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人文纪录片因特殊的文化独特性,在当今传播过程中存在一定难度,越偏离纪录片地域文化的地区,对人文纪录片的需求度越低。人文纪录片如何体现出人文反思和价值,同时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消费需求,让我们通过《西湖》,到《南宋》,到《艺术:北纬三十度》,再到《一本书,一座城》,接着到《杭州》,从这几部人文纪录片中一窥,谈一谈人文纪录片的人文精神表达,这是本文要探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2.
侯彦恒 《青年记者》2017,(23):103-104
《新丝绸之路》的主题设置 《新丝绸之路》是2005年拍摄而成的一部十集大型人文历史类纪录片,“新丝绸之路”是整个纪录片的总主题,统领着整个纪录片内容的划分和组织.各个分集有各自的主题,如第三集《草原石头祭》,讲述草原民族的迁徙历史,第四集《一个人的龟兹》,讲述佛教文化与思想的传播,等等.纪录片通过还原历史上的丝路风貌和人文特色,达到让观众直观了解历史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人们越来越重视纪录片的制作,接连有几部大型的电视文献纪录片播出,从《毛泽东》、《朱德》、《邓小平》到《百年恩来》,洋洋洒洒,蔚成大观。不过,这些大型纪录片都是某个人物的传记,相对于一个群体的历史纪录,在表现上应该会单纯一些。1998年江苏电视台等单位联合  相似文献   

4.
2012年5月,陈晓卿导演的《舌尖上的中国》问世,开启了中国美食节目的新篇章,成为了美食纪录片的标杆。随着时间的推演,他自己依旧在探寻美食纪录片的新高度,2018年《风味人间》一推出,也成为口碑之作。今年,由他和美食家沈宏非担任总顾问,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海峡卫视和腾讯视频联合制作的《早餐中国》,再度成为了"现象级"的作品。这几部美食纪录片,框架大体是相似的:美食、文化、人情,但具体如何拿捏,时长如何控制,拍摄技法不尽相同,也正代表着如今中国观众在这7年间审美的流变。本文将从《舌尖上的中国》(以下简称《舌尖》)谈起,分析它所开创的美食纪录片的新风潮,以及《早餐中国》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5.
苏佳  罗忆 《新闻世界》2010,(9):182-183
本文通过分析人文纪录片《舟舟的世界》,对人文纪录片中客观性原则与主观性表达的矛盾进行了分析,并对人文纪录片的发展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6.
孙浩  叶小源 《东南传播》2021,(11):136-138
近年来,国产美食题材纪录片在《舌尖上的中国》系列作品的影响下,已经寻找到了新的叙事方式与传播模式.《早餐中国》《寻味顺德》《新疆味道》《舌尖上的重庆》等美食题材纪录片开始从地域特色、餐饮类型等方面分散发力,开启了美食题材纪录片的新纪元.在当下"群雄割据"的美食题材纪录片中,一档呈现国人烧烤情结的纪录片《人生一串》从众多美食纪录片中脱颖而出,以小众化另类视角阐释了我国美食纪录片的多样性.本文以地域空间的建构、多重维度的用户参与、工匠精神的体现三个方面,从怀旧的视角对纪录片《人生一串》的艺术表达与叙事特征进行了解读.  相似文献   

7.
孙平 《青年记者》2013,(6):69-70
回顾我国大型的纪录片,以水为题材的作品令人记忆深刻。从万人空巷收看的央视纪录片《话说长江》《、话说运河》,到20年后的荧屏巨献《再说长江》;从雄伟壮烈的《点击黄河》到温婉多情的《西湖》;从历史人文气息浓厚的《江南》到直击当下现实的《大三峡》、《水问》,从异域纪录片《海洋》在中国热映到我国第一部梳理海洋文化的《走向海洋》诞生,以水为主题的纪录片不胜枚举。纪录片似乎与水有着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来,我国纪录片的发展蔚为大观,优秀的纪录片层出不穷,从湖南卫视以“纪录片+真人秀”模式推出的号称是“新生态纪录片”的《变形记》到中央电视台气势宏伟的《再说长江》、《大国崛起》等,无不让观众耳目一新。而今年上半年中央电视台推出的电视纪录片《河之南》更为这片绚丽增添了几分夺目的光彩。这部人文历史纪录片共分10集,分别以大河之源、大河之民、大河之都、大河之魂、大河之光、大河之歌、大河之艺、大河之学、大河之风、大河之南等为主题,  相似文献   

