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在构建科技成果转化供需主体模型基础上,重点从企业的核心地位、高校转化规模、科技成果转化政策体系、市场交易活跃程度、转化平台精准对接、中介服务机构支撑等方面分析广东省科技成果转化的供需现状、对接机制、转化机制以及存在的瓶颈问题,并从扩大有效供给、刺激有效需求和优化供需环境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有效需求和供给不足等问题是我国农业保险发展陷入经营和发展困境的主要原因。本文主要分析了使我国农业保险发展陷入困境的"有效需求不足"和"供给短缺"等供需问题,并探讨了我国农业保险经营和发展中面临的供需问题背后的根源,从而提出了发展我国农业保险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有效需求在科技成果转化中的作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有效需求的分析指出,在科技成果转化中,有效需求是疏通科技成果转化渠道的关键;只有把握了有效需求才能使企业真正成为科技成果的受体;有效需求制约着有效科技供给的形成。是否以有效需求为中心选择发展模式是衡量科技成果转化率的重要标尺。  相似文献   

4.
《科技风》2017,(22)
自二十一世纪初以来我国经济增速持续减缓,经济发展出现了独特的特征和趋势。其中,供需不协调、不对位的矛盾和问题极其明显,具体表现为需求侧和供给侧变化的速度差异明显,供给侧跟不上需求侧的变化,这就要求在保持需求侧逐步增长的同时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完善要素配置,加强高等级供给,提升供给质量和效率,最终达成供需平衡的初衷。"创新"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念当中首当其冲,以创新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源,已成为当前最为迫切的需求。习近平同志曾指出,要以重大科技创新为引领,加快科技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加快构建产业新体系。这句话既阐释了科技成果转化之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动作用和重大意义,同时也明确了科技成果转化运行发展的大方向,那就是服务于供给侧机构性改革。经过近三十年的不断探索和实践,科技成果转化相关政策有了,但还不够还需要落地,只有真正落地,才能取得实效。而在相关政策落地的过程当中,不免就会遇到各种之前无法预见的问题和障碍。本文的研究力求在深入探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同科技成果转化的关系以及明确科技成果转化应以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方向的基础之上,结合工作实际和国家、地方科技成果转化现状的梳理及分析,以期找到科技成果转化法律和政策落地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症结,寻找有效对策和突破口,迅速建立起一套成熟的、卓有成效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机制,保障科技成果转化能够始终依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方向合理发展,从而使其积极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程,服务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5.
知识供需匹配是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知识协同的关键环节。知识供需匹配是一个动态、循环的匹配过程。针对“校企知识如何实现恰当匹配”这一问题,在简评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的基础上,从社交媒体对校企知识供需的支撑作用出发,探索基于社交媒体的校企知识供需模块,设计知识需求模块、知识供给模块、情绪分析模块以及供需互动模块,进而得到基于社交媒体的校企知识供需匹配关键步骤,并列出相关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6.
技术供需的有效协同是将产业发展中的潜在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有效手段和途径。本文通过对技术供给与技术需求内涵的界定及其相互作用的分析,运用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从技术供需两个方面对产业协同度进行测度,进而研究是否有效协同。以陕西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陕西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供需复合系统平均协同度为0.1570,处于不协同状态。其中,技术供给子系统有序度不断上升,达到较高水平,但技术需求子系统处于较低水平。结果发现,技术供需不协同的原因包括科研技术经费投入低、专利数量少、科技成果的技术转化率低以及落后的工业技术基础难以支撑新兴产业。最后从协同视角出发,以经费投入、创新能力、科技成果转化及市场环境四个方面提出促进陕西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协同路径。  相似文献   

7.
职业院校面临的问题,并不在短期需求,而在中长期供给。在经过不断的供需错配调整中,职业院校的思路应该转变为:从紧缩生源提高招生与就业质量,逐渐转向供给侧改革扩张需求。高等职业教育既要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又要补齐短板,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正是"供给侧"改革过程中的突破口之一。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可转化的有效性科技成果供给不足、科研管理体制与市场不接轨、转化科技成果的有效性需求不足等方面分析了我国自主创新面临的科技成果转化问题,进而提出了转变科研模式,提供符合市场需求的有效科技成果;深化企业改革,使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主体;建立和健全多元化社会资本运行机制,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的对策研究。  相似文献   

9.
随着产业结构升级,科技成果转化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越来越明显。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及产业化率有待进一步提升,需建立以需求为导向的科技成果转化体系。通过均衡政策导向、健全科技成果评价制度、提升中小企业创新意识与能力及分类培育科技中介机构等措施,加强各科技成果转化主体根据需求信息调整自身行为的意识,提高科技成果的有效供给和有效需求,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每一个环节,从而全面提升我国科技成果转化效率。  相似文献   

10.
胡洁 《科学与管理》1997,17(1):19-21
<正> 科技是源泉,经济是结果。科技发展和科技成果转化,主要靠市场机制。市场力量始终是科技成果产生和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动力源泉。高新技术实现其自身价值就必须在市场中完成交换,基于这种思路,本文从高新技术产品的供给、需求及供需之间的信息传递机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降低成本以实现高新技术成果转化的对策。 一、高新技术产品供给的分析  相似文献   

11.
自然主义教育原则从古希腊发展到近代,逐渐形成系统的自然主义教育理论。20世纪欧洲新教育运动、美国进步主义教育运动中的教育家思想都含有自然主义教育的观点。在我国现代教育中,倡导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和研究性学习也暗含了这一重要思想。  相似文献   

