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1 毫秒
1.
大学生科技创新协会是组织引导高校学生通过对科技文化知识的学习、转化、运用和自主创造,培养其科技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教育实践活动平台,它是高校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途径。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客观认识大学生科技创新协会建设现状,深刻分析当前影响大学生科技创新协会建设与管理的诸种因素,对于推动大学生科技创新教育,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增强高等教育的自主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公众科技风险防范意识的强弱影响其科技风险防范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公众对科技风险的主观认知和防范会因他们所在地区的不同而显现出差异性,欠发达地区公众的科技风险防范意识更显薄弱。实地调研广东韶关、河源和肇庆三市,结果表明公众对科技风险的理解和认知不足,去科普教育场所的次数少,机会少,缺乏了解科技风险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公众防范科技风险的重视程度不高,科技风险防范投入少,防范意识淡薄,防范观念落后。相关案例和数据的分析揭示了广东欠发达地区公众科技风险防范意识薄弱的多方面原因,据此提出了解决问题的系统性指导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3.
公众科技风险防范意识的强弱影响其科技风险防范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公众对科技风险的主观认知和防范会因他们所在地区的不同而显现出差异性,欠发达地区公众的科技风险防范意识更显薄弱。实地调研广东欠发达地区韶关、河源和肇庆三市,结果表明公众对科技风险的理解和认知不足,去科普教育场所的次数少、机会少,缺乏了解科技风险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公众防范科技风险的重视程度不高,科技风险防范投入少,防范意识淡薄,防范观念落后。相关案例和数据的分析揭示了欠发达地区公众科技风险防范意识薄弱的多方面原因,据此提出解决问题的系统性指导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4.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旨在培养高校大学生的创新意识,提升学生的创业能力,为未来的发展做准备。本文在充分考虑"互联网+"时代特点的基础上,根据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需求,对大学生多元化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特征进行了探讨研究。通过深入剖析分析影响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发展的因素,探索提高创新创业教育效率的有效措施,采用多元化方式实现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创新,使大学生建立正确的创新创业观念,增强创新意识,以实际行动提高综合实践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科技风》2020,(16)
随着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不断深化,创新型人才的需求迅速增大,大学生作为创新创业生力军,如何培养其科技创新能力至关重要。由于我国的教育模式相对较为传统和固化,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面临诸多问题,如大学生科技创新意识薄弱、创新成果缺乏研究价值和可行性、指导教师积极性不高、高校缺乏相关硬件支持等。为此,本文探究了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路径,发现激发学生参与热情、提供项目经费支持、进行系统培训、开展科技竞赛、搭建科研平台、制定激励机制是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王东方 《科技创业月刊》2006,19(10):169-170
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对于增强民族自主创新能力有着深远的社会意义。现有的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标准和实施办法对于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科技创新意识和能力都发挥了较好的作用,但还存在一定缺陷。通过设置带有导向性的评价因子,建立科学合理的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评价体系,是推进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不断向规范有序方向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7.
韩涉  朱悦 《科技创业月刊》2021,34(1):138-140
高校学生科协是指导大学生开展课外学术科技创新活动,提升大学生科研能力、创新意识的校级学生组织.高校学生科协是促进青少年成长成才,实现科技强国、科技兴校、科研育人战略目标实现的重要力量之一.通过调研部分高校学生科协组织建设情况,探讨现存问题,并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是教育部实施的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工程,意在增强高校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文章结合自治区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便携式微型示波器"实施过程中的实际情况,从项目申报、具体实施、存在问题、改进对策等四个方面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进行了初步探索与思考,以期培养适应新时代国家建设需要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点发展方向。地方院校在自足自身特点的基础上,探索科技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新模式。为了推动创新实践教育的发展,北华大学综合学科优势和教学资源,构建科技创新实践平台,形成了以本科生为"科研助理"的培养模式。形成了良好的创新实践氛围,培养具有创新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10.
知识产权教育是大学生创新能力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在高校专业教学中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为目的,在专业教学中将知识产权教育和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相结合,在高校专业教学将知识产权教育渗透于专业知识的教学中。知识产权知识的丰富可以提高大学生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11.
作为科研工作和科技创新主力军的研究生,其科研创新能力不仅关乎教育培养质量,更与国家的科研实力和国际创新竞争力息息相关。根据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基本技能训练为引导,以基本工具掌握为基础,以例会工作汇报为抓手,分阶段逐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辨能力,能够探索一条提高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2.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进步的体现,是一个国家繁荣昌盛、蓬勃发展的不竭动力。为了适应科学技术的发展、国家的建设和社会的进步,各高校陆续开设了提升学生科研素质及创新能力的课程,但由于中学教育与高等教育的教学方法衔接不当,导致大部分学生的科研素质及创新能力不高。因此,培养大学生的科研素质及创新能力变得尤为重要。针对这一问题,该文就提升学生科研素质的课程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相应的课程改进方法。  相似文献   

