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军中情结     
军训是踏入高中大门之前的必修之课,能有机会走进军营,使我感到荣幸。对于军营这片圣土,我充满了敬意,军人更是我心中所认为的最神圣的职业。  相似文献   

2.
谢师宴     
高中三年的生活飞矢而过,我们都做好了绽放的准备,打算用自己的美,来报答我们辛勤的园丁——老师。遥想当年,我刚踏入高中这片圣土时,还是一颗青涩果子,现在我成熟了,在此.我献三道菜给您,我敬爱的老师,以表谢意。  相似文献   

3.
永远都是我     
今天高考结束。我漫步于北大未名湖畔的小路上,穿梭在驻足照相的人群间,听到远处传来极具洞穿力的刺耳车铃声,丝毫没有被北大的人文气息感染,甚至有些怀疑,北大真如外界盛传的那样是个圣地吗?这是使人迷恋的北大吗?此刻的我完全体会不到。我一如从前,走在放学回家的必经路上,脚下是踩过三年的泥土,鼻间嗅到熟悉的草香味,却感觉不是原来的那般清香。抬头望去,未名湖面泛着涟漪,被阳光点染的波纹一晃一晃,映入人眼时些许不自然。我仍不习惯独自一人穿过这条外人看来很美的路,可今天,是我一个人,今后也许依然会是。  相似文献   

4.
游张家界     
“谁人识得天子面,归来不看天下山。”张家界以山清水秀、洞奇石美而闻名天下。在它众多奇妙的景色中,我最喜欢的就要数天子山了。在天子山的入口,我们坐上环保车,沿着金鞭溪前往缆车站。一路上,不停地传来金鞭溪欢快的歌声:“哗啦……哗啦……”清脆悦耳,别有情趣。  相似文献   

5.
朝向一首诗     
杜维明 《大学生》2014,(1):102-104
台湾著名诗人,散文家杨牧在北京大学与北大陈平原教授,著名学者杜维明以及众多学子,共同探讨诗歌之美。北大五四诗社的学生在活动开始前朗诵了杨牧的《瓶中稿》。  相似文献   

6.
蔡元培先生是中国现代最大的教育家。这句话并不是泛说,这是我从和他直接接触的感受中所得的结论。我于1915年到北大,在文科中国哲学门中当学生。蔡先生1917年初到北大当校长。有一天,我在一个穿堂门的过道中走过,蔡先生不知道有什么事也坐在过道中,我从这位新校长身边走过,觉得他的蔼然仁者、慈祥诚恳的气象,使我心里一阵舒服。我想这大概就是古人所说的春风化雨吧。蔡先生一句话也没有说就使我受到了一次春风化雨之教,这就是不言之教。不言之教比什么言都有效。1918年,我有一件事需要北大的证明书,时间紧迫,照正常手续办来不及了,我决定直…  相似文献   

7.
人们惊叹那浩瀚苍穹中搏击长空的雄鹰,赞美那密林碧丛中鸣声婉转、娇媚可人的黄鹂,欣赏那盘旋萦绕于山涧房檐之中敏捷、灵巧的小燕子。物之精纯,谁人能不爱?尽善至美,怎能不令人折服?然而,大千世界,芸芸众生,除去那些天赋较高、脱颖而出、冲在时代浪尖上的弄潮儿值得我们为之兴叹、为之高歌外,还有一些虽行为笨拙但意识超前,虽天资不高,但勤奋实践的“笨鸟”,面对他们,难道我们不该为之欣慰,为之动情,为之振奋?这天,我收来全体教师的教案和学生作业,检查教学工作,由于白天忙于教学,只好晚上宿校加班。忙完所有的事已是…  相似文献   

8.
【教学片断】(学完《十三岁的际遇》后,有个学生举手提问。)生:老师,作者在北大不是已经整整生活了两年吗?为什么说"我望着熟悉而又陌生的北大呢?"既然熟悉为什么又会陌生呢?这不是自相矛盾吗?(我惊讶学生阅读如此之细心,如此之敏锐,我乘机让学生就此问题展开讨论,究竟矛盾不矛盾。)  相似文献   

