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陈红 《陕西教育》2008,(7):63-63
一、准确地向学生传授同理心 同理心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最重要条件,更是师生之间建立良好沟通的前提和首要条件。同理心包括三个条件:①站在对方的立场去理解对方②了解导致某种情形的因素③把这种对对方设身处地的了解让对方知道。实质上,在学校中,教师所做的每一件事情,每一个教学环节都是在与学生沟通。教师就是通过与学生的沟通来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完成教学目标达到教育目的的。  相似文献   

2.
作为一名奋斗在教育一线的年轻教师.对学生的管理有着很多的困惑.但是在参加了王国梅老师主持的班主任工作坊后,有所感悟。在为期两天的培训中不但学习了班级管理的经验和先进理念.而且也被王国梅老师提出的用“同理心”来处理师生关系的理念震撼。教育的成功取决于多种综合因素,其中一个关键因素就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质量。如果教师与学生之间有和谐的师生关系.无论是班级管理还是学科学习.效率都会事半功倍。下面我谈谈自己对“同理心”的认识与理解:  相似文献   

3.
孙晓萱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12):225+228-225,228
介绍了同理心的概念,阐述了同理心原则在师生沟通中的重要作用,并提出了教师在运用同理心原则与学生沟通中应注意的问题,特别强调了语言技巧的重要性。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同理心是沟通方暂时放弃自身的主观参照标准,尝试设身处地地从对方的参照标准来看事物,使我们能够从对方的处境来体察他的思想行为,了解他因此而产生的独特感受。人际关系沟通理论指出,同理心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最重要的一个条件。在学校教育中,同理心能帮助老师有效地实现师生沟通。  相似文献   

5.
同理心是沟通方暂时放弃自身的主观参照标准,尝试设身处地地从对方的参照标准来看事物,使我们能够从对方的处境来体察他的思想行为,了解他因此而产生的独特感受。人际关系沟通理论指出,同理心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最重要的一个条件。在学校教育中,同理心能帮助老师有效地实现师生沟通。  相似文献   

6.
陈艳红 《教师》2008,(23):10-11
首先,教师要能够做到换位思考。 教师要关心学生,那必须要了解学生,而要了解学生,首先必须进入学生的情绪和思想的系统中去,以学生的眼光去看“他”的世界,以学生的心情去体会学生的心情,而且也以他的思想去推理他的一切,然后有效地将这些感受传递给对方,这样的同理心可以使对方感到理解与尊重,从而产生温暖感与舒畅的满足感,这种感受可以诱发出彼此充满体谅和关怀的沟通氛围。  相似文献   

7.
从事小学教学工作的十几年,我经历和目睹了无数由于师生沟通不畅而引发的师生冲突。特别是近几年来,师生之间的关系还在日益恶化。排斥、抵触、冷战,甚至大打出手都大有人在。不良的师生沟通还引发了逃学、离家出走、甚至自杀等可悲的教育现象。静下心反思这些矛盾引发的前因后果,我觉得在教育教学中,教师灵活地掌握一些有效的师生沟通的技巧是非常重要的。一、同理心是师生有效沟通的前提同理心是师生建立良好沟通的首要条件。在师生沟通中,教师要站在学生的立场去了解学生的心理,并且要客观  相似文献   

8.
"同理心"是指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能够体会对方的情绪和想法,理解对方的心情和处境,能够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和处理问题。简单来说,就是将心比心,换位思考。"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此方法有利于化解学生间的纠纷,优化师生关系。鉴于此,本文中笔者围绕运用同理心解决学生矛盾的一个成功案例,就班主任如何运用同理心原则管理班级事务,培养学生的同理心探究一二。  相似文献   

9.
心育是教书育人的美好境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国特级语文教师钱梦龙说:“教书育人,是一种潜移默化的过程,最重要的是师生间心灵的沟通。只有始终怀着一颗‘赤子之心’,才能以自己的心去发现学生的心。这种以心发现心的艺术、师生心灵沟通的艺术,正是最重要的教学艺术。”这说明了教师对学生进行心灵教育的重要性。在教书育人实践中,无论教师采取了什么方法,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塑造学生的心灵。  相似文献   

10.
一、同理心———师生对话平台的基石同理心是对话方暂时放弃自身的主观参照标准,尝试设身处地的从对方的参照标准来看事物,使我们能够从对方的处境来体察他的思想行为,了解对方因此而产生的独特感受。同理心首先表现在教师和学生要树立民主平等的观念。民主和平等包括知和情两  相似文献   