13.
以8 207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基于三元交互理论,探索创新支持感知和认知灵活性对大学生创新行为的影响机制,验证创新自我效能感在影响关系中的作用,揭示大学生创新行为发展的内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创新支持感知和认知灵活性均对大学生创新行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创新自我效能感分别在创新支持感知、认知灵活性与创新行为之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为推动大学生创新行为发展,高校应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增强大学生的创新支持感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动大学生认知灵活性的发展;鼓励大学生树立自信心,提升大学生的创新自我效能感。  相似文献   

14.
分析目前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结合项目管理的内涵和优势,以暨南大学的实践探讨项目管理在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中应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从体制机制、人才培养、质量保障等方面提出建议,以期对我国研究生教育改革提供参考,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5.
为促进我国高校科研水平和学科核心竞争力提高,推动创新人才培养,采用调查研究和数据分析的方法,探讨全球化语境下我国研究型大学与跨国企业科技创新合作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二者科技创新合作的运行机理,分别从技术研发、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和人才交流与培养3个方面主要合作内容归纳总结出当前合作的典型模式;同时研究影响二者科技创新合作成效的11个关键因素,并以技术研发合作为例分析具体合作模式选择策略。以期对我国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开展国际科技创新合作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6.
冯锦敏 《科教文汇》2012,(16):36-37
面对人才的竞争,高等教育面临着严峻的考验。新时期高校在培养高素质人才方面,肩负着历史使命。本文就如何为社会培养更多的高素质有用人才,提升大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形成良好有效的自我成才体系,形成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进行总结及探析,从而进一步提高高校管理工作,进行有效创新。  相似文献   

17.
引入波特“钻石模型”构建中国区域高等教育与科技创新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评估并解读两者复杂耦合关系。结果表明,区域高等教育与科技创新耦合作用强;区域高等教育超前、同步与滞后于科技创新发展情况共同存在;区域高等教育与科技创新协调发展程度不佳、整体水平偏低、区域差异显著,仅广东和江苏为良好协调发展类,尚未有区域达到优质协调发展类。最后,提出政府加强教育与科技资源统筹协调、促进企业与高校互动式发展等方面的提升策略。  相似文献   

18.
创新教育是高校实施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如何提高药学专业本科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培养创新型复合人才,是21世纪药学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研究课题。我院以药物化学重点学科的内涵建设为依托,通过开辟大学生第二课堂,将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贯穿于重点学科的全面建设中。  相似文献   

19.
以CSSCI所收录关键词为"科技管理"的文献为研究对象,对高频关键词进行凝聚子群与社会网络可视化分析。对科技管理的研究包括科研人员管理创新、技术开发与科技成果、科研人员培养、管理科学与信息系统、科技战略与政策、政府科技管理、高校科技管理、体制改革与对策、基础研究与科技评估等9方面。科技管理基础研究与政府、高校科技管理以及成果转化之间衔接不紧密,科技管理创新发展能力不足。应继续加强科技管理基础研究,完善人才评价激励机制,提升高校服务于社会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在借用并优化刘君构建的区域高等教育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对2005—2016年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高等教育科技创新能力进行了评价。研究显示,全国各省域的高等教育科技创新能力总体不断提高并保持良好发展趋势,但不同区域间高等教育科技发展存有较大差距。在科技创新结构方面,高等教育科技创新能力、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与区域科技发展水平虽有提高,但高等教育科技创新能力始终落后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与区域科技发展水平。为此,可通过建设科技城、实施高等教育圈发展战略等措施提升区域高等教育科技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