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为了检验环境规制能否推动沿海地区产业结构升级,从正式环境规制与产业结构升级的非线性关系研究和非正式环境规制的直接影响入手,本文采用沿海33个城市2007-2016年动态面板数据构建计量模型,利用系统广义矩估计法进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沿海城市的环境规制与产业结构升级存在U型关系,拐点值为0.4452。当环境规制小于拐点值时抑制产业结构升级,当环境规制越过拐点值时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整个沿海地区环境规制已经越过拐点值。但是不同区域环境规制拐点值不同,其中东部沿海环境规制的拐点值最高。非正式环境规制中的人均收入水平和人力资本能够显著促进沿海产业结构升级,人口密度对产业结构升级具有负向作用,其显著性存在区域差异性。技术创新有效推动了沿海产业结构升级;外商投资阻碍了沿海产业结构升级,对北部和东部沿海的阻碍最明显;贸易水平对南部和东部沿海具有明显的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2.
基于行业异质性视角,以中国制造业20个细分产业2008—2013年的面板数据为样本,采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实证检验了环境规制对制造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环境规制与制造业的技术创新水平呈现显著的倒U型关系,拐点为0.4962;但具有产业异质性;(2)人力资本对制造业技术创新有正向影响,但受环境规制约束时降低了促进作用;(3)无论环境规制约束与否,外资参与程度对制造业不同产业的技术创新影响不同;(4)竞争程度对产业的技术创新水平有抑制作用。与此同时,制造业滞后一期的技术创新会受到上一期技术创新的影响。因而,政府在制定环境规制政策时要体现产业差异。  相似文献   

3.
基于价值链视角,将中国工业行业的技术创新过程分解为技术开发和技术转化两个阶段,在构建环境规制对两阶段技术创新能力影响的理论框架基础上,利用2004-2011年中国工业37个细分行业的面板数据,通过面板协整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实证考察了环境规制对技术创新能力影响的异质性效应。研究发现:(1)环境规制对技术创新能力具有显著的长短期促进效应,但存在明显的行业异质性;(2)环境规制对技术转化能力的长期促进效应大于技术开发能力,但不同行业的阶段异质性效应明显;(3)环境规制对技术创新能力的长期均衡具有显著的短期修正效应,技术创新能力向均衡状态的调整速度存在明显的行业异质性;(4)部分行业环境规制对技术创新能力的促进效应出现了长短期不一致的情况。最后,基于价值链视角提出了促进环境规制与技术创新能力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利用我国30个省份2008~2017年的数据,构建Super-SBM模型测度各区域绿色技术创新效率,进而利用门槛面板模型,以环境规制和产业集聚为门槛变量,实证研究贸易对区域绿色技术创新效率溢出的非线性影响。结果表明:(1)从效率值来看,我国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增长迅速,但区域发展“不平衡性”严重,东部地区的效率值遥遥领先于中西部地区;(2)从门槛结果来看,贸易对区域绿色技术创新效率的溢出显著存在环境规制、产业集聚的“双门槛”效应;(3)从作用机制来看,环境规制下的贸易与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呈“U”型关系,随着环境规制强度提高,溢出的“挤出效应”逐步转为“激励效应”,影响由负变正且作用逐渐增大;产业集聚下的贸易与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呈“N”型关系,仅当产业集聚水平跨过第二门槛时,影响显著为正;环境规制对绿色技术创新效率表现为显著的直接推动作用和间接门槛作用,产业集聚对绿色技术创新效率仅表现为间接门槛作用。  相似文献   

5.
《软科学》2019,(6):67-71
采用超效率SBM模型,测算了2004~2015年中国大陆30个省市的工业生态效率,借助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基于正式环境规制与非正式环境规制交互视角,实证分析了两种规制对工业生态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正式环境规制对工业生态效率无显著影响,但其平方项的估计参数值显著为正,非正式规制显著促进生态效率;正式与非正式环境规制强度表现为此消彼长的替代关系,两种规制在对工业生态效率的改善作用中存在正向交互效应。  相似文献   