11.
成功教育的关键因素之一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质量,而决定沟通质量高低的首要条件则是同理心。一、认识同理心,掌握同理心同理心不等于认同和赞同对方的行为和看法。认同和赞同中包括沟通双方对一些问题的看法和价值观等方面的一致性,这些都融入了自己的主观评价。同理心是对学生有一种亲密的理解,像感受自己一样去感受学生的内心世界,由此产生共鸣。同理心也不等于同情。在同情的心理活动中,交往的双方有高低、尊卑地位的差别。在同理心的心理活动中,沟通双方的地位是平等的,无高低之分。也就是说,教师要放下架子,平等地与学生沟通交流。…  相似文献   

12.
在高校人才培养探索过程中,愿景引领方向,沟通达成共识,教学沟通无需刻板的教条,但教与学的双向交流呼唤着同理心的倾情渗透。以人为本的同理心教育将成为感染学生“主体的画”和“无声的诗”。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我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变得更易生气,更易闹别扭,更情绪化,更容易冲动。一个教师如果在这种情况下仍用以前的管理、教育方法无疑不利于学生的成长。老师必须尽可能地扮演情绪教练的角色,通过处理具体发生的事情,教会学生处理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同理心”。  所谓“同理心”,实际上是指换位思考,即与同学相处时能理解对方的想法,能设身处地的去体会当事人的心境。这里列举一个我遇到的实例。  高科、刘猛,男生,五年级,同位。高科:个子稍高,白胖,性格快乐、好动;刘猛:身材矮小、黑瘦,性格认真、内向。  …  相似文献   

14.
所谓同理心,就是与对方的感觉、想法同步。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师生同理相容,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可以拉近教与学的距离,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但在教学中,也有多方面的因素使思想政治课教师与学生的心理产生隔阂。  相似文献   

15.
同理心是指两代人都能设身处地地从对方的角度看问题,像感受自己一样去感受对方的内心世界,能够从对方的处境来体察他的思想行为,了解对方的内心感受。在家庭中,如果父母与子女之间能够从同理心的角度,去感受对方的意愿和态度,并有效地把这些感受传递给对方,就会体验到相互间的理解与尊重,产生温暖感和满足感,从而激发出彼此体谅和关心爱护的沟通氛围。父母与子女之间是在同理心的互动中来了解对方、感受对方的。但从孩子的角度来看,他们对父母的同理心不是天生具有的,而是在父母对他的同理心的过程中,伴随着年龄的增长及生活经验的积累逐渐…  相似文献   

16.
“缺少心理沟通的教育是不成功的教育。”教育专家如是说。如何实现师生心灵的沟通、缩小心理距离,优化教育效果,便成为一个值得研究和探讨的问题。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我尝试着运用不同的谈话艺术,实现与学生心灵的沟通,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谈话应富有人情昧。教育的过程是教师与学生通过情感交流,实现心灵沟通  相似文献   

17.
在大量的教育实践过程中,由于相当一部分师生无法沟通或沟通不畅,造成师生关系不和谐,以致互相埋怨,互相不信任,最后导致教育的失败。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师生之间关系的好坏决定教育的成败。沟通可以使教育发挥最大的效能。首先,“同理心”是教师与学生沟通的前提;其次,教师要用真诚唤起学生的信任感;第三,教师要真心诚意地接纳与尊重每一个学生。总之,沟通是打开教育之门的金钥匙。  相似文献   

18.
尊重、信任学生是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核心,而尊重的前提是了解,只有抛弃自身的偏狭,用心灵去了解对方,才能做到真正的尊重.了解学生的最佳途径莫过于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针对新时期学生的心理特点,在师生沟通上我主要运用了以下若干策略:  相似文献   

19.
李雪梅 《班主任》2007,(8):13-14
人际关系沟通理论指出,"同理心"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最重要的一个条件。在学校教育中,"同理心"能帮助教师有效地实现师生沟通。一、什么是"同理心""同理心"是沟通方暂时放弃自身的主观参照标准,尝试设身处地地以对方的  相似文献   

20.
倾听是最美丽的教育 读《窗边的小豆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是雕塑心灵的艺术,真正的教育是从心与心的对话开始的,而心与心的对话又是从真诚的倾听开始的,不会做一个真诚的倾听者,绝对成不了一个合格的教育者。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感情,就是在互相倾听中通过沟通和了解建立起来的。真正的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