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遵融  张菁 《同学少年》2012,(6):52-53
正:无时无刻不误:无时无刻无时无刻:无一时,无一刻,即"无时刻"、"没有哪个时刻"。与否定词"不"搭配,构成肯定句,即"每时每刻都;时时刻刻皆",表示"永远,不间断,总是如此"。如,无时无刻不想念母校;无时无刻不在努力;无时无刻不备受煎熬(。"无时无刻"与"无边无际"、"无牵无挂"等一样,属同义复指构词,即分别是  相似文献   

2.
"不A不B"构式是汉语的常见构式,能产性强,使用频率高。本文就汉语"不A不B"构式中的"不作不死"从语法、语义、语用层面进行分析。从语法角度看,"不作不死"的"作"和"死"能够成词,具有相关性;从语义角度看,"不作不死"属于"不A不B"语义关系中的充分条件关系;从语用关系看,"不作不死"倾向于贬义色彩。它以话者的立场来表达某种主观认识,具有主观性。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教育""教学""课堂""未来课堂""小课堂""大课堂"的基本概念进行简要分析,并从宏观上对中国近5年的"未来课堂"进行半定量的概率分析,提出三类限制性原理,一是"教育改革的三个限制性原理":自上而下行政地建构一种最好的教育体系,使得所有学生都不会掉队,不可能;自上而下行政地推行一种课程理念和方法,使得所有学生都得到发展,不可能;自下而上经验地建构一种最好的教学方法,使得所有学生都达到优良,不可能。二是"课堂教学效率的三个限制性原理":只要求学生自学,不可能高效;只要求教师灌输,不可能高效;不将教师的教学转化为学生的自学,也不可能高效。三是"智能机器人的三个限制性原理":智能机器人在解决科学、技术、工程、数学、艺术、写作、教育等问题时,不消耗能量就能做到,是不可能的;在解决问题时,不预先输入知识、数据、图像等相关信息就能做到,是不可能的;在信息强度低于宇宙背景辐射的强度(3°K)时,还能输入、加工、输出信息,是不可能的。我们需要正面地总结经验教训,认识限制性原理,理解教育的多样性,重视教育"生态"的优化,预见"未来课堂"的多样与统一。  相似文献   

4.
试析目前我国高职教育之问题及解决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列举了目前高职教育之问题:学校"高校不高职"、企业"被动不主动"、政府"重视但落实难"、社会"认同不认可"、学生"一能不多能"等五项,同时提出了解决之策略:政策倾斜、政府重视、提高全民认识;理顺关系、多向合作、搭建人才桥梁;科学管理、强化实践、突出高职特色;经济分析、市场运作、讲求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5.
综合孔孟"信"德的优点和相互补充,主要启示如下:信是立身之本、立国之本,社会和谐之本;讲信要内心真诚无欺;行"信"要居仁由义,言行一致;加强诚信教育和修养。孔孟的"信"德有着共同缺陷:宗法等级之信;从"义"忽视利,缺乏规范刚性;没有法律与制度保证。孔子主要缺点:没有把"信"与"诚"相联;修养上不讲心性之修。孟子的主要缺点:可以言不必行,行不必果;强调存心、养心,少讲外学与习践;在诚信价值上两极化。  相似文献   

6.
学校、教师在工作中可能会侵犯学生的生命健康权、隐私权、名誉权、肖像权、人身自由权等人身权。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避免采用体罚的教育方式;不泄露学生的个人信息,不截留、查阅学生的私人信件,不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公开排名;不诋毁学生的人格、品性,不无端猜疑学生,杜绝"游街批斗式"、"现眼式"的批评;不擅自将学生的照片提供给外人;不非法限制学生的人身自由,采取临时隔离措施时,教师应在场看管,以防止发生意外。  相似文献   

7.
"很"、"极"、"甚"三词在使用上存在着很大的不对称性,主要表现在如下几方面:对VP选择的不对称;充当程度补语的不对称性;有"不很/甚 形"、无"不极 形"、构成双音词的情况不对称等几个方面."很"、"极"、"甚"三词作为程度副词呈现了明显的共性与个性.对不对称现象的研究,有助于语法差异的揭示和汉语类型学研究.  相似文献   

8.
科学课堂教学中存在不讲知识、不敢讲知识、讲不清楚知识等问题,影响了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笔者通过研究,总结出以下解决问题的策略:一是正确认识"科学知识"教学;二是准确理解"知识"与"过程"的关系;三是精确把握核心概念,整合具体概念学习。  相似文献   

9.
宅童诞生记 "宅童"是沿袭"宅男"、"宅女"的叫法,又一被提出的新兴概念.最近几年在少年儿童部落里,一群群的"宅童"逐渐出现在我们的身边.他们或多或少的具有以下特点:不出门,不爱搭理人,成天窝在家里;没有特别的兴趣爱好,与电视、电脑为伴,在电视机前神情亢奋,在电脑游戏里如鱼得水,网络或是游戏成瘾;懒得走出家门半步,不喜欢运动;社会交往少,不喜欢出去找朋友,而是在网上聊天;很多孩子有近视、驼背、肩部、颈椎等健康问题;他们一般不喜欢和家长沟通,脾气暴躁,动不动就与家长吵架;有的孩子性格孤僻等.  相似文献   

