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 毫秒
1.
大化改新和明治维新是发生在日本古代和近代历史上以吸收外来文化来实现富国强兵为目的的两次重大改革。大化改新时期,落后的日本多次大规模派遣遣唐使来华学习先进文化,中日文化交流呈现出日本积极主动地学习中国的态势。明治维新时期,日本欧化成功,落后的清政府多次派遣使臣和大量留学生赴日学习日本近代化经验,中日文化交流呈现出中国积极主动地学习日本的态势。从大化改新到明治维新,中日文化交流方向发生逆转与长期以来中国古代的华夷观有着直接的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2.
在世界近代史中,日本的“明治维新”如同其它西方国家的资产阶级革命一样,占有很重要的位置。“明治维新”以来,日本逐步地摆脱了西方的殖民侵略,成为亚洲第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所以“明治维新”也是日本历史上一个重大转折的历史标志。“明治维新”是日本近代史上资产阶级一次重大改革运动,当时正是明治天皇在位,因而叫“明治维新”由于“明治维新”对日本及近代国际带来了深刻影响,因此,明治天皇也就成了世界历史上一位重要人物。本文试就明治天皇的历史作用作一述评。  相似文献   

3.
在中日文化教育交流史上,曾出现过两次高潮.第一次是隋唐时代,第二次是在清末时期(约公元1896——1911年).第二次文化交流,主要表现为中国大量地向日本派遣留学生,大规模地译介近代日本著作,传入教育思想、教学内容等等.近代西方资本主义侵入东方以后,中日关系起了剧烈的变化.鸦片战争后,中国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深渊,日本则学习西方较早较快,十九世纪的后三十年中,迅速地发展为近代的资本主义国家.日本明治维新,使国家富强起来的政策和经验,引起了当时中国人的注意.中日甲午战争,中国被打败了.这给予中国人以更大的刺激.为了挽救国家和民族于危亡,必须发愤图强,“变法维新”,“日本人向西方学习有成效,中国人也想向日本人学”(《毛泽东选集》1359页).  相似文献   

4.
《考试周刊》2016,(46):132-133
<正>一、教学目标及立意有关"明治维新"的主题,《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是这样表述的:"知道明治维新的历史条件;概述明治维新的主要过程和基本内容,理解近代化道路的多样性;分析明治维新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的历史地位。"显然,课标目的是让学生理解明治维新对历史发展的影响。《走向世界的日本》是人教版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的第八单元第四课,人教版教科书以"走向世界"为线索,从近代化角度将本课分  相似文献   

5.
中日两国学校体育思想的比较蒋艳杰卢春燕孙茹中日两国在文化教育方面有许多相似之处,而且有着源远流长的文化交流。但日本在“明治维新”后,吸取了大量欧美文化的精华,文化教育事业有了巨大的发展,学校体育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而我国的近代教育和学校体育都晚于日本...  相似文献   

6.
清末日本监狱学书的中译本在日本出版之后,主要通过轮船寄至中国,由指定书店销至各地;在国内书籍销售中采用了报刊广告等近代化营销手段;监狱类书籍还通过封疆大吏以地方法政考试用书的方式,大量订购,流向官场读者;在日本政治家大隈重信主持编纂并赠送清朝皇帝大臣的宣扬明治维新成果的《开国五十年史》丛书中,也有监狱书籍。通过这四条书路,日本近代监狱改良思想在中国得到传播。  相似文献   

7.
●您能先谈一下您的治学经历吗 ?■可以。我是从研究明治维新史开始的。明治维新是日本近代化的开始。我试图从经济、文化、思想等各个角度搞清楚中日走上不同道路的原因。在日本明治维新研究中 ,我注意到了日本儒学在其中的作用。遂写有《日中儒学的比较》 ( 1 988年 )。该书主要探讨了前近代中日两国儒学的异同以及日本儒学的特质。该书对日本儒学特质的概括与“早期儒学”概念的提出 ,颇得中日学界的首肯。在该书的写作中 ,我注意到 ,在漫长的历史中 ,源自中国的儒学思想曾对日本文化的各个领域 (政治、法律、道德、宗教、 文学、史学等 …  相似文献   

8.
对高中教材《日本明治维新》的几点疑问与建议●陈玉建仔细研究一下现行高中历史教材《世界近代现代史》(上册)第十一章《日本明治维新》的有关内容,不难发现教材在阐述“明治维新”这个问题时,确有许多不清楚、不完整、不准确的地方。这既影响了教师的教学,又影响了...  相似文献   

