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最近,上了一堂三年级作文指导课。我努力做到把“实”字贯穿全过程;把“活”字落实在点子上。所谓“实”,是在教学过程中落实训练重点;所谓“活”,是在某个环节上指导发散思维,丰富表达。这次作文训练是:记一次活动,要求把活动的时间、地点、人物、内容写清楚,重点写好活动经过。我分两步进行训练指导。第一步,指导学生把活动的时间、地点、人物、内容写清楚。在同学们讨论的基础上,板书以下内容: 时间:星期三下午第二节课后。地点:学校后面的松树山。人物:班主任和全班同学。内容:爬山比赛。接着,按记叙要素进行表达训练。我要求学生用  相似文献   

2.
[教例简述] 这是本课教学的第二课时。 (第一课时集中讨论了三个问题: 1.课文怎样写“烈日”的“狂热”,此时的祥子表现为一种什么形象? 2.课文怎样写“暴雨”的“凶猛”,此时的祥子又表现为一种什么形象? 3.不管在“烈日下”,还是在“暴雨中”,都穿插有“风”和“柳”的描写,这时故事情节的发展和人物命运的刻画有什么作用?) 上课后,教师交代:这节课重点学习是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体会词义,并同时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高超水平。方法是老师先谈,你们再找例子,讲词义。  相似文献   

3.
设计理念 重在指导学生开展自主性阅读,以凸显语言训练作为教学重点。以读为主线,读中思,读中悟。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全神贯注”的意思。2.学习作者刻画人物的方法。3.理解最后一段话的意思。教学难、重点1.理解“全神贯注”的含义。2.学习作者刻画人物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我有三次教学《小语教材教法》的实践。第一次教,根据教材内容和教时安排,逐章逐节“照本宣读”。教后征求学员们意见。他们说,老师教得急,教得多,我们一时消化不了,希望老师能帮助我们反刍一下。第二次教,根据教材内容有重点地进行讲解、补充和训练。如,对识字、阅读、作文教学任务、原则等方面进行重点讲解;对阅读、写作方面的有关“知识序列”进行补充;对识字、写字、阅读、作文、基础训练等方面的步骤、方法进行了训练。教后,学员们反映:目的要求明确了,基本原理也能掌握了,  相似文献   

5.
“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是人教B版选修2-1第一 章《导数及应用》第三单元第一节第1课时的内容。本节计划2 个课时完成。下面我将围绕本节课“教什么?”“怎样教?”以及 “为什么这样教? ”三个问题,从教材内容分析、课堂设计分析和 课后反思等几个方面加以分析和说明。  相似文献   

6.
上一期我们刊登了本教材第一章:第一阶段训练(第一台阶)的第一节(第一训练点):怎样写出人物的个性和特点,下面是第一章的第二、三两节。  相似文献   

7.
《最后一课》是法国著名作家都德写的一篇小说,也是第二单元的精读课文。通过最后一堂法语课的情景,刻画了小弗朗士和韩麦尔的典型形象。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写记叙文时只习惯于平铺直叙,不会描写人物。所以,在备课时着重从“教会学生阅读小说方法”和提高他们写作能力上着手,我把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第一,掌握人物描写;第二,理解主人公深厚的爱国感情和对侵略者的无比痛恨之情。这节课从“小说三要素”提问开始,一位学生站起来回答:“小说三要素是:环境、情节、人物。”然后我又补充了环境描写有: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环境描写的作用:有利于…  相似文献   

8.
近期我听了一节教研课,课题是《普罗米修斯盗火》。执教老师善于动脑筋,他将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分为了三大块,课前就在黑板上揭示出来了。这三大块分别是:话题:假如人类没有火课题:普罗米修斯盗火问题:分析课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显然,这样一来,这节课就显得目的明确,而且重点突出。课中,教者使用各个击破的方法,因而整节课显得条理清楚,重点明确。教学设计有一定的新意。课始,教者就抛出话题,引导学生讨论、交流,进而释题扣住一个“盗”字。接着,重点放在分析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上。在听课的时候,我发现了如下问题:一、关于读书与交流当老师布…  相似文献   

9.
“万事开头难”.上好一堂课,开头是关键.我在教《在仙台》这一课时,结合“抓住人物的特点”这个训练重点,尝试了形象教学的开场;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刘:目前一些观摩课上,朗读普遍地受到重视,这是一个好现象。然而,由于观摩课上的都是一课书三节课的第二节,而这一节的主要任务一般是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认识读写基本功训练重点,如果朗读训练过多,是不是会削弱这节课教学任务的完成? 张;那依你看朗读训练应该怎样进行呢? 刘:我觉得朗读训练是有层次的。按三节课来分,第一节应该是检查预习,目的在于培养、训练学生们的预习习惯和正确朗读的能力。读准、读通是要求。第二节,抓重点句段,通过朗读训练理解文章内容和读写训练重  相似文献   

11.
一、在人物的刻画中突显细节魅力学生刻画人物形象,往往容易流行“粗略”。其实,刻画人物,忌笼统,贵在丰满。要想塑造出有血有肉的人物,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注重细节的刻画。这就要求我们抓住“一言一动之微,一沙一石之细”,把它们巧妙地镶嵌到文章之中,凸现出人物的神韵。例如:  相似文献   

