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 毫秒
1.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一种活动、是教师和学生的共同活动,明确指出了教师必须转变角色充分发挥创造性,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使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得到落实,如何才能达到《标准》所提出的“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所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我的体会是:  相似文献   

2.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提法反映了义务教育阶段要面向全体学生。从实际的教学方面看,不少教师仍按中等生施教,在教学目标层次弹性的体现、教学方法的层次化作用、课堂教学设计思维的难度上的把握、课堂作业设置及作业布置等方面,均对优生和后进生兼顾较少,分类分层推进的力度不够。而要真正地做到《标准》中指出的:“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使教学过程中面向全体学生,就必须有效加强因材施教。  相似文献   

3.
黄少红 《广西教育》2013,(2):78-78,87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同时还指出,数学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这就要求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不能局限于课本内容的讲解,还要重视教学内容的延伸与拓展,使学生在掌握基本学习内容的基础上提高思维的深度。  相似文献   

4.
清涛 《教育论坛》2005,(2):39-39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强调:“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同时要求,“教师要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从而让学生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因此,在数学课堂中,教师要用心创设情境,积极提供学生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着力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口语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5.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因此,我们的课堂教学应该关注成长,追求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使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赋予生命的活力. 面对这样的生成,只要我们教师能做教学的有心人,灵活、合理地使用,就一定能使我们的数学课堂充满灵动和活力.当然,学生精彩的“生成”,需要在某种特定的情形下才能从学生的思维中“闪现”出来.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怎么才能使学生的精彩“生成”不断呢?值得我们一探究竟.  相似文献   

6.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反思目前课堂教学现状我们清楚地意识到,尽管教师们在教学中主观上很努力,但由于课堂教学仍沿袭“一本书,一言堂,一锅煮”的传统模式,将备课当成“背课”,…  相似文献   

7.
一、以学生为本组织课堂教学 新世纪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能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引路者”的作用,指导、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以学生为本,在学生的最近数学发展区组织课堂教学,充分发挥和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相似文献   

8.
吴金根 《广西教育》2006,(5A):45-45
学生之间存在着很大的个体差异,他们对课堂教学的需要与期待都不一样。而《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为了达到课标要求,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并把它当作一种资源来开发,这样才能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创设有利于学生发挥自己特长,张扬自己个性的学习环境,才能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学习潜能。  相似文献   

9.
一、以学生为本组织课堂教学 新世纪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能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引路者”的作用,指导、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以学生为本,在学生的最近数学发展区组织课堂教学,充分发挥和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相似文献   

10.
段九宇 《四川教育》2002,(11):21-21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显然,“新课标”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贯彻实施“新课标”,创造性地驾驭和使用教材,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呢?一、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帮助学生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我们知道,数学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通过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将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从而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但是,我曾对三年级的学生作了调…  相似文献   

11.
张绪云 《青海教育》2014,(11):42-42
2011年版《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对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是一个新的挑战,特别是工作在一线的教师,更需要更新教学理念,探索新的教学方式,为每一位学生不同的发展提供机会和可能,促进学生素质的有效提高。就此结合多年的课堂教学实践,从教与学两个方面,谈谈自己的一点感悟。  相似文献   

12.
新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数学课堂教学要“注意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无疑在数学课堂上设置问题,提问学生有助于学生进行数学思维,主动学习.而在实际数学课堂教学中由于教师是处于一种知识权威的地位,在课堂教学中往往教师在设计教学  相似文献   

13.
林剑波 《考试周刊》2013,(11):73-74
<正>有效的教学活动是教师导和学生学的和谐统一。无论教育如何发展,有效教学都是永恒不变的主题。新的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的特点,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那么,如何实现学生在数学课堂上情智的有效发展,使课堂教学真正实现高效?下面我谈谈自己的体会。  相似文献   

14.
瞿显珍 《小学生》2011,(4):29-29
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要求。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模式,更新学习方法,让学生愉快学习,已成为教师探讨的问题。《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有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所以,科学的课堂教学设计是执行《数学课程标准》的关键。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我认为:进行课堂设计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相似文献   

15.
<数学课程标准>倡导"使不同的人在数学上都得到不同的发展".那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日益深化的大背景下,如何体现新课标的这一理念,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人?在课堂教学的实践中.我努力从以下几点做起.  相似文献   

16.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重视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在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新的数学课程的基本特点就是: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为此,数学教学要瞄准与学生生活经验的最佳联结点,让学生感受生活化的数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待周围的生活,增强数学意识。  相似文献   

17.
体现新的课程理念,落实新一轮课改要求的核心环节是课堂教学的改革。作为一名课程改革的一线教师,我认为:我们工作的主阵地是在课堂,工作的核心应是转变自己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我们的课堂教学应不断向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目标迈进。  相似文献   

18.
正2011版《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学生是否得到数学上的不同发展,关键在课堂。因此,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发展学生数学能力的关键。下面谈谈我在这方面的尝试。一、结合学情,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要想使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有效备课是基础。教师只有  相似文献   

19.
《全日制十年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的指导思想。这是初中数学教学的基本理念,“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新的理念将产生新的课堂教学--把学生从“学奴”中解放出来,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  相似文献   

20.
从数学课程标准出发,认识新形式下的课堂教学。强调数学课堂应“以人的发展为目标,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好的课堂教学应“能促进有效学习的进行,使学生对知识的真正理解(自主建构)和个性化发展成为可能。”评价学生的数学学习应“关注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关注做数学中的数学思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