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是一个诗的国度 ,有着悠久的“诗教”传统。孔子是“诗教”的最早也是最积极的倡导人和身体力行者。两千多年来 ,“诗教”的传统绵延不绝 ,虽然近几十年来在“诗教”方面走过弯路 ,但由于诗是传统瑰宝 ,有着不可阻挡的魅力 ,所以“诗教”越来越受重视。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亟需解决的课题是 :对语文课本中的不少诗歌 ,怎样教才能充分发挥诗教的陶冶功能 ?诗歌教学与一般课文的教学应该有怎样的不同 ?笔者在教《石壕吏》一诗时 ,曾做了一些尝试 ,改变传统的古诗文教法 ,试图变换课堂形式 ,把《石壕吏》改写成剧本 ,让学生当一回编剧。…  相似文献   

2.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有着悠久的“诗教”传统。古典诗歌重“意”尚“神”的特点。对陶冶情情。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和美的心灵,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十分重视古诗词的教学与积累。小学语文如何进行诗歌教学?杨斌老师执教的古诗《游园不值》,可供我们研究。  相似文献   

3.
胡建义 《现代语文》2008,(12):94-95
我国是诗歌的王国,有着悠久的诗教传统。在《礼记》中记录了孔子的一段话:“入其国,其教可知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意思是进入一个地方,那里的教育状况就可知道。凡是老百姓温柔敦厚的,那是诗教的结果。当然诗教本指《诗经》的教育作用,后来泛指诗歌的教育功能。孔子是诗教的首倡者,《论语》中记载了孔子许多谈论诗歌的话。一次,  相似文献   

4.
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诗”作为六艺之一,是传统教育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诗歌教学在情感教育、道德教育、语言教育、知识教育、审美教育等方面,仍然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诗歌教学的目的 我国素有“诗教”的传统。那么“诗  相似文献   

5.
《唐宋诗举要》曰:“此首尤呜咽悲凉,情致凄绝。”意在说明《石壕吏》具有高超的语言表现力与丰富的情感内涵。对于像《石壕吏》这样文质俱佳的古诗文,我们应该怎样教学?如果逐词逐句地串讲,学生学习古诗文的情趣索然,同时也是对如此绝美之诗的糟蹋。为此,我在寻找一种突破,一种回归。概括起来就是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古诗文教学中注重朗读、品析,接续传统的诵读、涵泳式语文教学传统,促使学生初步获得语感,同时带动学生的情感体验与对文本的生动解读。二是在一定的语境与文化背景下,完成对词句的理解,使学生的理解更加深刻。三是与现实生活…  相似文献   

6.
传统教学以学生学懂为目的,内容听懂了,问题解决了,就大功告成,功德圆满。这当然无可厚非。不然,老师下不来台,收不了场,岂不难堪。但学生懂了就算完了吗?未必。教学《石壕吏》,在学生读懂会背全诗并达到基本的教学目标后,老师问学生:“有人认为《石壕吏》不是一首好诗,因为诗人杜甫在这首诗里始终是一个冷漠的旁观者,没有出来表过态。你们同意这个观点吗?”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学生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后来一致认为:“伟大诗人杜甫在《石壕吏》中是通过人物刻画和情景描写来表态的,诗人虽然没有直接出来讲话,但同情谁、…  相似文献   

7.
李楠 《现代语文》2006,(2):117-118
中国是个“诗国”,有着悠久的“诗教”传统。《礼记·经解》曰:“温柔敦厚而不愚,则深于《诗》者也。”千百年来,“诗教”对形成中华民族温柔敦厚的优良传统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蔡元培先生说得好:严格地说中国没有宗教,可以美学代替宗教,而诗歌便是美学的主体,可以诗歌代宗教。孔子所谓“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论语·阳货》),正是就诗歌所具有的德育、智育和美育功能而言的。语文教学重视对诗歌的教学,既是尊重民族传统文化的表现,也是我们迈出寻求未来发展道路的关键一步,更是我们倡导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加强思想建设和进…  相似文献   