9.
“现在有人否定气功” 之说是草木皆兵式的误会 我司马南有幸今与北大结缘,实在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 北大有这么多教授、研究生、大学生对气功感兴趣,更使我感到缘分不浅。关于气功的话题,我深信我与在座诸位会有许多共同语言。我期待在这里找到老师,找到知音。 大家知道,气功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物,是强身健体之道,它与悠久的中国传统文化一脉相承,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我初次认识老师俞叔迟先生是在1964年秋季开学之后。那年我从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来到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跟随陆颖明、萧仲圭两位老师学习文字训诂之学。俞先生知道我是从北大来的,在系里碰到的时候,常常主动接近我,问我北大的情况,告诉我一些北大的旧事。我因而知道作为北京师大中文系古汉语教研室的三老之一的俞先生,原来也是北大出身,并且与我的一位业师阴  相似文献   

11.
有学生告诉过我":对于语文,我只想做试题,别的什么都不想听。"一位北大毕业生痛感于语文教学水平之差,决心去做中学教师,结果是:学校不满意他,因为学生成绩不佳;学生不满意他,因  相似文献   

12.
蔡先生是中国近代最大的教育家?这句话并不是泛说,这是我从和他直接接触的感受中所得的结论。 我于1915年到北大,在科中国哲学门中当学生。蔡先生在1917年初到北大当校长。有一天,我在一个穿堂门的过道中走过,蔡先生不知道有什么事也坐在过道中,我从这位新校长身边走过,觉得他的蔼然仁、慈祥诚恳的气象,使我心里一阵舒服。我想这大概就是古人所说的春风化雨吧。蔡先生一句话也没有说就使我受到了一次春风化雨之教,这就是不言之教,不言之教比什么言都有效。  相似文献   

13.
黎松峭  彭杰 《求学》2001,(1):7-8
认识北大应当先从1917年鲁迅亲自设计的校徽中去手找她的内涵:简洁对称的“北大”两字被天才的鲁迅巧妙地构思成一旷世孤绝的驰名徽标:粗看极像一只雄鹰展翅翱翔、搏击长空、细细品味则又发现“北大”两个古篆字体活脱就是三个顶天立地的巨人!个中玄机以一种力量之美、智慧之美进发出来,猛烈冲击当时麻木了的国人的神经。两年之后,伟大的“五四”运动爆发了。蔡元培、陈独秀、鲁迅等一代英杰倡导的“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北大精神从此与中国的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成为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精神财富和动力源泉。  相似文献   

14.
我不赞成年轻女孩“抑美”,作为21世纪的中国女大学生应该积极地展示自己的美丽形象和美的内涵。选美在北大流产,一方面是因为选美本身不够完善,另一方面是一些人思想认识上的偏见与滞后。“选美”,这个曾被人另眼相看的时  相似文献   

15.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自幼便能熟记这首《忆江南》,江南水乡风景之秀美曾令我魂萦梦绕.小桥流水人家.这样的生活,这样的美景,谁人不向往?可后来,真正到了江南,见多了这样的景致.反而开始怀念北方的白杨树.有时梦里都会  相似文献   

16.
在我的心目中,教育是一块圣土,教师在这块圣土上耕耘,用自己的生命、青春、心血和智慧,才能换得学生的成长、成人、成才。 从孩提时代,我就立志当一名人民教师,理想的种子是当教师的母亲在我心中播撒的。在学生时代,我有幸碰到许多人品高尚、学识渊博、教学精湛的好教师,至今他们的眼神、手  相似文献   

17.
不少知名的中学校长和我联系,希望和北大合作,共同建立针对"天才儿童"早期培养的"直通车"班。中学从初中甚至小学选定一批优秀的学苗,不经过中考和高考,经选拔测试后直接升入北大。认真研究中学校长提出的各类合作方案,我总有一种似曾相识之感,看上去特别像前些年流行过的"实验班"和"少年班"。关于"少年班"  相似文献   

18.
原题回放: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1-5题。邹忌修八尺有余,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公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相似文献   

19.
从三月五日开学至今,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发生在我们五(4)班的新闻事件可谓是层出不穷,要论排行还真是难分高下。这不,我随便取几则,公之于众,让大伙来评说评说吧——No.1另类磨平了棱角提起许烨锋,咱班同学谁人不知,谁人不晓。他既调皮捣蛋,又不爱学习,可这学  相似文献   

20.
我效仿太白手托金樽,集希文之豪情于满腔,在凛冽的风中吟啸:"天做棋盘星做子,谁人敢下?地做琵琶路当弦,哪个敢弹?"然后再抖抖衣襟答道:"我!"饮尽樽中清水,目光凌厉探视天地四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