6.
基于核密度函数模型描绘我国制造业能源强度的动态演变规律和行业异质性,从行业环境规制视角构建绿色技术创新对能源强度的非线性门槛模型,探讨行业环境规制的门槛效应和时序变化,进而利用各因素多个分位数全面分析对能源强度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样本期间我国制造业能源强度整体发展较为收敛,行业差距有扩大趋势;能源相对价格、技术改造和人力资本水平与能源强度显著负相关;企业规模和技术引进在一定程度上制约能源强度降低;环境规制强度的增加促进绿色技术创新降低能源强度,但受限于行业低环境规制(ER≤0.101)和中环境规制(0.101<ER≤2.160)区间;环境规制存在行业异质性,不同年份同一行业也有较大差异;分位数回归结果表明门限回归夸大了企业规模对能源强度的正向影响,且高人力资本才能显著降低能源强度,低人力资本反之。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对2000—2014年42国制造业服务化对全球价值链(GVC)分工地位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引入技术创新,以检验其在上述影响中存在的中介效应,并进一步从国家和行业层面对相关影响可能存在的异质性进行考察。研究发现:制造业服务化与一国GVC分工地位之间有显著的"倒U型"关系;技术创新在制造业服务化影响一国GVC分工地位中存在非线性中介效应;技术创新对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国家产生的中介作用存在异质性,在发达国家中存在显著的中介效应,但在发展中国家中其中介作用并不显著;技术创新在不同制造业的服务化影响中产生的中介作用也存在异质性,在知识密集型制造业的服务化影响中其中介作用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8.
为进一步探究董事绿色联结关系在重污染企业绿色并购后绿色技术创新中的纽带作用,回答企业内部因素如何影响企业绿色并购后绿色技术创新的问题,考察不同类型的环境规制在董事绿色联结与绿色并购后绿色技术创新之间的异质性调节作用,以2012—2020年我国沪深A股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绿色并购为对象,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法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具有绿色联结关系的董事能够显著促进重污染企业绿色并购后的绿色技术创新,且这一促进作用在非国有企业、高研发投入企业以及高竞争度行业更为显著;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在董事绿色联结对企业绿色并购后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中起负向调节作用,而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U”型调节两者之间的关系。因此重污染企业在进行绿色并购后绿色技术创新重大决策时,应重视董事绿色联结这一非正式制度,并准确判断市场动向和政策导向,充分发挥董事绿色联结的作用,推动企业实现更高效的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9.
技术进步、技术效率与中国渔业增长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运用DEA的马姆奎斯特指数法,测定了我国1999—2007年29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渔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的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技术进步指数、规模效率,并且对省际间渔业的经济趋同效应进行分析。结论表明:渔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显著,沿海地区和内陆地区TFP的增长模式不同,沿海地区以技术进步为主,忽视了技术效率,内陆地区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同时发展。TFP促使沿海和内陆各省渔业出现趋同趋势,而TFP的分解指数在全国、沿海和内陆省际间对趋同效应的影响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10.
正式与非正式的环境规制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正式与非正式的环境规制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机制并进行比较。研究结果发现,正式环境规制与非正式环境规制对企业绿色创新均具有显著的影响作用;企业宽裕资源对政府正式规制与绿色创新之间的关系具有正向调节效应,而对非正式的环境规制与绿色创新之间的关系不具有调节效应。此外,组织知识惯性对正式与非正式的环境规制与绿色创新之间的关系均具有负向调节效果。  相似文献   

11.
产业集聚、技术创新与环境污染的内在联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毅军  谢荣辉 《科学学研究》2015,33(9):1340-1347
论文以产业集聚的环境外部性为切入点,利用中国1999-2012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产业集聚水平、产业集聚与技术创新的关联效应对环境污染的影响,并进一步将样本分为沿海省份和内陆省份,检验了产业集聚影响环境污染的区域差异。研究结果表明,产业集聚与环境污染呈倒"U"型关系,而技术创新在决定"拐点"的位置上发挥了关键作用;全国绝大部分省份均位于倒"U"型曲线的左侧,即产业集聚水平尚未跨越门槛值而发挥环境正外部性,其中沿海省份比内陆省份位于左侧曲线的更高位置,意味着较高的集聚水平对应了更强的环境污染,但沿海省份技术创新的减排效应小于内陆省份,表明沿海省份的集聚正外部性正在减弱,其集聚发展已进入瓶颈期。  相似文献   

