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数字游戏已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传播的新兴方式,但当前面向手工艺类非遗的教育游戏难以在保证乐趣性、吸引力的同时实现对非遗技艺与文化的有效学习。基于此,文章设计了面向手工艺类非遗的具身体验式教育游戏模型,并基于此模型开发了一款手势交互的教育游戏“布艺虎寻踪”。之后,文章采用包括调查问卷、学习效果客观测试和半结构化访谈的混合研究方法,通过对照实验,验证了具身体验式教育游戏对于提升手工艺类非遗的学习效果、学习体验和学习动机具有积极作用。文章设计的具身体验式教育游戏可以提升学习者学习手工艺类非遗的效果与意愿,促进对非遗的保护与传承,并推动了游戏学习与非遗文化的融合。  相似文献   

2.
实现"游戏性"与"教育性"的有效融合是学龄前儿童教育游戏设计开发的难点。学习品质作为学龄前儿童发展的重要领域,将儿童发展的关注点从"学什么"转变为"如何学",强调要从"完整学习者"和"主动学习者"的角度看待儿童的学习过程和学习行为,为教育游戏的设计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基于学习品质的相关成果,该研究构建了基于儿童学习品质的教育游戏设计框架,从情感/动机和行动/行为两个维度呈现了学习品质各个要素在儿童游戏过程和学习过程中的交互关系和发展过程。根据该框架设计了针对3-6岁儿童的"唐诗咏流传"教育游戏并进行了实践。初步应用表明,该游戏对儿童的兴趣、快乐、动机等要素有明显影响,对坚持性、灵活性和自我调节的促进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完善。  相似文献   

3.
数字化游戏的叙事性交互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情境认知理论认为知识是人与情境、人与社会交互的产物,学习者学习的意义建构是通过与"认知情境"的交互实现的,而基于情境认知理论设计的数字化游戏采用了叙事性交互来实现学习者与游戏故事的互动,叙事性交互是一种新的游戏元素。文章探讨了叙事性要素的概念和设计策略,以及实现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教育游戏在教育方面优于一般的娱乐游戏:在娱乐的同时也强调学习的重要性。教育游戏作为游戏的一种方式,正好能满足学习者对学习的兴趣,激发学习者强烈的学习动机,给学习者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途径。教育游戏设计需要教学设计的指导,反过来,教育游戏的教学设计也要考虑到游戏的特征而不只是一般的教学设计。文章探讨了教育游戏的教育优势、教育游戏与教学设计的关系,并尝试提出了一个教育游戏的教学设计流程。  相似文献   

5.
网络教学交互环境就是在教学环境中引入网络因素,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与他人交流、合作以及解决问题的虚拟的学习场所。而游戏化学习是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就培养目标与发展、评价手段方面,就学习者心理特征与教学策略等方面借鉴游戏,设计、选择适当的发展工具、评价方法、教学策略。我们看到,尽管很多中学的信息技术课都已具备了网络教学的交互环境,但在课堂上很多学生却热衷于游戏。针对这一现象,我们设计了“基于游戏化学习的网络教学交互设计”模式。  相似文献   

6.
目前,教育游戏之所以发展缓慢,其主要原因之一就在于教育游戏设计中目标与内容的选择多数是教育与游戏的生硬结合。只有解决这个问题,教育游戏的发展才能畅通无阻。内隐学习揭示了人类学习的新规律,从内隐学习理论出发,教育游戏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内隐学习的过程。因此,利用内隐学习的理论指导教育游戏的设计,引导学习者在游戏情境中进行内隐学习,促进知识建构,以期促进教育游戏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7.
《现代教育技术》2015,(10):26-32
教育游戏迅猛发展,深刻影响着青少年的学习生活。通过教育游戏来促进少数民族的双语教育,从理论上说具有可行性。文章反思了目前语言学习类教育游戏的现状与问题,探讨了面向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语言学习类教育游戏的设计模型并提出了设计方案,分析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语言学习类教育游戏的相关案例。文章指出,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语言学习类教育游戏设计应该分析少数民族学生,把握学习者的语言学习需求;采用移情式设计,把握学习者的文化心理;应用虚拟技术,构建语言学习的文化氛围;通过视觉叙事,展示语言学习的文化因素;融入国学精粹,增加语言学习的思想内涵。文章研究的目的,在于以语言学习类教育游戏促进双语教育中民族文化的交流、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区域文化的共享。  相似文献   

