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薛文平 《教书育人》2007,(11):28-30
作为现代知识分子的教师必须以一种现代的职业意识与文化精神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以不断完善自己的文化人格来承担起教书育人的职责,追求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怀.科学叫人求真,叫人拥有批判意识;人文情怀则让人求美,懂得关怀和爱.然而在价值功利化和学术浮躁的今天,教育的精神家园却常常失守.  相似文献   

2.
作为现代知识分子的教师必须以一种现代的职业意识与文化精神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以不断完善自己的文化人格来承担起教书育人的职责,追求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怀。科学叫人求真,叫人拥有批判意识;人文情怀则让人求美,懂得关怀和爱。然而在价值功利化和学术浮躁的今天,教育的精神家园却常常失守。  相似文献   

3.
大学语文应改变"高四"语文的教学状态,实现"大学"与"语文"的有效衔接,在课堂中构建丰富多元、立体交叉的精神维度,培养学生逐渐具备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科学理性精神、人文情怀、历史意识、生命思索、审美愉悦、现实关怀的精神素养和文化品格。  相似文献   

4.
高等教育作为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是传承与创新文化、科技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领域。大学作为国民接受高等教育的主要载体,必须承担起守护人类世代积累起来的文化资源和精神传统的重任。大学精神是一所大学的灵魂,而今天的大学精神被赋予了浓烈的人文特质、地缘特征及敏锐性等新的时代特征。认真审视及构建现代大学精神是高校不断前进必须完成的艰巨任务和科学课题。  相似文献   

5.
作家孙见喜高屋建瓴,把笔触伸进了丽江的精神内核,以对比的手法进行古今观照、反思,在诗意的文字里让我们看到了作者的人文情怀——在与现代接轨的同时,我们该如何坚守自己的传统文化?这样的深思与叩问,不仅深化了文章主旨,而且易于激发读者的共鸣。  相似文献   

6.
叶圣陶、吕叔湘、张志公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大教育家、语言学家.他们的语文教育思想.充满科学精神.充满现代思维,充满革新意识,充满人文情怀.对今天的语文教学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这里选发的3篇重读。三老”的文章。再现了“三老”的现代语文教育观。对当前语文教学改革定会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7.
论当代大学生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培养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课题组 《天中学刊》2002,17(1):109-113
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分别源于人类对自然和人世的认识,前者以物为尺度,追求真实,推崇理性;后者以人为中心,追求美好,推崇情感,它们一起构成人类精神文化的精髓,是完善人的心智,提升人的精神境界的思想理念。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和教育的偏差,导致了人文教育的失落,加上中国传统中缺乏现代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致使当代大学生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缺失。人文精神与科学素养的统一是现代人的基本特征,加强当代大学生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培养,是人类教育发展的历史必然,也是世界教育发展的普遍趋势。加强当代大学生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培养要求强化人文教育,重建教育理念,改革教育体制,完善教学体系,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高教师素质以及注重大学生知识的内化。  相似文献   

8.
仁爱精神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美德,在现代社会仍具有重要时代价值,大学生应承担起传承优秀文化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培育大学生仁爱精神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社会主义集体意识和责任感以及加强民族凝聚力的必然要求.新时代培育大学生仁爱精神要找到仁爱精神与现代需求的契合点,发挥榜样的模范作用,加强文化引导,不断弘扬仁爱...  相似文献   

9.
强化主体性精神培养创新型人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现代大学最根本的任务就是培养具有高素质、创新型的高级专门人才。学生是教育的主体,要把学生培养成富有主体精神和创新精神的人,就必须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达到人文、科学、创新的统一,使学生既具有人文精神,又具有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0.
陈维江 《辽宁教育》2013,(7X):75-75
<正>一、创设人文环境,孕育民族情怀马克思说:"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积极营造充满民族情怀的育人大格局,使之具有感召力和凝聚力,形成自己的文化认同意识和学校个性,造就良好的育人环境是培养民族精神的大前提。因此,从"物化"和"人化"两方面入手,以"外化物表,润物无声;内化人格,陶冶心灵"的环境建设,营造具有人文色彩的校园环境。此外,以"中华神韵、民族情结、中华是我根、我铸中华魂"为主题开展的班级文化建设活动更能让学生们拥有展示民族情怀的空间。"我是坚强的,我意志坚定,该做  相似文献   

11.
邓胤龙 《考试周刊》2010,(2):217-218
船山精神是湖湘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宝贵的思想资源。作为船山精神的发源地一衡阳师范高校,应该以锐意进取的态度弘扬“六经责我开生面”的勇扭历史重任的精神,引导学生敢于承担自己应尽的责任,培养他们良好的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12.
传统的物理教育注重其工具性价值,而忽视其内蕴的人文价值,未来的物理教育将更加注重物理教育人文价值的开发,注重科学探究和学生的批判精神、创新意识的培养。其中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是科学精神最本质的体现。  相似文献   

13.
科学精神与人文意识是青年大学生不可或缺的精神气质,理性和创造性是科学精神的根本特点,它们表现在四个方面。人文意识是人才素质的秉构成要素,是人才素质的圆满体,人文素养有五个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14.
现代大学应当具有大气大象、大师大量与大行大化的文化精神气质,大学正是以自己这种独特的文化精神引领社会前进;"学术自由"是大学与生俱来的传统,而这种传统的生命力又依赖于一个有利于学术自由的生态环境氛围;现代大学文化精神之构建在于价值观的整合、学科的相互尊重、科学人文知识架构的融合与校园文化文明创新。  相似文献   

15.
论大学语文的人文素质教育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宁  王荣国  张薇 《现代语文》2005,(9):127-128
一、大学生人文素质存在欠缺,大学语文应承担起人文素质教育的责任 人文素质指社会中的人通过对人类优秀文化吸纳,受人类优秀文化熏陶所反映出来的精神风貌和内在气质的综合体现.人文素质关系到一个社会的价值导向和人文导向,关系到一个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轻视人文素质,必然导致民族精神和民族智慧的衰退,必然导致整个社会的庸俗化.  相似文献   

16.
大学是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一支重要组织力量,人文和科学是推动教育发展、社会进步的车之两轮,大学不应该因大众化时代的到来而丧失其对人文品格和精神的追求。只有将科学与人文、文化与功用融合并举.大学才能真正承担起它对和谐社会应负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7.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有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为了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我们应从学生起开始抓好思想品德教育,在教学中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宗旨,注重培养他们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18.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有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为了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我们应从学生起开始抓好思想品德教育,在教学中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宗旨,注重培养他们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19.
於荣 《中小学管理》2002,(10):58-58
学校组织的精神文化是学校文化的核心和支柱,它直接影响并指导着人们的行为。如果说物质文化是学校的“外表”,制度文化是学校的“骨架”,那么精神文化则是学校的“灵魂”。因此我们应注重在学校精神文化建设中凸显人文关怀精神,重视人的个性和人的价值,实现组织目标与个人目标的有机结合。当前在学校精神文化建设中仍存在着一些缺乏人文关怀精神的现象。主要表现有:(1)管理中的科学主义现象,即在管理中一切以科学为标准,其理论前提就是把人都假设为同质同性的,而不是有丰富个性的个体,因而在管理中往往采取“一刀切”的做法。(2…  相似文献   

20.
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是人类文化的内在组成部分,是人的全面素质不可或缺的主体构成因素。文章阐释了人文与科学、人文素养与科学精神的内涵,剖析了高职学生人文素养与科学精神的缺失现状,并就加强学生人文素养与科学精神的融合与培育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