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杨氏之子》是小学阶段第一篇文言文,行文简洁,但故事风趣,语言睿智,人物鲜活。一、揭题释义、激发兴趣师揭示课题:请齐读课题众生:杨氏之子。师:平翘舌音读得很准。有谁明白课题的意思吗?(一生举手)师:在这种场合能够主动举手展示自己的同学都是有一颗强大的内心。我们共同来听听这位同学的想法。  相似文献   

2.
授课时间:2010年5月 授课班级:石家庄市红星小学五年级(2)班 第一节 师:今天我们学的这篇课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你们平时没有见过,请把你的右手抬起来跟老师一起写课题。(板书)  相似文献   

3.
2004年3月27日借班上课北京海淀区图强小学五年级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课文,题目是———生:(齐读课题)月———光———曲———(感觉学生的学习状态不够积极,没有精神)师:听你们读课题,我似乎没有感觉到皎洁的月光笼罩在莱茵河畔。请你们再来读,记住,这回要让月亮的清辉洒满我们的教室,洒遍莱茵河畔,让我们每个人都在自己甜美的、积极的声音中感受到美丽的月光。生:(再次齐读课题)月光曲。(状态明显改变)师:我想先来了解一下同学们的读书情况。课文一共有10个自然段,请10位同学每人读一个自然段。其他同学认真思考:课文中提到几次弹…  相似文献   

4.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 [片段一]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美国作家巴德·舒尔伯德的一篇文章,请大家齐读课题.(生齐读)师:读了课题后,你有什么发现?  相似文献   

5.
一、12与13的比较1.复习旧知。师:同学们,你们现在都上五年级了。让我们回忆一下,在五年级以前,我们学过哪些分数?生:学了如何写分数,如何读分数。生: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师:嗯,很好。今天我们要做的是“分数的探究”。(板书课题)我们学过分数的写和读,那我就写一个,有谁会读?(师板书12、31,生分别读出)师:非常棒。我有一个问题,想让各位帮我解决。12和31这两个数,哪一个大?生:12大。师:啊!你们真厉害,一下子就学会了。谁会用数学符号来表示12比较大?(生在黑板上写12>31)师:你们同意吗?生:同意!师:非常好!既然全班同学都同意12>13,那谁能举一…  相似文献   

6.
新课标人教版语文教材,从五年级下册开始安排文言文,五年级下册和六年级上册各安排了一篇,分别是<杨氏之子>和<伯牙绝弦>,六年级下册安排了<学弈>和<两小儿辩日>两篇文言文.作为教研员,走进课堂,发现这种文体由于数量极少,没有得到一线教师的高度重视.在课堂教学中,常常出现两种尴尬:一种是有"言"而无"文",整堂课逐字逐句地对译,学生忙着做笔记,索然无味,课堂气氛沉闷,这样的文言文教学,学生在起步的时候,就已经从心底产生了对抗.  相似文献   

7.
<老子>第33、34章授课过程   师:今天我们学<老子>第33、34章.快速动嘴念一遍.看看有没有难读的字.征询一下:这样的文字还要不要老师范读?不要,我们就直接实行初读"一二一"法则--我伴读一遍,你自己读两遍.再跟同伴读一遍.我的声音大点.你们稍微控制点.当然,你的"二一"程序完成了,就给我个"OK"的手势.开始吧.……  相似文献   

8.
授课时间:2007年4月9日授课地点:四川省峨眉山市第三小学授课年级:五年级一、旧知引入,揭示课题师:上周我们学习了《人物描写一组》的第一篇  相似文献   

9.
(内容: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整体导入,感知<月光曲>的来历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课文,题目是-- 生:(齐读)<月光曲>. 师:我想先来了解一下同学们的读书情况.课文一共有10个自然段,请10位同学每人读一个自然段.其他同学认真思考:课文中提到几次弹奏曲子?哪一次弹奏的是<月光曲>?  相似文献   

