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9 毫秒
1.
对广西河池市342名农村留守儿童进行情绪调节能力和社会行为的问卷调查,研究发现:留守儿童的情绪调节能力在年级、对父母打工态度、父母回家频率及亲子联系频率方面存在显著差异,留守儿童的社会行为在年级、对父母打工态度、父母回家频率及亲子联系频率方面存在显著差异,留守儿童的情绪调节能力能够显著预测其社会行为。  相似文献   

2.
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行为调查及家庭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采用早期问题行为发现量表对470名小学四、五、六年级和初一、初二、初三的留守儿童进行测量。结果发现:留守儿童存在情绪方面的问题行为较为严重,其次为学业适应不良及人际关系不适应;男生容易出现学习不适应问题,女生较易出现情绪不稳定问题;年级差异上,四年级、六年级和初三留守儿童学习和情绪问题较其他年级更严重;是否与兄弟姐妹生活在一起、父母外出时间、外出距离、回家频率、代养人类别及教养方式、留守儿童性剐及年级是影响留守儿童问题行为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留守儿童心理发展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留守儿童是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大规模流动所产生的新的社会问题.本研究采用量表法,通过与非留守儿童的比较,发现留守儿童在自尊、心理控制、情绪控制、心理支援、生活信心、社会适应等心理发展上都明显落后于非留守儿童;而且,留守儿童的性别、留守时间、年级及打工父母与留守儿童的联系状况等对留守儿童心理成长有影响.  相似文献   

4.
运用问卷法对广东省农村地区158名3-6岁留守儿童的情绪调节策略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3-6岁留守儿童的情绪调节策略在年龄方面差异显著,总体情况是年龄越大,情绪调节策略越好;性别方面也存在显著差异,女孩在认知重建、替代活动、自我安慰策略方面优于男孩,男孩则在问题解决策略方面优于女孩;留守类型方面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与母亲和其他亲属留守的儿童会更多使用认知重建、问题解决、替代活动、自我安慰等积极的情绪调节策略,而只与其他亲属留守的儿童更多使用被动应付和发泄策略;养育者的文化程度在初中以上的留守儿童,会更多地选择积极的情绪调节策略。建议充分利用现有的通讯和网络资源,加强父母与留守儿童之间的联系,幼儿园和社会多给予留守儿童情感的支持和帮助,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5.
运用问卷法对广东省农村地区158名3-6岁留守儿童的情绪调节策略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3-6岁留守儿童的情绪调节策略在年龄方面差异显著,总体情况是年龄越大,情绪调节策略越好;性别方面也存在显著差异,女孩在认知重建、替代活动、自我安慰策略方面优于男孩,男孩则在问题解决策略方面优于女孩;留守类型方面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与母亲和其他亲属留守的儿童会更多使用认知重建、问题解决、替代活动、自我安慰等积极的情绪调节策略,而只与其他亲属留守的儿童更多使用被动应付和发泄策略;养育者的文化程度在初中以上的留守儿童,会更多地选择积极的情绪调节策略。建议充分利用现有的通讯和网络资源,加强父母与留守儿童之间的联系,幼儿园和社会多给予留守儿童情感的支持和帮助,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6.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问题   总被引:184,自引:0,他引:184  
作为低社会经济地位儿童的典型代表 ,父母外出打工的农村留守儿童在人身安全、学习、品行、心理发展等方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教师认为农村留守儿童在一般表现、学习、品行和情绪感受上比父母在家儿童的问题严重。学生的自我报告表明 ,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主要是在人际关系和自信心方面显著地不如父母都在家的儿童 ,而在孤独感、社交焦虑和学习适应方面与其他儿童没有显著的差异。与留守儿童心理发展相关的教育问题需要多方面措施的配合。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主要通过半结构式访谈法,针对3岁~6岁的留守儿童及其监护人,围绕留守儿童与父母的亲子沟通现状,留守儿童对父母外出打工的态度,留守儿童与监护人的沟通,留守儿童家长与监护人的沟通几个方面,对留守家庭亲子状况进行调查。了解了留守家庭亲子关系的现状,分析了亲子关系存在的问题及其形成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苏北农村留守儿童人际交往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苏北农村留守儿童呈逐年上升趋势,苏北地区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日益受到社会关注。本研究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对521名苏北农村留守小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30%的农村留守儿童存在人际交往焦虑;人际交往焦虑有显著的年级差异,无显著性别差异;父母外出打工时间长短、父母亲文化程度、儿童年级对留守儿童同伴交往焦虑有显著影响。教师可从人际知觉和自我认知两个方面提高农村留守儿童的同伴交往质量,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抓住留守儿童自身的优势,实行以点带面的教育。  相似文献   

9.
采用自尊调查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自编的一般情况问卷,对潮汕三市农村地区的760名小学五年级和初中一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以探讨潮汕地区农村留守儿童自尊与社会支持的关系。结果显示:(1)母亲在外打工组留守儿童的自尊得分显著低于父母均在外打工组、父亲在外打工组和对照组儿童;(2)在留守儿童群体内,小学五年级学生的自尊得分显著高于初中一年级学生,而初中一年级学生在社会支持总分、主观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维度上的得分均显著高于小学五年级学生;(3)留守儿童的自尊与社会支持总分、主观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都有显著正相关。因此,家长和学校在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应培养他们善于发现和利用社会支持资源的能力,进行自我心理调整,以提高其自尊水平。  相似文献   