12.
基于我国31个省市2000-2017年的面板数据,运用tobit模型和门限回归,研究在创新驱动战略背景下,人口老龄化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效应,识别区域技术创新在其中的调节作用及门限作用.研究表明,就全国和东部地区而言,老龄化显著促进产业结构高级化,区域技术创新在老龄化对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影响中表现出双门限效应,在产业结构合理化中表现出单一门限特征.对于中西部地区而言,区域技术创新在老龄化对产业结构"两化"的影响中均表现出单一门限特征,且只有当区域技术创新能力在一个特定的范围内,老龄化才会显著促进产业结构"两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技术创新在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环境规制对于技术创新的影响势必影响经济发展。运用2001—2010年中国36个工业行业的面板数据,通过主成分分析方法构建综合的指标体系,最后采用计量经济的方法实证分析"十五"和"十一五"期间环境规制对中国行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环境规制对于不同的行业有着不同的影响,对其中20个行业有正效应,主要为协调性行业(环境技术效率大于0.7);对16个行业有负效应,主要为不协调性行业和行业协调性下调的行业,且对于不同行业影响程度不同。同时,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可能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环境规制增加了环保成本投入,改变了生产要素结构,势必影响海洋产业效率。利用DEA-BCC模型对2001—2016年中国11个沿海省市海洋产业效率进行测度,构建面板模型分析环境规制与海洋产业效率的关系,探讨科技创新与FDI对二者关系的调节作用,并进一步考察科技创新和FDI联合效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环境规制会降低海洋产业效率;科技创新和FDI对环境规制与海洋产业效率的负向关系产生影响,且二者的调节作用可以互相补充。在科技创新水平较低时,FDI仍可缓解环境规制对海洋产业效率的负向影响,为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协调发展提供了可能。各沿海省市应通过加强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能力并不断吸引优质FDI,缓解环境规制的约束,以达到环境保护与海洋产业效率的双赢,实现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5.
以人工智能为引领的新一轮产业变革催生了创新网络多系统共享开放、多主体互动互补、多因素震荡交织等特征的凸显,使得产学研协同创新对资源异质性、知识流动的双重需求日益加剧。该研究以人工智能产业为例,分类别、分阶段探讨了资源异质性与知识流动对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动态交互效应。研究表明:资源异质性对产学研协同创新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随着产业生命周期的不断推进,知识吸收对此促进作用经历了 “负向调节效应较大-负向调节效应缩小-正向调节效应加强”的动态调节过程,而知识扩散则经历了“正向调节效应较小-负向调节效应出现-负向调节效应增大”的动态调节过程,为寻找人工智能产学研协同创新生态治理的突破口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邓宗兵  李莉萍  王炬  曹宇芙 《资源科学》2022,44(5):1009-1021
探究不同技术水平下工业生态效率地区差异及影响因素,是实现协同建设工业生态文明的基本前提。本文在考虑地区技术异质性的基础上,基于共同前沿理论,运用非期望产出SBM模型,测度2008—2018年中国30个省(市、区)工业生态效率和区域间技术差距,并从无效率根源和外部环境两个维度检验了工业生态效率损失根源和外部影响因素。结果发现:①共同前沿下的中国工业生态效率整体呈上升趋势,年均值由2008年的0.589上升至2018年的0.603,依然存在一定的改善空间。②中国地区工业技术水平存在显著差异,总体表现为内陆经济区明显低于沿海经济区,其中5个内陆经济区与全国最优技术水平存在30.0%以上的技术差距。③无效率分解发现,南部沿海和北部沿海区为高管理无效低技术无效型,其余经济区及全国为低管理无效高技术无效型;30个省(市、区)无效率类型各异,但主要由技术无效率所致。④经济水平、环境规制、产业集聚对全国工业生态效率提升有促进作用,而能源结构、外商投资有抑制作用;环境因素对八大经济区的影响方向和程度明显不同,其中北部沿海区“波特假说”成立、长江中游和西南区“污染天堂假说”成立。本文可为探寻工业生态效率提升路径提供新视角,为协同建设工业生态文明提供经验参考。  相似文献   

17.
基于非线性视角,采用时变参数向量自回归(TVP-VAR)模型,从时间和时点维度对1985年以来我国非正规金融、技术创新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非正规金融、技术进步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具有短期与长期的差异性,即技术创新的短期影响显著大于长期,而非正规金融的长期影响显著大于短期;从总体看,非正规金融、技术进步对产业结构升级存在正向的促进作用,且无论是短期还是长期,产业结构升级对非正规金融较技术创新敏感;非正规金融对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具有累积冲击效应,而技术创新对产业结构升级表现为及时响应;三者的关系在不同宏观背景下呈现出较为类似的走势,且冲击影响大小有所不同,但是“十五”以来,我国非正规金融与技术创新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冲击作用几乎没有得到提升。据此,笔者强调在“十三五”规划时期,政府应该充分认识到现阶段对技术创新投入的不足并规范有效地引导非正规金融促进技术的创新,以增加资本投入与技术创新保障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以及经济的平稳增长。  相似文献   

18.
侯建  王刚  陈建成 《科研管理》2020,41(3):91-100
针对开放式创新驱动与绿色发展融合下工业绿色增长路径及动力来源多元化特征,基于中国工业2009-2015省际面板数据,通过考虑非期望产出的Super-SBM模型测算环境和能源约束下的工业绿色增长结构,并采用改进的动态门槛回归模型,从地区知识积累视角系统探究外部知识源化路径驱动工业绿色增长机制的知识积累动态门槛效应及其时空异质性。研究表明:中国工业绿色增长整体水平较低,地区异质性显著;总体上,外部知识源化对工业绿色增长起到了正向作用,但其存在显著的知识积累异质门槛特征:知识积累一旦突破了临界规模,外部知识源化路径驱动工业绿色增长的正向效应则呈现减弱,且知识积累门槛时空分布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9.
当前,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迅速凸显,通过科技人力资源促进工业绿色转型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环。本文基于Super-SBM系统分析中国工业行业绿色转型异质性结构,通过环境规制视角构建动态面板门槛模型,探析了科技人力资源对于工业绿色转型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中国工业绿色转型还有较大发展空间,粗放与集约发展并存,且存在显著异质性,其转型过程呈现明显波动特征。有趣的是,中国科技人力资源对于工业绿色转型的作用存在显著的环境规制异质门槛效应:较低程度的环境规制水平并不利于科技人力资源对工业绿色转型的促进作用,而随着产业环境规制强度的增加并超过“临界值”,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这种不利影响,进而推动了科技人力资源正向促进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