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临床使用β-内酰胺类抗生素须做皮内试验(简称皮试),以预防过敏反应的发生已成为一种制度。长期以来,临床均以青霉素来代替先锋Ⅳ号(简称先锋)、氨苄青霉素(简称氨苄)进行皮试、但屡有青霉素皮试阴性者注射先锋、氨苄后引起过敏反应或青霉素皮试阳性者注射先锋、氨苄后并不导致过敏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氨苄青霉素(AmPillinum,AP)是临床应用最广泛的半合成广谱抗生素,尤其是基层医院,在其它青霉素类品种尚未普及使用或用量过大,时间过长,浓度过高等因素,而致严重不良反应与防治的新认识,浅析如下,以供临床参考。我卫生所用氨苄青霉素静脉给药前,均给患者作青霉素皮试和氨苄青霉素皮试,皮内试验的配制:  相似文献   

3.
本文收集了我院十二指肠溃疡病例60例,随机分成A、B两组,A组用羟氨苄青霉素加雷尼替丁治疗,B组用羟氨苄青霉素、灭滴灵加雷尼替丁治疗。结果显示两组治疗效果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减少药疹的发生,提高治愈率。方法:收集了近几年我院的住院病历,结合门诊病历分析了80例氨苄青霉素所致药疹。结果:80例氨苄青霉素所致药疹全部治愈。结论:此类药疹潜伏期长,皮疹广泛、多形性,持续时间长,应早期应用皮质激素治疗。  相似文献   

5.
当前医学上对抗生素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尤其是青霉素类注射更为普遍,但是在注射任何一种青霉素前,必须做过敏试验,不能用其它青霉素来取代.在护理工作中,有一些人尚缺乏认识,便认为只要青霉素钠皮试阴性时,可以注射氨苄青霉素钠.这是没有科学依据的.笔者曾在医学杂志上看到报道过;在注射氨苄青霉素钠之前,用青霉素钠做测敏,观察20分钟,判断结果为阴性.就注射氨苄青霉素钠。可是2分钟之后,患者呼吸急促、胸闷、颜面及口唇出现紫绀,大汗淋漓,全身有大片隆起皮肤的丘疹,血压下降,收缩压  相似文献   

6.
一起猪链球菌病的诊断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2004年7月,黄山市部分地区猪群暴发了一起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发病率及死亡率均高。根据流行病学,临床表现以及细菌分离培养,诊断此次流行的疾病系猪急性败血型链球菌病,药敏实验及临床治疗表明,本次分离到的链球菌对氨苄青霉素、克林霉素敏感。而对常规青霉素低敏。  相似文献   

7.
青霉素G钾工业盐是氨苄青霉素及头孢类抗生素的原料药,青霉素发酵属单一纯茵种发酵,在发酵过程中,培养液中的溶解氧浓度对生长茵的代谢过程及最终产物的生物合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本文详细阐述了梅特勒O2-Senso,溶氧电极在青霉素G发酵过程中的应用对青霉素发酵过程起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我科于 1999年 1月至 6月 ,应用超声雾化吸入给药法治疗小儿肺炎 5 0例 ,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将该期入院的 10 0例肺炎患儿 ,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及X线确诊后 ,随机分成两个组 ,治疗组 5 0例 ,其中男 2 4例 ,女 2 6例 ,年龄 4个月到 11岁 ,平均 3 6岁 ;对照组 5 0例 ,男2 2例 ,女 2 8例 ,平均年龄 3 4岁。两组病人年龄、性别及入院前发病天数等一般情况无差异 (P >0 0 5 )。1 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青霉素、氨苄青霉素等静脉点滴 ,并口服止咳化痰药。治疗组在以上综合治疗基础上 ,加用庆大霉素、α -糜…  相似文献   

9.
1993年5月至1994年3月我院内科收住疟疾患者6例,其中4例误诊,现将误诊原因分析如下: 例1:女,47岁,辽宁省建平县人,1994年3月9日入院。1个月前开始头晕、周身乏力,血红蛋白105g/L。24天前开始高热,血红蛋白65g/L。先后静滴青霉素、氨苄青霉素、头孢唑啉、输血1200ml,3天前全身起红色丘疹,高热不退。既往无疟疾史。体温37.8℃,周身皮肤布满红色丘疹,两肺无  相似文献   

10.
理想点法在药品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氨苄青霉素的产品质量为例,应用一新法-理想点法,对药品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并将评价结果与模式识别法的评价结果进行比较,证实理想点法可以对符合药典标准的产品质量作进一步的评价,而且方法简单,结果准确。  相似文献   