9.
五四时期戴季陶根据自己多年对日本问题的观察与研究,明确指出日本是一个等级森严、神权迷信盛行的、封建专横的国家,明治维新及日本政党政治的建立并非民主潮流使然,日本文化与文明也相当幼稚。他在中日关系问题上给日本帝国主义以严正批判。这对近代中国人认识日本和了解日本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0.
明治维新期间,日本政府提出"富国强兵"、"殖产兴业"和"文明开化"三大政策。在教育政策方面制定了第一部教育改革法令《学制》。《学制》在日本高等教育初创时期产生了巨大影响:首先,保证高校生源质量;其次,构建第一所国立大学框架;最后,在教育内容方面倾向实科教育。《学制》在明治维新期间为日本高等教育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为教育政策的制定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11.
福泽谕吉(1834-1901)是日本资产阶级启蒙运动的创始人,明治时代杰出的思想家,他积极批判日本封建主义的意识形态,宣传资产阶级的天赋人权思想,输入西方资本主义的文明,对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因而有日本伏尔泰之称。他的《劝学篇》、《文明论概略》等启蒙著作,在唤醒日本国民砸碎旧的封建制度枷锁和向欧美资本主义学习方面确实起到相当大的作用,但同时,他也渐渐形成了脱亚思想,对中国、朝鲜等邻近国家由同情、蔑视转向鼓吹侵略,无形中为日本近代军国主义的形成和发展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本文仅就福泽谕吉的中国观,作一粗浅的分析。  相似文献   

12.
王云鹏 《学语文》2014,(3):56-57
黄遵宪是近代中日文化交流初期的标志性人物,他在日本亲身经历了一个与中国命运相似的国家,通过“明治维新”迅速崛起;又在中国亲眼目睹了他所熟悉的日本在甲午战争中获胜,因而唏嘘悲怆!他将中国传统文人“家国天下”的理念展示得淋漓精致,其诗歌浸透着浓烈的爱国热忱。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四个方面分析日本近代妇女解放文学代表作《伸子》产生的社会背景,最终得出明治维新时期日本女性地位的提高促成了《伸子》的诞生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14.
在近代中日文化交流史上,黄遵宪的<日本杂事诗>有其独特意义:一是全面介绍了日本的国势、国情、文化,一改国人此前对东瀛邻国"不屑措意"的狭隘观念;二是广泛考察了中国古代与日本文化交流的情况,反映出一衣带水相邻两国的历代友好交往;三是就<日本杂事诗>自身的艺术价值而言,亦可谓近代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珍品.  相似文献   

15.
戊戌变法为为中国近代的发展在一定意义上探寻了出路.纵观世界历史的发展,与我们临近的东亚国家日本早在当时的三十年前也进行了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即日本明治维新.明治维新是受到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以西化和现代化为目标,由日本明治天皇建立新政府,最终确立君主立宪制政体的一次成功改革.戊戌变法与明治维新之间有着太多的相同之处,但其结果却大不相同.本文就以中国近代史为切入点,通过工业文明的发展来对比与研究中国戊戌变法与日本明治维新之间的相同点与区别.  相似文献   

16.
1991年度,我被龙谷大学派往上海师范大学历史系留学。有幸拜读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新出版的忻平大著《王韬评传》一书。作为一个日本留学生,我很喜欢这本书,尤其喜爱读第七章《考察日本》,因为从这一章里,我看到了近代中日学者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7.
“国语”一词,古已有之,它与我们现在所说的民族共同语的“国语”一词既有联系,也有区别。现代意义的“国语”,是在近代西方民族主义思想传入中国后,与现代民族国家观念的形成一同出现的一个具有全新内涵的概念,它的出现显然是受了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语言政策的影响。在中国,作为民族共同语的“国语”一词,在近代究竟起用于何时,目前学术界的说法并不一致。根据对相关资料的钩沉发现,最早使用现代意义上的“国语”的当属1895年出版《日本国志》的黄遵宪,而非目前学术界一般认为的1902年赴日考察学政的京师大学堂总教习吴汝纶。  相似文献   

18.
本节教材通过对明治维新前日本历史的介绍,使学生对日本古代历史发展的脉络有个基本的了解。通过古代中日文化交流的讲解,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古代文化对日本文化发展所起的巨大影响,以史实说明自古以来中日两国人民间的友好关系。大化改新是本节教材的重点和难点,而部民制和幕府政治又分别是日本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特征,也必须向学生交待清楚。  相似文献   

19.
魏源撰写的《海国图志》,是我国近代第一部大型世界政治历史地理著作。这部著作不仅开辟了中国近代认识世界、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时代新风,同时也通过交流传播,对日本的明治维新运动产生过积极的影响。《海国图志》于1851年初传入日本,其后在日本知识界广为传播,其翻刻版本多达二十多种,其中有《海国图志夷情备采》、《海国图志国地总论》、《海国图志筹海篇译解》、《翻刻海国图志英吉利国》、《翻刻海国图志普鲁士国》、《海国图志佛兰西总记》、《海国图志俄罗斯总记》、《美利哥总记和解》等。日本属于东亚岛国,在交通极不发达的条件下,日本与世界文化交流的渠道十分狭窄。中英鸦片战争以后,日本幕府自身已感受到唇亡齿寒的冲击,美、苏、俄、波等西方列强的炮舰强行打开  相似文献   

20.
最近,由南开大学日本史研究室米庆余副教授撰著的《明治维新》)一书已由求实出版社出版,这是我国第一部独立研究明治维新史的专著。全书虽仅17.5万字,但涉及问题广泛,史料丰富,该书一出版即引起日本学界的重视,日本东京教育情报中心出版社近期将出版该书的日译本。著者按照这段历史本身的发展过程,运用唯物史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