8.
在RPG类教育游戏中,学习者通过扮演角色体验游戏并获得知识,而此过程中学习者的自我效能感对学习活动产生着直接的影响。本文首先对RPG类教育游戏中学习者的自我效能感进行了论述,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自我效能感在游戏化学习活动中的重要性,最后,就在RPG类教育游戏设计中,如何增强学习者的自我效能感策略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教育游戏是指在游戏化学习和娱教技术的指导下,将学习因素和电脑游戏因素有机结合的具有一定积极意义的新型教育方式。游戏化学习是指学习者在游戏的情境中习得知识、技能和情感,实现学习目标的学习方式,是教育游戏产生的主要理论依据;娱教技术以促进学习的生活体验和乐趣来实现教育目的,是运用各种娱乐活动形式促进学生的生命体验和学习效果的一种教育思想。针对当前教育方式单一、机械的现状,我们以某中学为例,展开了对教育游戏的现状及前景调研,借此利用信息技术为教育服务,丰富教育方式,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育有效性提供全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以计算机游戏为主的游戏探究式学习模式突破传统学习的观念,给学生带来新的体验。教师在这种学习模式中刻意加入趣味性、竞争性、参与性的因素,而学习者在这种模式下主动学习、主动游戏、主动探索,使得学习变得生动有趣,真正做到寓教于乐。  相似文献   

11.
随着移动终端的发展、教育游戏的日趋完善,将手机游戏引入教育领域必定会掀起一股娱乐教育的热潮。文章尝试提出手机教育游戏的定义,分析其教育价值,并从开发应用角度、教育学习角度、游戏娱乐角度三个角度阐述手机教育游戏的设计原则,最后展望了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2.
探究式教育游戏角色设计的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育游戏角色是玩家在游戏场景中的"替身",具有统一游戏过程和学习过程的关键作用。游戏角色设计包括"内"、"外"两个属性区的分析和研究,内在属性区即设计者的初衷、目的的内化和隐喻;外在属性区即玩家对角色形象的接受和对角色特征的体验。分析和研究这两大截然不同的属性区有助于我们深入认识教育游戏角色设计的过程。文章着重探讨探究式教育游戏角色设计的机制和途径。  相似文献   

13.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育游戏在教学中应用的研究正在兴起,然而如何有效的应用游戏进行教学是当前研究的难点。笔者结合当前的汉语学习热,建构了对外汉语游戏型互动教学模式,并对其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以期促进对外汉语的教学以及对游戏在教学中的应用有点滴启示。  相似文献   

14.
教育游戏的情感化设计探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教育游戏设计是一个系统化的过程,情感化的理念是在设计的过程中考虑人们的情感体验。教育游戏的情感化设计是将情感化的理念用于教育游戏设计的过程,运用恰当的策略在将教学内容整合到游戏的过程中注入情感,以使用户在使用教育游戏的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从而提高教育游戏的应用效果。教育游戏的情感化设计可以从教学设计情感化和游戏化学习环境情感化两个方面出发,从本能层、行为层和反思层三个层面进行设计。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教育游戏产业得以蓬勃发展。教育游戏由于其角色扮演、情境性、互动性等特征成为当前变革教学的重要方式。角色扮演类教育游戏成为学界的研究热点,而且在游戏化学习社区构建、课程设计、学科应用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但却鲜有从教育游戏中的玩家状态尤其是个体心流体验的角度对教育游戏的学习成效进行研究。立足于这一研究目的,选用一款适合于学生使用的、以安全急救知识为题材的教育游戏,通过构建心流体验与学习效果之间的模型并进行检验分析,结果显示:心流体验与学习结果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游戏频率、游戏经验与心流体验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性别、游戏偏好与心流体验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6.
增强现实教育游戏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增强现实教育游戏,能够使学习者感受到高度虚实结合、实时的交互和沉浸感。业已研发的增强现实教育游戏大致可分为两类:基于场所的增强现实教育游戏与基于视觉的增强现实教育游戏。多个应用案例表明,增强现实教育游戏具有提供情境、支持协作、促进自主学习等作用。进一步地研究需要进行更多的增强现实教育游戏实例的开发,并且探索增强现实教育游戏的创新应用。  相似文献   

17.
构建有效的教育游戏设计模型是当前亟待研究的课题。在国内外心流理论和教育游戏设计相关成果的基础上,使用基于设计的研究方法,构建了基于心流理论的教育游戏设计框架。继而分析了该设计框架的构成要素及其设计方法,并基于该研究框架研发了特殊儿童言语学习游戏案例且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学习者在教育游戏中产生心流体验的前提条件有三个:清晰的任务目标、及时的反馈和任务与技能的平衡。为生成以上前提条件,教育游戏设计应分为四个阶段:游戏目标分析、游戏情境创设、游戏玩法设计和游戏元素设计,每个阶段应采取对应的设计任务使阶段性设计成果具备心流体验产生的条件。  相似文献   

18.
教育游戏激励学习动机的因素分析与设计策略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文章分析了教育游戏这一具有游戏特性和教育功用的电脑游戏对学习动机的激励效应,并列举相关实证研究。继而,文章从个体心理因素、群体心理因素两个方面分析了教育游戏中激发和维持学习动机的主要因素,提出激励学习动机的教育游戏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19.
研究性学习的教育传播特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性学习实践与理论的发展需要相应的教育传播理论予以回应。与授受式教学相比,研究性学习具有自主性、交互性、情境性、实践性特征,在教育传播中各基本要素地位、要素相互作用方式、教育传播过程、周围环境的制约等方面学习者的主体性得以体现,从而形成全新的教育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