10.
徐云 《教育导刊》2013,(11):27-30
研究选取湖北省长阳县土家族地区学生336名,将留守儿童分成父母均外出、父母一人外出.父母均在家三类,父母均在家儿童组作为参照,考察不同留守经历对儿童的自我评价与情绪应对的影响及不同群体在儿童的自我评价与情绪应对的差异。结果显示:①相比较父母均在家的儿童,父母一人和双双外出的留守儿童的自尊水平明显偏低:②父母均外出的留守儿童倾向于采用独自宣泄、忍耐与顺从策略和情绪行为策略:③在自我评价与情绪应对上,土家族儿童均优于汉族儿童;在自我效能和情绪表达的应对策略,男生明显优于女生;在自我评价与情绪应对上,初一年级学生得分显著低于其他年级:在独自宣泄、忍耐与顺从策略与情绪行为策略上,初二年级学生得分显著高于小学六年级与初三年级学生。  相似文献   

11.
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务工导致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长期短缺,使他们难以在家庭中获得早期社会化必需的生活经验、道德规范、学习技能、情感体验、行为习惯等,对其生活经验积累、道德习惯、文化学习、心理成长、行为养成等造成不良影响。对此,一方面要通过有针对性的措施引导家庭,避免这种短缺;另一方面,政府、学校和社会要尽力去弥补这种短缺,降低父母外出务工对儿童成长造成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2.
通过采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对360名初中生进行测查,探讨了亲子分离内部各因素对中学留守儿童应对方式的影响,为留守儿童的心理发展和健康成长提供依据。结果表明: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的应对方式差异显著,留守儿童的应对方式更趋于消极。留守儿童的应对方式在年级、性别、分离时间、沟通频率、代养人类型上差异显著。结论:亲子分离后,亲子分离的时间、沟通频率和替代养育方式的不同都会显著的影响中学留守儿童的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13.
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对大理白族自治州150名农村留守学生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留守学生生活事件应激状况显著高于普通学生,需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关心。  相似文献   

14.
This study assessed the social adaptation of sexually abused children and tested whether children's emotion regulation competencies mediated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child sexual abuse (CSA) and two outcomes of the social domain (i.e. withdrawal and social difficulties). A group of 283 child victims of sexual abuse and a comparison group composed of 60 nonabused children was recruited. Teachers completed questionnaires assessing the children's emotion regulation competencies, withdrawal, and social difficulties exhibited in the school context. Results showed that sexually abused children displayed poorer emotion regulation skills and higher levels of both withdrawal and social difficulties relative to nonabused children. CSA was associated with social difficulties and withdrawn behavior through the mediation of emotion regulation competencies. Teachers and school psychologists should be assisted in identifying children at risk of social difficulties and emotional dysregulation and schools be encouraged to adopt a trauma‐informed approach.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潮汕地区农村留守儿童焦虑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问卷法随机抽取潮州、汕头、揭阳三市农村地区的五年级和初一年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1)潮汕地区农村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在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水平上没有显著差异,但仅母亲在外打工组留守儿童的状态焦虑得分显著高于非留守儿童;(2)初一年级留守儿童在特质焦虑维度得分...  相似文献   

16.
情绪调节是儿童认知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儿童时期个体的努力控制直接影响着其情绪调节能力的发展以及个体情绪表达方式的发展.执行注意系统是努力控制的基础,儿童执行注意系统的发展使得儿童能够更好地控制刺激和反应,提高对冲突情景的应变能力,在反应性上提高个体的情绪调节能力.  相似文献   

17.
农村留守儿童是中国社会较为特殊的弱势群体。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中国社会转型期产生的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通过对黑龙江省苏家店镇农村留守调研情况入手,深入分析认为该问题是体制、家庭、学校和政府等方面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解决该问题应从优化体制改革、加强家庭教育意识、提高监护人综合素质、关注留守儿童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8.
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养缺失探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养有效介入的缺失,导致家长期望目标失效;农村家庭育子目标的错位,导致留守儿童的品行失范;农村家庭教养角色的错位以及缺乏完整的家庭教养,导致留守儿童的心理失衡。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养缺失问题,必须加快社会管理制度改革,逐步消除城乡二元结构的制度壁垒;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就业;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和监护体系,优化留守儿童成长环境;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切实有效地对留守儿童进行教育与管理;加强父母双方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作用;通过各种渠道,使留守儿童家长获得更多的科学育子知识、育子方法。  相似文献   

19.
农村留守儿童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化进程和农村剩余劳动力大规模的流向城市而出现的新的社会群体。对罗城县留守儿童的调查表明,民族地区的留守儿童普遍存在健康、安全、教育、心理等方面问题。努力通过建立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管理中心、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开展多元化社会教育等途径,改善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和教育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