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3 毫秒
1.
李国庆 《教育科学》2005,21(2):33-36
师生关系问题历来是教育、教学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儿童中心主义”主张把儿童放在学校教育的中心,使儿童成为教育的主宰;“以人为本”师生观强调尊重学生的尊严扣价值,重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人格的自我实现;后现代主义的师生观强调“平等与对话”,在后现代主义教育家看来,对话型师生关系的本质是民主扣创造,它充满着生命活力,学生体验的是平等、自由、尊重、信任、理解扣宽容,培育的是自主自觉的意识,自我实现的欲望,开拓创新的激情扣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相似文献   

2.
后现代主义中的反中心论否定“教师中心论”和“学生中心论”.它强调师生间应建立平等的对话关系,师生之间需要理解的对话,需要真情的对话.“对话”实际上就是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是师生合作、平等民主、教学相长的互惠式关系.师生通过理解的对话,真情的对话,合作探究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及良好的品德情操.教师把握好与学生对话的原则,能温暖学生的心灵.  相似文献   

3.
传统上,研究者们一直将赫尔巴特当作“教师中心论”、杜威作为“儿童中心论”的对立双方来比较,打破二元对立的思维定势,我们可以发现两人师生观的共性特点:不同程度地重视学生个性和兴趣的培养和发展;肯定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认为尊重和爱是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传统上,研究者们一直将赫尔巴特当作“教师中心论”、将杜威作为“儿童中心论”的对立双方来比较,而忽视了两人师生观的共性特点:不同程度地重视学生个性和兴趣的培养和发展;肯定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认为尊重和爱是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我们应在吸收两人思想的合理内核的基础上,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5.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新课堂要求从“教师中心论”、“学生中心论”走向“师生对话论”。但是对话教学中也出现很多问题和偏差,导致对话真实意义的缺失,有必要对语文对话教学进行认真的反思和纠偏,构建积极有效的语文对话教学框架。  相似文献   

6.
存在主义教育是现代西方教育哲学的主要流派之一,它重视教师作用,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观性和自由选择,倡导"你-我"对话式的师生关系。这种师生观对我国教育的启示是:树立平等的新型师生观;确立师生主观性共存的意识;建立对话式的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7.
存在主义教育视野下的师生关系及其现实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存在主义教育是现代西方教育哲学的主要流派之一,它重视教师作用,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观性和自由选择,倡导"你-我"对话式的师生关系.这种师生观对我国教育的启示是:树立平等的新型师生观;确立师生主观性共存的意识;建立对话式的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8.
新课堂要求从“教师中心论”“学生中心论”走向“师生对话论”。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对击始发灵光。教学的本质就是主体间的交往和对话过程。对话,不仅是一个时尚的名词、一个新锐的理念,而应是一种实实在在、付诸课堂实践的全新的教学行为和语文学习方式。《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其实这里面包含着两层含义:(1)阅读是读者与文本间主体的对话过程;(2)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与学生主体间的对话过程。这里面蕴含着语文教学对话的两个概念…  相似文献   

9.
“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提出,使人们更多地把目光投向学生,而作为教育群体另一方面的教师却被忽视了。“双主体育人”教育理念使教育教学活动过程真正成为师生双方共同的生命历程,尤其体现出对教师的生命关怀,实现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生命对话。  相似文献   

10.
“儿童中心论”是杜威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由于历史的原因,建国后我国对杜威的教育理论一直持否定的态度,不少人斥责他过于强调儿童的兴趣和需要,放纵了学生的自由,降低了教师威信、否定社会的作用。实际上,杜威强调儿童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强调教育要尊重儿童的天性,促进儿童发展,同时杜威反对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所以应从教育、社会、儿童的基本关系来理解杜威的“儿童中心论”。  相似文献   

11.
以"角色"理论之形成为借鉴,研究课堂教学,概括课堂教学"体验"理论——在引导学生发展的过程中,师生共生体验是课堂教学的必然现象和本质,研究教学体验是课堂教学研究的主要任务;建设课程与教学论学科,内容包括课程教材分析、课堂教学实录和教学体验分析。  相似文献   

12.
“主导主体说”科学辩证地阐释了教学特殊认识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但从目前的一些观点来看,仍存在着许多误读与曲解。重新解读“主导主体说”的内涵,并对学者的质疑点进行辨析,从而使教育工作者,尤其是广大中小学教师对师生关系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3.
从吉鲁批判教育学中的"反文本"和"反记忆"出发,并结合吉鲁对知识分子的看法和分类,可以对传统教师角色及师生关系作出反思和批判,并由此确立以平等对话为基础的新型师生观,这对于构建我国师生关系当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4.
教师与学生作为教育活动的主体,在课堂教学中扮演的角色影响着师生关系的性质与发展状况。经过调研发现,传统师生关系在高校课堂教学中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体现为"师生权利主体单向化,二者权力结构失衡;师生间缺乏平等对话,教学冲突突出;师生角色定位失衡,教师与学生交往不平等;教学方法单一,师生间缺乏有效的交流与沟通"。这需要在权利视域下对高校课堂师生关系进行重构,即"实现师生权利主体的双向化,平衡二者权力结构;倡导师生间的平等对话,化解教学冲突;重新定位师生角色,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探究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促进师生间的交流与互动"。  相似文献   

15.
教育理论的解释力直接影响着其科学性与有效性。教育研究要构建和完善那种类似于理念型的概念体系、分析框架和模型化结构,这样才能使教育理论具有较强的解释力。“理念型”概念的理论建构对新型师生关系的理解有极重要的意义,实现解释力的途径是“连续统一体”。  相似文献   

16.
主体缺失、主体发现和交互主体性建构是师生关系的历史嬗变的三个阶段.而交互主体性是主体性教育视野中理想的师生关系,这种理想的师生关系昭示了教师观、学生观、教学观和学习观等一系列教学理念的革新,给教师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17.
“对话式”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它以追求人性化和创造性为目的,以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为特征。其中的“对话”主要表现在以下7个方面:教师与文本对话、学生与文本对话、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师生自我对话、师生与环境对话、师生与社会对话,它们密切联系,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18.
明清时期白鹿洞书院的一批"教思碑记"是中国书院史上罕见的碑刻史料,其它书院几乎没有。它记录了十几位在书院任教教师或地方官员的生平,记录了书院的教学内容、教学活动、师生情谊,并保留了许多珍贵的政治经济的史料。作为教育遗址重要组成部分,"教思碑记"具有歌颂院史、怀念教师和激励后人的作用,值得深入研究和利用。  相似文献   

19.
"师生共同体"的提出旨在将教育活动中的师生关系构建为一种互动的、稳定的主体间性结构.高校"师生共同体"构建,既是高等教育研究学理逻辑下的必然趋势,又是目前我国高校发展现状下的改革之举.具体教改举措包括,将高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课程建设、教育教学方法改革协同起来,以开放性体制呼唤师生主体性回归,用课程建设搭建师生"双主体"间性载体,提升教育教学方法,引领师生共同成长.  相似文献   

20.
“地球科学概论”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拟通过教学互动,静动互辅,内外互补,理论、实践互通,基本概念、学科前沿互应,师生互勉,师师互学,文理互融的过程,初步获得师生相得益彰的效果。在此过程中,最广泛、最深刻地把学校最重要的教育资源——学生动员起来,搭建好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对话与沟通的平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