10.
"超编"与"缺人"是我国农村中小学师资队伍建设中面临的一大难题。"超编"可归因于教师编制标准不合理、人口波动使适龄学生数量下降、"在编不在岗"与"退出机制"缺乏等原因;"缺人"可归因为教师编制标准不合理、教职工结构失调、"在编不在岗"、"优秀者"进入不了、特殊历史阶段的师资来源等方面。"超编"与"缺人"的难题,可以同时从四个方面进行化解:一是改革现行的教师编制标准,让农村学校编制相对宽松;二是建构多元编制管理制度,让"在编不在岗"现象杜绝;三是实行"不合格教师"退出机制,让"不合格者"出得去,优秀人才进得来;四是坚持差别补偿原则,让优秀人才留得住。  相似文献   

11.
正"美术课难上,学生难管理",这已经成为公开的秘密。美术课堂内的学生如果不出现一些问题,好像是不正常的事情。如:学生没有美术工具,或不带美术工具;上课不注意听讲,要么睡觉、看其他书籍、吃东西、唠嗑等;回答问题不积极或东扯西拉;评价美术作品,无从下手;布置作业不做、不缴、不表态;等等。真是五花八门,无奇不有,用一句话来讲:"美术课难教、学生难管。"面对以上不良现象,美术教师该怎么办呢?作为美术教师,笔者结合几年的工作经  相似文献   

12.
有一座城市,你爱或者不爱,气场就在那里,不增不减;有一些景点,你游或者不游,名气就在那里,不卑不亢;有许多小吃,你尝或者不尝,美味就在其中,不变不幻。有一所大学,你知或者不知,形象就在那里,不招不播;有一些大师,你见或者不见,价值就在那里,不悲不喜;有许多树木,你喜或者不喜,特色自在其中,不喧不闹。这座城市是有着"江城"之称的"武汉",这所大学是被誉为"工程师摇篮"的"华中科技大学"。  相似文献   

13.
我是老师眼中典型的"乖孩子":不违反纪律、不骂人、不打架;上课认真听讲,下课仔细复习;作业笔迹端正、琴棋  相似文献   

14.
我66岁那年,下岗了,就是退休了。但我不喜欢"退休"二字,尤其讨厌那个"休"字。人可以从岗位上退下来,却不可以"休"。下岗后,倒更忙碌了。在家,每日读书、看报至少得半天;拉京胡、唱京戏,得占去两个小时;兴致来了,练书法,直到腰部发出"酸痛"的信息,方知时间不短了。至于打羽毛球、散步、  相似文献   

15.
朱熹诗从多维艺术视角抒写了朱熹"士不遇"的情结,蕴含丰富的审美意蕴:壮志难酬、英雄失路的幽愤与失意是士之不遇的基本心态;孤傲高洁、横而不流的个体意识是士之不遇的人格写照;游于自然的情怀与"世间无处不阳春"的达观是士之不遇的精神超越;创办书院、著述讲学的人生实践是士之不遇直面人生的现实定位。朱熹"士不遇"情结生成的根本原因在于,一元化的社会政治体制及朱熹人生旨趣与社会现实的矛盾冲突。诗中"士不遇"情结的多维艺术描述呈现出朱熹心灵世界的复杂性与多元化,展示了诗人心理世界所固有的丰富形态和生动特性。  相似文献   

16.
彭琴 《甘肃教育》2014,(15):97-97
正删繁就简是一种大智慧,如,"大道至简"、"多则惑,少则得"等,都告诉我们做事要"简"。这些贯穿古今的理念让我们知道,简洁比繁杂更有力量,更有效率,对于语文教师,在选择阅读教学内容时,同样应注重删繁就简。要想做到删繁就简就要学会"四不教",即不教学生已知已懂的;不教学生自学就能弄懂的;不教暂时教了也不懂的;不教放到别的  相似文献   

17.
高师院校教育类课程"双导师制"开辟了人才培养的新途径,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但在实践中"双导师制"却存在着培养理念由"知识本位"偏向"就业本位"的错误;个性化、生活化的"双导师制"与传统的高校管理体制不协调;导师力量薄弱,受益学生少,制度红利不突出;导师动力不强,师生之间及导师之间交流不够;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实现教学理念由"知识本位"和"职业本位"向"能力本位"转变;建立健全"双导师制"管理制度;加强"双导师制"导师队伍建设;建构导师小组,加强相互联系形成指导合力;增强学生的师范"专业情意",提高其参与意识。  相似文献   

18.
滕飞 《成人教育》2007,(10):51-52
成人教育的教学效率不高、效益不大、效果不明显,严重影响了成人教育的质量;造成教学"失效"的原因既有主观也有客观的;教学趋向"有效"是成人教育教学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9.
<正>离子方程式属于化学核心素养内容中的"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部分,为了更好地培养同学们的这一化学核心素养,现将离子方程式中的一些疑难点进行整合分析如下。一、书写离子方程式时要记住"六不拆":难溶物不拆;难电离物不拆;单质、气体、氧化物不拆;弱酸的酸式酸根不拆;微溶物作生成物时不拆;固+固,固+气,气+气反应不拆  相似文献   

20.
新课程理念,以"活动"为主,不"锁住"学生;以"发现"为主,不"代替"学生;以"鼓励"为主,不"钳制"学生,让学生"先看、先想、先说、先练".从而使学生把知识变成自己的"学识",变成自己的"主见"、自己的"思想".让学生的个性走进数学课堂,整合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实现师生双方的相互交流、相互沟通,优化学生思维品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