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结合内蒙古自治区实际,积极招收蒙语授课学生,加强蒙汉双语教学、科研,努力传承蒙古民族文化,为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输送少数民族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2.
学校教育视野中的民族传统文化传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校教育是传递文化知识的活动,它是一个民族文化传承的主要途径,同时对提升民族个体对本民族文化传统的认知具有决定作用.然而,学校教育并没有很好地发挥出其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的作用.文章在深入分析民族传统文化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及传承现状的基础上,强调只有通过学校教育才能系统传承民族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3.
试论以教育促进民族文化传承的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宏观的视角来看,以教育促进民族文化传承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向书本学”与“做中学”的结合,以解决民族文化传承脱离生活与实践和民族文化传承的时间和速度的问题;另一种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区教育的结合,以形成良好的民族文化传承的生态系统,充分发挥三者的文化传承功能。  相似文献   

4.
当下朝鲜族学校生源越来越少,朝鲜族学生对本民族的优秀文化了解甚少,民族文化素养和技能、专长缺失。因此,对于吉林省安图县唯一一所朝鲜族民族学校,传承和弘扬朝鲜族优良传统,培育优秀的民族人才,走特色发展之路,提升朝鲜族学校的办学水平和办学品位具有至关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整合教育目标,明确发展方向学校的办学理念是"植根朝鲜民族文化,立足双语  相似文献   

5.
多年来,民族文化的传承大多依赖于民族群体自发的教育活动,例如民族节日、民族习俗、民族宗教活动等。这种原生态的、内生的教育活动在民族文化传承的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使少数民族儿童适应了本地区的文化生活,同时也实现了民族文化的延续和传承。但是,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在多元文化相互碰撞的今天,在主流文化的巨大冲击之下,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面临着巨大的威胁。只依靠少数民族自发地传承活动是不够的,同时还需要专门化的学校教育来完成。当前,学校是文化传承的重要场所,民族学校是少数民族儿童社会化的主要场所,本文主要探讨在多元文化背景下民族学校教育和传承民族文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学校是文化资本传承的重要场所,教材是文化资本传承的重要途径.教材的选择与使用是文化资本选择的产物,文化资本在学校的传承是通过场域、惯习、资本等三种途径来进行的,文化资本在学校的传承最终由从学生的“点”到社会的“面”逐步完成.  相似文献   

7.
多元文化教育思想和“多元一体化教育”理论是学校教育传承民族文化的理论基础,学校教育是民族文化传承的主阵地。学校教育可通过开展双语教育、实施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依托学校建立社区学习中心等三个途径以促进少数民族地区民族文化的传承。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市场化、城市化的推进,民族文化承传之流遭遇前所未有的阻截,现代学校成为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的前沿阵地。然而,当下民族文化学校传承的研究与实践均呈“应然”与“实然”分离之态,传承实践收效甚微。这是长期对民族文化学校传承基本问题的回避使然。因此,需要在探析两者的本质及两者间天然关系的基础上追根溯源,直面当下“教育竞争”现实,在传承内容上寻求民族文化传承与学校教育的共同诉求,探索两者之间共生互补机制及和合教育与文化两者天然之姻缘。  相似文献   

9.
信息时代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承担着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和综合能力的重要责任,作为民族地区使用民族语文授课的蒙语授课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不仅承担着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更是民族文化数字化传承和民族教育资源建设的主力.  相似文献   

10.
张国宏 《云南教育》2014,(14):30-31
学校是培养和传承文化的主阵地,打好民族优秀文化“保卫战”,教育就是“大后方”。在推进民族文化进校园工作中,沧源佤族自治县围绕国际旅游度假区建设目标作了一些积极的探索。  相似文献   