9.
近两年,香港电视台陆续推出《无穷之路》《寻人记》《游走世界天与地》3部纪录片,3部作品均在香港本土以及内地网络平台收获高收视与好口碑。香港电视纪录片历来有注重本土经验、平民视角与世界胸怀的特征,这3部纪录片在延续这些特征的基础上各辟蹊径,以参与式拍摄手法,以共情为传播路径,介入内地主流文化,分别在祖国扶贫事业、香港城市变迁以及世界文化思考等方面呈现了新的特质,通过不同内容的几部纪录片共同形成了一个文化融通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10.
乾嘉学派是清代学术发展到高峰的代表,而其中尤以“皖派”学者为中坚。《“皖派”学术与传承》一书以徽州学者为核心,揭示了徽州独特的地域环境和风土人情、人文学风及士人群体、师承统绪与学术交往的演变轨迹,既理清了“皖派”学者在本土以及旅居之地的发展谱系,又勾勒出他们在江南乃至全国的学术影响和地位。这一贯通性的研究,为充实和深化清代学术研究和徽学领域的探讨,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1.
李森 《声屏世界》2003,(7):39-40
江西省委组织部拍摄的党教纪录片《老冯这个人》,在全国第七届党员教育电视片观摩评比活动中获得了较好的奖项。党教纪录片(我们过去称之为纪实片)是对生活原生态的真实纪录,是最能体现电视本质特征和优势的一种样式,也是最难处理的一种样式。从第五届党教片观摩评比活动始,电视纪录片受到重视,并有了很大发展。其间,也出现过曲折,走过弯路。到了这一届,以《老冯这个人》等几部优秀纪录片为标志,党教纪录片的创作趋于成熟,获得了丰收。认真评析一下《老冯这个人》,对制作党教片精品,发挥其在党员教育和党建宣传中的作用,是有实际意义的。为…  相似文献   

12.
纪录片是将现实生活作为创作的素材,将表现对象化作真人真事,并对其进行艺术展现与加工,以期引发人们思考的影视作品形式。纪录片的核心就是真实。《舌尖上的中国》的热播,使中国的纪录片界眼前一亮。该片虽是以饮食为题材,但是它始终在讲中国人的故事。作为人文纪录片中的范本,人情是其核心表现之一。本文以《舌尖上的中国》为例,探析国产纪录片中的人文情怀。  相似文献   

13.
刘汗青 《新闻世界》2012,(1):150-151
我国首部商业自然类纪录片(《森林之歌》于2007年在央视播映,引发了广大观众对于自然类纪录片,确切说是国产自然类纪录片的关注,热播同时也引发了纪录片领域对于《森林之歌》的分析。笔者以《森林之歌》与法国纪录片导演雅克贝汉的纪录片((微观世界》作比较,分析(《森林之歌》在纪录片叙事手法上的新突破。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于纪录片的大力扶持,以及一批制作精良的纪录片的热播,在上世纪90年代初纪录片的繁荣之后,纪录片又呈现出复兴的姿态。频道化为纪录片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新的媒体环境也为纪录片带来新的变化与方向。顺应潮流,与时代同步,《新视觉》这档已经播出十四年的文化艺术专题栏目,也相应地在选题方向和节目形式上作出改变和突破,尝试纪录片的制作形式。但周播栏目内的纪录片,决定了其小成本投入、短周期制作、片子时长固定的特质,如何在诸多的限制中制作出不失水准、仍具有人文关怀的纪录片?本文拟以《新视觉》栏目曾获得第23届中国纪录片十佳短片的《打开嵩口》为例,从角度切入、主题提炼、片子架构等方面探讨怎样从实际操作中提升栏目内纪录片的质量和精神。  相似文献   

15.
由凤凰出版传媒集团与中央电视台科教节目制作中心共同投巨资、联合拍摄的大型人文纪录片《长城故事》,经过3年的酝酿准备,于不久前在京举行正式签约仪式。大型人文纪录片《长城故事》预计拍摄12集600分钟,将借助最新影视技术,运用史实述说的手法,全景展示世界  相似文献   

16.
梅晗 《今传媒》2024,(2):83-86
2022年11月18日,由中央电视总台、荆州市委宣传部等联合出品的大型历史人文纪录片《看见纪南城》在央视科教频道正式播出,聚焦于瑰丽的楚文化,被认为是继《楚国八百年》后的又一重磅之作。本文运用文本分析法分析《看见纪南城》的叙事策略,解构纪南城的历史谜团和文化特点,探析历史人文纪录片在传承优秀文化的同时如何深层次开掘文明背后的人文主义光环,明确人类文明未来指向的。  相似文献   

17.
纪录片《城河》是季播节目《南京》的精华版,以南京秦淮河为主题,从多个角度展现了南京的历史人文,在央视播出后取得较好反响。本文以该纪录片为研究对象,从厚度、角度、力度、广度和长度这五个维度出发,探讨了互联网背景下城市纪录片的发展与创新。  相似文献   

18.
宋文凯 《视听》2022,(4):142-144
人文纪录片以人为核心,蕴藏着深厚的生活哲理和生命价值.《和陌生人说话4》通过普罗大众的平凡生活,展示现实图景下时代孤独与现实陪伴的深刻含义,进而拉近现代社会与观众的情感距离.《和陌生人说话4》在叙事艺术和美学意蕴两方面具有创新之处,在话语感受和讲述节奏上与时代相拥,注重人文关怀,呈现出人文纪录片的精神底蕴.  相似文献   

19.
饮食文化和社会人文的碰撞让一部命名为《舌尖上的中国》的系列纪录片在一夜之间红遍中国大地,本文旨在解读《舌尖上的中国》的文化内涵,文章从6个角度梳理了该片带给受众的人文情怀。  相似文献   

20.
为纪念澳门回归祖国十周年,中央电视台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联合摄制了8集大型电视纪录片《澳门十年》,在中央电视台、澳门电视台以大覆盖、高频率、多语种向全球强势推出后,在全社会及海外观众中产生了热烈的反响。2010年1月底,《澳门十年》即在人文中国纪录片论坛暨中国电视纪录片十佳十优颁奖盛典上荣获系列片十佳称号。本刊特约请该片主创以及部分纪录片研究专家撰文,集结成本期个案,以誌纪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