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时候,记得爸爸给我讲过一个故事:三国时,孙权送给曹操一头大象,曹操很想知道大象的重量,但是象太大了,曹操和文武群臣都束手无策。这时,曹操的小儿子曹冲说:“置大象于大船之上,而刻水痕所至,称物以载之,则校可知。”大家照曹冲的意见办,果然称出了大象的重量。于是大家都夸曹冲年纪小,机智聪明。其实这是一个极为简单的道理,如果两物体放在相同的船上,若吃水深度相同,则重量相等。曹冲如果没有这方面的知识,他也就没有称象的高明本事了。可见知识和能力的关系十分密切。就像摩天大楼离不开坚厚的地基一样,各种机敏的能力都离不开渊博的知…  相似文献   

2.
知识的魅力     
小时候,记得爸爸给我讲过一个故事:三国时,孙权送曹操一头大象,曹操很想知道大象的重量,但是大象太大了,曹操和文武群臣都束手无策。这时,曹操的小儿子曹冲说:“置象大船之上,而刻水痕所至,称物以载之,则校可知。”大家照曹冲的意见办,果然称出了大象的重量。于是大家都夸曹冲年纪虽小,却机智聪明。其实这是一个极为简单的道理,如果两个物体放在相同的船上,若吃水度相同,则  相似文献   

3.
《今日中学生》2014,(11):18-21
正"曹冲称象"的故事,对于同学们来说再也熟悉不过了。一日,有人献一头大象给曹操,曹操问众百官,如何能知道大象的重量。众百官纷纷摇头。这时曹操的小儿子、只有五岁的曹冲说:"我有办法。"他让人牵象上船,刻下船的吃水线,然后把象牵下来,在船里装上石头,一直到吃水线和装象时一样为止,接着称石头的重量,最后知道了大象的重量。这是因为只有大象与船上的石头一样重时,两次船的吃水线才会一样。  相似文献   

4.
五年制小语第四册《称象》是一篇讲读课文。记叙曹冲七岁时动脑筋想办法,称出一头大象的重量。这篇课文按事件发展顺序记叙。第一节交代:人家送给曹操一头象,他带着七岁的儿子曹冲和官员们一同去看象。“七岁”,说明曹冲年幼,在年幼时就能进行创造性思维,想出科学的称象方法。“一同去”,说  相似文献   

5.
这是三国时期的一个故事:一天,丞相曹操想要称出大象的重量。他的大儿子和二儿子没有想出好的办法。他的小儿子曹冲建议,把大象牵到一只大船上,船承重之后下沉,在船的边上刻下吃水线深浅的记号,再将  相似文献   

6.
说课内容:九年义务教育6年制小学语文第4册《称象》第2课时。教学重点、难点:理解曹冲称象的方法、步骤。教具准备:投影片、生字卡片、水盆、小木船、玩具象、小石块、秤等。一、教材分析:这是一篇讲读课文。讲的是曹冲小时候称象的故事。这个故事说明平时多观察,遇事多动脑筋,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全文共有5个自然段,是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叙述的。第1自然段讲曹操带着儿子和官员去看人家送给他的一头大象。第2自然段讲大象又高又大,官员们在议论大象的重量。第3自然段讲官员们向曹操建议称象的办法。第4自然段讲曹冲提出…  相似文献   

7.
曹冲称象     
1.讲一个小孩子称大象的故事。这小孩子名叫曹冲。曹冲的父亲曹操做了魏王,孙权赠给他一只大象,他很想知道这只大象到底有多重,就叫大官们想办法把大象称一称。  相似文献   

8.
一、透过课题知内容1.揭题:(出示大象图片),谁能说说这头大象的形状?(又高又大,身子像堵墙,腿像四根柱子)要怎样才能知道大象的重量?(称象)2.读了课题你有些什么问题?(谁称象?用什么办法称象?称象结果怎样?)3.学生初读课文,简要回答以上三个问题。4.初知课文内容:曹操的儿子曹冲想出好办法,称出了大象的重量。二、紧扣内容明思路1.学生再读课文,分清自然段。  相似文献   

9.
一、“曹冲称象”的解题思考这是一个传颂千古的故事 :曹操获得一头大象 ,与大家一边看一边议论 ,“大象到底有多重呢 ?”由于当时没有这么大的秤杆 ,没有先进的仪器 ,这就成了一个问题 ,一个非常规应用问题 .存在不同水平的“问题解决” .有人提议把大象宰了 ,割成一块一块地称 ,这是一种“化整为零”的策略 ,重量虽然出来了 ,但珍贵的大象却不复存在了 .曹操的儿子曹冲才 7岁 ,他提出一个聪明的办法 :把大象赶到一艘大船上 ,看船身下沉多少 ,就沿着水面 ,在船舷上画一条线 .再把大象赶上岸 ,往船上装石头 ,装到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为止 .然…  相似文献   

