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在8年全国抗战中,德州这块土地上涌现出无数抗战志士,也曾先后吸引过无数抗战志士来此抗战。其中共产党领导下的翟毅东、曾国华、肖华等人或为德州抗战或为中国其他地区的抗战做出了重要贡献。这些人在建国后先后被授予将军军衔。  相似文献   

2.
抗战初期,中国正面战场全力抗战、有得有失,以空间换时间,符合国民党的整体抗战战略;中国正面战场的溃败是局部溃败,失利是局部的战役的失利,撤退是战略撤退且基本有序;正面战场的抗战是抗战与战略转移相结合,抗战掩护了全国的战略转移,战略转移支持了抗战.在抗战中,中国的军事系统得到了完整的保存,聚集了继续抗战的实力.  相似文献   

3.
彭桂萼不但是一位边疆文化的拓荒者,教育家,还是一位史学家、爱国诗人。他在抗战期间不仅创作了大量的抗战诗歌,也有一部分抗战儿歌。诗人满怀抗战的激情与童心创作了洋溢着鲜明时代特色的儿童歌谣,主要以抗战、和平、自由和理想为主题,生动活泼,富有童趣。在这些儿歌中,彭桂萼用儿童的语言和思维,以一位爱国主义诗人的视角对孩子们进行了形象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这些宝贵的抗战儿歌在丰富抗战诗歌的文化内涵,增强孩童的抗战意识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的历史作用,具有不可估量的历史意义和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4.
抗战精神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抗战精神是中华民族在抗日战争过程中乃至在处理战时、战后诸多问题时所形成和表现出来的伟大民族精神。梳理近十年来学术界发表的关于抗战精神的论著,对抗战精神的提出与形成、抗战精神的内涵与基本特征、抗战精神的历史意义及现代价值启示等问题作了评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关于抗战精神需要进一步研究探索的几个问题,以期使抗战精神的研究更全面、更深刻。  相似文献   

5.
施甸遗存的滇西抗战宣传标语,是抗战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滇西抗战的重要实物资料之一。在目前全国尚无较多抗战标语遗存的情况下,尤为珍贵。对施甸遗存抗战宣传标语的产生、概况进行了阐述,对保存现状、存在问题、保护价值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6.
中国共产党的抗战文化思想是为适应全民族抗战需要而形成的。它包括关于抗战文化的重要性、抗战文化队伍的建设、抗战文化的基本任务以及如何开展抗战文化运动等内容。中国共产党的抗战文化思想是新民主主义文化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共产党抗战文化思想的形成和抗战文化运动的发展,不仅为中国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而且有力地促进了中国文化的发展,揭示了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相似文献   

7.
全面抗战前,作为抗战准备的重要内容,南京国民政府开始进行抗战精神动员。抗战精神动员既包括在教育、宣传、文学艺术等方面弘扬民族主义与爱国主义的种种努力,也包括新生活运动、国民精神动员的全面展开。南京国民政府的抗战精神动员激扬了爱国热情,增强了民族凝聚力,对中华民族最终取得抗战胜利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南京国民政府的阶级本性及其执行的“攘外必先安内”的思想路线大大制约了这种作用的发挥。  相似文献   

8.
全面抗战初期,身居山国云南的张子斋,以笔为枪,在大量文章中抨击和揭露日本帝国主义者的侵华罪行,积极宣传抗战,并在中日对比中明确提出"持久抗战"和"抗战必胜"的思想,丰富了中国持久抗战理论,增强了云南人民积极抗战并取得最终胜利的信心。  相似文献   

9.
新世纪以来中国大陆抗战文学研究承接着新时期以来的活跃态势,不仅研究规模进一步扩大,研究质量也得到进一步提升,取得了较为可观的成就。在研究史料的新开掘方面,纸质史料的新开掘包括抗战时期期刊介绍、文献目录与书目提要、抗战时期期刊汇编、史料丛书与档案披露、抗战文学的作家全集与丛书出版、抗战时期作家佚作发掘整理;而抗战文学史料的数字化开发工作,取得了较大突破。抗战文学研究视野的新拓展呈现出令人可喜的新局面,突出表现在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与抗战文学、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与抗战文学、抗日战争与区域文学以及报刊传媒与抗战文学等几个方面。新世纪以来抗战文学研究理论话语的新收获突出表现为,研究者在新语境下对于抗日战争和抗战文学社会性质的重新体认,其中大多是对现代民族国家的想象和反思,以及对于抗战文学审美特征的重新界定。在史料的开掘、研究视野的拓展以及理论话语探讨方面皆有众多有待深入讨论的话题。  相似文献   

10.
抗日战争决定了抗战文学必然和中国传统文化保持着血肉联系,这使得抗战文学表现出向传统文化回归的价值趋向。传统文化观念中的正气、骨气、义气,以及缘、忍、孝等许多东西在抗战文学中得到了生动的表现。因此,极大地丰富了抗战文学的内容。  相似文献   