10.
[教学实录] 师:今天,我们学一篇课文<倔强的小红军>,跟我一起写.(师板书课题,生跟写) 师:一起读课题.(生齐读两遍)  相似文献   

11.
师:(板书课题)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课文,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生:(齐读)去年的树.   师:<去年的树>是一篇童话,是日本儿童文学作家新美南吉创作的.(课件出示新美南吉的照片及生平简介)新美南吉早在60多年前就去世了,只活了30岁,但他却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童话作品.……  相似文献   

12.
师:(板书课题)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课文,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生:(齐读)去年的树.   师:<去年的树>是一篇童话,是日本儿童文学作家新美南吉创作的.(课件出示新美南吉的照片及生平简介)新美南吉早在60多年前就去世了,只活了30岁,但他却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童话作品.……  相似文献   

13.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 生:<迎接绿色>. 师:(板书课题,提示"迎"的笔画,生跟着书空)大家预习了吗?老师先来出示一些生字、词语,看看你们能否读正确. (出示:钢筋满楼清香水泥鲜嫩滴翠蜂巢视觉污染蓬蓬勃勃)  相似文献   

14.
<正>《杨氏之子》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三组课文的第一篇,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讲述了梁国一位年仅九岁的杨姓小孩机智应对客人诘问的故事,情节简明,语言精练,风格幽默,妙趣横生。全文虽然仅有55个字,却蕴含着丰富的语文之美。一、蕴含着文字之美课程标准在第四学段明确提出:"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学生在学习《杨氏之子》的过程中,自主借助文中的注释去读通,读懂文言字词,进而理解文章大意。  相似文献   

15.
一提示课题,引导质疑 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古诗<登鹳雀楼>,课题中藏着两个生字,我们先来认识它们. (出示"雀""楼",指名读,齐读,组词) 师:这两个生字,我们不仅要会读,还要会写.伸出小手,随老师书空课题. (课件出示鹳雀楼)  相似文献   

16.
一、点词读句 帅:这节课老帅带大家学习一首古诗.看黑板,诗的题目是-- 生:<牧童>. 师:上课之前,同学们有没有渎一读这首诗啊? 生:读了. 师:我知道,学这首诗,对你们来说不算困难.因为这首诗没有一个生字,要做到读正确读流利,那是非常简单的事.今天老师提一个更高的要求,要大家做到熟读--(生:熟读成诵).现在老师给你们3分钟时间练习朗读.开始! (生自由朗读)  相似文献   

17.
<正>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师:老师对你们的夸奖、表扬就是称赞。这呀,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十八课《称赞》。来,伸出小手跟老师一起写课题。师:一起读课题吧。师:读了课题,你的小脑袋里都迸出哪些问题来了?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师:(课件出示带拼音的温馨提示:1自由读课文,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遇到难读的句子或长一点的句子多读几遍。2读完课文,再标出自然段,勾出生字词。)下面用你喜欢的方式开  相似文献   

18.
【教学实录】师:今天,我们学一篇课文《倔强的小红军》,跟我一起写。(师板书课题,生跟写)师:一起读课题。(生齐读两遍)师:平时我们读书、读报时,遇到几个不认识的字是不会影响我们理解课文的。请你们读读课文,遇  相似文献   

19.
正(课前讲"罗斯福保守秘密"和"周总理妙答外国官员"的机智故事)一揭题释题师:今天,宋老师要带大家去认识一位很会说话的小孩,愿意一同前往吗?——(出示课题"杨氏之子")他是谁?(生齐答"杨氏之子")师:谁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这个题目的意思?生:杨氏的儿子。生:姓杨的女人的儿子。不对,应该是姓杨人家的儿子。师:对的,在这里"氏"是姓氏的意思。杨氏之子就是杨家的儿子,杨家的儿子就是杨氏之子。师:(指名两个男同学)你是——(生:李氏  相似文献   

20.
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20课。A案一、设疑导入,激发兴趣1.师板书算式:0>60。2.师:很多同学举起了手,你们有什么疑问吗?3.师:是啊,0怎么会大于60呢?(在算式下方打一个问号)这个问题的答案就藏在《妈妈的账单》这篇课文里。只要同学们把课文读懂了,就知道是怎么一回事了。4.师板书课题:妈妈的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