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在文学人类学看来,壮族文化与壮族机智人物故事存在着密切的互构关系。自然灾害与人因灾难构成的文化为机智人物故事提供重要背景。机智人物故事演绎了壮族文化的多个侧面,潜在叙事书写隐忍文化,“智斗”叙事描摹抗争文化,“大团圆”结局展现朴实、乐观品质。机智人物故事则丰富了壮族传统的幽默与“尚智”文化。  相似文献   

2.
广西壮族的山歌种类繁多,意境深邃,形式多样,有超高独特的创作手法,是一种独特的区域民族文化,兼具有文化价值和生产价值。在广西百色一带,壮族人民仍然保存着壮族文化的特征。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百色市壮族山歌也在不断地发展和进步。本文阐述了广西百色壮族山歌的历史渊源、特点及其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正在壮族悠久而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壮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过程中创造灿烂的民族文化,涉及到了哲学、宗教、文学、艺术、天文、建筑、民俗民风等多个体系。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经过了一代代壮族人民的继承和发展,形成了完整的民族文化传承序列,熏陶着一代代的壮族子孙,陶冶着他们的民族情感。近年来,笔者把壮族传统文化融入到壮族聚居地区的中职道德教育课程之中,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本文将从中职学校德育教学现状出发,就壮族传统文化对广西中职  相似文献   

4.
壮族是一个具有丰富想象力的民族,壮族人民创作了许多优美动人的民间故事,塑造出丰富而独特的女性形象。通过归纳总结,将壮族民间故事中的女性形象分为神仙和凡人两大类,从“文学想象与虚构问题的人类学解析”这个角度,分析这些不同类别的女性形象及其相关情节,从而挖掘出其背后所隐含的母性崇拜、图腾崇拜、生死观念、性别文化等人类学内蕴。  相似文献   

5.
鲁迅的文学作品、文学观念、文学精神直接影响着当代作家。具体表现在其作品直接为当代作家的文学创作提供了养分;培养了当代作家的文学兴趣,牵引他们在创作上进行多方的尝试,丰富着当代文坛的创作格局;影响着当代文坛上重要的文学流派中的一些重要作家和作品;影响着当代众多作家的文学观。  相似文献   

6.
该文认为,师教经典中的文学即师经文学。师经文学实为壮族的神话、传说和故事,它在艺术上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同时,师经文学还是研究壮族哲学、宗教、伦理道德观念、古代的生产生活等的重要资料,具有文献学意义  相似文献   

7.
壮族作家岑隆业是当代文坛桂军的重要代表,他的小说创作执著坚守桂西民族地域文化,注重塑造壮族山民形象,开掘壮族民间器物文化,反思民族传统,因而彰显了其文学作品的个性特质。  相似文献   

8.
蛤蚧、龙眼树、桄榔树、糯米糍粑,特别是壮锦这种壮族地区特有的风物的直观形象,寄寓着壮族劳动人民的微妙情怀。“桄榔树直过梁柱”,“壮锦被毡的花纹多过蛟龙的花纹”……正如果戈理所说的,这是作者以自己民族气质的眼睛对桄榔树的深刻观察,以及壮锦花纹“金线银线皆心线,红丝兰丝皆情丝(思)”的审美感受所唱出的心曲。汉族诗词中松、竹、梅是坚贞高洁的人格的象征,壮族民歌中的桄榔树——“桄榔树最直,生来无横枝”是对正直品格的礼赞。壮族民歌和故事中的红水河、木棉树,可以说已成为壮族传统文学的一种标记,体现着壮族人民的性格特征和美学理想。 壮族文学独特的风俗画面也同风物画面一样,浸透着自己的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9.
壮族作家谢树强以创作农村题材小说著称,他的小说反映了改革开放初期广西乡村的历史变革,塑造了一批具有典型性的农民形象。同时,他敏于发现、勇于揭露在改革进程中出现的问题,发挥文学的现实功用,以文学介入现实。此外,在小说艺术方面也进行了多种探索。  相似文献   

10.
新时期的文学,以小说的发韧揭开创作序幕,又以伤痕文学、反思文学、改革文学、寻根文学、先锋文学……一次次迭起的热潮,组成一部轰动而光辉的小说创作连续剧。至今仍保持着它的余热。而与小说相提并论的文体——散文,在前十年中一直寂寞和冷落,尽管也有过鼓噪。新时期伊始,在伤痕文学和反思文学的浪潮冲击下,散  相似文献   

11.
壮锦产生的最初是为了满足人们生活的基本需要,在历史长河中,壮锦一直平稳运用于日常生活中.改革开放之后,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和新的积累机制为壮锦产业确立了一条更为成功的发展道路.研究壮锦产业的发展历程将有助于壮锦产业产品价值链的延伸,也为其未来的发展提供机遇与空间.  相似文献   

12.
壮族的饮酒文化历史悠久,内涵深厚,既是壮族饮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壮族礼仪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壮族的饮酒文化不仅丰富多彩,且有较深厚的民族文化内涵。壮族男子大都嗜好饮酒,体现了真诚、热情、豪爽和强悍的性格,以酒会友还可以增进人们之间的思想感情。酒是壮族结婚嫁娶、庆贺生儿育女、孝敬老人、节日娱乐仪式中的首选礼品,也是壮族表达意愿或传达信息的符号。  相似文献   

13.
自清初以来,以文章之学评注《庄子》的著作纷纷涌现,造成了庄学的新局面,其中以林云铭《庄子因》、宣颖《南华经解》、胡文英《庄子独见》、陆树芝《庄子雪》等最为杰出。论文对林云铭的传记文献试加梳理,同时,对其《庄子因》一书的著述宗旨略作推论。  相似文献   

14.
上个世纪的三、四十年代,中国炮火连天的环境赋予了壮族诗歌新的题材,壮族诗人由此进入新的创作天地。其中,黄青就是这些壮族诗人的突出代表。  相似文献   

15.
古壮字传承对保持壮民族文化的独特性意义重大.新壮文的推行和古壮字的学习并不互相排斥,二者可相互促进,“用新识古”.只有通过科学技术手段创造出古壮字教育和传承的计算机媒体,才具备信息化传承古壮字的物质基础和手段.  相似文献   

16.
大化瑶族自治县北景乡主要由壮、汉、瑶和极少数的毛南族构成。壮、汉、瑶三个民族间的关系特点主要表现在不同民族的他族观上,如其他民族称汉族为"大汉族",瑶族被壮、汉族认为是"不讲究卫生、无生育计划"的民族,这种看法曾一度影响了各民族之间的友好往来。此外,还表现在有限的族际通婚及瑶族与壮、汉族的融合等方面。大化瑶族自治县成立后,随着瑶族地位的提高,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互动日益频繁,民族关系越来越和谐融洽。  相似文献   

17.
朱得之的《庄子通义》是现存明代最早的一部解庄著述,其在继承前人解庄成果的基础上,注重吸收阳明心学的思想,以心学解庄,开创了庄学的新局面.而其对《庄子》外、杂篇真伪的考论及对《庄子》、《列子》关系的辨析也对庄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庄姜是《诗经》学所关注的主要人物之一。古今《诗》学对庄姜的认识存在很大分歧。分析《诗》学界关于庄姜形象认识差异产生的原因 ,对历史人物庄姜的一些基本属性试作新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庄子》对时人的心病有大量的分析,并提出了治疗的良方,这是该书最具实践意义的部分。庄子认为,世人心理多不正常,导致身心疲惫。若能推心于自然之道,即可调节康复。而“静”则为登上“道”这一平台的阶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