11.
绣球是壮族传统的民族手工艺品。近年来,广西靖西县旧州镇依托传统的壮族绣球工艺,积极发展绣球产业。本文试图以旧州绣球产业的发展为例,从中思考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文化资本之关联,并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本转换及运作的意义,进而希望能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的可持续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2.
Latin is currently being trialled as a subject in 40 state secondary schools in England. This paper focuses on one of the justifications of this trial: that teaching Latin in state secondary schools provides students with cultural capital which in turn counters social injustice. By taking the example of Latin as a starting point, I reach two conclusions about cultural capital. The first is that providing students with cultural capital can be good for some individuals, and so justified on a case-by-case basis depending on context. However, this justification does not hold for curriculum policy making. My second conclusion is that in the long term, pursuing cultural capital as part of curriculum policy exacerbates the social injustices it purports to address. Wherever an activity is introduced for the sake of cultural capital rather than its educational value, educationally valuable activities risk being pushed off the curriculum, potentially degrading the educational value of the curriculum. In the case of teaching Latin, it may provide benefits to particular students, but as part of curriculum policy it risks exacerbating social injustices and undermining the educational value of school curricula. Going beyond the place of Latin on the curriculum, I argue that all appeals to cultural capital provide a poor basis for curriculum policy making.  相似文献   

13.
通过探讨贵州省民族中小学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容和类型,论述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学校教育中传承的主要问题,提出非物质文化遗产学校教育传承的路径:重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实现学校教育与社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空间的和谐共生;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主体的挖掘和培养.  相似文献   

14.
民族文化的传承离不开民族语言的教育。京族文化传承的困境和任务呼唤京语教育的实施。作为回应,应在传承京族文化的目标下,发展学校、家庭、社区相结合,通识型和研究型并行的京语教育,培养更多能掌握京语的京族文化传承人。  相似文献   

15.
“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课堂,在连云港市中小学已经实施了七年。目前中小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知还比较浅,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喜爱则出现多样化的倾向。笔者认为,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唤醒文化自觉的责任感、因地制宜地开展传承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活动、提高教师的理论与实践水平,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文化移植是在民族文化资源开发过程出现的一种文化现象。文化变迁是文化移植的深层原因,民族文化富含生产力是文化移植的直接原因。文化移植现象,主要存在直接移植和间接移植两种途径。通过文化移植,民族文化得到了较好的传承,同时文化移植也使得民族文化发生了变异,出现了表层性的肤浅的文化甚至是出现了虚假的文化现象。文化移植现象必将在民族文化资源的开发中一直存在,在规避其负面作用的前提下,尽量发挥对民族文化的传承功能。  相似文献   

17.
乡村中小学文化建设对乡村学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传承和发展优秀传统乡土文化具有重要价值,影响着乡村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方向。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因素的制约与影响,使得乡村中小学文化建设,面临着诸多的现实问题和困难。加强乡村中小学文化建设,一是要建立共同愿景,培育共同价值观;二是要建构教师文化,生成乡土情怀;三是强化制度约束,养成文化自觉;四是要根植乡土文化,形成学校个性。  相似文献   

18.
民族学校与社区文化互动关系是当前教育改革中关注的一个重要领域。探讨和建构民族学校与社区文化的互动关系,对学生的民族认同、文化理解以及民族文化的可持续传承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笔者以文献、个案调查和逻辑分析等方法展开探讨,认为建构民族学校与社区文化互动关系是由学校教育的社会性、文化性以及农牧区中小学文化持续传承所决定的。建构二者的互动关系,是在确立民族学校的文化主体性的前提下,建立二者之间的文化对话和文化交往关系。  相似文献   

19.
民族文化符号化是当代都市社会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一种挪用和改造,是传统的"继承"也是传统的"发明"。通过民族文化的符号化,全球化时代的都市社会赋予自己特定的文化身份,并创造了诗意栖居的文化生态空间。壮锦是广西都市文化空间中最有代表性的生态符号之一,通过对壮锦符号的运用,本已丧失本土特色的都市社会凸显了其民族特色和生态韵味,从而弱化了现代化和全球化造成的无根感和断裂感。  相似文献   

20.
以黑龙江省乌拉嘎镇鄂伦春民族小学为研究对象,从民族文化课程资源开发、民族文化课程设置、民族文化课程校本研究等三个方面,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之后民族小学利用民族文化校本课程进行民族文化传承的现状进行了调查,指出了民族学校在民族文化传承过程中存在的主要困难与迷茫,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