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4 毫秒
1.
采用动态演化博弈方法分析得出市场需求规模达到某一临界值时技术创新得以实现。将这一思想引入产品内分工背景下全球产业链中,得出产业链各个环节也存在需求规模临界点。尤其通过本土需求规模构建一条基于我国产业发展需求的价值链,培育我国高技术产业、增强产业链对外界反应的弹性,从而提高我国技术创新能力,高技术行业的统计数据验证了以上推论。  相似文献   

2.
基于静态效率和动态生产率的双重视角,本文运用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SGMM)和中介效应模型等研究方法,从理论和实证两个层面分析了高技术产业集聚对绿色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及其内在机理。研究发现:从全国总体来看,高技术产业集聚对绿色技术创新绩效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绿色技术进步是高技术产业集聚促进绿色技术创新绩效提升的主要驱动力;进一步的机理检验表明,高技术产业聚集会通过推进绿色技术创新和提高绿色生产效率,产生技术溢出效应和规模经济效应,进而实现绿色技术创新绩效提升;无论是基于静态效率视角还是基于动态生产率视角,高技术产业集聚对绿色技术创新绩效的提升作用均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此外,上述研究结论具有较强的稳健性。本文为我国推进绿色发展与创新驱动有机结合,进而推动创新型国家和美丽中国建设提供了有益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3.
孙冰  袭希 《科学学研究》2012,30(8):1272-1280
适应性是技术演化的根本动力。基于复杂适应系统的观点研究知识密集型产业技术创新呈现的新特征,是促进动态环境和变量下产业发展问题研究的新思路。将kene理论引入产业技术的动态研究,以知识密集型产业为研究对象,提出知识密集型产业技术的适应性演化新观点。通过仿真模型对技术的演化过程进行模拟,揭示了知识密集型产业技术及其演化的七个复杂适应特征。仿真结果表明,与非知识密集型产业相比,知识密集型产业中技术的复杂适应特征更加明显,且系统整体在动态环境中复杂地进行演化。研究为复杂适应系统理论下的知识密集型产业中技术演化规律及其内在机理等方面分析进行了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4.
我国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分行业动态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目  周宗放 《软科学》2010,24(6):1-4,8
基于联系度的改进TOPSIS法中加入时间维,构建动态综合评价模型,并对我国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进行分行业动态评价;通过对动态综合评价结果的比较分析,探明各行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发展现状及亟待改善的主要指标,从而为全面提升我国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5.
尝试构建包括技术创新投入能力、技术创新获取和改造能力、技术创新产出能力和技术创新支撑能力4个一级指标,下设15个二级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全面衡量辽宁省高技术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经过因子分析发现,辽宁省高技术产业存在人才队伍建设落后、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不突出、原始创新不足、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不足、高技术产品市场竞争力不足等问题。可通过优化政策导向促进基础研究、完善高技术产业人才发展机制、制定"辽宁创造"的高技术产业发展战略、优化高技术产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完善鼓励高技术企业技术创新的动力机制等措施解决。  相似文献   

6.
基于CAS理论视角,明确生物制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定义,构建生物制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系统的概念模型图,找出组成该系统的产业技术创新流程及惯例,并阐述生物制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系统的演化机制。与此同时,构建生物制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系统演化的遗传算法模型,并通过Matlab软件仿真生物制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系统的演化。结果表明,产业技术扩散对生物制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强度有显著增强作用,而产业吸收能力作为技术创新惯例则在适应度函数的迭代计算中起到显著约束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利用系统动力学方法,从知识流动的角度描述、量化、模拟企业创新网络与企业技术创新动态能力协同演进的过程。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当前企业创新绩效取决于技术创新动态能力与创新网络协同演进路径:技术创新动态能力→创新网络构建与演化→外部知识内化→创新绩效→技术创新动态能力。在协同演进的过程中随着企业技术创新的发展,在创新绩效驱动三要素中,动态能力以及创新网络知识内化对创新绩效提升具有边际递增的效应,同时创新战略、产业政策平台和管理平台对企业技术创新都存在显著影响,但这种影响作用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8.
刘英基 《软科学》2015,(1):65-69
通过因子分析法对各项指标进行浓缩的基础上,运用动态分布滞后模型、误差修正模型、脉冲响应和预测方差分解等方法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二者存在耦合关系,技术创新态势稳定,但高技术产业高端化的波动幅度较大。提出了优化高技术产业高端化与技术创新耦合关系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基于演化博弈的企业技术创新行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演化博弈理论建立了企业技术创新行为的演化博弈模型,分析了企业进行技术创新行为选择的演化机制并揭示了其动态演化路径。指出企业技术创新行为选择与初始状态和演化路径有关,为企业进行技术创新行为选择和政府制定创新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动态演化过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制造业在国民经济和技术发展过程中所起到作用越来越突出。特别是在我国加入WTO后,很多学者对我国制造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其中主要包括对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现状、存在的问题的深入分析,但大多数研究还主要从自主创新静态视角出发,缺乏从更长的时段来考察我国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动态演化。因此,为了给我国制造业自主创新的建设提供可能的理论指导和经验借鉴,在系统地分析和阐述我国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动态演化中的影响因素的基础上,进一步剖析了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动态演化模式及过程,并通过EMID模型具体分析了其动态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11.
高技术产业作为创新驱动主体,创新效率是其创新能力的重要标志,研究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时空演变过程意义重大。本文通过2001-2017年高技术产业的统计数据,测度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利用重心模型、重心移动距离模型、重心耦合态势模型、耦合协调度模型研究了创新效率时空演变过程及与经济重心的关系及创新效率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耦合协调关系,结果表明:高技术产业整体创新效率不高,发展不平衡;创新效率重心朝东南方向移动,经济重心朝西南方向移动;创新效率重心与经济重心空间重叠度高,变动一致性高;创新效率与经济增长整体协调水平偏低。  相似文献   

