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WTO框架下,与我国科技创新政策相关的协议有《与贸易相联系的知识产权协议》、《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议》等6项.入世以来,国外对我国科技创新政策的关注集中在技术标准、产品认定、政府采购等领域.面向未来发展,科技创新政策的制订实施需要具有更广阔的国际视野,积极拓展新的开放领域和空间,充分发挥对解决国际贸易争端的支撑作用.本文建议,针对WTO框架下的经济技术规则开展情景分析和跟踪比对;用好国际科技合作形成的技术基础,提高国际贸易影响力;理性认识WTO规则,通过WTO争端解决机制最大限度维护自身利益.  相似文献   

2.
对芬兰科学技术政策的历史演变,尤其对20世纪90年代后。芬兰以建设国家创新系统和知识社会为目标的科技政策新的发展趋势进行了详尽分析,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对芬兰科技竞争力发展状况的探究来评价芬兰科技政策的缋效。  相似文献   

3.
地方政府科技政策执行的制度机制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政策推进机制、联动协调机制、考核机制、反馈机制几个主要环节,探讨构建地方科技政策执行的制度机制及其作用,通过保障科技政策执行有力的制度机制,发挥科技政策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导和推动作用,实现科技、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政府科技工作的重心逐渐从单纯重视经济发展向经济社会发展并重转移。中国促进社会发展的科技政策已形成了由发展规划、技术政策、科技计划和重大工程项目、专项科技行动和实验区、示范工程等政策工具构成的政策体系,并确定了资源环境、人口健康、城镇化、防灾减灾与公共安全、缩小城乡差距、促进社会公平等若干重点政策干预领域。为保证科技进一步发挥促进社会发展的作用,建议政府应特别重视科技成果的公平分配问题,并着重防范科技与社会发展中可能出现的风险问题。  相似文献   

5.
科技政策工具是实现科技创新资源有效配置的重要前提,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是上海实现经济转型的契机。本文围绕上海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的核心问题,通过构建科技政策影响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对上海科技政策的作用效果进行了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上海科技创新政策主要通过作用于政府研究机构、企业及高等院校对科技成果转化率产生影响。科技政策因子当中,人才培养政策、知识产权保护及服务政策、税收激励政策,通过科技政策系统对上海科技创新能力产生积极作用,金融政策由于金融机构贷款门槛高、手续繁杂,科研资金扶持政策由于相关会计准则不完善等原因,对科技成果转化率的促进作用相对较小。因此,政府部门在制定科技政策时,应把握不同创新主体之间的关联及不同科技政策不同时期的影响途径,建立公平的竞争机制及完善的激励机制,使科技政策对科技创新能力的促进作用发挥到最大化。  相似文献   

6.
深入研究科技奖励制度对于建立和健全激励科技发展的政策和机制,促进科技事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剖析科技奖励制度的内涵入手,概述了科技奖励的管理学和经济学两个方面的理论依据,详细地分析了科技奖励制度对我国科技发展、经济振兴、社会进步等方面起到的积极推动作用,在分析目前我国科技奖励状况和存在的问题基础上,提出了若干完善我国科技奖励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杜芳舟 《科技风》2012,(20):273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的科学技术在短短的几十年中得到了飞速发展,在战败的废墟上,从一个科技落后的国家一跃成为世界科技强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日本通过科技政策的调整与改变,制定了适合自身科技发展的战略,使日本成为经济和科技的强国。研究战后日本科技政策演变,对中国现在与未来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经济环境对科技的影响体现在经济对科技的需求、国家的经济体制、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社会环境对科技影响最深的包括政治因素、法律因素、文化教育因素和科学技术因素.科技政策的制订程序反映了社会经济环境对科技政策影响的方方面面.  相似文献   

9.
论科技创新的人格化机制与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从生产力的人格化角度出发 ,分析了科技创新的人格化机制的含义和作用。接着从创新主体转化问题没有解决 ,存在技术创新主体缺乏症 ;科技力量难于系统整合 ,科技创新优势难以充分发挥 ;经济和科技活动脱离 ,没有形成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的强大的科技支撑等方面 ,分析了科技创新人格化机制缺乏对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的影响。根据对东北老工业基地科技创新人格化机制特点的分析 ,从建立转制后科研院所的科技创新主体形成机制、建立企业家的科技创新主体转化机制、建立对社会资源的创新整合机制、建立股权制和年薪制为核心的利益分配机制、建立科技创新文化氛围机制、建立科技创新人才成长机制、建立知识决定援助的政府支援机制等方面 ,提出了按照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要求加快科技创新人格化机制建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科技政策对科技事业的发展至关重要,通过科技政策可以实现科研活动自身的管理化和协同化以及科技与经济、社会和自然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我国的科技事业在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了飞速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有许多值得借鉴和推广的经验,也有惨痛的失败和教训,文章重点研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技政策的经验与教训。  相似文献   

11.
我国科技创新政策体系建设主要进展及对政策方向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贺德方  周华东  陈涛 《科研管理》2020,41(10):81-88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同我国发展方式转变历史性交汇,国内外经济环境发生深刻变化,面向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和世界科技强国的战略目标,亟需完善我国科技创新政策体系,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效能,支撑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和高质量发展。本文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技体制改革发展历程进行了概要回顾,提出科技创新政策体系的八部分构成,总结了我国科技创新政策在强化要素、加强主体、完善机制、培育产业、集聚区域、优化环境、扩大开放等方面取得的进展和成效,并立足国家战略发展需求和国内外科技创新发展趋势,提出未来一段时期我国完善科技创新政策体系的思考和建议,包括加强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改进评价制度、完善科研人员激励政策、提升科技治理能力、推动高水平开放创新、营造公平竞争的创新环境等。  相似文献   