11.
全面抗战初期,在日本军队疯狂进攻,中国军队节节败退,失败主义蔓延的背景下,中共主办的一些报纸杂志,留心于广大青年的宣传动员工作。作为抗战时期中共在国统区公开出版的唯一一份杂志,全面抗战初期《群众》周刊从激发青年抗战热情,增强其抗战意识,动员青年积极参军或到战地服务,号召其积极投身抗战宣传工作等几个方面着手,对青年展开宣传动员。这一工作在动员广大青年参与抗战、建立抗日青年统一战线、抵制国民政府的消极抗战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作为桂林抗战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戏剧运动.其表现形式的群众性、内容题材的人民性、艺术手法的大众性等特征.突出地展现了桂林抗战戏剧运动的群众艺术特质.团结与凝聚了广大人民群众.最大限度地动员了桂林各界的抗战力量,不仅推动了桂林抗战戏剧运动的蓬勃发展.而且在中国抗战文化史上书写了光辉的篇章。  相似文献   

13.
抗日战争期间,身居云南的张子斋以笔为枪,发表大量文章,对日本帝国主义者的罪行进行猛烈抨击和揭露,强调抗战宣传,现在总结抗战文化经验的基础上,论述了文化人在抗战文化运动中的作用、抗战文化的基本特征、抗战文化的表现形式,为云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为云南抗战文化运动的开展,所发挥的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14.
江桥抗战前中国共产党已经在齐齐哈尔地区成立了组织,江桥战役中,共产党组织、宣传反对日本入侵,拥护马占山抗战到底,对江桥抗战起着鼓舞和推动作用.江桥抗战,是中国共产党号召民族抗日统一战线旗帜下的国共两党合作抗日的初步尝试,开创了国共两党合作抗日的先例,为以后国共两党合作抗日奠定了基础.江桥抗战的伟大战绩与中国共产党的主张和组织群众等基础工作是分不开的,中国共产党在江桥抗战中的历史作用不可磨灭.  相似文献   

15.
1939年至1945年6年时间里,陶行知先生积极撰文讲演、参政议事,为坚持抗战奔走呐喊、筹集募捐。除躬身参加抗战活动外,他创办专门接收难童的育才学校,施行教育改革,发展生活教育,推行战时教育,将专业知识教育和抗战民主宣传结合起来,与中共南方局密切协作,培养学生坚决的抗战意识,组织学生进行抗战义演,在“大后方”树立起一面抗战建国教育的光辉旗帜,为抗战的最终胜利做出了超凡的功绩。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论述了国民政府将大西南作为抗战大后方的认识过程、大西南成为抗战后方的历史背景及实现经过,并分析了将大西南作为抗战后方对国民政府抗战态度、抗战发展过程及战后国内形势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抗战初期,全国性文艺团体、机构陆续在武汉成立,武汉成为全国文学中心。誓死抗战的决心,对胜利充满希望的乐观自信构成了抗战初期武汉文学的主流,小说、戏剧、诗歌、通讯、报告文学、特写等纷纷涌现,武汉抗战文学呈现多样性与时代性的新面貌。抗战初期的武汉文学,反帝的主题汇聚到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反封建更多地是反对汉奸,反对卖国投降。抗战爆发后,战争缩短了作家与现实生活的距离,缩小了作家与人民大众的间隔,密切了文学与大众的关系,强化了文学教育民众发动民众的意识形态功能。抗战初期武汉文学产生于救亡图存成为时代最强音的严峻时刻,文学要使普通民众和军队的兵士能看懂,必须尽量通俗化和大化。武汉抗战文学,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全民族文学。  相似文献   

18.
山西抗日战场在全民族的抗日战争中有着突出的地位和重大作用。抗战初期,山西抗日战略支点的形成,开创了全国抗战的新局面;抗战中期,山西战场的发展和扩大,对坚持全国抗战发挥了重要作用,山西抗日根据地成为全国抗战的坚强堡垒;抗战后期,山西战场主动出击,实施反攻,加速了抗日战争胜利的进程。同时,山西特殊形式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全国具有先导和典范意义。  相似文献   

19.
抗日战争爆发后,新疆成为全国抗战的大后方。戴彭荫等大批进步文艺知识分子来到新疆,开展抗战文化艺术活动。在当时成立的新疆文化组织反帝会和文化协会从事宣传工作,戴彭荫创作了大量抗战美术作品,为激励新疆各族人民投身抗战、推动新疆文艺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抗日战争爆发后,新疆成为全国抗战的大后方。戴彭荫等大批进步文艺知识分子来到新疆,开展抗战文化艺术活动。在当时成立的新疆文化组织反帝会和文化协会从事宣传工作,戴彭荫创作了大量抗战美术作品,为激励新疆各族人民投身抗战、推动新疆文艺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