11.
青霉素过敏试验阴性者,可行注射用药这符合临床医疗护理操作常规的要求。但我科近十年来有5例青霉素过敏试验阴性者输入青霉素后,发生过敏反应,现分析如下: 临床资料 5例青霉素皮试阴性发生过敏反应者中,男性2例,女性3例,年龄分别为19岁,38岁,  相似文献   

12.
我院传染科从1993年至1997年共收治感染性腹泻患者185例,发病主要集中在8、9月份,占39.45%,住院时均行大便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阳性72例,占38.91%,有10种细菌生长,对丁胺卡那霉素最敏感,对氨苄青霉素几乎全部耐药,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85例男99例,女86例,年龄4个月至80岁,平均23.8岁,发病时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热、腹痛、腹泻,日便数次乃至20余次,性状为粘液脓血、黄或绿色稀水及多样便,量少。平均住院天数7.7d。大便培养细菌生长72例,  相似文献   

13.
病例介绍 患者,郭某某,男,26岁,以急性阑尾炎入院,术中发现阑尾穿孔、坏死,行阑尾切除、腹腔引流术。术后第五日切口感染。给予局部清创,全身应用青霉素、氨苄青霉素、甲哨唑等抗感染治疗,效果欠佳,经细菌培养对诺氟沙星敏感,即给予诺氟沙星500ml静脉点滴,每日一次,60滴/分。第二  相似文献   

14.
例1,女,6个月,因嗜睡10天,抽搐2次收住院,右耳流脓20天,体检体温38℃,二眼斜视,颈抵抗,心肺未见异常,脑脊液:外观混浊,白细胞1.8×10~9/L,多核86%,糖0.5mmol/L,蛋白1.1g/L,氯化物116mmol/L,确诊为化脑,住院后立即给大剂量青霉素(每天80万/Kg),氨苄青霉素(每天200mg/Kg)静脉点滴,4天后病情好转,抽搐停止,于第16天检查脑脊液正常,第18天  相似文献   

15.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5个月。因突然高热、呕吐、腹泻伴抽搐15天、于1990年7月且10日入院。患儿于15天前突然发热40℃,呕吐奶瓣子,腹泻稀便,无脓血,吐泻每日均约10余次。病程第3天突然抽搐,继之昏迷,在当地医院住院12天,经“青霉素”、“氯霉素”、“洁霉素”、“氨苄青霉素”、“氢化考的松”等治疗,神志转清,呕吐次数减少,仍高热不退,腹泻不止,转来我院。入院体检:T40.2℃,神志清晰,皮肤无瘀点瘀斑,前囟平,心(-),两肺散在湿罗音,腹软,肝肋下及  相似文献   

16.
自19980.1~2004.1月收集50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EMCO)的临床资料,并对其进行临床分析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根据血浆半衰期(t1/2)的长短为主要因素,可将抗生素分为四类: 超快速消除类:t1/2<1h,包括大部分青霉素类; 快速消除类:t1/2=1-4h,包括氨苄青霉素、头孢唑啉、庆大霉素和克林霉素等; 中速消除类:t1/2=4-8h,包括洁霉素和四环素等; 慢速消除类:t1/2=8-24h,包括正定霉素、灰黄霉素和强力霉素等。  相似文献   

18.
临床上用东莨菪碱抢救危重病人,越来越受到临床医师的重视。在儿科一些危重症的抢救中,应用东莨菪碱收效显著。现结合临床实践,作如下总结: 1 临床资料 1.1 新生儿破伤风7例,男5例,女2例。潜伏期5 7天5例,8~10天2例,均为旧法接生,临床表现为拒乳、不哭、苦笑面容、牙关紧闭、频繁痉挛发作。入院后常规做脐部处理、吸氧,使用TAT、青霉素、安定、氯丙嗪、异丙嗪等。由于镇静解痉效果差,加用东莨菪碱,  相似文献   

19.
临床护理操作过程中,在肌肉注射普鲁卡因青霉素时,常常发生针头堵塞的情况,致注射失败,有时要注射多次才能成功,从而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其发生堵塞的原因可能是混悬颗粒沉积,本文通过对300例门诊患者注射中各方面的总结积累,提出操作中需注意的几个环节.  相似文献   

20.
青霉素皮试结果的判定虽是老生常谈的问题,但由于部分护理人员对皮试阳性标准缺乏利学、客观的认识和判断,从而造成阳性率过高给临床治疗带来困难。现将132例青霉素皮试结果的分析与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