12.
1999-2008年G20国家自然资本利用的空间格局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方恺 《资源科学》2014,36(4):793-800
各国自然资本利用的时空分异评价是近期可持续发展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采用改进的三维生态足迹模型,对1999-2008年20国集团(G20)自然资本利用的空间格局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G20国家的自然资本利用格局具有显著的空间分异性,呈现流量自然资本占用西高东低、存量自然资本消耗北高南低的格局。根据1999-2008年自然资本利用的变化趋势,可将G20国家分为4类:流量和存量自然资本利用增强型(FI-SI型,2国)、流量和存量自然资本利用减弱型(FD-SD型,2国)、流量自然资本利用增强而存量自然资本利用减弱型(FI-SD型,4国)、流量自然资本利用减弱而存量自然资本利用增强型(FD-SI型,11国)。总体上,流量自然资本占用减弱、存量自然资本消耗增强已成为各国自然资本利用的主要变化趋势,可持续性趋于劣化,代内和代际不公平程度加剧。  相似文献   

13.
杨思洛  邢欣  郑梦雪 《现代情报》2019,39(7):143-152
[目的/意义]对比分析G20国家图书影响力的现状,为我国提升图书国际影响力提供借鉴。[方法/过程]选择Springer收录的5个学科(化学、工程、医学、法律、历史)图书为样本,以Bookmetrix为数据源,在讨论指标覆盖率与相关性的基础上,从图书的产出数量、5类指标(下载量、引用量、提及量、读者量及评论量)以及合著关系3个方面展开比较分析。[结果/结论]研究发现:1)在指标覆盖率和相关性方面,整体情况与中、美、德等国家层面的表现类似。体现为图书的下载量覆盖率最高,读者量和引用量相关性值较高且稳定。2)中国的国际图书产出量与德国、美国、英国存在较大差距,但在指标均值、综合排名方面表现良好。3)在G20国家图书合著网络中,人文社科类图书国际合作强度明显低于理工类学科;美国、德国具有较高的科研合作实力与影响力;中国的国际合作具有一定基础,但整体影响力作用并不突出。  相似文献   

14.
数字温度传感器DS18B20在粮仓温度智能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以AT89C51单片机为控制核心,利用新型一线制温度传感器DS18B20测量温度值,实现粮仓环境温度的检测和报警.本文给出了由AT89C51单片机和DS18B20构成的单总线温度测量系统的硬件电路及软件漉程图.该系统具有测点多、精度高、速度快、稳定性好、报警及时等特点.也可应用于其它相关的温度控制系统,通用性较强.  相似文献   

15.
二八定律与长尾理论在现代图书馆的共生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二八定律与长尾理论是传统经济与网络经济时代两种不同的理论观点,它们与图书馆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介绍了二八定律与长尾理论的核心观点及其辩证关系,并对两者在现代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人力资源管理、读者服务中的共生应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英国科技政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波 《科学学研究》2006,24(6):901-905
梳理20世纪英国学术界有关国内科技政策研究的演化脉络,从一个侧面介绍英国学术界的变化趋势和学术与政治之间的微妙互动。  相似文献   

17.
刘国平  朱远 《科学学研究》2011,29(10):1504-1510
 构建了一个碳排放福利绩效指标,通过LMDI因素分解模型将碳排放福利绩效总效应分解为技术效应与服务效应,在此基础上对G20国家1990-2007年的绩效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1)巴西、印度尼西亚、印度、阿根廷和法国的碳排放福利绩效均值较高,而德国、英国、法国等欧洲发达国家的绩效增长较快;(2)巴西的技术效应为负,但服务效应在G20中最高,印度的技术效应和服务效应同时为负;(3)中国碳排放福利绩效较低,虽然技术效应最高,但服务效应最低,导致总效应为负值。最后,对中国的低碳发展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是中华民族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一百年,也是中华民族不断吸收融合全人类的优秀文明成果,不断创新,改造自然、改造世界、改造社会、改造自我的过程,在各行各业的创新方面做出了前所未有的辉煌灿烂的成果。通过对中国人这一百年创新成果的统计,对不同年代的创新数量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在这百年中,中国人的创新出现了三次高潮,两次低谷,进而探析影响中华民族创新的宏观因素,为我国创新事业的稳步前进和蓬勃发展提供历史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采用H指数和二八法则基于文献的被引频次来划分出期刊文献的核心区,为科研工作者提供一种把握研究热点的新方法。【方法】 以WoS中收录的84种的图书情报学期刊15592篇文献为研究样本,并采用H指数和二八法则基于文献的被引频次来划分出期刊文献的核心区。【结果】采用二八法则划分文献核心区,其核心区文献量占总文献量为6.12%~48.61%,均值为33.81%;而采用H指数划分文献核心区,其核心区文献量占总文献量为0.56%~26.09%,均值为7.80%。对学科采用二八法则划分文献核心区,其核心区文献量占总文献量80%的文献量为38.05%;采用H指数划分文献核心区,其核心区文献占总文献量为0.67%。核心区文献篇均被引频次为H指数划分大于二八法则划分。【结论】采用H指数划分期刊文献核心区比二八法则更具集中趋势,故而H指数能更好地划分出期刊文献核心区。  相似文献   

20.
全球锌消费及需求预测与中国锌产业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代涛  陈其慎  于汶加 《资源科学》2015,37(5):951-960
本文以全球10多个典型发达国家近100年的锌消费历史为研究基础,按锌消费特征分为两类国家:①美国、日本等国家,主要消费在建筑和基础设施领域;②德国、意大利等国家,主要应用于机械制造、电子等行业,都具有“S”形消费规律。在此规律基础上,将全球分为不同发展阶段的4类国家集团,对全球锌需求进行预测。预测结果显示:未来全球锌需求将持续增长,但增速将放缓,主要发达国家需求将逐步减少,中国需求已经进峰值区,全球锌需求增长点将转向印度和东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