8.
《观沧海》和《石壕吏》这两首诗在时代、体裁、风格、内容各方面都差别甚大,但是远缘比较却可见其大同。如果不论区别,专探文心,可见二诗最显著的相同点在于体现了中国诗歌的“诗言志”的一贯宗旨和高度概括、精于用词的传统特色。《观沧海》是写景诗,四言转韵,语言古朴。读这首诗,首先感觉到的必然是作者的豪迈气概和壮阔胸襟,一股奋发进取的精神直是扑面而来。作者的心志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相似文献   

9.
中国是个“诗国”,有着悠久的“诗教”传统。《礼记·经解》曰:“温柔敦厚而不愚, 则深于《诗》者也。”千百年来,“诗教”对形成中华民族温柔敦厚的优良传统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诗情画意的感悟,已成为东方人特有的美感。随着初中《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颁布,诗歌教学被提到了新高度。2003年苏教版 7-9年级 6册课本中编入古代诗词43篇,现代诗14篇。篇幅的增加,从一个侧面说明  相似文献   

10.
我国是一个诗的国度,有着悠久的“诗教”传统。但如今,我国的诗歌创作和诗歌教学受到了严重冲击,初中语文教学现状更令人担忧:许多老师诗歌观念陈旧,对诗歌本身的认识肤浅滞后;缺乏一种语文本位、文学本位意识,过于偏重诗歌的思想意义;对诗歌文本普遗缺乏读解能力。我们的学生不愿读、也读不懂诗,作诗的岁月白白流逝,这对于我们的语文教育是多么大的损失!那么,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该怎样教诗歌?如何激发  相似文献   

11.
《石壕吏》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代表作之一,也是过去中小学语文课本中必选的名篇。但是,究竟应该怎样看待这个作品呢?最近,在华中师院中文系文艺理论教研室编著、发行的《怎样评论文学作品》一书中,作者在对《石壕吏》作了一定的正确肯定以后,接着便指责诗中的“老翁、老妪都没有一丝一毫的反抗情绪”,说这是诗人“按照统治阶级的需要塑造出来的”“驯良百姓的形象”。对于这种指责和“分析”,我以为是值得认真讨论的。首先,我认为,说诗中的老翁、老妪没有一丝一毫的反抗情绪,这不符合实际情况。我  相似文献   

12.
多年以来 ,高考作文一直与诗歌“绝缘”。本来读诗写诗是最能体现语文学科特点的 ,也最能表现十七八岁的中学生如诗如幻的年龄特征 ,但我们历年的高考作文偏偏来个“诗歌除外” ,这一规定违背了中国非常重视“诗教”的文化传统。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 ,我们有着几千年的“诗教”传承。孔子说 :“不学诗无以言。”从《诗经》到唐诗、宋词、元曲 ,中国的诗歌传统一脉相承。可以说 ,诗是中华文化宝库中最光辉灿烂的瑰宝。古代文人写诗抒怀 ,以诗酬答 ,以诗相赠 ,是日常生活中最普通不过的事。可是当代文人中还有多少能写诗?还有多少人能写点像样…  相似文献   

13.
在当代大学教育改革的背景下,《诗歌创作》课程教学通过对传统“诗教”方式进行“扬弃”,把传统“诗教”和“人文精神”相结合,来弥补传统教育上的政治教化的目的,并通过诗歌品读欣赏、亲身创作的感性形式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培养其审美、创造、想象等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4.
我国是一个诗的国度,有着几千年的诗教传统.可是由于受语实用倾向的影响,诗歌写作教学越来越不被重视.长此以往,只会导致诗教薪火失传,学生精神荒芜,生活缺乏诗意.为此。我在人教版高一语第一册第一单元现代诗歌教学之后,特地安排了诗歌写作教学课“意象的选择”.指导学生尝试写自由诗。  相似文献   

