉呢!”修正液不服气地对着钢笔说。“你们不用再吵了.我才是第一,没有了我,主人能把字写哪儿?”本子再也按捺不住了,急匆匆地说。  相似文献   

19.
夏晓勤 《阅读》2014,(10):22-23
平时熟悉的家人、老师、朋友,要在作文中描写出来时,却往往让很多同学发了愁。该怎样才能把一个人描写得既生动又形象呢?人们常说:“言为心声。”就是说语言是能表现人的内心世界的,可见语言描写对刻画人物性格特征很重要。小铅笔头:我最怕写人了,我的作文总干巴巴的,写不了几句,怎么办呢?小书虫:哈,我有一招!叫:“人物勤开口!”用了我这招,写出来的作文可生动了。  相似文献   

20.
选“老师”     
刘荣和 《阅读》2008,(3):27-28
什么?选老师?你们也忒狂了吧!嘿!你别不信!这事一点不假,就发生在我们六(4)班,只不过选的是小“老师”。这是怎么回事呢?请听我慢慢道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