10.
林革  徐桂平 《初中生》2005,(19):38-39
关于等量代换,也许你并不陌生.你听说过"曹冲称象"的故事吗?故事是这样的:有人给曹操送来一头大象,曹操想知道大象的重量,可文武百官面对这个"庞然大物"束手无策,正当大家一筹莫展之际,曹操八岁的儿子曹冲献上一计,简单巧妙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先把大象赶到一条船上,在吃水线作上标记,然后再把大象赶到岸上,往船上装石头直到吃水线为止,这样称出船上石头的重量,就是大象的重量.曹冲用的方法就是"等量代换",即用相同重量的石头来代换大象,从而知道了大象的重量.  相似文献   

11.
《称象》讲的是三国时代曹操的儿子曹冲开动脑筋,用船巧妙地称出大象重量的故事。这篇课文教学的重、难点是曹冲怎样称象,这里面包含着较深奥的力学如识。怎样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呢?在教学中我是这样设计的:  相似文献   

12.
有人送给曹操一头大象。曹操想知道多重,可没那么大的秤称。曹冲说:“将象赶到船上,刻下船的‘吃水线’标记,牵出大象,向船中装石头,当船的‘吃水线’的标记与水面重合时,称船上的石头所得结果就是大象重量。”  相似文献   

13.
三国时期,有人送给曹操一只大象,曹操很想知道大象有多重,可怎样称得大象的重量呢?大臣们都想不出一个好办法,后来曹操7岁的儿子曹冲想出了一个办法:先把大象牵到一只大船上,在船舷上沿着水面划一个标记,然后再“请出”大象,在船上装上一堆石头,…….这种石头换大象的称重法,类似于数学上的“化  相似文献   

14.
关于等量代换,也许你并不陌生.你听说过“曹冲称象”的故事吗?故事是这样的:有人给曹操送来一头大象,曹操想知道大象的重量,可文武百官面对这个“庞然大物”束手无策,正当大家一筹莫展之际,曹操八岁的儿子曹冲献上一计,简单巧妙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先把大象赶到一条船上,在吃水线作上标记,然后再把大象赶到岸上, 往船上装石头直到吃水线为止,这样称出船上石头的重量,就是大象的重量.曹冲用的方法就是“等量  相似文献   

15.
在《称象》一课教学中,学生知道了曹冲利用水的浮力称出了大象的重量。我让学生再次朗读课文,意会称象的方法。读完课文,我正在思索要不要展开讨论,让学生交流还有没其他称象的方法,忽然,一只小手高高地举了起来,不等我点名,“机灵鬼”徐锋就迫不及待地站了起来:“老师,曹冲用水的浮力称出了大象的重量,我用跷跷板来称大象,行吗?叫人造一块很大的跷跷板,足够放得下大象,然后把大象赶到木板上,在另一边放石头,等到两边都平衡了,就把大象赶下来,称出石头的重量,大象的重量就知道了。”“呀,这办法真好!”我脱口赞道,学生也随声附和。正当我们…  相似文献   

16.
曹冲是曹操的儿子,他非常聪明。据说,他小时候称过一只大象。有一年,外国使节送给曹操一只大象。丞相,这就是大象。送象是好事,但你为何牵着象不走大路,专走百姓的农田呢?毁坏农田,你该当何罪?冤枉啊,我是遵照中国的风俗来做的。中国人不是常说“马走日,象走田”嘛!对了,丞相能  相似文献   

17.
曹冲称象的故事中:聪明的曹冲知道大象的体重不能直接去称,把称象转化为称石头的重量,他先把大象赶到船上,根据船吃水的深浅,再往船上装石头,直到石头重量等于大象的重量,最后由石头的重量还原为大象的重量.  相似文献   

18.
五年制小学语文第四册第五课《称象》是一篇讲读课文。课文讲的是曹操带着儿子和官员去看人家送给他的一头大象。官员们想知道大象到底有多重,并想出“造大秤”和“宰象”的办法。七岁的曹冲则想出了把象赶上船,在船身下沉处画线,再把大象赶下船,往船上装石头至画线处...  相似文献   

19.
三国时期,有人送给曹操一只大象,曹操很想知道大象有多重,可怎样称得大象的重量呢?大臣们都想不出一个好办法,后来曹操7岁的儿子曹冲想出了一个办法:先把大象牵到一只大船上,在船舷上沿着水面划上一个标记,然后再“请出”大象,在船上装上一堆石头…….这种石头换大象的称重法,  相似文献   

20.
《称象》是六年制小学语文课本第四册中的一篇讲读课文。讲的是曹操的儿子曹冲小的时候很巧妙地称出大象重量的故事。教学此文,既要让学生了解官员们有哪些称象的办法,又要让学生理解曹冲称象的办法,还要让学生掌握9个生字、认识4个二类字、学习两个多音字。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可以设计如下的教学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