12.
高中地理上册第一章第四节地球的运动,是全章的重点,难点比较集中,内容多、课时少(一般安排2课时),要取得好的教学效果需要教师花些功夫。为了教好这部分内容,我做了一些探讨: 教授这一课,分三个步骤进行,第一步是将本节课的教材进行归纳整理,在上课前准备好已列出的知识结构表(见附表),让学生先明确要学的知识以及这些知识之间的联系。然后让学生看书,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针对课文中的文字和插图,重点讲述黄赤交角和自转、公转的地理意义。特别是“物体水平运动的方向产生偏向”,“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及“昼夜长短的变化”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小学生写记叙文,一般说来比较简单,无非是这么两种:一种是叙事,另一种是写人。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把写作的重点放在刻画人物性格上面,这是不言而喻的.但如何具体地刻画好所写人物的性格,即如何把人物写“活”,使自己笔下的人物具有独特的个性,这是很有讲究的。有些学生尽管也很“卖力”,写时也很专注,但写出来的人物脱离现实生活,没有鲜明的个性,让人一看就知道这是一个“作文中的人物”;而如果掌握了一些描写、刻画人物的好方法,那么即使花费较少的气力和笔墨,也能把人物写得栩栩如生,让人看了会产生如见其人的感觉。要把人物写“活”,最…  相似文献   

14.
《最后一课》的教学刚刚结束,小弗朗士和韩麦尔先生作为表现法国人民爱国思想的两个人物形象,深深地印记在同学们的脑海中。李老师随着上课铃声的尾音问:“《最后一课》哪些人物刻画得好?哪些地方描写得好?”“韩麦尔先生的神情、语言、动作写得好。”“小弗朗士思想感情的变化写得好。”李老师见同学们对答如流,满以为他们联系课文进行读写训练的时机已成熟,就兴致勃勃地说:“那么,让我们模仿《最后一课》描写一个人物的思想感情变  相似文献   

15.
在语文学科教学中如何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我的做法是把语文教学过程看作一个整体,从教学环节入手,设计了训练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六步教学法”。其整体设计是: 1.“两情”并举的教学设计。这一要求要在教师备课这一环节完成。“两情”一是指“书情”,即教科书中每节课应完成的任务,达到的教学目标,所教内容的分析,适于运用什么样的教学手段等,教师要做到课前充分了解,充分掌握并能驾驭教学内容,做到适  相似文献   

16.
第一单元 第一单元包括两篇看图学文,两篇课文和一个基础训练。本单元教材的训练重点项目是:细致观察,抓住重点。 一、二两课看图学文,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对第七册来讲,是观察要言之有物、言之有序,抓住重点的综合练习;对第八册来讲,又是进一步抓住事物特点的预备练习。 《小球门手》是一篇看图学文。指导学生看图重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要注意观察的顺序和重点。先从整个画面着眼,按从整体到部分的顺序进行观察。重点观察小球门手的外貌、衣着、姿态、动作等。其他人物(如“戴帽子的小女孩”、“红领巾”等)可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观察时一定要注意引导学生抓住画面人物各自的特点,仔细观察他们的外表,通过外表,想象人物的内心世界,体会人物的心情,达到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的目的。然后引导学生  相似文献   

17.
邱树春 《江西教育》2004,(22):10-11
以《周处》(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第三册语文第五单元第23课)一文为案例,具体阐述“四步四课型单元教学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教学目的:1.通过本文的学习,懂得借用简练的语言塑造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学会刻画人物的性格特点。2.学习“周处”能接受批评,勇于改过自新的精神,培养自己宽阔的胸怀,树立高尚的情操;感受“周处”杀虎斩蛟的气慨和行为之美。3.体验合作探讨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快乐。教学重点:学习通过叙事体现人物特点的方法。教学难点:如何通过个性化的语言和动作体现人物个性的探究。课时安排:一课时教…  相似文献   

18.
五年制小语七册24课《小木船》是一篇习作例文。习作例文的教学担负着训练阅读能力和培养写作能力的双重任务。教学这类课文,要从实际出发来考虑教法。本组教材的写作重点是“选材”。根据学生实际,我把这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①指导学生从生活中选材,学习把人物写得具体形象;②学习例文用词确切。在教学法方面决定采用“先扶后放,比较优劣”的方法进行教学。我安排两个教时。第一教时:指导学生自学生字词,初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分段,概括段意,按思考题边读边想,比较  相似文献   

19.
《草地夜行》是第七册第一组的讲读课文,教好这一课,对落实本组训练要求“怎样读懂一篇课文”有重要作用。我想这样指导学生阅读。一、循序渐进,指导学生探索课文的真谛1、让学生读懂课题。《草地夜行》是一个革命故事。“草地”,是故事发生的地点,也是当时的环境。“夜行”,是故事的主要内容。整篇课文围绕一个“行”字,“行”者,走也,课文中用的都是“走”。这一点要提醒学生注意,要帮助学生弄懂。2、让学生读懂文章的结构,分清段落。指导学生先把课文分作“环境”(第一节)和“行”(其余各节)两部分。“行”的部分是本文重点,也是  相似文献   

20.
在探索如何建构简约高效的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笔者认为:“简简单单教语文”才是主旨所在。这一观点源于我参加城区一所学校的教学调研,同仁对一节公开课评课的一番话中所得到的启示。那是一节“先学后教,高效课堂”对外交流的研讨课。一位来自外县到该校听课的同仁评说,“这节看似简简单单的课,不仅使学生扎实地完成了必要的语言训练,而且能让学生懂得五个手指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但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学生隔了三年五年,甚至一辈子都能记得‘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还记得丰子恺先生的散文《手指》。这节课,蒋老师导在重点处、引在关键上、扶在必要时,学生读有目的、学有顺序、练有效率,还不叫高效吗?”笔者颇有同感:语文课到底应该怎么上才能出高效呢?那就是“简简单单教语文”!笔者就建构简约高效的语文课堂教学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