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本文从大学生网民虚拟行为异化的各种表征入手,分析大学生虚拟行为异化的本质,探讨大学生虚拟行为异化矫正的方法,试图通过有效途径矫正大学生虚拟行为异化,促进网络时代大学生虚实和谐、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新媒体时代网络可能因人的网络异化行为而成为奴役、支配人的一种手段。网络情境下大学生网络异化行为分为自我认同异化、符号互动异化、虚拟情境异化、网络文化异化等类型。大学生的网络异化行为阻碍认知、情感、道德、价值观的发展和人际关系交往。因此,必须从内外阈视角下分析异化行为产生的原因,进而提出应对措施,有效地解决网络中的行为异化问题,净化网络环境。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大学生网民虚拟交往异化的各种表征入手,分析大学生虚拟交往异化的本质,探讨大学生虚拟交往异化矫正的有效方法,试图通过有效方法矫正大学生虚拟交往异化,促进网络时代大学生虚实和谐、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网络虚拟社会的健康有序关乎社会稳定和健康发展。"网络虚拟领导"体现的是一种伦理价值重构,更加凸显人性化,是一种"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儒家伦理道德的德性价值所在。"网络虚拟领导"作为人在虚拟社会中的一种本体性存在,其根本目的是通过"扬善"的行为实现虚拟社会的有效治理。  相似文献   

5.
网络主体身份和角色的确立不是根据其在现实社会的身份和角色,而是根据其在虚拟空间中所表达的话语.网络交往的双重人格是网络人格的虚拟化,其实质是现实角色与虚拟角色的扮演冲突.这种冲突能够导致自我认知、性格、个人思维与人际关系的不同异化,为此需要从心理、认知、行为、人际关系四个层面来调和网络行为主体双重人格的冲突.  相似文献   

6.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向网络虚拟领域发展是指面向网络社会,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虚拟领域中导向、保证、育人和开发等功能作用,净化虚拟环境,规范网络行为,提高网络行为的自律性,培养文明网络公民,推进虚拟领域健康和谐有序的过程。主要包括了思想政治教育观念、内容、主客体关系、方法与手段、评价等方面向虚拟领域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虚拟财产是伴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而出现的具有客观性、依附性和虚拟性的新事物,其法律性质和法律地位应当由法律加以确认。在尚无法律规定的情况下,不能认为虚拟财产属于刑法所保护的财产,侵犯虚拟财产的行为不能构成侵犯财产罪。我们应尽量选择保护虚拟财产的非刑法路径,在能够采用其他手段充分抑止侵害虚拟财产的行为时,就不要将该种行为作为犯罪处理。  相似文献   

8.
网络游戏产业的发展已对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造成不可低估的影响,带来隐私泄露、过度消费、网络成瘾和未成年人犯罪等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我国对未成年人网络游戏风险防控的立法存在不足,网络游戏的商业模式发生异化,主流媒体存在对于网络游戏的污名化倾向,学校和家庭缺乏网络素养教育。为此应加快网络游戏分级制度,完善游戏实名注册制度,建构网络游戏的中国话语,推行闭环的网络素养教育体系,强化对未成年人网络游戏非理性行为的管教。  相似文献   

9.
德育生态理论,作为自然生态理论的延伸,是一种生态视野下的学校德育理论。本文分析了虚拟网络社区背景下的德育"生态危机":网络社区背景下文化的"沙化"、网络社区背景下大学生价值观的"异化"、网络社区成为高校德育的"盲区"、网络社区背景下大学生对各类资源的滥用、网络社区背景下大学生"免疫力"缺失现象等等,在此基础上,探索出虚拟网络社区背景下高校德育"生态化"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网络虚拟群体已成为新型大学生组织的重要形式,按形成原因,可以分为兴趣型、求知型、从众型、交际型、娱乐型、信仰型、消费型等。不同结构的大学生网络虚拟群体又呈现出或活跃、或稳定、或松散等不同特征,发挥着提升人际交际能力、变革传统教学模式等功能。重视和加强对大学生网络虚拟群体的行为调查与研究,对于实现网络虚拟群体的育人功能,加强对网络虚拟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构建和谐稳定校园,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网络游戏作为一种新的媒介,在带来极大娱乐的同时,也产生了对人异化作用。反观游戏的本质精神,这种异化现象主要表现在个体的游戏行为、消费行为、人格心理等方面;网络游戏媒介的虚拟特性、网络游戏的商业殖民、教育的游戏缺失等是异化产生的重要因素;构建游戏与现实之间的建设性关系,呼唤传统游戏精神的回归是消除异化的理智之策。  相似文献   