15.
牟丽丰 《语文知识》2014,(11):32-33
北京大学钱理群教授在《呼唤“诗教传统”归来》一文中写道:“诗教‘不仅适合儿童的天性’,而且在保护与开启、培育儿童的自由想象力方面能发挥特殊的作用。”对高中生而言,古典诗歌独具涵养身心、提升人文素养的作用。但反观当前高中古典诗歌教学现状,教与学的“异化”是不争的事实!,教的“异化”:技术化、唯理化偏向明显。衡量高中教学质量的一个现实标尺就是高考成绩,因此,为了在短期内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很多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不是去引导学生把握意境,感受形象,领悟感情,而是像教数理化那样处理古典诗歌的教学,把教学目标归为扫清字词障碍、翻译诗词大意,用图解式的分析,死抠字句。  相似文献   

16.
杜甫的《石壕吏》是“以诗写史”的典范之作。从“角色设计”“空白经营”和“视角转换”三个角度对《石壕吏》进行解读,呈现杜甫站在“国家”与“人民”之间的两难处境,揭示“诗史”复杂且深刻的人文内涵,能够促进学生对诗歌文本及诗人的深度理解。  相似文献   

17.
罗勤 《贵州教育》2012,(22):32-33,46
一、问题的提出 我国是一个诗歌教育发达的国家,早在封建科举教育时代就形成了“诗赋取士”的传统,我国一大批文化名人也是通过学习诗歌接受启蒙教育的。唐代诗人骆宾王七岁作《咏鹅》诗;白居易五岁开始学诗,九岁就能识声谙韵,十六岁就写了“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名句;陆游自小受到父亲的诗教,吟诗、做诗,不但学到了做诗的技巧,更重要的学到了做人的道理,最终成为伟大的爱国诗人。读诗写诗,属对写对,是我国传统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8.
《新作文》提出了一个很深刻的问题:诗歌在中语文教学,尤其是高等学校入学考试中,应该占有一什么样的位置。这个问题长久以来,是被忽略的。从五十年代,甚至更远,中学语文课本中诗歌所的篇幅就很小,大抵是处于聊备一格的地位。古典诗的经典名篇,如《陌上桑》、《木兰辞》、《石壕吏》等些脍炙人口的佳作,是大部分课本所必选的保留篇目除此之外,现代和当代诗歌编选标准十分混乱。上个纪下半叶人民教育出版社全国统一的中学语文课本于诗歌的选择,过分强调意识形态的价值,处处显出化的迹象。贺敬之的《回延安》,完全是一首“伪民体…  相似文献   

19.
我当过中学的领导,又是一个中学语文老师,从事教育管理和语文教学三十余年。在三十余年的教学中,我总是把诗词教学摆在重要地位,促进学生思想素质的提高,达到既育才又育德的目的。一、诗教是我国优良教育传统*早在二千五百年前,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就把诗歌教学正式列入他为学生制订的课目,而且排在六门主科(诗、书、易、礼、春秋、乐)的第一位。他对《诗》的全部思想内容作了一个很好的概括:“《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他对《诗》的作用也作了很好的肯定:“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  相似文献   

20.
六、偏向了散文,应重视诗翻翻我们的教材,散文(广义的)占了90%左右。现代诗选得少,古典诗词选得就更少。语 文考试也有个流行的不成文的禁令,那就是作文不能写成诗。这样做的原因比较复杂,但 有 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与当时社会的政治文化心态有关。可我们是一个诗的国度!我们 有着 几千年的“诗教”传统,“诗书传家”──不但可用之于家,而且可用之于国。孔子 甚至说 ,不学诗(诗经)无以言。从《诗经》《离骚》到唐诗、宋词、元曲,中国的诗歌 传统一脉 相承。可以说,诗,是中华文化精华中的精华,是光辉灿烂的中华文化的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