12.
高技术产业作为"十一五"期间的重点发展产业,科学地对区域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做出综合评价,对于国家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构建了由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投入能力和技术创新产出能力2个一级指标以及下属各项相应的二级三级指标构成的高技术产业创新能力评价指标及计算公式,并依此对全国30个区域2006年高技术产业创新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最终得出结论与建议。  相似文献   

13.
宛群超  袁凌 《科研管理》2021,42(12):80-87
   基于2004—2016年中国省域高技术产业面板数据,采用动态空间计量模型和门槛面板模型,实证检验创新要素区际流动与省域高技术产业创新能力之间的关系,并探讨FDI嵌入其中的非线性调节作用。研究发现:中国高技术产业创新能力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和正向空间累积效应,创新要素的区际流动以及FDI流入过程均具有显著的空间依赖性;R&D人员和R&D资本的区际流动均对流入地的高技术产业创新能力具有显著的杠杆效应,而FDI 较为明显地促进了R&D资本流动的创新效应;在R&D人员流动和R&D资本流动产生创新动能的过程中,FDI的调节作用均呈现非线性特征,其作用强度具有倒U型演化特征。本文结论为高技术产业创新能力促进政策的科学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基于1996年至2016年的我国省际面板数据,本文聚焦产业要素集聚视角研究高技术产业创新能力的来源,利用莫兰指数(Moran′s I)进行空间相关检验,通过LM等系列检验确定本研究采用空间杜宾模型。结论指出:(1)总体来看我国高技术产业创新能力具有显著的空间集聚特点,创新能力存在区域间的空间正相关;(2)劳动、技术、人才、规模等要素集聚及税收优惠政策都对地区内高技术产业各阶段创新能力发展具有积极作用,资本集聚对产业创新转化存在逆向作用;(3)FDI和政策支持都对我国高技术产业总体创新能力存在约束,原因是FDI与政府资金目的导向差异性所致。  相似文献   

15.
对我国2000-2012年高新技术产业整体发展情况进行概述,在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的基础上,利用DEA的Malmquist模型对我国28区域高新技术产业创新绩效总体趋势进行纵向评价,利用超效率模型对我国3个典型高新技术产业进行横向分析,最后根据实证分析结果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从高技术产业安全防御与界壳理论相结合的角度出发,构建高技术产业卫护界壳体系,讨论高技术产业界壳支撑度,推演界壳卫护力下限的熵判据,利用界系比判据量化测度界壳的卫护能力,从而分析支撑度、界系比与高技术产业界壳卫护力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研究发现,高技术产业界壳卫护力的稳定程度取决于界壳支撑度的下限,支撑度过低会导致界壳体系趋向紊乱状态;界系比值的高低与界壳卫护力的强弱成正向影效应,优化后的界系比值进一步考虑指标要素的权重,评价结果更具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前从区域视角探讨中国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动态演变趋势的研究基本为空白。为进一步描述和呈现近10年以来中国高技术产业区域创新效率的演变特征,并分析其隐含的政策启示和管理意义,提出一个较为综合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并结合2006—2017年的相关统计年鉴,对中国不同区域的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的动态演变趋势进行分析和对比研究。实证分析结果显示,近10年以来中国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整体呈现出典型的研发和转化不均衡状态,其中转化效率更低。这或许需要引起相关部门的关注,并在“十三五”期间的区域科技政策制定中适当采取针对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高技术产业的发展水平关系到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综合竞争力,科学有效地对区域高技术产业创新过程效率进行评价,对于提升高技术产业的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运用三阶段链式关联网络DEA模型,测算了我国省级区域高技术产业创新整体效率及三个子阶段效率,对创新系统子阶段间的关联有效性以及区域创新过程效率的差异性进行了分类分析。我国高技术产业创新整体效率及三个子阶段效率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但总体来看创新效率值都不高,特别是整体创新效率和成果转化阶段的效率较低;通过对创新效率进行分类分析,发现仅少数区域在知识生产、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三个阶段的效率都比较高,表明我国大部分地区创新效率不高,需要根据创新过程中的低效环节,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改进。  相似文献   

19.
通过梳理三螺旋理论对于技术创新的作用机理,将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创新过程解构为“技术基础联结-技术组织创新-技术应用转化”的螺旋过程,进而构建指标体系,并借助2012—2019年相关面板数据,采用DEA模型和Malmquist指数分析相结合的实证方法,分析了我国沿海11省市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创新能力的静态和动态效率。研究发现:7年间我国海洋高新技术产业整体创新传递效率为0.372,并且各沿海省市创新效率差异较大。在创新效率提升过程中,技术效率的贡献较为明显,技术进步的贡献有待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20.
为促进科技创新财政资金优化配置和有效运作,本文利用广州市高新技术企业(高企)大样本数据,分析当前激励政策效能的内在结构差异性、作用机制及作用效果。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科技计划项目财政资助以提高企业创新能力为媒介,提升了高企高质量发展综合能力,其中技术攻关专项、科技创新人才专项对高企创新能力的促进作用最大。科技与金融结合项目补贴、政府减免税普惠性政策显著提升了高企高质量发展综合能力。整体来看,在科技创新政策赋能作用下,高企高质量发展指数总得分逐年稳步上升,且高企创新能力指数得分同比增速显著高于其盈利能力和运营成长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