12.
网络社会的道德失范与个体的自我异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虚拟空间与现实空间的行为规范的冲突、网络社会的道德失范以及网络社会中个体思想行为的异化,给现有道德伦理体系、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困惑我们的不是网络社会道德本身的失范,而是在虚拟空间中如何交往、我们对网络文化的道德认知以及对自我行为的反思态度。因此,重塑网络道德规范的关键就是塑造网民的道德责任感和正确的网络文化认知。  相似文献   

13.
虚拟自我是人学研究之核心,是近年来活跃于人学界的主要概念之一。虚拟自我就其重要性而言,它不仅是自我的精神性表征,也是对自我虚拟人性的总结和概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虚拟自我一定会在痛苦境遇之中找到摆脱异化之路,并以芬芳之花朵绽放在人学百花园地。  相似文献   

14.
虚拟社会的出现与发展,为主体创造了丰富多彩的生活世界,同时也给主体带来了自我异化现象,集中表现为主体自主性的缺失、主体理性的弱化、主体道德的失范和主体生物性的脱离。为科学应对虚拟社会中的主体异化,可以从充分发挥人的主体性、加强对虚拟社会的监督管理、合理运用科技手段、不断提高主体的综合素质四个方面来采取措施,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实现虚拟社会的和谐构建。  相似文献   

15.
关于高等院校建立虚拟教学实验室网络平台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虚拟网络实验室系统是指应用虚拟技术来仿真实际实验的软件系统.介绍虚拟教学实验室网络平台,概述建立虚拟教学实验室平台所具备的条件及虚拟教学实验室平台的建设策略等.  相似文献   

16.
为实现学校虚拟实验资源的整合及进一步完善现有实验教学体系,设计开发了高校虚拟实验平台,并依托山东大学综合实验楼进行了平台建设实践。该系统平台由虚拟实验室和网络管理系统组成。虚拟实验室通过基于图像的虚拟现实技术实现,网络管理系统通过数据库设计和网页设计实现。将虚拟现实技术、多媒体技术及网络技术相结合,从而生成了交互式的虚拟实验室数据文件,并可以输出为网络浏览格式。通过该平台设计实现对综合实验楼及各实验室的虚拟漫游,实现对全校虚拟实验资源的整合,不仅有利于实验教学和实验室管理水平的提高,而且可以填补山东大学虚拟实验平台建设方面的空白。  相似文献   

17.
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对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产生了重大影响.赛博空间行为模式的泛化导致了网络环境下人的异化.人的主体性表现出抽象化、弱化和工具化的趋势;人的主体能力不断退化;传统伦理体系面临重构.异化的实质是人的虚拟化导致的主体性迷失和"活动范式"对人的统治.异化蕴涵着复归的契机.只有充分认识到虚拟实体间的约束性并关注人文精神,人才能从异化中复归.  相似文献   

18.
随着网络经济时代的来临,人们的日常生活、学习、娱乐日益离不开网络。面对着日益复杂的经济生活环境,人们不但期待着自己的物化财产得到切实保护,也期待着网络虚拟财产得到充分的保护。对网络虚拟财产的法律性质给予明确,对网络虚拟财产交易进行法律规制,无论是对保护玩家的权益,还是对促进网络游戏业健康发展,进而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文章旨在对网络虚拟财产进行法律界定的基础上,对网络虚拟财产的法律保护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