12.
全球科技发展态势研判是对未来一段时期科学技术、国际竞争、产业形态和社会关系的趋势判断和分析,对做好科技战略制定和规划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2035年为展望,对全球科技发展、创新范式、基础科学、研发组织、社会影响进行态势分析,认为未来科技创新将对人类经济社会发展产生决定性影响,新技术、新组织、新产业、新业态将不断涌现,新型研发组织发生进阶化演变,技术应用将重塑经济社会和产业结构。中国作为科技创新领域进展最快的国家之一,面临着中美科技局部脱钩、国际技术出口管制、新兴技术应用受限、科研伦理不确定性增多等潜在风险。对此,提出应加强对战略前沿技术的前瞻性预测,加强国家科技合作,构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构建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加快政府管理职能转变等五方面措施。  相似文献   

13.
我国科技政策执行力研究综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全球经济危机逐步消除的背景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都需要强大的科技予以支持,科技政策又是科技发展的重要保障力量。在科技政策研究系统中科技政策执行力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视角,科技政策执行力决定着科技政策执行过程顺利的进行。对科技政策执行力的研究主要涉及到科技政策制定、科技政策执行和科技政策评估等方面。  相似文献   

14.
科学技术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而基础科学则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基础。只有重视基础研究,才能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基础研究作为知识和技术的储备,既保证为社会经济发展持续供给科技成果,又能拓展人类知识前沿并促进社会进步。当前,世界各国重视基础科学研究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质性作用,科技创新政策和治理日益"以任务为导向"。未来基础科学发展更要关注基础科学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作用。文章从社会需求出发,以人为关键要素,重点阐述生命健康、社会发展与自然环境改善、变革性技术发展和提升基础科学能力的方法等4个方面的基础科学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5.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经济的核心是科技创新。从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来看,科技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一个国家或地区科技水平的高低决定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综合实力。面对科技竞争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大力发展科技创新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而适度的税收优惠政策则可以促进企业进行科技创新的投入。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本文采用列表分析的方法,列举了我国目前的科技创新税收政策,并进行分析,并提出了要完善我国科技创新税收优惠政策体系、争取对不发达地区科技创新工作的税收优惠政策支持以及增强科技创新工作税收政策的实施力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当今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为地方高校科研工作跨越式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实现地方高校科技跨越式发展不仅要继续增加政府和社会资金的投入,更要创新观念,创新思维,引进、培养造就一批高水平的科技创新人才和创新团队,构建科技创新体系,在学科交叉领域、优势方向,形成特色,创新知识,创新成果,为地方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7.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roles of socio-political factors and related public policies in the economic growth of Croatia, as well as their influence on its transition to a knowledge economy (KE). The Croatian experience might help to understand transition processes in other Central and Eastern European Countries (CEECs). This paper argues that Croatia has failed to capitalize on its inherited science base, which could have been used as a starting point in the transition towards a KE, because it has not made the shift from an obsolete socialist-style science policy to a modern innovation policy (IP); the latter is seen as the new policy paradigm necessary for structural adjustment to a KE.Covert socio-political growth factors shaped by the country-specific historical heritage of Croatia have prevented the recognition of the need for structural adjustment to the new technology regime, and have led to the belief that the IP is not only irrelevant but is also a relict of the state interventionism inherited from socialism, which was the most serious obstacle to policy reform.Examples drawn from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P and the National System of Innovation (NSI) in Croatia, which shares the socialist model of science policy and the socio-political context of the transition towards a market economy with other CEECs, can help to explain the failure of the IP. In the Croatian case, the decisive factors were the social state of so-called “semi-modernism” and the governance of the so-called “de-industrializing elite”.This paper concludes that the transition of a CEEC from a market economy to a KE requires a serious re-design of development policy, the effectiveness of which depends on social change determined by the political recognition and social assimilation of the new technological regime. In this sense, the current paper contributes to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roles of social capital and governance in the economic growth of post-socialist countries.  相似文献   

18.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和经济的迅速发展,已使知识、信息、技术和资本以空前未有的速度在全球范围内流动,正在改变着国际之间竞争的实力、态势、基本结构和重点。必须看到: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表现出来的是商品,而其强大的后盾是先进的科学技术,是实验室,是掌握最先进科学技术而应用于生产的各级各类人才,是培养和造就人才的良好的教育体系和社会环境。象中国这样的大国,若忽视科技资源的投入,就不可能有经济和技术的长足发展,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就会永远落后。  相似文献   

19.
文剑英 《科研管理》2019,40(5):175-181
摘要:知识经济时代凸显了知识和经济的相关性,也导致了知识生产和使用间的矛盾。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是走出知识悖论、加快技术转移的有效路径。然而科技成果转化并非径情直遂,国外经验研究表明,若要真正取得科技成果转化的成效,其先决条件却是保持知识的自由流动、提高大学和科学技术研究的内在品质。  相似文献   

20.
区域创新能力指标与网上查询记录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谢友才 《科研管理》2005,26(1):47-52
本文首次发现了网上查询记录数是一个区域的综合性科技实力指标,并且与区域知识创造能力与创新的经济绩效相关。这一结论在18个副省级沿海城市科技实力排名中再次得到印证。本研究还提出了网络时代研究社会发展问题的新方法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